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王友红 《全科护理》2012,(30):2810-2811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术后病人在复苏期的护理监测与体会,以提高麻醉恢复室(PACU)的护理质量,减少麻醉术后并发症,使病人安全有效地度过手术期。[方法]通过对900例全身麻醉病人复苏期严密的护理观察和措施进行回顾性的分析、总结。[结果]900例全身麻醉复苏病人在复苏期各项生命体征基本平稳、安全,未出现严重不良并发症。[结论]复苏室的安全护理工作是保证全身麻醉病人更加安全有效地度过围术期,防止术后并发症,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2.
全身麻醉术后窦性停搏病人复苏期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术后窦性停搏病人复苏期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11例患有窦性停搏的术后全身麻醉病人进行复苏的护理.[结果]经过做好入恢复室的准备.加强复苏期的观察、监测及护理,使全部病人在麻醉恢复室恢复良好,安全转送到重症监护室作进一步的治疗.[结论]加强麻醉复苏期观察和护理是窦性停搏病人全身麻醉术后顺利复苏,减少麻醉后并发症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病人全身麻醉复苏期间半侧卧位对康复的影响。[方法]390例全身麻醉腹部手术病人,根据术后复苏期间不同体位分为两组,观察组270例,采取半侧卧位,即抬高床头30°,同时将病人向左或向右侧翻身20°~30°,背部垫以翻身枕;对照组120例,取去枕平卧位,对术后各项康复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复苏期采取半侧卧位可提高动脉血氧分压(PaO2),减少舌根后坠,预防压疮的发生。[结论]全身麻醉复苏期间取半侧卧位能促进腹部手术病人的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目标导向护理在眼科手术病人全身麻醉复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2016年全身麻醉下行眼科手术病人34462例,通过应用目标导向护理,观察病人在复苏期间出现并发症情况,了解病人转出复苏室或离院后有无发生严重的并发症。[结果]所有的病人均顺利从PACU复苏,无一例病人回病房或离院后出现严重的缺氧或高血压等需要紧急处理的并发症。[结论]目标导向护理可安全指导眼科手术病人全身麻醉复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手术病人术中留置导尿管的最佳时机,以减轻术前病人插尿管的痛苦及复苏期不良反应,保证医疗护理安全。[方法]选择我科2014年6月—2015年6月120例全身麻醉术前需导尿的成年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 3组,A组病人术前在病房导尿并留置尿管,B组病人在全身麻醉插管后导尿并留置尿管;C组病人在麻醉诱导期进行导尿并留置尿管。比较3组病人导尿前及导尿时的生命体征、全身麻醉复苏期躁动情况及麻醉复苏时间。[结果]麻醉诱导期留置导尿管病人在全身麻醉复苏期躁动最少,尿道刺激症状轻。[结论]麻醉诱导期留置导尿管既可减少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生,又增加了病人的舒适感,缩短了麻醉时间,提高了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根本原因分析法(RCA)提高手术病人复苏室交接班质量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RCA对2011年5月—2012年4月62例手术病人复苏室交接班缺陷进行原因分析,归纳近端原因,找出根本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并与整改措施实施后的交接班缺陷进行比较。[结果]实施RCA前手术复苏室手术病人交接班缺陷发生率为1.6%,实施后手术病人复苏室交接班缺陷发生率明显降低(0.2%),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RCA应用于手术病人复苏室交接班管理,能有效降低交接班缺陷发生率,从而推进医疗护理质量与安全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根本原因分析法(RCA)提高手术病人复苏室交接班质量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 RCA对2011年5月-2012年4月62例手术病人复苏室交接班缺陷进行原因分析,归纳近端原因,找出根本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并与整改措施实施后的交接班缺陷进行比较。[结果]实施 RCA前手术复苏室手术病人交接班缺陷发生率为1.6%,实施后手术病人复苏室交接班缺陷发生率明显降低(0.2%),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RCA应用于手术病人复苏室交接班管理,能有效降低交接班缺陷发生率,从而推进医疗护理质量与安全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质量管理工具在急诊科护理质量控制管理中的作用。[方法]运用质量管理工具,找出质量控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采取整改措施,改进工作方法,从而使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结果]通过对急诊科护理质量控制管理,科室护理质量明显提高,同时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也有较大的提高,病人对本科室护理人员的满意度由89.38%上升到98.48%。[结论]通过质量管理工具的使用,加强护理质量控制,持续质量改进,有利于急诊护理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打造高效型流程型护理团队的管理方法.[方法]建立健全全面流程管理体系;以流程为核心,以质量为前提,将持续质量改进和业务流程重组相结合,做好监督检查和流程分析.[结果]工作效率提高,护理安全得以保证.[结论]全面流程管理可以提高病人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实现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0.
潘建芬 《全科护理》2011,9(33):3072-3073
[目的]总结持续质量改进在口服药管理中的应用和体会。[方法]成立持续质量改进小组,针对98例口服药护理缺陷进行原因分析,制订防范措施和预期目标。[结果]进行持续质量改进后,口服药护理缺陷明显减少。[结论]持续质量改进有利于减少给药差错的发生,提高了病人口服药的及时性、依从性,提高了护士的责任心,加强了护患沟通,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术中知晓病人麻醉复苏期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麻醉复苏室护理人员对20例术中知晓病人的护理方法。[结果]15例病人没有产生消极影响;3例病人通过医务人员和家属的帮助,能够正确认识术中知晓,数月后恢复正常;2例严重术中知晓病人发生创伤后应激障碍,经心理医生治疗后有所缓解。[结论]麻醉复苏室护理人员要提高意识,早发现、早诊断术中知晓,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将这种医源性二次创伤的伤害程度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提高复苏室运作效率的管理方法。[方法]实施复苏室护士长管理制,合理使用复苏室护士人力资源,提高复苏室床位周转率,实施病人围术期管理网络化,统计麻醉复苏室接收病人数、病人在复苏室滞留时间和护士超时工作时数。[结果]2011年复苏室平均每月接收病人数比2010年增长12.56%,2011年复苏室护士超时工作时数比2010年减少33.97%,病人在麻醉复苏室滞留时间缩短了8.31min。[结论]运用科学的方法管理复苏室能有效提高麻醉复苏室的运作效率,从而提高手术效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活体肾移植供体全身麻醉复苏期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162例全身麻醉术后带气管导管入麻醉复苏室(PACU)的供体分为观察组84例和对照组78例,对照组按照全身麻醉复苏的常规护理进行监护,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主动保温、超前镇痛等预见性护理。对两组供者的体温、疼痛评分、复苏期并发症以及复苏时间、住院时间、满意度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供者低体温、镇痛不全、苏醒延迟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复苏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对PACU护理人员的满意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应用于活体肾移植供体全身麻醉复苏期,能够减少手术和麻醉相关并发症,缩短复苏时间和住院时间,提高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影响麻醉复苏室使用效率的相关因素,以提高手术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12月入复苏室复苏的病人数量、病人在复苏室滞留时间、复苏情况、复苏室护士人数和护士工作时数等数据,分析相关因素并采取相应对策。[结果]复苏室接收病人数从2010年的11 549例增加到2011年的13 000例,增加了12.56%;复苏室护士总超时工作时数从2010年的2 037h减少到2011年的1 345h,减少了33.97%;病人在麻醉复苏室滞留时间从2010年的76.99min减少到2011年的68.68min,缩短了10.79%。[结论]加强复苏室管理,增加并合理利用复苏室护士人力资源,增设复苏室床位,加强病人围术期管理等,能有效提高麻醉复苏室的使用效率,从而提高手术效率。  相似文献   

15.
田京灵 《全科护理》2020,18(13):1632-1635
[目的]探讨安全隐患自查模式联合安全隐患警示牌在麻醉恢复室(PACU)护理安全管理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医院收治并符合纳入标准,手术后在PACU麻醉后复苏与观察的200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7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98例病人为对照组,采用常规PACU护理安全管理方法;2018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02例病人为试验组,采用安全隐患自查模式联合安全隐患警示牌的方法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比较实施两种护理安全管理方法期间病人麻醉复苏期不良事件(包括管道脱落、心搏骤停需心肺复苏、休克、苏醒延迟、循环系统相关不良事件、呼吸系统相关不良事件等)发生率与PACU护士对PACU安全管理知识、态度、行为及意识变化。[结果]试验组病人麻醉复苏期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安全隐患自查模式联合安全隐患警示牌的方法实施后PACU护士对PACU安全管理知识、态度、行为及意识明显优于实施前(P<0.05)。[结论]安全隐患自查模式联合安全隐患警示牌在PACU护理安全管理中运用,能有效提高PACU护士对PACU安全管理知识、态度、行为及意识,降低麻醉复苏期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PACU护理安全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将品管圈质量管理工具应用于无肝素血液透析的持续质量改进效果。[方法]应用品管圈工具对我科无肝素血液透析凝血情况进行持续质量改进。选取科室2017年1月收治的无肝素血液透析病人为对照组,2017年5月收治的病人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无肝素血液透析Ⅲ级凝血发生率。[结果]开展品管圈管理后科室无肝素血液透析Ⅲ级凝血发生率由14.8%下降到6.9%,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品管圈质量管理工具应用于无肝素血液透析的持续质量改进,可降低无肝素血液透析Ⅲ级凝血发生率,提高血液透析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断指再植术后病人疼痛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年3月—2013年10月在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手外科行断指再植术的60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术后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将持续质量改进引入术后疼痛管理中,根据疼痛评估情况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结果]两组病人术后疼痛程度、再植成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持续质量改进引入术后疼痛管理中可显著降低病人的疼痛程度,减少血管危象的发生,提高再植成活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口腔门诊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方法]在合肥市某口腔专科医院的11个科室随机选择5个科室开展品管圈活动,对比品管圈活动开展前后病人满意度水平、护士综合素质评分和护理质量得分变化情况。[结果]品管圈活动结束后病人满意度得分较活动开展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综合素质评分以及护理质量的专科护理、护理管理、消毒隔离、护理安全、临床教学5个维度得分均高于活动前(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能有效提升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和病人满意度,有效促进口腔门诊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规范护理实习生胰岛素笔的使用。[方法]对2012年6月—2013年4月内分泌病房实习的50名护理实习生进行胰岛素笔使用的调查分析,针对影响因素,2013年5月成立科室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小组,通过 PDCA 循环,对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后的实习生进行管理效果评估。[结果]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后,评估50名实习生的胰岛素笔使用情况,规范率达92.4%;实习生对科室总体评价均为满意。[结论]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可以提高实习生胰岛素笔注射操作的规范性。  相似文献   

20.
曾丹  李向芝 《全科护理》2014,(21):2001-2002
[目的]减少和遏制护理中存在的病人安全显性和隐性问题,提高危重病人专科护理质量。[方法]对危重病人存在或潜在的安全风险进行分析,通过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病房管理、护理人员管理、病人管理消除护理安全隐患。[结果]科室连续两年零投诉、零差错。[结论]加强危重病人的安全管理,提高风险识别能力,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