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视及近视散光眼高阶像差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瞳孔直径、近视度数、散光大小对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眼高阶像差的影响,探讨高阶像差与最佳矫正视力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欲行准分子激光手术的203只眼进行检查,按近视度数分为高度(>-6.0D)、中度(-3.0D~-6.0D)、低度(<-3.0D)近视组,按散光度数分为Ⅰ组(散光≥-0.75D)、Ⅱ组(散光<-0.75D),像差数据由Hartmann-Shack原理设计的德国WASCA波阵面像差仪测得。对所得高阶像差值在瞳孔直径为4.0mm、5.0mm、6.0mm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总高阶相差、水平彗差、垂直彗差和球差均随瞳孔直径的增大而增大;各近视组的高阶像差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瞳孔直径为5mm和6mm时两个散光组的总高阶像差值和垂直彗差值差异显著(P<0.05);在瞳孔直径为5mm和6mm时垂直彗差与最佳矫正视力正相关(r=0.576,0.695,P<0.01),球差与最佳矫正视力负相关(r=-0.580,-0.763,P<0.01)。结论瞳孔大小影响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眼的各类高阶像差;散光影响垂直彗差和总高阶像差;对欲行个体化角膜切削的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保留垂直彗差而完全矫正球差可能有助于视觉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我国近视散光患者眼高阶像差的分布,瞳孔直径、近视、散光度数对高阶像差的影响。方法像差数据由哈特曼-夏克Hartmann-Shack原理设计的Zywave波前像差仪对不同瞳孔直径的近视眼进行测量,共对103眼准分子激光手术前的近视散光情况进行检查,提取当瞳孔直径为5.0mm、6.0mm时高阶像差的均方根(RMS)值,根据近视和散光的度数高低分组对比研究分析。结果随着瞳孔的增大。高阶像差相应增加。6.0mm瞳孔下,同一眼内3~5阶像差的RMS值呈递减趋势。在低度和中度近视患者中,各高阶像差和屈光度无明显相关性;在高度近视患者中,高阶像差随着近视度数的增加而增加。彗差和球差均与屈光度有明显的相关性。高阶像差随着散光度数的增加而增加。彗差和散光度有明显的相关性,但球差和散光度无明显的相关性。结论高阶像差在个体中存在较大差异.瞳孔增大时球差和慧差比率增加,散光影响球差和慧差,瞳孔直径、近视和散光程度对高阶像差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虹膜识别定位下波前像差引导的个体化LASIK治疗近视性散光眼术后波前像差的变化。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对接受LASIK治疗近视性散光眼的患者97人采用随机表分为两组,Zyoptix组49人(98眼)采用虹膜识别定位下波前像差引导的个体化LASIK治疗,Planoscan组48人(96眼)采用传统LASIK治疗,采集术前和术后6个月患者视力,屈光度和波前像差数据,比较两种手术对术后眼波前像差的影响。结果术前两组的球镜度、柱镜度、瞳孔直径6mm区的总体波前像差均方根值(RMS)、高阶像差RMS、三阶彗差三叶草像差和四阶球差RM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各观察值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6个月两组间比较柱镜度,瞳孔直径6mm的总体波前像差、总体高阶像差、三叶草像差和四阶球差的RMS,Zyoptix组均小于Planosca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球镜度、瞳孔直径6mm去四阶球差总体高阶像差和三阶彗差RMS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虹膜识别定位下波前像差引导的个体化LASIK治疗近视性散光眼术后降低波前像差效果要优于传统LASIK手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消像差设计飞秒LASIK手术后角膜高阶像差的变化。方法 分析74例患者146眼的临床资料,在术前和术后进行标准检查测量角膜像差。应用Custom Ablation Manager软件进行消像差手术设计,应用SCHWIND AMARIS准分子激光仪进行激光切削,应用Intralase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术后3个月测量高阶像差(higher order aberrations, HOAs)的改变。 结果 术后除三叶草差外,其余各角膜高阶像差指标均较术前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03、12.35、8.25、5.26,P<0.01)。切削区较小时,矫正单位屈光度引起的HO-RMS增加量、球差增加量和彗差增加量高于切削区较大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86、36.76、2.97,P<0.05)。预矫屈光度数高的组,矫正单位屈光度引起的HO-RMS增加量、球差增加量和彗差增加量均高于预矫屈光度数低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4、5.24、2.80,P<0.01)。结论 消像差设计飞秒LASIK手术后,角膜高阶像差较术前增加。矫正的屈光度数越高,术后角膜高阶像差增加越多;切削区越小,术后角膜高阶像差增加越多。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低度数球面人工晶状体与非球面人工晶状体眼在不同瞳孔直径下高阶像差的差别,为临床合并有轴性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植入低度数人工晶状体的选择提供参考,期望进一步提高低度数人工晶状体眼的视觉质量.方法 回顾性分析分别植入低度数球面与非球面人工晶状体合并高度轴性近视的白内障患者共30眼,根据所植入人工晶状体的不同分为两组(各15只眼).观察术眼手术后3个月在不同瞳孔直径下的高阶像差的差异.结果 手术后3个月测量最佳矫正视力两组间没有统计学差异; 4mm瞳孔直径下球差两组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6mm瞳孔直径下光学部后表面非球面设计的人工晶状体组球差显著低于球面人工晶状体眼(P<0.05).结论 高阶像差随瞳孔直径的增大而增加,非球面人工晶状体眼的球差小于球面人工晶状体眼有统计学差异.具有正常瞳孔的高度轴性近视白内障患者,非球面人工晶状体的植入可以获得更低的球面像差.  相似文献   

6.
谭慧  张明旭  朱思泉   《四川医学》2022,43(9):885-890
目的 研究低、中、高度近视患者行小切口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后角膜高阶像差(HOA)的变化情况及其与视觉质量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行SMILE手术患者98例(191眼),根据术前球镜度数(DS)分为低(<-3.00D)、中(-3.00D~-6.00D)、高(≥-6.00D)度近视三组,观察术后10 d、1月、3月角膜HOA及视觉质量。结果 术后10 d、1月、3月,低、中、高度患者总HOA、球差、彗差均较术前增加(P<0.05),高度组大于低、中度组(P<0.05)。术后3月,低度组5%~40%c/d、中、高度组5%~60%c/d下调制传递函数(MTF)及三组患者斯特列尔比(SR)均较术前下降(P<0.05),中高度组5%~60%c/d下MTF及SR均低于低度组(P<0.05)。术后SR、MTF与总HOA、球差、垂直彗差呈负相关(R-0.145~-0.540,P<0.05)。术后水平三叶草与光晕、雾视、视力波动、聚焦困难评分呈正相关,球差、垂直彗差与星芒呈正相关,总HOA、垂直彗差、水平三叶草与眩光呈正相关(R 0.148~0.251,P<...  相似文献   

7.
低中度和高度近视LASIK术后视觉质量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比研究低中度和高度近视两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手术前后客观视力、像差、对比敏感度、眩光敏感度的差别,以综合评价术前屈光度对LASIK术后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行LASIK术的66例(132眼)按等效屈光度(SE)分为两组:低中度近视组(68眼),SE<6.00 D;高度近视组(64眼),SE≥6.00 D.采用ARK10000波前像差分析仪和带眩光光源的CSV1000E眩光敏感度测量仪分别测量术前和术后1周,1、3个月的客观视力、像差、对比敏感度和眩光敏感度并进行两组间比较.结果 (1)术前术后各期最佳矫正视力低中度近视组均优于高度近视组(均P<0.01).(2)术前与术后各期(1周,1、3个月)比较总体像差高度近视组均高于低中度近视组(P<0.01,P<0.01,P<0.05,P<0.01),各高阶像差成分中,术前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个月内彗差、球差高度近视组高于低中度近视组(P<0.01),而三叶草像差、四叶草像差和高阶散光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3)术前,两组在空间高频区(18.0 c·d1)对比敏感度有差异,低中度近视组优于高度近视组(P<0.05);术后早期两组对比敏感度均下降,随时间逐渐恢复,其中高度近视组下降更明显恢复也较慢.至术后3个月两组均恢复至术前水平,高频区对比敏感度低中度近视组仍优于高度近视组(P<0.05).(4) 术前,两组在12.0 c·d1频率上眩光敏感度有差异,低中度近视组优于高度近视组(P<0.05).术后早期两组眩光敏感度均下降,随时间逐渐恢复;其中高度近视组下降更明显,恢复较慢.至术后3个月两组均恢复至术前水平,两组间各频率眩光敏感度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1)近视LASIK术后早期的视觉质量低中度近视组优于高度近视组;(2)术后视觉质量的恢复高度近视组慢于低中度近视组;(3)两组术后中晚期均拥有良好的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ZywaveⅡ和OPD-scanⅡ两像差仪测量正常眼和病眼所得高阶像差结果的差异。方法 使用ZywaveⅡ和OPD-scanⅡ 像差仪分别对232例正常眼和169例病眼进行像差检查,对检查结果6 mm 瞳孔下的高阶像差Zernike 多项式系数及3~5阶高阶像差均方根值(RMS)进行统计,分别比较两仪器对正常眼和病眼人群高阶像差测量结果的差异,并探讨测量因素和年龄因素的交互作用对两仪器测量结果的影响。结果 正常眼组ZywaveⅡ和OPD-scanⅡ测量结果比较,垂直彗差、次级散光、四叶草、五叶草、次级水平彗差、RMS3~5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眼组两仪器测量结果比较,垂直彗差、球差、四叶草、五叶草、次级垂直慧差、次级水平彗差、RMS3~5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测量因素和年龄因素的交互作用下,正常眼组两仪器测量结果中垂直三叶草、球差、次级散光、次级垂直三叶草、次级水平彗差、RMS4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眼组两仪器测量结果中垂直三叶草、球差、次级垂直三叶草、次级水平彗差、RMS4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ZywaveⅡ和OPD-scanⅡ像差仪对正常眼和病眼的高阶像差测量结果都存在很大差异,两仪器测量结果不能互相替换。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近视患者角膜像差在不同区域内的变化。方法:对预行准分子激光手术的35例近视患者(共51只眼),采用KERATRONSCOUTOPTIKON2000型角膜像差仪分别测量角膜中央7mm范围内的高阶像差(球差、彗差)及总均方根值,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角膜在7mm范围内的像差分别为均方根值(RMS)0.44±0.05、0.74±0.12、1.22±0.23、1.96±0.42;彗差(Coma)为0.082±0.003、0.147±0.008、0.243±0.018、0.383±0.042;球差(SpAb)为0.0570±0.0046、0.1300±0.0016、0.254±0.004、0.447±0.012;各像差值四组间均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不同屈光度数间各个范围内角膜像差值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角膜随着直径的扩大,像差也随之增加。角膜像差可以作为一种角膜屈光手术后视觉质量评价的方法以及为设定个体化的切削模式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检测白内障三种单焦球面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所获得视觉质量的差异.方法 选取行超声乳化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单纯老年性白内障患者120人(120眼),分别植入肝素表面处理亲水性丙烯酸酯人工晶状体(HQ-201HEP组,n=40)、疏水性丙烯酸酯人工晶状体(Sensar AR40e组,n=40)或蓝光滤过人工晶状体(AcrySof Natural SN60AT组,n=40);另选取年龄相近的正常人40眼作为对照组.应用CSV-1000E对比敏感度仪测量对比敏感度及眩光对比敏感度,鹰视波前像差仪测定高阶像差,比较各组对比敏感度和眩光敏感度以及各级高阶像差之间的差异.结果 三组患者对比敏感度及眩光对比敏感度在各空间频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三组患者间总高阶像差(RMSh)、三阶(RMS3)、四阶(RMS4)、五阶(RMS5)、六阶(RMS6)像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球差(C12)、次级球差(C24)、RMSh、RMS3、RMS4、RMS5和RMS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白内障三种单焦球面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对比敏感度功能和各级高阶像差无显著差异,视网膜成像质量无明显区别.植入单焦球面人工晶状体可部分恢复白内障患者的对比敏感度功能,但尚未达到正常同龄人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