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的病程长,心功能差,且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而肾功能衰竭是体外循环(ECC)手术的严重并发症,特别是在严重心功能不全伴有肾功能损害者发生机率更高,故对ECC的要求较高。我院自2006年9月-2008年10月共实施重症瓣膜病合并明显肾功能损害患者的ECC手术21例,现将ECC管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的疗效。方法对血管病变符合CTO型病变的84例患者分别进行PCI或CABG治疗,进行近期和远期疗效分析。结果随访1年,CABG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高于PCI组(P〉0.05),CABG组的死亡率高于PCI组(P〉0.05):至随访结束,PCI组与CABG组总的心血管事件无差异。结论对于CTO病变的治疗初选PTCA的1年和5年临床结局好于CABG.  相似文献   

3.
GOOD Win AT 等在英国《Heart》杂志2001年第七期454-457页撰文介绍英国国家卫生服务(onalHealth Service, NHS)医院中手术质量和外科医师培训工作的情况。英国NHS医院的指导医师(consultant)面临着既要保持高水平的医疗质量,同时要培训指导青年医师的双重职责。一般认为,接受培训的医师做手术操作较慢,并发症更多。本文重点分析指导医师和接受培训的医师做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转归和费用。本文分析1996年4月-1998年9月间完成的2740例连续的CABG手术,再次手术和急诊手术未包括在内。资料是手术室电子计算机的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后ECG及心肌损伤标志物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监测25例冠心病患者OPCABG术后(OPCABG组)不同时间点ECG V4、V5导联的R波振幅的变化,同时测定不同时间点的肌酸磷酸激酶同功酶MB(CPK—MB)、肌钙蛋白I(cTnI)和热休克蛋白70(HSP70)水平,并与同时期25例行体外循环CABG的冠心病患者(CABG组)进行比较。结果OPCABG组术后0.6、18、24h ECG V4、V5导联R波振幅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CABG组术后0、6、18h ECG V4、V5导联R波振幅较术前明显下降(P〈0.01),24hR波振幅逐渐恢复至术前水平;CABG组CPK—MB和cTnI水平在术后24h达到峰值,且中位峰值水平明显高于OPCABG组(29.29 μg/L比5.98 μg/L,6.74 μg/L比1.91 μg/L)。两组的HSP70水平在术后6h皆达到峰值,但CABG组中位峰值水平显著高于OPCABG组(11044.5 pmol/L比1702.0 pmol/L)。在术后第1天HSP70水平与CPK—MB(r=0.370,P〈0.01)、cTnI(r=0.458,P〈0.01)存在相关性。结论OPCABG与体外循环CABG比较,对心肌损伤明显减小,HSP70水平能提示心肌细胞的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诊分诊卡联合预警分级管理对急诊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成功率的影响。方法:2022年7月-2022年12月对急诊心肌梗死(AMI)患者实施急诊分诊卡联合质控指标目标值管理,比较实施前(2022年1月至2022年6月)和实施后急诊AMI患者救治成功率、救治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实施后救治成功率高于实施前(P < 0.05),实施后患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急诊留观率、入住CCU率低于实施前(P < 0.05)。实施后分诊评估时间、建立静脉通道时间、首份心电图时间、肌钙蛋白T检测时间、抗凝时间、溶栓时间短于实施前(P < 0.05)。实施后患者对急诊预检工作人员态度、就诊顺序处理、挂号就诊流程管理、候诊室环境管理、护理技能水平、预检等待时间、健康宣教等满意率都比实施前高(P < 0.05)。结论:急诊分诊卡联合预警分级管理能有效减少AMI急诊患者的抢救时间,提升抢救成功率及满意率。  相似文献   

6.
结合山区急诊特点加强县院急诊管理(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530070)韦毅,蓝炯贵本文结合我边远山区急诊特点,谈谈如何加强县级医院急诊管理,提高急救医疗水平。1边远山区急诊特点1.1一般规律性。由于受生产、生活、气候环境、交通条件诸因素影响,我院...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急诊抢救室封闭式护理管理对急救效率的影响,为构建高效、优质的急诊抢救护理管理模式提供参考。
方法 随机抽取2016年7月—2017年6月某院急诊抢救室封闭式管理前患者92例作为对照组,2017年7月—2018年6月封闭式管理实施后9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封闭式护理管理实施前后对患者接诊至确诊用时、抢救用时及转入专科病房时间,并比较两组患者窒息率、抢救成功率及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患者接诊至确诊用时、抢救用时、检查用时、接诊至转入专科病房(或手术室)总用时分别为(19.3±2.8)min、(49.6±10.6)min、(7.3±1.1)min、(3.58±0.51)h,短于对照组的(28.1±4.2)min、(78.3±18.4)min、(12.8±2.7)min、(6.52±1.26)h,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窒息发生率为2.17%,低于对照组的11.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抢救室封闭式管理实施前的一年内医护人员发生职业暴露29次,实施后一年内发生7次。
结论 急诊抢救室采取封闭式管理,不仅可减少抢救时间,还可提高抢救效果,减少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是取一段自身的正常血管,吻合在升主动脉与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端之间。这样,主动脉的血液就可以通过移植血管(桥血管)顺利到达冠状动脉狭窄病变远端,恢复缺血心肌的正常供血,达到解除心绞痛、改善生活质量、防止严重并发症发生的目的。最近几年,CABG在我国有了较大的发展,手术数量逐年上升,笔者所在科自2007年5月至2009年7月共完成CABG手术78例,现就冠状动脉搭桥围术期的护理体会做以下总结。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灾害脆弱性(HVA)分析风险管理在提高急诊医疗质量管理及患者满意度中的应用。方法:对我院急诊科进行HVA分析,与未实施HVA风险管理时的医疗质量及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并根据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对策及措施,对其医疗质量及患者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实施HVA风险管理后,急诊医务人员的操作熟练程度(91.08 ± 5.13)、医疗文书书写规范性(90.56 ± 5.45)、沟通能力(95.45 ± 5.31)、责任心(90.68 ± 5.50),服务态度(96.48 ± 6.04)、应急能力(92.40 ± 6.68),各项评分均高于实施前的(77.08 ± 6.73)(81.09 ± 6.72)(80.19 ± 5.37)(80.09 ± 5.47)(80.41±6.09)(83.07 ± 5.21)分,实施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实施HVA风险管理后急诊患者满意度为96.39%,明显高于实施前的75.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在急诊医疗管理中应用HVA风险管理,可增强急诊医务人员的风险意识,有效控制和预防医疗风险的发生,从而提高医疗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预防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术后脑部并发症的策略。方法对392例冠心病患者施行了CABG手术,其中218例病人术前进行了脑血管评价,分为有狭窄和无狭窄两组,且对11例病人同期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结果无狭窄组和有狭窄组各出现一例脑部并发症,2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合并颈内动脉狭窄者术中体外循环维持较高的灌注压,并对机体充分地肝素化、合理的低温和血液稀释,对升主动脉钙化严重的病例采取非体外不停跳下冠脉移植术(OPCAB),对重度颈内动脉狭窄病例同期行CEA等对策,可以有效地减少CABG术后脑部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终末温血低钾停搏液再灌注技术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40例择期首次体外循环(ECC)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升主动脉开放前,对照组在主动脉根部灌注ECC温血5min;试验组先在主动脉根部灌注含磷酸肌酸(10mmol/L)的温血低钾停搏液7ml/kg,待3min后再继续灌注ECC温血5min。结果试验组的心脏自动复跳率90%,对照组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后多巴胺的最大剂量试验组、对照组分别为(3.7±1.0)、(6,5±1.2)[μg/(kg·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升主动脉开放后4、10h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试验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终末温血低钾停搏液再灌注技术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具有较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加强抢救室管理提高急救水平江萍(安徽省安庆市立医院246003)急诊抢救工作是医疗工作一个关键环节,集中反映了整个医院的医疗和管理水平。近5年来(1989-1993年)我院急诊抢救了6437人次,死亡257人次,平均年抢救成功率为96%,这是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血清胱抑素C(Cys C)作为肾小球滤过率(GFR)指标在监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患者急性肾功能不全中的价值进行评价。方法对61例非体外循环CABG患者术前1d,术后1、2、4、7d的血清CysC、血肌酐(S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和Cockcroft—Gault(CG)公式估计的GFR等进行测定分析,并以CCr为GFR的参考标准对各检测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术前各检测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术后各时段CysC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SCr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G的变化与GFR相似,但所·有时段与GF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相关分析表明,1/CysC与GFR的相关性和1/SCr、CG公式与GFR的相关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ROC曲线表明,无论以GFR〈60ml/min,还是以GFR〈80ml/min定义为肾功能不全,CysC对诊断CABG术后急性肾功能不全的准确性均高于SCr、CG公式。结论CysC是监测CABG患者术后急性肾功能不全的良好标志物,可替代SCr来评估GFR。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与开发急诊综合信息系统.以实现急诊病人信息的采集、加工、存储、传输和利用的自动化。方法通过建立急诊医疗信息流程模型、急诊病人主要信息数据库,开发急诊工作站、留观病房医护工作站、输液管理工作站等系统,实现急诊救治工作的数字化。结论系统的开发与应用,明显缩短了病人救治时间,推进了急诊医疗管理的信息化进程。结果(1)提出了综合性医院急诊医疗信息管理所要求的基本数据项;(2)提出了急诊科急救医疗信息流程模式与管理方法;(3)开发了急诊综合信息系统软件。  相似文献   

15.
冠状动脉搭桥术后ICU临床路径的变异分析与改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搭桥(CABG)术后ICU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CP)管理的变异情况及如何持续改进。方法连续观察了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择期冠脉搭桥术后在ICU监护治疗的患者100例。在临床路径表单标记每日目标完成情况,对于偏离路径的情况在变异记录单上记录并说明原因。结果按变异原因分析,发生医护相关性变异(45%)、患者相关性变异(28%)、系统相关性变异(5%);接变异种类分析,发生负性变异(20%)、正性变异(30%)、可控性变异(15%)。结论通过对冠状动脉搭桥病人术后ICU临床路径变异情况的记录与分析,有利于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并为科学制定临床路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老年患者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术后自我感受负担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Zarit护理负担量表(ZBI)对86例CABG术后老年患者和主要照顾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老年CABG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得分为(27.54±7.93)分,处于轻中度水平。单因素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老年患者的主要照顾者、心功能分级、照顾者负担水平是老年患者CABG术后自我感受负担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 老年患者CABG术后普遍经历轻度至中度的自我感受负担,护理人员应针对相关因素给予及时有效的个性化护理干预,降低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及减少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17.
主题:急诊护理的危机管理研究目的:通过对我院急诊护理的危机管理探讨,做到培养危机意识,减少纠纷,更方便为病人服务,抢救生命。研究方法:参考文献资料,结合笔者在急诊工作八年的经验及到上级医院参观心得,对我院(二甲医院)现有的急诊护理管理进行总结。研究结果:进行院级的业务学习,结合我院特点,推行危机管理意识。研究结论:危机管理意识的提出和执行,更大程度上减少了纠纷的产生。  相似文献   

18.
浅议基层医院急诊医疗的管理四川省武胜县第三人民医院(638471)鲜成明,代家成近年来,随着急救医学会的不断成立和建设,医疗技术的迅速发展,仪器设备的更新加快,使我国急诊医疗的发展形势越来越好。表现在:急诊医疗的管理水平日趋完善,业务水平逐步提高,重...  相似文献   

19.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是治疗冠心病所引起的心绞痛、心肌梗死及其并发症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监护治疗是患者术后顺利恢复和降低死亡率的重要环节。我院收治了50例CABG术后患者,现将术后监护治疗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儿科急诊护理管理中运用急诊快速预检分诊法的效果。方法 将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儿科在2019年1~10月收治的行常规急诊病情4级分类法进行预检分诊的50例患儿作为参照组,同时将2019年11月-2020年8月收治的采用急诊快速预检分诊法进行预检分诊的50例患儿作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患儿急诊救治效率、不良事件发生率、护患纠纷率、分诊准确率以及急诊护理管理总满意率。结果 研究组分诊评估时间、检查时间、急诊救治时间明显短于参照组(P<0.05)。不良事件发生率、护患纠纷率、分诊准确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急诊护理管理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 在儿科急诊护理管理中,急诊快速预检分诊法具有良好应用效果,不仅可以进一步提高急诊救治效率,而且还能够有效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有利于降低护患纠纷率,提高家属护理管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