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吴红梅  史媛 《中国乡村医生》2008,10(19):200-201
目的:探讨ICU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05年发生医院感染的ICU住院患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ICU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为18.9%,其中呼吸道感染占61.3%,侵入性操作中,使用呼吸机发生感染占6.13%,是ICU医院感染发生的最危险因素。结论:加强环境管理、降低环境污染、避免交叉感染、严格洗手制度、严格管理侵入性操作以及合理使用抗生素等方法,是预防和控制ICU医院感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多重耐药细菌感染是ICU内的严重问题之一〔1〕。对常住ICU内病人院内感染的细菌及其耐药性进行调查和监测,是控制感染的重要基础。现将我院ICU内1995年1月—1996年9月的监测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与标本 1995年1月至1996年9月住我院ICU患者疑诊院内感染者42例,均有临床表现、放射学征象、实验室检查结果。共采集标本89份做细菌学检查,其中气管抽吸物26份、痰44份、尿7份、血4份、伤口分泌物2份、引流物6份。12 细菌分离 采用常规需氧培养方法对每份标本做细菌分离和鉴定。13 抗生素敏感实验 对分离到的每株…  相似文献   

3.
神经外科ICU医院感染控制效果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评价我院神经外科ICU医院感染防控措施,为进一步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针对医院感染监测结果,按照制定的各项措施对2010年3—6月入住的63例患者实施管理,并对其所发生的医院感染病例进行分析,与2009年同期神经外科ICU医院感染情况进行对比。结果63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3例,感染率为20.63%,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居首位,占61.54%;分离出病原菌34株,革兰阴性菌24株(70.59%),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占41.67%。2009年同期,入住49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3例,感染率为26.53%,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居首位,占69.22%,病原菌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占41.38%。将两组数据进行X2检验,P〉0.05。结论控制措施实施前后感染率没有差异。  相似文献   

4.
ICU病房医院感染病原菌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综合性ICU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及细菌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感染性疾病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方法 对我院ICU病房2000年1月~2001年12月所有临床标本分离的病原菌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 ICU医院感染中以G^-杆菌为主,占86.8%,其次为G^-菌占13.2%。G^-杆菌中以产超广谱p内酰胺酶(ESBL)的肠杆菌科细菌为主占G^-杆菌的23.9%,占肠杆菌科细菌总数的71.3%,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占22.6%。G^-菌均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以耐苯唑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为主占86.5%。G^-杆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对氨曲南的耐药率最高为90%,对头孢他啶的耐药率最低为15%,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19%;ESBL及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0。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头孢哌酮,舒巴坦、氨曲南、哌拉西林、阿莫西林,棒酸、阿米卡星、环丙沙星耐药率最高均为100%,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的耐药率也高达88%;ESBL对含酶抑制剂的复合药阿莫西林,棒酸和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为80%以上,同时对多种抗生素呈交叉耐药。G^-菌对11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均在90%以上,对复方新诺明耐药率为16%,只对万古霉素无1例耐药。结论 合理使用及严格限定抗生素的应用指征,对延缓细菌耐药性的产生以及个别多重耐药菌株的传播与流行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从综合ICU中有病原学调查的48例感染病例中的进行菌群分析,发现综合ICU感染以G^-杆菌和真菌为主,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最多,而多部位,多种细菌混合感染是ICU中死亡率增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的分布及特点,探讨有效控制ICU医院感染发生的途径。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4月至10月66例住院患者病历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ICU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5.2%,病原学检查主要以革兰阴性菌为主:鲍曼不动杆菌占43.2%,肺炎克雷伯菌占20.7%,铜绿假单胞菌占9.0%,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占5.4%,嗜麦芽寡氧单胞菌占6.3%。革兰阴性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大多呈现耐药,对亚胺培南有较高的敏感性。结论加强ICU医院感染管理,从各环节入手,及时根据药敏情况调节用药,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ICU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病原体特点、耐药性等情况,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ICU2000年1月至2003年12月的医院感染病例的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调查ICU内医院感染180例发现,4年间ICU内医院感染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病原体分布仍以G^-菌为主,而真菌感染率呈逐年上升之势,感染途径以呼吸道为主,肺部感染占98.89%,常见现原菌为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不动杆菌等。抗菌药物敏感性多呈逐年下降之势。  相似文献   

8.
从综合ICU中有病原学调查的48例感染病例中进行菌群分析,发现综合ICU感染以G-杆菌和真菌为主,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最多,而多部位、多种细菌混合感染是ICU中死亡率增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住院患医院感染的实际发生情况,分析其分布及相关的因素。方法 对2002年1~12月住院的6309例患进行连续性监测。结果 医院感染率为3.3%,医院感染的高发科室:内科5.6%,儿科3.1%,妇产科1.9%,外科1.9%;高发部位:上呼吸道40%,下呼吸道24%,胃肠道12%,泌尿道12%。结论 医院感染是住院病人的危险因素,控制工作仍应加强。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病原菌的分布与耐药情况。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重症监护病房内发生院内感染的195例患者进行感染致病菌分离鉴定,并通过药敏试验分析细菌耐药情况。结果:195例重症监护病房医内感染患者的送检样本中,共分离获得390株病原菌,其中比例最高的菌株为铜绿假单胞菌,占39.49%,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占22.82%。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革兰氏阳性.球菌仅占2.82%。革兰氏阴性.杆菌呈现多重耐药,对亚胺培南具有高度耐药性;而鲍曼不动杆菌对所有抗菌药物均具存在耐药现象,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均对氨苄青霉素无耐药现象。结论:分析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病原菌的分布特点与耐药情况对正确指导临床用药,防止抗菌药滥用,减少细菌耐药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丁美祥  王彤  张瑞红  宁小平 《中外医疗》2009,28(31):127-128
目的对ICU院内感染的现状进行分析,以寻找对策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10月ICU收治316例患者的院内感染情况。结果院内感染共发生61例,占19.03%,死亡21例。ICU住院患者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最多,占81.9G%,其次是泌尿道感染。共栓出致病菌145株,其中革兰氏染色阴性菌75株,占51.72%;革兰氏染色阳性菌38株,占26.21%;真菌32株,占22.07%。前4位致病菌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念珠菌、肺炎克雷伯杆菌。结论院内感染以呼吸道感染为主,致病菌构成以革兰氏染色阴性菌为主,真菌感染呈上升趋势,ICU应加强管理,根据医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严格无菌操作,合理使用抗生素,保护易感人群,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伍媛 《中外医疗》2014,(8):9-10
目的调查ICU院内感染的现状,分析院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以便于制定出降低ICU院内感染风险的针对性措施。方法对2011年1月-2013年1月间该院ICU收治的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患者住院期间有无院内感染发生,分为感染组和对照组,对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资料进行病例对照分析,研究ICU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532例患者中,院内感染发生85例,患病率为15.98%。按照感染部位分类,呼吸道感染所占比例最多。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年龄≥45岁、侵入性治疗、ICU住院时间≥20d、使用免疫抑制剂、机械通气时间≥6d可显著提高发生院内感染的风险(P〈O.05)。结论院内感染控制工作仍需进一步提高,需根据侵入性治疗、ICU住院时间、使用免疫抑制剂、机械通气时间等危险因素,制定针对性措施,切实降低ICU住院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老年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寻求有效控制和降低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4年住院老年患者1 875例进行监测。结果2004年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率为12.53%,老年患者成为医院感染的高发人群,感染高发部位为呼吸道,革兰氏阴性菌为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结论合理使用抗生素、缩短住院时间、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尽量减少侵袭性操作等,是预防和控制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经利萍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5):16-17,20
目的探讨入住ICU患者医院感染的情况及相关因素,从而有效的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方法对2008年1月~2011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ICU 83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32例患者中,发生院内感染109例,感染率为13.10%。院内感染与年龄、手术时间、基础疾病、侵入性操作、广谱抗生素应用、住院时间等有关,各因素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要降低ICU院内感染率,必须加强对感染相关因素的控制和预防。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我院医院感染现状。方法采用床边调查与病例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2008年11月12日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调查。结果调查住院患者176例,感染5例,共6例次。医院感染现患率为2.84%,例次感染率为3.4%。其中,泌尿道感染3例次,感染率为1.7%;下呼吸道感染2例次,感染率为1.1%;胃肠道感染1例次,感染率为0.6%。被调查者中年龄最大84岁,最小为出生后5h。抗菌药物使用率为69.9%。结论内科为医院感染高发区。加强对有较严重基础疾病患者的监控以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对降低医院感染率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欧阳婵 《中外医疗》2014,33(2):18-19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情况,提高医务人员的感染控制意识,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的调查方法,对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结果调查当日住院患者1614人次,医院感染率为2.35%,例次感染率2.6%。感染科室以ICU、脑外科高发,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为首。结论对感染高科室重点监控,加强病房环境卫生的清洁、消毒,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对降低医院感染率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ICU气管切开患者医院感染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①目的 了解引起ICU气管切开患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种类及药敏性。②方法 无菌条件下取1998年1月-2000年12月ICU气管切开患的深部痰做培养及药敏试验,进行细菌学分析。③结果 143例气管切开患中,133例诊断为下呼吸道医院感染(93.0%)。送痰培养767次,培养出1153株病原菌,G^-杆菌821株(72.2%),其中绿脓杆菌196株(17%),G^ 球菌167株(14.5%),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103株(8.9%),真菌165株(14.3%);混合感染340次,气管切开保留时间越长,混合感染率越高(P<0.01)。氟康唑是首选的抗真菌药物,G^-杆菌对头孢类及青霉素类抗生素普遍产生耐药,G^ 球菌对万古霉素敏感(目前尚未发现耐药菌株),各类细菌对喹诺酮类及氨基糖甙类抗生素亦有一定程度的耐药性。④结论 气管切开后呼吸道防御病原菌免疫力下降,反复医源性交叉感染,大量广谱抗生素的广泛不合理应用是引起气管切开患易发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我院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趋势,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我院2001-2004年临床细菌培养标本进行病原菌鉴定及耐药分析;所有病原菌株均以传统方法鉴定,药敏试验用K—B法,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标准(NCCLS)判断结果。结果 共分离病原菌864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细菌为主,占70.72%(611/864),革兰阳性细菌占29.28%(253/864);这些菌株对临床常用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多重耐药呈增加趋势。结论 细菌耐药性越来越强,应重视医院感染,规范细菌耐药性监测工作对医院感染菌的治疗非常重要,应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培训需求,为在职教育体系的构建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取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477名医务人员进行调查。结果:在职医务人员与实习生对执行感染控制措施及接受感染控制教育的态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于推行感染控制措施的同伴评价和对于不明原因发热的患者的处理态度,两组人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医院感染法律法规、医院感染的环节、多重耐药菌、手卫生、职业接触等知识的掌握在职医务人员与实习生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职医务人员希望得到系统的理论学习,实习生希望进行实际操作培训。结论:针对不同的人群划分培训层次和内容,采取多种形式的培训方法,有助于提高被培训对象有效的掌握医院感染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