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如何减少大肠癌的误诊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探讨如何减少大肠癌的误诊。方法对1970年1月至1995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经手术病理确诊的大肠癌791例的诊断经验加以分析,其中结肠癌396例,直肠癌395例,年龄20~85岁,平均544岁。结果(1)本组大肠癌手术病例数逐年增多。(2)DukesA、B期占36%,平均误诊时间48个月,C、D期平均误诊时间80个月。(3)以脓血便、便鲜血、腹痛伴包块、首发贫血及间断发热为临床重要表现者,分别占大肠癌的153%、102%、76%、54%及20%。这些病人一度被误诊为细菌性痢疾、内痔、急慢性肠梗阻、贫血及肠结核等。(4)距肛门7cm以下的直肠癌占422%,却有751%的患者未做肛门指检。(5)粪潜血试验的阳性率为84%,作1次试验的阳性率仅20%,连续3次试验的阳性率为100%。结论大肠癌的临床表现形式多样化,应提高警惕,粪潜血试验和直肠指诊是筛查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大肠癌患者外周血CD44表达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大肠癌患者外周血CD44表达变化的意义.方法以流式细胞仪对26例大肠癌患者外周血CD44表达进行免疫荧光检测,通过自身对照分析术前、术后变化,并与正常人(n=20)及大肠良性肿瘤患者(n=17)进行对比研究,t检验处理数据.结果大肠癌患者外周血CD44细胞(205%±45%)明显高于正常人(18%±11%)及大肠良性肿瘤患者(24%±14%,P<001),后二者差别不明显(P>005),已发生转移的大肠癌患者外周血CD44含量(229%±48%)较无转移者(161%±33%)明显增高(P<001),无转移组根治手术后外周血CD44含量迅速下降(29%±18%)至正常人水平,已有转移者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CD44水平可作为大肠恶性肿瘤负荷及转移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不同化疗方案治疗老年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45例老年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经不同化疗方案治疗,HA方案剂量个体化组治疗19例,完全缓解(CR)率526%;DA方案组治疗8例,CR率50%;HOAP方案组治疗9例,CR率444%;小剂量阿糖胞苷(LDAraC)组治疗9例,CR率111%。HA方案剂量个体化组CR率显著高于LDAraC组(P<005)。骨髓抑制的发生率和治疗相关病死率分别为368%和56%(HA)、75%和375%(DA)、444%和222%(HOAP)、333%和111%(LDAraC),DA方案组治疗相关病死率显著高于HA方案剂量个体化组(P<0025)。联合化疗治疗36例,CR率为50%,高于单用LDAraC组(P<005),骨髓抑制发生率为472%(17/36),治疗相关病死率为167%(6/36),同LDAraC组比较无显著性(P>005)。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大肠癌患者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和肿瘤坏死因子(TNF)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76例大肠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sIL-2R和TNF水平进行检测,其中根治性手术48例,姑息性手术28例,以40例献血员为正常对照组.结果大肠癌患者血清sIL-2R(U/L)和TNF(pg/L)分别为6036±943和962±91,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2083±796和251±47(P<001),两者的增高与大肠癌Duke分期及手术方式不同密切相关.结论动态观察血清sIL-2R和TNF的变化,可作为大肠癌诊断、评价疗效及监测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考核利福喷丁(L)的疗效;缩短疗程或全程间歇以减少用药次数;观察全程应用吡嗪酰胺(Z)对疗效及毒副反应的影响。方法以利福平(R)为对照,采用5个月疗程方案(Ⅰ组2SHRZ/3R2H2Z2,Ⅱ组2SHRZ/3L1H2Z2)、6个月全间歇方案(Ⅲ组2S3H3R3Z3/4L1H2Z2,Ⅳ组2S3H3R3Z3/4L1H2E2),观察Z的全程应用结果,巩固期以乙胺丁醇(E)为对照。366例初治菌阳肺结核随机分入以上4组。结果(1)339例完成疗程者中329例治疗成功,满疗程时痰菌阴转率Ⅰ~Ⅳ组分别为970%、941%、1000%、972%。X线病灶有效率依序为960%、976%、1000%和944%。5个月组与6个月组空洞关闭率分别为77%及76%。各组相互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未见严重副作用。(2)305例完成3年随访,Ⅰ、Ⅱ、Ⅲ、Ⅳ组细菌学加X线复发分别为2、3、6和3例。结论本研究结果进一步证明L是长效、高效、安全、便于督导的新药;巩固期用Z无必要;现有基本药物合理联用有可能缩短疗程为5个月,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比索洛尔治疗22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1996年2月至12月,使用比索洛尔对228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临床观察。结果表明:治疗前、治疗后2周、4周、6周的收缩压分别为2228±216kPa(1671±162mmHg)、1999±222kPa(1493±167mmHg)、1890±185kPa(1418±139mmHg)、1793±172kPa(1345±129mmHg),舒张压分别为1391±095kPa(1043±71mmHg)、1231±127kPa(923±95mmHg)、1171±107kPa(878±80mmHg)、1152±107kPa(864±80mmHg)。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表明比索洛尔治疗高血压病疗效明显,其显效率为820%,总有效率为943%,无效率为57%。说明比索洛尔对原发性高血压病人有良好的降压作用,且副作用少。不同剂量达到降压目标例数不同,其中以5mg和10mg达到降压目标例数最多,分别是102例及78例。说明多数病人用药剂量在5~10mg之间即可达到满意的降压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老年肺癌患者外科治疗的方法、结果和特殊性进行探讨。方法 596例均在双腔支气插管静脉复合麻醉下分别行不同术式的手术治疗,对手术方式、并发症、病理类型、术后生存率和老年患者特点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手术切除率87.6%,手术死亡率2.4%,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1%。随访率90.3%,手术后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50.8%、40.1%、34.4%。肺叶切除及袖式肺叶切除的生存率优于全  相似文献   

8.
月见草油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月见草油对十二指肠溃疡(DU)的治疗作用.方法选经内镜确诊为DU的住院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60)和对照组(n=60).治疗组服用月见草油15g,4次/d,对照组服用西味替丁200mg,4次/d,两组均为4周1疗程.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各做胃镜1次,观察溃疡的愈合情况,同时,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用放免法分别测定血浆内的PGE2含量.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消化道症状均较服药前明显减轻(P<001),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4周溃疡愈合率和有效率,治疗组为766%和866%,对照组分别为700%和833%,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于治疗前后血浆PGE2水平无显著性差异,而治疗组于治疗前后的血浆PGE2水平却有显著性差异(945ng/L±37ng/L→1723ng/L±57ng/L,P<005).结论月见草对DU的近期疗效较好,可用于治疗DU.  相似文献   

9.
老年人肺癌外科治疗59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对老年肺癌患者外科治疗的方法、结果和特殊性进行探讨。 方法 596例均在双腔支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下分别行不同术式的手术治疗,对手术方式、并发症、病理类型、术后生存率和老年患者特点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手术切除率87.6%,手术死亡率2.4%,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1%。随访率90.3%。手术后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50.8%、40.1%、34.4%。肺叶切除及袖式肺叶切除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梗阻性黄疸内毒素血症与细胞免疫功能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目的研究梗阻性黄疸免疫功能及其与内毒素血症的相关性.方法检测28例梗阻性黄疸患者及2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内毒素,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SIL2R的水平.结果梗阻性黄疸患者血清内毒素和SIL2R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470ng/L±113ng/L和725kU/L±201kU/Lvs284ng/L±103ng/L和324kU/L±116kU/L,P<001),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明显降低(504%±33%和299%±38%vs638%±44%和383%±28%,P<001;122±032vs143±037,P<005),同时亦发现梗阻性黄疸内毒素血症组较非内毒素血症组CD3,CD4水平明显减低,SIL2R水平明显升高(474%±51%和276%±52%和867kU/L±231kU/Lvs523%±52%和312%±43%和674kU/L±189kU/L,P<005).相关分析显示血清内毒素水平与血清SIL2R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8517,P<001).结论梗阻性黄疸时内毒素血症与免疫功能状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重组链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疗效与安全性   总被引:38,自引:1,他引:37  
目的观察国产重组链激酶在急性心肌梗塞治疗中的溶栓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自1997年3月~1998年3月间对477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予150万单位重组链激酶溶栓治疗,观察溶栓再通率、急性期死亡率、并发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溶栓再通率为802%,35天死亡率50%。不良反应中:过敏反应55%(26例),低血压78%(37例),出血151%(72例),1例发生颅内出血但未致残,肝功能损害14%(7例),半月后均恢复。结论国产重组链激酶为治疗急性心肌梗塞有效、安全的溶栓药物。  相似文献   

12.
2型糖尿病尿白蛋白排泄和视网膜病变相互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老年2型糖尿病(2DM)患者尿白蛋白排泄(UAE)与视网膜病变(DR)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43例老年2DM患者同时进行了24hUAE测定、眼底检查和详细的临床资料分析。结果①DR的发生率随UAE的增加而增加,正常、微量和大量白蛋白尿患者,DR的发生率分别为117%、760%和833%,增殖性DR发生率分别为18%、147%和367%;同样,白蛋白尿的发生率亦随DR的出现和进展而明显增高;②有白蛋白尿,但不伴DR的患者,其白蛋白尿常由其他非糖尿病性疾病所致。结论老年2DM患者UAE与DR的发生密切相关,DR的存在与否对其白蛋白尿的病因有重要提示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旋毛虫肌肉期幼虫分泌排泄物(TsL1ES)中4658kD抗原的保护性免疫作用,本文用该纯化抗原组分加福氏完全佐剂(FCA)腹腔注射免疫昆明小鼠3次,继以旋毛虫感染性幼虫300条攻击感染,感染后第7天计数小鼠肠道成虫数、第30天肌肉幼虫数和血清抗体IgG滴度。结果:4658kD抗原免疫鼠的肠道成虫减虫率、肌肉幼虫减虫率和血清抗体IgG的几何平均倒数滴度分别为418%、461%和28412;与TsL1ES诱导的保护性免疫力(483%、502%和34586)水平接近;显著高于佐剂对照组(48%、83%和7486)。表明:TsL1ES中4658kD抗原组分可产生明显的保护性免疫作用  相似文献   

14.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功能性消化不良胃排空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胃排空功能的影响。方法:106例FD患者,其中Hp阳性46例,Hp阴性60例。全部患者从胃窦粘膜取活组织做病理组织学检查并利用实时B型超声胃窦截面积法测定胃排空。结果:Hp阳性患者的空腹胃窦面积、餐后即刻胃窦面积、餐后60分钟和120分钟的胃排空率(分别为094±139cm2、134±316cm2、923±140%和358±235%)与Hp阴性者(分别为119±212cm2、125±2782、912±122%和321%±240%)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活动性胃炎患者空腹胃窦面积、餐后即刻胃窦面积、餐后60分钟和120分钟的排空率(分别为077±142cm2、132±35cm2、100±122%和347±260%)与非活动性胃炎患者(分别为128±207cm2、127±252cm2、974±145%和332±24%)比较,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p感染对FD患者胃排空功能无影响;与Hp感染有密切相关性的活动性胃炎也不足以引起胃排空的改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旨在评价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老年患者糖尿病肾病(DN)的进程,为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提供依据。方法以99mTc-DTPA为示踪剂进行肾动态显像,同时获得肾小球滤过率(GFR)、肾功能曲线和肾动态显像。结果本组患者GFR均降低,病程≤10年(65.3±13.1ml/min)和病程>10年(54.2±15.7ml/min)较对照组(90.4±16.6ml/min)明显降低(P<0.01);肾功能曲线峰时,病程≤10年(左右肾分别为4.4±1.5及4.4±1.4分)和病程>10年(4.5±1.8及4.6±1.7分)较对照组(均为3.6±0.9分)明显后延(P<0.01),10和20分钟残存率均增高,后者仅病程>10年(左右肾分别为54.2%±14.1%及53.9%±14.2%)者较对照组(48.6%±8.3%及48.2%±9.3%)明显增高(P<0.05)。结论本组糖尿病患者的肾脏滤过和排泌功能均受损,其程度随NIDDM病程的延长而加重,提示病程已进入DNⅡ~Ⅳ期。  相似文献   

16.
中晚期肝细胞癌的化学免疫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和方法对74例无手术切除指征的中晚期肝细胞癌(HCC)患者采用化学免疫治疗(CIT),即经肝动脉化学栓塞治疗后1~2周,序贯地施行LAK或CD3AK过继免疫治疗,并以同期单用经肝动脉化学栓塞治疗的41例相同患者作对比。结果化学免疫治疗组和经肝动脉化学栓塞治疗组的Ⅱ、Ⅲ期HCC患者的缓解率差异显著,分别为72.4%与40.4%(P<0.05)和48.9%与14.3%(P<0.05)。化学免疫治疗和经肝动脉化学栓塞治疗组相比,Ⅲ期HCC患者的半年、1年生存率和Ⅱ期患者的2年生存率差异也显著,分别为62.2%与23.8%(P<0.05)、46.0%与9.5%(P<0.05)以及48.3%与15.0%(P<0.05)。化学免疫治疗组1年内肝外转移发生率为25.9%(15/58),明显较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组(58.1%,18/31)为低(P<0.05)。结论化学免疫治疗这一有机序贯结合在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方面属合理、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胃癌微卫星不稳定性和抑癌基因杂合缺失   总被引:11,自引:11,他引:0  
目的研究微卫星不稳和抑癌基因缺失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PCR为基础的方法,检测了53例胃癌中6个微卫星标记突变及APC/MCC和DCC基因杂合缺失(LOH).结果胃癌微卫星不稳的检出率为321%(17/53).7例(132%)为微卫星高频率不稳(3个以上微卫星标志),10例(189%)为微卫星低频率不稳(1或2个微卫星标记).肠型胃癌微卫星高频率不稳的发生率(250%)显著高于弥漫型胃癌(34%)(P<005).高频率不稳组未发现有APC,MCC和DCC基因LOH,微卫星高频率不稳与APC/MCC和DCC基因LOH呈负相关.结论微卫星不稳在部分胃癌,特别是肠型胃癌早期发生中起重要作用,高频率不稳胃癌与遗传性非息肉大肠癌有共同的特点.与此相反,低频率不稳和无不稳胃癌可能通过LOH病理途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在12年期间,手术治疗44例右上肺Ⅲ期周围型鳞癌病人,发现右上肺阴景到确增诊时间平均为2个月。全部病人接受了右上肺切除,右纵林巴结清扫,其中4例作了轴式切除,支气管成形术,P-TNM分期,Ⅲ期23例,Ⅲb期21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0.4%(9例)。全组术后第一年生存率为61%(27/44例)Ⅲb期无1例活过3年。Ⅲb期术3、5年生存率分别为65.2%(15/23例)及21.7%(5/23例)。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结肠癌患者手术前血清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olubleinterlukin2receptor,sIL2R)含量改变与疾病的诊断、分期、预后判断等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对27例结肠癌患者(DukesA,B期19例),C,D期8例)及42例对照组(正常32例及肠易激综合征10例)分别测定血清sIL2R含量.同时使用间接荧光染色法对各组进行血CD3,CD4,CD8及CD4/CD8的测定.结果结肠癌患者DukesA,B期组血清sIL2R含量(835pmol/L±218pmol/L)与对照组(692pmol/L±279pmol/L及762pmol/L±246pmol/L)无明显差异,而有淋巴结转移的DukesC,D期患者(3216pmol/L±2344pmol/L)则明显高于DukesA,B期患者,且CD4/CD8值明显下降(106±049比158±036);另外,血清sIL2R含量还与肿瘤细胞分化程度密切关联.结论结肠癌术前血清sIL2R含量与疾病分期及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块状型肝癌多途径治疗后再二期手术切除23例疗效分析。方法:我所从1983年3月至1993年12月共收治原发块状型肝癌56例,经肝动脉结扎、碘化油化疗药物(M、D、F)混合液灌注、液态硅胶(TH)栓塞、肝动脉远心端门静脉保留化疗管,术后分期灌注化疗,化疗期间经皮行癌灶无水酒精注射。结果:一期术后半年定期复查瘤体缩小PR:607%(34/56)、MR:285%(16/56)、SD:107%(6/56)。复查后依据各个瘤体缩小及体质实况施行二期手术切除23例、手术切除率为411%(23/56)。结论:二期手术病例随访结果:1,3,5年生存率为826%(19/23)、683%(16/23)、523%(9/17)。(术后满5年者17例生存9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