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安非他酮治疗酒依赖伴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酒依赖伴抑郁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戒酒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口服安非他酮缓释片治疗,观察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第2周、4周、6周、8周末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饮酒问卷和密西根酒精依赖调查表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各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下降(P〈0.05或0.01),同期研究组各量表评分均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5或0.01)。结论安非他酮能显著改善酒依赖患者伴发的抑郁症状,降低饮酒欲望,强化酒依赖治疗效果,可作为治疗酒依赖伴抑郁障碍的一线用药。  相似文献   

2.
汪辉  黄晓霞 《现代康复》2001,5(12S):81-81
目的:探讨阿朴吗啡或呋喃唑酮厌恶疗法戒酒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32例经以上两种药物戒酒治疗出院后复饮再次住院酒中毒病人,按复饮原因分主动饮酒1组,被动饮酒II组,比较两组疗效。住院时间和人格特征对疗效的影响,并探讨酒依赖时间与复饮时间的相关性。结果:1组住院时间长,但出院后疗效差(P<0.01),饮酒史,酒依赖史两组无差异(P>0.05),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定Pd分两组有差异(P<0.01),酒依赖时间和饮酒史及精神状与复饮时间无相关(P均>0.05),结论:酒中毒病人伴有人格改变,厌恶疗法戒酒效果差。  相似文献   

3.
徐桂珍 《护理研究》2007,21(3):673-675
[目的]探讨全程护理干预对预防酒依赖病人复饮的作用。[方法]将97例住院酒依赖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人均接受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配对选择至少一位与病人生活关系密切的家属,由责任护士对病人及家属进行院内和院外护理干预,为期2年。对照组仅接受常规医疗服务,不进行特别干预。并于入院时、出院后1年、出院后2年分别采用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Famiiy—APGAR)、密西根酒精依赖调查量表(MAST)进行评定。[结果]出院1年、2年观察组Family-APGAR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MAST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全程护理干预对预防酒依赖病人复饮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情绪技能训练对男性酒依赖患者住院戒断态度及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94例男性酒依赖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予以成瘾科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情绪技能训练。观察2周。采用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评定自知力与治疗态度。结果治疗2周末,两组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治疗依从性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1),对照组虽有所改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对男性酒依赖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予以情绪技能训练,能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与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轻中度抑郁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轻中度抑郁发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58例)予以心理干预,对照组(62例)口服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治疗过程中脱落病例进入脱落治疗组,予以心理干预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观察24周。于治疗前后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初期研究组脱落率为36.2%,对照组为12.9%,研究组脱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1)。治疗后研究组与对照组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 P<0.05或0.01),对照组治疗2周、8周、12周末较研究组下降更显著( P<0.05或0.01),治疗24周末研究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脱落治疗组(P<0.01),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心理干预治疗轻中度抑郁发作虽起效较缓慢,但远期治疗效果显著,与艾司西酞普兰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6.
目的:临床分析专科护理和心理健康辅导干预对泌尿外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泌尿外科手术患者90例,按照随机分配的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专科护理与心理健康辅导干预,选择焦虑自评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两组出入院时的心理变化,评定两组患者出院后3个月和6个月时的依从性情况,分析并发症治疗状况。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出院时的SAS、SDS评分均有所降低,但研究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3个月时,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服药依从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6个月时,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服药依从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对症治疗,针对并发症治疗,研究组有效率比对照组明显较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泌尿外科实施外科手术后,采用专科护理模式,给予心理健康辅导干预,可有效防治术后并发症,提高服药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出院后电话健康督导对断指再植术后再植指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将90例(107指)断指再植成活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46例(55指)和对照组44例(52指)。对照组接受常规随访,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还接受出院后护士的电话健康督导。比较出院6个月后两组再植指功能恢复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再植指外形及感觉、运动功能等优良率高于对照组( P<0.05),干预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护士电话健康督导对断指再植术后再植指功能恢复具有一定的促进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运动干预对抑郁症患者生活质量和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符合抑郁症诊断标准的76例抑郁症患者应用自主选择的方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将采用配合运动干预的41例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组,另外选择未进行运动干预的35例抑郁症患者作为对照组,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74)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干预前GQOL-74评分和HAMD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GQOL-74评分为(48.2±3.4)分,优于干预前(36.3±5.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214,P<0.05),干预后研究组GQOL-74评分为(55.5±4.9)分,优于干预前(34.4±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364,P<0.05),且干预后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39,P<0.05);干预后对照组HAMD评分为(14.2±3.0)分,优于干预前(24.1±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63,P<0.05),干预后研究组HAMD 评分为(11.1±2.6)分,优于干预前(23.6±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71,P <0.05),干预后两组HAMD评分比较,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67,P<0.05)。结论对抑郁症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运动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和行为,提高抑郁症康复护理质量,促进护患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生活质量和饮食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8月至2013年6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后出院的64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出院奇偶顺序,将患者分为延续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均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延续护理干预组则另外给予延续性护理干预措施,比较统计两组患者入院前和出院后6个月生活质量状况,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饮食依从性状况。结果在生活质量方面,出院时延续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在生活质量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出院后6个月延续护理干预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而组内比较,对照组在出院时和出院后6个月无明显差异(P>0.05),而延续护理干预组则差异明显(P<0.05);在饮食依从性方面,出院后6个月延续护理干预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干预计划提高了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质量和饮食依从性,延缓了病情的发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硬化腹水患者家庭护理干预策略及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患者及配对家属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及家属进行常规出院指导,干预组患者及家属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出院后通过定期电话随访及家访进行系统的家庭护理干预,6个月后通过电话随访、家访及门诊复诊的方式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组患者的正确用药率为92.0%,对肝硬化腹水疾病知识完全知晓率为96.0%,均高于对照组(62.0%,64.0%);干预组患者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0.0%,12.0%,均低于对照组(28.0%,3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2.705,16.000,5.263,4.883;P<0.05)。两组患者预后情况及再入院率、再入院次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适当的家庭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知识知晓率,发挥家属作用,提高社会支持力度,进而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社区综合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6月至2010年5月出院的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58)和对照组(n=62)。两组患者在接受住院治疗的基础上,在出院前1周给予康复状态评估;观察组患者按干预计划接受为期1年的社区综合干预,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的社区管理。两组患者在出院前1周及干预后6、12个月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version of personal and social performance scale,VPSP)分别进行测评,根据指标进行评价。结果出院前1周,两组患者ADL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院后6及12个月,两组患者ADL评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出院时,两组患者VPSP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6及12个月时,两组患者的VPSP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社区综合干预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状态,提高其生活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严重烧伤患者心理健康、社会支持状况和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将84例严重烧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43例,对照组41例,两组均接受烧伤科常规治疗及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心理干预,观察12周。于心理干预前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及应对方式问卷进行测评分析。结果治疗12周末,研究组症状自评量表总分及9个因子分和对照组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恐怖因子分较入组时基线分显著降低(P<0.05或0.01),且研究组总分、躯体化、强迫、焦虑及其他因子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或0.01);研究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因子分和应对方式问卷积极应对维度分均较入组时基线分显著提高( P<0.05或0.01),对照组主观支持因子分和积极应对维度分也较入组时基线分显著提高( P<0.05或0.01),但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或0.01)。结论心理干预能有效缓解严重烧伤患者的负性心理,提高患者的社会支持度和积极应对方式,对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不同频率血液灌流治疗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甲状旁腺激素和血清钙、磷清除的效果.方法 选择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78例,随机分为4组,A组18例为对照组,常规血液透析.其余3组在常规血液透析基础上联合血液灌流,B组22例血液灌流每周1次,C组20例血液灌流每周2次,D组18例血液灌流每2周1次.4组患者均观察12周,测量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4周、6周、8周、10周、12周7个时间点血清中的钙、磷和甲状旁腺激素的浓度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①各实验组患者的血清PTH浓度随着治疗时间的延续呈下降趋势(P<0.05),常规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降低PTH的疗效优于常规血透(P<0.05);②每周1次、每周2次血液灌流疗效优于每2周1次(P<0.05);治疗后4周、6周时,每周2次疗效好于每周1次(P<0.05),其余时点每周1次、每周2次的疗效相当.③随着治疗时间的延续各组患者的钙磷乘积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各组患者的钙磷乘积下降程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①采用每周1次血液灌流频率,对PTH的清除既能达到临床疗效,又能明显减少费用.②血液灌流频率越高,PTH浓度在初期下降越快.③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能降低钙磷乘积,但与血液灌流频率是否相关尚待证实.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奥美沙坦对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心肌肥厚的作用,探讨其对病理性肥厚心肌ACE2/Ang(1-7)/Mas的作用.方法 清洁级雄性SD大鼠6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18只、两肾一夹组(two kidney one clip,2K1C)50只.S组分离左肾动脉而不缩窄;实验组采用2K1C方法制备高血压模型.术后第4周末采用尾动脉袖法测量大鼠血压,造模成功大鼠(44只)随机分为2K1C+蒸馏水组(K)22只与2K1C+奥美沙坦组(O)22只.术后第5周始O组以奥美沙坦3 mg·kg-1·d-1灌胃;K组每天以等体积蒸馏水灌胃.术后第8、12、14周,测量大鼠血压,超声心动图观察心脏结构及功能,酶联免疫吸附技术(ELISA)检测动脉血浆Ang(1-7)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心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及Ang(1-7)受体Mas mRNA表达,免疫印迹技术检测P-ERK1/2、Mas及ACE2蛋白水平.结果 (1)术后4、8、12、14周K组收缩压明显升高,药物灌胃后明显降低(P均<0.01);(2)术后第8、12、14周,K组大鼠舒张末期及收缩末期室间隔厚度、舒张末期及收缩末期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室质量指数均明显增加,药物灌胃后明显改善(P均<0.01);(3)K组血清Ang(1-7)水平在8、12周时明显升高(P均<0.01),14周时恢复正常(P>0.05),与K组比,O组Ang(1-7)水平8周时降低,在12、14周时明显升高(P均<0.01);(4)K组ACE2及Mas基因及蛋白水平8周时均上调,12、14周时均下调,p-ERK1/2各时间段表达均升高(P均<0.01);与K组比较,O组两基因及蛋白水平8周时明显降低,在12、14周时明显升高,P-ERK1/2各时间段表达均降低(P均<0.01).结论 2K1C法成功制作肾性高血压大鼠模型并导致明显左心室肥厚;奥美沙坦明显降低肾性高血压大鼠血压、改善左心室肥厚,抑制血清Ang(1-7)水平及组织Mas、ACE2基因与蛋白水平下调.其改善心肌肥厚作用与其作用于Ang(1-7)/Mas/ERK1/2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29例,对照组31例,两组均口服舍曲林治疗并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观察8周。于干预前及干预第8周末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汉密顿焦虑量表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对两组进行测评分析。结果干预8周末两组汉密顿抑郁量表、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及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错误数、持续错误数、非持续错误数评分较干预前有显著下降(P〈0.01),分类数评分较干预前有显著升高(P〈0.01);同期两组间比较,干预前除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非持续错误数评分外,两组其他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干预8周末研究组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分类数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抑郁症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能更有效地改善其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电话加短信随访对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的影响。方法将20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随访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所有患者住院期间按2型糖尿病诊疗常规进行治疗护理,出院后随访组定期电话加短信随访,对照组门诊随访,干预24个月后观察患者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的变化及血糖控制效果。结果在出院第12个月末,随访组患者饮食控制和疾病认知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在出院后第24个月末,随访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各条目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在出院后第6、12、18、24个月末,随访组血糖控制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电话加短信随访干预有助于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有利于血糖控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生活方式干预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效果。方法将168例OSAHS患者分为干预组81例及对照组87例,干预组在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治疗的基础上,实施生活方式干预,即认知指导、合理膳食、控制体重、戒烟戒酒、加强锻炼等干预措施;对照组单纯采用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治疗,生活如常。在术后1,6,12,24个月进行多导睡眠监测、体重指数、症状评估,随访观察2年以上。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生活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合理饮食、戒酒或限酒、戒烟或限烟、体重控制或减轻、坚持适量运动患者所占比率分别为93.8%,86.4%,69.1%,81.5%,87.7%,均高于对照组(11.5%,36.8%,21.8%,17.2%,9.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分别为113.80,43.33,37.97,69.33,103.70;P〈0.01);干预后6,12,24个月干预组最低血氧饱和度、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鼾声指数、体重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51,4.13,7.88;2.10,2.66,3.68;3.42,4.17,9.34;5.92,12.78,9.37;P〈0.01);干预组各项指标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照组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在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健康的生活方式干预,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手术治疗远期疗效,降低心脑血管等并发症的发生,不仅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同时也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出院电话随访对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再入院率的影响。方法将161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1例和对照组80例,两组患者出院时均给予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在患者出院后进行电话随访6个月,给予个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再入院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再入院率30.9%,对照组为42.5%,两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出院后依据CHF患者复发诱发因素制订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通过电话随访,可降低患者病情复发,从而降低再入院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电刺激定位在肉毒素注射中的临床价值。方法:脑卒中后肌痉挛患者45例,按痉挛部位分组,肱二头肌组分为电刺激定位组18例(A1组)采用电刺激定位法,徒手定位组17例(A2组)采用徒手定位法,下肢组分为电刺激定位组20例(B1组)及徒手定位组20例(B2组)。注射前后采用改良Ashworth评级(MAS)及表面肌电积分值(IEMG)评价肌张力,测量被动关节活动度(PROM)评定肘、踝跖屈曲活动度;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10m步速评估下肢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后2、4、8及12周时,A1、A2组MAS及IEMG评分均较治疗前呈逐渐下降趋势(P〈0.05),且A1组更低于A2组(P〈0.05);治疗后,A1、A2组肘关节屈曲PROM及上肢FMA评分均较治疗前呈逐渐升高趋势(P〈0.05),且A1组肘关节屈曲PROM在治疗后4、8及12周时较A2组提高更显著(P〈0.05),A1组上肢FMA在治疗后8及12周时较A2组提高更显著(P〈0.05)。治疗后2、4、8及12周时,B1、B2组MAS、IEMG评分及10m步行时间均较治疗前呈逐渐下降趋势(P〈0.05),B1、B2组下肢踝关节跖屈PROM及下肢FMA评分均较治疗前呈逐渐升高趋势(P〈0.05)且B1组下肢踝关节跖屈PROM在治疗后2周及下肢FMA在治疗后12周较B2组提高更显著(P〈0.05),余各项评分及时间点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肱二头肌采用电刺激定位肉毒素注射临床治疗肌痉挛的临床效果优于徒手定位;比目鱼肌、腓肠肌及胫后肌采用电刺激定位肉毒素注射临床治疗肌痉挛的临床效果与徒手定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