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洪泽县2004-2013年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流行性腮腺炎的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参考。方法收集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2004-2013年流行性腮腺炎的疫情资料,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洪泽县2004-2013年累计报告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数652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17.77/10万;<15岁儿童病例数占报告总病例数的88.34%;学生和幼托儿童病例数为577例,占报告例数的88.50%;3-6月份为发病高峰期;男性报告发病高于女性;10年来,小学、幼儿园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共计15起,发病256例,占总病例数的39.26%。结论小学和幼托机构是防治流行性腮腺炎的重点单位,应加强学校和幼托机构流行性腮腺炎疫情监测,针对15岁以下人群应采取针对性措施预防和控制流行性腮腺炎。  相似文献   

2.
[目的]描述台州市2004—2012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4—2012年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网络直报的疫情资料及《突发卫生公共事件管理信息系统》爆发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4—2012年台州市累计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24 153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47.0/10万。发病高峰主要集中在4—7月和11月—次年1月。病例集中在6~9岁,占总病例数40.33%,其中学生占总病例数56.43%,以小学生为主;流行性腮腺炎爆发疫情均发生在学校和幼托机构,主要集中在小学(占81.25%)。[结论]应重点对小学、托幼机构等重点人群加强流行性腮腺炎的动态监测和健康教育工作,以便及早采取综合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东海县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12年东海县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2年流行性腮腺炎共报告427例,发病率为36.18/10万。发病有明显季节性,春末夏初(4—7月),冬季(11—2月)为流行性腮腺炎发病高峰,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15岁以下学生和儿童,占总病例数81.97%,地区以城区所在镇发病最多。结论学校和幼托机构是防控的重点场所,学生、幼托儿童是防控的重点人群,做好常规疫苗的接种工作和学校的疫情防控工作是控制流行性腮腺炎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沿滩区2003-2008年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特征。方法对2003-2008年沿滩区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沿滩区2003-2008年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454,无死亡病例,年平均发病率21.30/10万;发病季节常年均有发病,以4~7月份居多,占总发病数的56.61%;发病年龄14岁以下占94.49%;幼托儿童、散居儿童、学生占96.92%。结论沿滩区流行性腮腺炎发病人群主要为14岁以下的幼托儿童、散居儿童和学生。  相似文献   

5.
高健  廖学舟 《职业与健康》2012,28(6):727-728
目的了解鄂州市2008—2010年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特征,为流行性腮腺炎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鄂州市2008—2010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10年鄂州市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568例,年均发病率为19.05/10万,其中2008、2009和2010年分别报告病例396例、59例和113例,报告发病率分别为40.08/10万、5.93/10万和11.32/10万。流行性腮腺炎具有明显季节性发病高峰。发病主要集中在14岁以下幼托儿童和学生,共报告病例511例,占报告发病总数的89.96%;其中,7~14岁组发病最多,共报告发病329例,占报告发病总数的57.92%。结论幼托机构和学校是流行性腮腺炎的预防控制的重点单位。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晋江市2008—2013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腮)流行病学特征,为实施免疫规划控制流腮提供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8—2013年晋江市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晋江市2008—2013年共报告流腮1 669例,年均发病率15.15/10万,2008—2012年报告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013年有所下降。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4~7月和11月至次年1月为发病高峰。发病主要集中在14岁以下的学生和儿童(82.9%),其中10岁组发病数最多(19.0%)。男女发病率比2.18∶1。学生、幼托儿童和散居儿童占85.5%。全市19个乡镇均有病例报告,其中陈埭、安海、池店、永和发病率较高。结论针对晋江市流腮的发病特点和流行趋势,儿童和和青少年是重点人群,应加强预防接种,在幼托机构和学校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7.
2008-2010年重庆市南岸区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南岸区近3年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情况和流行特征,并提出科学的防治对策。方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8-2010年南岸区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2010年共发生流行性腮腺炎病例1 185例,年平均发病率65.53/10万。各年发病率分别为28.46/10万、58.20/10万和110.34/10万,全年均有发病,发病时间集中在5~8月份,病例主要分布在学生(60.68%)和幼托儿童(24.14%)2大群体。儿童组发病率最高,占41.01%。男女比例为1.33∶1。结论 2008-2010年重庆市南岸区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学生、幼托儿童是发病的主要人群,应为今后防控流行性腮腺炎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泉州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08—2012年的流行性腮腺炎发病和暴发资料。结果泉州市2008—2012年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5 659例,年均发病率14.09/10万;发病季节呈春夏季和冬季双峰特点,以4~7月高峰为主(47.6%);患者分布以流动人口较多的地区为主,男女发病之比2.34∶1,主要集中在〈15岁的学生、散居儿童和托幼儿童,〈5岁组发病率明显低于5~14岁组;暴发疫情均发生在学校。结论泉州市腮腺炎发病水平较高,应提高含腮腺炎疫苗免疫覆盖率,加强疫情监测,落实学校和幼托机构各项传染病防控工作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2005-2012年新乡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利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2005-2012年新乡市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并采用Excel和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5-2012年新乡市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5研究408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1.84/10万,病例集中在314岁,占86.11%。在此期间共发生暴发疫情4起,病例121例,占总病例数的2.24%。所有暴发疫情均发生在中小学及幼托机构。结论流行性腮腺炎发病以小学生为主,已经成为影响新乡市青少年儿童健康和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需要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2007-2008年绵阳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绵阳市2007-2008年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2007-2008年绵阳市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7-2008年绵阳市累计报告流行性腮腺炎2917例,占同期法定传染病报告数的6.99%。全年均有病例报告,4~7月份呈现发病高峰(46.49%),以学生(57.22%)、幼托儿童(20.05%)为主,5~9岁占42.48%。结论流行性腮腺炎好发于学生及幼托儿童,春季发病较多。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沭阳县菌痢疫情状况与发展趋势。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菌痢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12年沭阳县共报告菌痢病例247例,年均发病率为2.86/10万;发病时间集中在7—9月,占报告数的49.80%;年龄以5岁以下儿童为多,占57.09%;男女比为1.27∶1;职业以幼托儿童、散居儿童及农民为主。结论沭阳县菌痢发病以幼托儿童、散居儿童及农民为主,应将这部分人群为重点采取综合性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12.
了解河南省学校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河南省2008-2012年网络报告的学校流行性腮腺炎暴发事件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河南省2008-2012年共报告学校流行性腮腺炎暴发事件48起,报告病例l 226例,无死亡病例.全省学校流行性腮腺炎累计暴发次数和累计报告病例数最多的地区均为洛阳市(暴发12起,占25.00%;病例350例,占28.55%).学校流行性腮腺炎报告疫情多集中在3-5月(30起,占62.50%)和11-12月(9起,占18.75%),发病数分别占66.48%和17.54%.2008-2012年全省报告的学校流行性腮腺炎疫情涉及47所学校,其中小学42所(占89.58%),中学5所(占10.42%).48起学校流行性腮腺炎疫情中,17起(占65.44%)在事件发生当天报告,报告时间中位数为4d.结论 乡级小学是学校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的主要场所.每年春秋季流行性腮腺炎发病高峰前应针对敏感人群开展包括疫苗接种在内的多种防控措施,并进一步加强流行性腮腺炎的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2008~2012年江西省流行性腮腺炎发病趋势,为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对2008~2012年江西省流行性腮腺炎监测数据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江西省流行性腮腺炎报告病例呈上升趋势;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每年2月份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开始升高,5~6月份到达高峰,并于9~10月份降到年初水平;发病率较高的地区为萍乡市和景德镇市;病例以男性为主,学生、幼托儿童和散居儿童为主要人群。结论近5年江西省流行性腮腺炎发病呈上升趋势,学校集体疫情是造成江西省流行性腮腺炎季节性波动的主要原因,建议采取预防接种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加强流行性腮腺炎的预防控制。  相似文献   

14.
2003-2007年宜宾县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2003—2007年宜宾县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的流行趋势,探索其流行规律,为有效预防和控制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生与流行提供依据。方法对宜宾县2003—2007年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3—2007年宜宾县流行性腮腺炎共报告病例560例,无死亡病例,平均发病率为11.96/10万;主要集中在每年4~7月份,占全年发病的59.29%;男女性别比为1.80:1,15岁以下年龄组人群发病占总发病的88.75%;幼托儿童、散居儿童、学生占发病总数的91.96%。结论流行性腮腺炎是危害宜宾县青少年儿童身心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应该加强对流行性腮腺炎防治工作的投入和管理,加强宣传教育,积极开展流行性腮腺炎疫苗的预防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二七区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的流行特征,探讨控制流腮的策略和措施,为流腮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流腮发病资料来自二七区2008年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系统,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8年二七区共报告流腮病例323例,年报告发病率为58.09/10万。全年均有发病,以冬春为主。流腮病例男女性别比为1.76:1。病例主要集中在3~9岁年龄组,占总报告病例数的55.11%。病例以学生为主(173例),占发病总数的53.56%;其次为托幼儿童(68例),占发病总数的21.05%。结论小学学生和幼托儿童是流腮预防控制工作的重点人群,应加强小学和幼托机构流腮监测和管理的力度,提高流腮疫苗的覆盖率,从根本上减少流腮的发病。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珠海市2005—2018年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珠海市2005—2018年报告的流行性腮腺炎病例信息,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 结果 珠海市2005—2018 年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11 302例,年平均发病率为 53.67/10万,2013年发病率最高为109.97/10万,2007年最低为18.04/10万;每个月均有病例发生,每年5—7月为发病高峰;发病率最高为香洲区(59.23/10万);病例中男女性别比为1.58∶1,主要集中在15岁以下人群(83.64%),5~9岁组占比最高(44.43%);发病职业类型以学生为主(47.61%),其次为幼托儿童(25.49%);共报告暴发疫情31起,均发生在学校和幼托机构,其中小学23起(74.19%)。 结论 珠海市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较高,应加强对学校和托幼机构流行性腮腺炎的防控,通过消除免疫空白人群,提高含流腮成分疫苗接种率,降低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陈仓区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特征及流行趋势,探索其流行规律,为制定流行性腮腺炎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陈仓区2004-2008年的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4-2008年,陈仓区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891例,无死亡病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126.55/10万。不同年份间发病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每年的4-7月和10-12月,分别发病394、320例,分别占35.91%、44.22%;男女性别比为2.12∶1,14岁以下年龄组占发病数的85.63%;学生、幼托儿童、散居儿童占发病总数的93.40%。[结论]宝鸡市陈仓区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率较高,应重点加强14岁以下儿童流行性腮腺炎的预防与控制。  相似文献   

18.
吴惠颖  戴路露 《职业与健康》2013,(22):2982-2983,2987
目的了解2008--2012年沈阳市和平区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促发因素,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降低发病率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8--2012年沈阳市和平区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报告的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8--2012年沈阳市和平区流行性腮腺炎病例数分别为285、240、300、438和218例,年平均发病率为43.3013/10万;全区12个街道均有病例发生,其中浑河湾、南湖街道发病率较高;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5月、12—1月为流行性腮腺炎高发季节;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5—24岁。结论沈阳市和平区需进一步加强流行性腮腺炎疫情的监测,提高防控意识,积极开展流行性腮腺炎的免疫接种。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2013年平顶山市流行性腮腺炎(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2013年平顶山市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3年平顶山市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995例,年发病率为20.24/10万。每月均有病例发生,相对集中在4~7月,占全部病例的53.77%;学生、幼托儿童、散居儿童占发病总数的92.36%。结论要加强学校托幼机构流行性腮腺炎的防控工作,倡导适龄儿童接种疫苗。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隆安县2000—2013年流行性腮腺炎疫情特征。方法利用隆安县2000年以来的传染病疫情系统资料,对流腮疫情特征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隆安县2000—2013年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6140例,涉及所有乡镇及1个华侨管理区,平均发病率119.68/10万;其间发生5起流行性腮腺炎暴发,合计发病151例,占14年来全县发病总数的2.46%,5起暴发疫情涉及3个镇的5所幼儿园或村小学,平均罹患率7.24%,无死亡病例。流行腮腺炎发病时间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集中在4—7月;发病年龄以0~14岁为主,占83.66%(5137/6140);职业以幼托儿童及学生为主,占77.13%(4736/6140)。病例均无流行性腮腺炎疫苗接种史。结论隆安县流行性腮腺炎疫情分布广,以幼托儿童及学生发病为主,年度发病率波动比较大。儿童免疫接种率低是当地流行性腮腺炎发病及疫情暴发的主要原因,应加强常规接种及普种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