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甲泼尼龙早期短程冲击疗法与地塞米松治疗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的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6月-2014年6月来本院进行救治的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120例,按照数字列表法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采用甲泼尼龙早期短程冲击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地塞米松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体征恢复时间,以及临床疗效。结果:(1)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的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2)观察组患者的效果优良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75.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甲泼尼龙早期短程冲击疗法治疗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有确切临床疗效,并且可尽快恢复患者体征及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联合甲泼尼龙治疗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9例病毒性脑炎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除常规综合治疗外,加用神经节苷脂与甲泼尼龙联合治疗。结果: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节苷脂联合甲泼尼龙治疗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苏军  王琪  马洁 《中外医疗》2016,(4):118-119
目的:对比分析甲基强的松龙早期短程冲击疗法与地塞米松治疗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50例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对照组25例,观察组采用甲基强的松龙早期短程冲击疗法,对照组采用地塞米松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达到了92%,而对照组为88%,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症状消失和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基强的松龙早期短程冲击疗法治疗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临床疗效好于地塞米松治疗,临床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甲基强的松龙早期短程冲击疗法与地塞米松治疗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2009年2月~8月收治的49例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6例采用甲基强的松龙早期短程冲击疗法,对照组23例采用地塞米松治疗.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2%,略高于对照组的91.3%,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甲基强的松龙早期短程冲击疗法治疗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获得较佳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甲泼尼龙喜炎平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的疗效并作分析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60例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60例患儿随机分为3组,联合治疗组(A组)20例,甲泼尼龙喜炎平治疗组(B组)20例,单一免疫球蛋白治疗组(C组)20例。比较3组患儿有效率、治愈率、不良反应等治疗情况差异。结果 :A组患儿的各项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小于B组,也均小于C组,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100%,远大于B组75.0%和C组70.0%,总体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6.622,P0.05)。结论 :甲泼尼龙喜炎平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治愈率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甲泼尼龙喜炎平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的疗效并作分析探讨。方法:选取我院60例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60例患儿随机分为3组,联合治疗组(A组)20例,甲泼尼龙喜炎平治疗组(B组)20例,单一免疫球蛋白治疗组(C组)20例。比较3组患儿有效率、治愈率、不良反应等治疗情况差异。结果:A组患儿的各项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小于B组,也均小于C组,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100%,远大于B组75.0%和C组70.0%,总体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6.622,P〈0.05)。结论:甲泼尼龙喜炎平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治愈率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甲泼尼龙治疗小儿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小儿科近年来收治的82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所有患儿均给予甲泼尼龙治疗,根据用药剂量的不同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大剂量组)与对照组(小剂量组),每组41例,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2.7%,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的78.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之间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短期大剂量应用甲泼尼龙治疗小儿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优于小剂量治疗,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甲泼尼龙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难治性支原体肺炎(RMPP)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8例RMPP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治疗)与观察组(给予甲泼尼龙联合阿奇霉素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73%,对照组为72.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给予RMPP患儿甲泼尼龙联合阿奇霉素治疗能够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甲泼尼龙及免疫球蛋白对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的临床作用。方法选择2010年8月至2012年05月在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住院的9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A组和B组。A组采用甲泼尼龙每日10~15mg/kg,连用3~5d,免疫球蛋白每日0.5~0.7g/kg,连用3d。B组给予甲泼尼龙每日2~3mg/kg,连用3~5d,免疫球蛋白每日0.3g/kg,连用5d。结果 A组退热时间、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B组,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治疗重症病毒性脑炎,大剂量甲泼尼龙及短期内大剂量免疫球蛋白的使用方法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小剂量甲泼尼龙联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小儿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手足口病患儿8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小剂量甲泼尼龙联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症状消退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95%(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小剂量甲泼尼龙联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小儿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常规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甲泼尼龙冲击疗法治疗急性球后视神经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4例急性球后视神经炎分为两组各42例,观察组给予甲泼尼龙治疗,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62%,高于对照组的83.33%(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甲泼尼龙冲击疗法治疗急性球后视神经炎疗效好、见效快、不良反应少,可作为目前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12.
李薇薇 《黑龙江医学》2023,46(4):429-431
目的:观察丙种球蛋白短程强化与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20年5月信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丙种球蛋白短程强化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不良反应、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G (IgG)、免疫球蛋白M (IgM)水平、治疗前后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肌酸激酶同工酶(CK-BB)水平。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95.00%(38/40)]较对照组[77.50%(31/4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65,P<0.05);试验组脑膜刺激征、发热、意识障碍、头痛、抽搐改善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02、11.501、12.904、4.369、14.299,P<0.05);治疗后,试验组IgG、IgM水平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55、3.251,P<0.05);治疗后,试验组血清NSE、CK-...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小儿重症过敏性紫癜治疗中甲泼尼龙冲击递减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榆林市靖边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重症过敏性紫癜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甲泼尼龙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甲泼尼龙冲击递减疗法,观察两组患儿疗效、病情改善时间、治疗前后的炎性因子水平以及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甲泼尼龙治疗小儿重症过敏性紫癜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46例重症过敏性紫癜患儿的临床资料,并随机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各组2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甲泼尼龙冲击递减法进行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患儿在治疗后的疗效为,显效13例,有效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5.65%,对照组的患儿在治疗后的疗效为,显效6例,有效11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73.91%,实验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发生不良反应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泼尼龙冲击递减法进行治疗小儿重症过敏性紫癜的效果较好,安全性高,有效地防止病情复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甲泼尼龙冲击疗法与甲泼尼龙常规口服治疗对重症肌无力的疗效及副作用,以便在重症肌无力的治疗过程中拟定一较为理想的激素治疗方案。方法将临床确诊的24例重症肌无力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甲泼尼龙常规口服治疗及甲泼尼龙冲击治疗。结果近期疗效无显著差异,而起效时间、达最佳疗效时间、类固醇副作用的发生率则有显著差异。结论甲泼尼龙冲击疗法治疗MG具有快速、有效、副作用小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赵宏霞  曹敏  刘海英 《吉林医学》2012,(34):7415-7416
目的:分析甲基泼尼松龙(甲泼尼龙)对儿童重症喘息性支气管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取60例重症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甲泼尼龙组和地塞米松组,每组30例,甲泼尼龙组给予甲泼尼龙2 mg/(kg·8 h)静脉滴注,地塞米松组给予地塞米松0.5 mg/(kg·d)静脉滴注,两组均连用3 d,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症状、体征、经皮血氧饱和度及血气分析好转时间。对两组疗效对比采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24 h后甲泼尼龙组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血气分析氧分压(PaO2)改善程度优于地塞米松组,P<0.05。治疗72 h后甲泼尼龙组哮喘儿童临床症状、体征恢复情况明显好于地塞米松组,P<0.05。结论:甲泼尼龙治疗儿童重症喘息性支气管炎效果好,可迅速缓解喘息症状,纠正缺氧,缩短病程,疗效确切,可以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甲泼尼龙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HSP)消化道出血患儿的疗效。方法:选取95例小儿过敏性紫癜消化道出血患儿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5例)。观察组患儿采用甲泼尼龙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止血敏治疗。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尿蛋白、关节症状、消化道出血、皮疹症状改善时间与对照组患儿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泼尼龙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HSP)消化道出血患儿的疗效优于止血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联合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急性喉炎的临床疗效。方法:72例急性喉炎患儿分为两组,观察组34例,对照组38例,两组均给予相同的综合治疗。观察组(34例)给予布地奈德联合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38例)仅给予甲泼尼龙静滴。然后对两组主要症状(喉鸣、声音嘶哑、犬吠样咳嗽等)消失时间及治疗3d后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主要症状消失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P<0.05),观察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急性喉炎采用布地奈德联合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比单纯甲泼尼龙静脉注射见效快,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小剂量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早期干预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方法:将1 800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950例和对照组8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退热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1~2 mg·kg-1·d-1静脉滴注,对2组临床治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患儿的退热时间、皮肤疱疹愈合时间、肢体抖动停止时间、睡眠易惊停止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1)。结论:小剂量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早期干预治疗小儿手足口病优于常规对症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唐世成 《吉林医学》2010,(25):4309-4309
目的:观察更昔洛韦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病毒性脑炎患儿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例均给予综合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更昔洛韦5 mg/kg,2次/d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10 mg/kg,2次/d静脉滴注。疗程10~14 d。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更昔洛韦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