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肝细胞癌患者HBV,HCV感染状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收集浙医一院肿瘤科切除的肝癌病人31例,经病理证实均为肝细胞癌,83.87%伴结节性肝硬变。对照组17例。用ELISA法检测血清乙肝三系和HCV-Ab,用Nested-PCR法检测肝组织HBV-DNA和HCV-RNA。本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血清中抗HCV检测不能完全反映肝内是否曾有HCV感染情况。2)肝癌组织中确实存在HCV-RNA。3)肝细胞癌中,绝大多数存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背景,血清、肝组织检测乙肝病毒标志均能反映其感染状态。4)肝癌中存在着HBV、HCV重叠感染的情况。  相似文献   

2.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中国近年发布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版)》和《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1版)》都强调了肝癌患者抗病毒治疗的重要性,但未对此作深入而具体的阐述.《丙型肝炎防治指南(2004版)》也注意到抗病毒治疗可延缓HCC的发生.有鉴于此,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肝癌学组召开了3次专题讨论会,系统收集并分析了现有的关于HCC综合治疗中抗病毒治疗的临床研究文献,回顾了HCC治疗中抗病毒药物临床应用的进展,依据现有的病毒相关性HCC抗病毒治疗的循证医学临床资料,综合部分专家的意见,按照循证医学证据分级GRADE系统(表1)进行细化和补充,针对这些患者抗病毒治疗的应用,最终提出《HBV/HCV相关性肝细胞癌抗病毒治疗专家建议》(表  相似文献   

3.
4.
目的:综合评价中国人群中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双重感染者发生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危险是否高于单独感染者。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和Medline,获得1990~2006发表的有关中国人群HBV和HCV双重感染与HCC关系的研究结果,并进行Meta分析。所有文献均为病例对照研究。采用随机效应模型D-L法计算合并0R值及其95%CI。结果:共检索到符合要求的37篇文献,累计病例、对照数分别为4203和5642例。与未感染者相比,HBV、HCV单独感染发生HCC的合并优势比(OR)分别为20.91(95%CI:15.40~28.40)和10.60(95%CI:6.74~16.65);HBV、HCV双重感染发生HCC的合并优势比(OR)为50.27(95%CI:34.92~72.38)。结论:HBV、HCV感染是中国人群HCC高发的独立危险因素,HBV和HCV双重感染在HCC发生过程中呈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综合评价中国人群中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 HCV)双重感染者发生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的危险是否高于单独感染者.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和Medline,获得1990~2006发表的有关中国人群HBV和HCV双重感染与HCC关系的研究结果,并进行Meta分析.所有文献均为病例对照研究.采用随机效应模型D-L法计算合并OR值及其95%CI.结果:共检索到符合要求的37篇文献,累计病例、对照数分别为4 203和5 642例.与未感染者相比,HBV、HCV单独感染发生HCC的合并优势比(OR)分别为20.91(95%CI: 15.40~ 28.40)和10.60(95%CI:6.74~16.65);HBV、HCV双重感染发生HCC的合并优势比(OR)为50.27(95%CI:34.92~72.38).结论: HBV、HCV感染是中国人群HCC高发的独立危险因素,HBV和HCV双重感染在HCC发生过程中呈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6.
7.
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丙型;癌/肝细胞;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与原发性肝细胞癌(PHC)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40例PHC患者作为PHC组,4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并分析两组研究对象的HBV感染情况,并采用多因素分析法探讨HBV感染与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关系.结果 PHC组患者的HBV感染阳性率、HBsAg阳性率、HBeAg阳性率、抗HBe阳性率、抗HBc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抗HBs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PHC家族史、有饮酒史、合并HBV感染是发生PHC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PHC的发病风险由多种因素导致,其中,HBV感染是其重要的发病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使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治疗得到较快发展,患者的总生存期和无瘤生存期明显延长,但复发率仍然较高。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 HCV)感染被认为与HCC发生、发展及复发的关系密切,可能参与第二次致癌过程。目前抗病毒治疗在HCC的治疗中已取得一些进展,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HCV与HBV对HCC病因协同作用的流行病学评价沈靖,徐耀初,钮菊英,沈洪兵,叶本法长期以来,乙型肝炎病毒(HBV)慢性感染一直被认为与肝细胞癌(HCC)的发生有密切联系,在临床观察中,也已发现输血后非甲非乙型肝炎对HCC有一定的病因学作用。  相似文献   

11.
肝硬变和肝癌组织内HCV RNA及HBV X基因的存在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春杰  王文亮 《癌症》1996,15(2):99-101
采用原位分子杂交对79例肝硬变及64例肝细胞癌组织进行HCV RNA和HBV X基因定位检测,HCV RNA,HVB X基因在两种组织的阳性率分别是48%及72%;39%,及81%;二者同时阳性在两种组织分别为38%及33%。HCV RNA主要定位于肝细胞和癌细胞胞浆内,阳性细胞呈散在、灶状及弥漫分布三种形式。HBV X基因在肝细胞及肝癌细胞中的分布呈胞浆型、核型及核浆型,阳性细胞也呈上述三种分布  相似文献   

12.
HCV感染对肝癌一些癌相关基因产物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杨建民  汪荣泉  卜保国 《肿瘤》2000,20(1):40-42
目的 研究丙型肝炎病毒(HCV)的致癌机理。方法 以免疫组化ABC法对46例肝细胞癌(HCC)及其癌旁肝组织的HCVCP10、NS3及NS5抗原和rasp21、c-myc、c-erbB-2、突变型p53及p16蛋白进行染色,并将HCC分为HCV抗原阳性组和HCV抗原阴性组,对比分析HCV感染对上述癌相关基因蛋白产物表达的影响。结果 46例HCC患者中,1~3种HCV抗原性20例(43.5%),2~3种HCV抗原阳性  相似文献   

13.
ThePaperSymposiumonPLCVIRALHEPATITIS(HBVANDHCV)BACKGROUNDINCHINESEPATIENTSWITHHEPATOCELLULARCARCINOMAYuZhuyuan;余竹元;TangZhaoyo...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HBsAg阳性的肝细胞癌(HCC)患者的血清乙肝标志物,并探讨不同标志物在评价慢性乙肝患者转归方面的意义.方法应用ELISA法分别检测HBsAg+的300例HCC和1000例慢性乙肝患者的血清HBV的5项标志物.结果HCC组的抗-HBe阳性率明显高于慢性乙肝组,而HBeAg阳性率明显低于慢性乙肝组,经统计学U检验,结果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结论HBeAg阳性的成年慢性乙肝患者血清HBeAg减弱、消失及向抗HBe的慢性转化在理论上虽有预示病情好转的可能,但实际上往往是肝细胞癌发生的一个前期危险信号.  相似文献   

15.
1992年曾用Abbott公司第二代酶免疫试剂盒检测186例广西肝癌病人抗-HCV抗体,结果阳性率仅5.4%,但抗-HCV阴性并不能排除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为了更确切地了解广西肝癌病人中的丙肝病毒感染状况,本研究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对59例抗-HCV阴性肝癌病人血清及17例石蜡包埋肝癌组织进行了丙肝病毒核酸(HCVRNA)检测,结果59例血清中检出HCVRNA阳性6例(10.2%).但17例肝癌组织中无1例检出HCVRNA。又用PCR方法检测这17例肝癌组织之HBVDNA,结果7例显示阳性。以上结果表明,抗-HVV加检HVVRNA可以提高丙肝病毒感染的检出率。尽管如此,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广西肝癌中总的丙肝病毒感染率(估计为15.0%)仍然是较低的。  相似文献   

16.
Antibody to hepatitis C virus (Anti-HCV) was detected using anti-HCV EIA (Abbott Kit) in the sera of Chinese patients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acute hepatitis, chronic hepatitis and blood donors, the positive rates being 10.4% (61/586), 11.8% (10/85), 19.2% (44/229), and 1.9% (3/160) respectively. HBV DNA was detected by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in sera from 61 HCC patients with positive anti-HCV, the positive rate for HBV DNA being 55.7% (34/61), which was lower than those with negative anti-HCV (78.7%, 413/525).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in China the role of HBV infection in the causation of HCC seems to be more important than that of HCV infection. This paper is one of the symposium papers on primary liver cancer research (Chin J Cancer Res 6(1), 1994)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广西地区肝细胞癌中c-myc、N-ras癌基因的表达及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关系及其在肝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原位cDNA-RNA杂交方法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0例广西地区肝癌和相应的癌旁组织中的c-myc mRNA、N-ras mRNA和HBsAg、HBxAg。结果:肝癌及癌旁组织均有较高的c-myc、N-ras癌基因的表达,其在不同分化程度肝癌中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HBsAg和HBxAg的检出率分别为87.09%和79.31%。癌基因的表达与HBsAg和HBxAg的检出率呈平行状态。结论:c-myc、N-ras在广西地区肝癌的形成和保持恶性表型中有协同作用。HBxAg可能有激活c-myc、N-ras癌基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采用SP法(链菌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连结法)检测46例肝细胞癌及其38例癌旁肝组织中HCV核心抗原、NS3抗原和HBsAg。结果在癌组织中的检出率分别为21.7%、23.9%和19.6%,癌旁组织中的检出率分别36.8%、39.5%和78.9%,核心抗原、NS3抗原伴HBsAg者分别为23.9%和19.6%,不伴HBsAg者分别为10.9%和13%;HBsAg不伴HCV核心抗原、NS3抗原者分别为47.8%和50%。两种HCV抗原均定位于肝细胞和肝癌细胞的胞浆内,在癌旁组织中均有围核分布的特点,其阳性染色细胞呈弥漫、灶状和散在分布。本研究结果提示HCV核心抗原、NS3抗原的检测有可能作为HCV感染的新标志物;HCV和HBV与肝细胞癌的发生可能密切相关,部分患者与HBV和HCV的双重感染可能有关;HCV核心抗原、NS3抗原在肝癌发生中的真正作用,尚待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bcl-2和bax与肝癌发生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34例肝癌组织中bcl-2和bax的表达及与PCNA的关系。结果显示34例肝细胞癌中5例bcl-2阳性,阳性率为14.7%,8例癌旁组织阳性,阳性率为23.5%。7例bax阳性,阳性率为20.6%,癌旁组织22例阳性,阳性率为64.7%。bcl-2和bax表达与PC-NA增殖指数间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bcl-2和bax的变化可能影响肝细胞的凋亡状态,在肝癌发生中可能起一定作用,而并不引起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