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984年5月,我们于1例应用游离部分(足母)趾进行拇指再造,结果表明,再造的拇指外形逼真、功能恢复较好,不影响足的功能。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杨某,男,18岁,工人。1982年7月在切肉时不慎将右拇指末节切断,当即送县医院行清创缝合,术后12天拆线,伤面一期愈合。因拇指末节缺如影响美观和功能,强烈要求再造拇指,于1984年4月20日入院。查体全身一般情况良好,右拇指末节缺如,残端有3cm长弧形线条瘢痕,掌指关节及腕掌关节活动范围正常。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了应用第二足趾的骨关节、肌腱内侧神经血管皮瓣和(足母)趾外侧皮肤趾甲瓣联合 移植再造拇指,这种设计保留了第二足趾游离移植再造拇指和(足母)趾皮肤趾甲瓣游离移植再造拇指两种方 法的长处,如指关节活动自如,手指伸屈有力,外形逼真等。临床应用3例均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第二足趾游离移植是再造拇指的最好方法之一,我院自1987年以来曾应用此法急诊为2名患者再造拇指成功。报告如下。 例1,男,42岁。于1987年6月18日7时许持自制猎枪打猎时,枪膛爆炸致左手桡侧半掌及1~3指炸飞遗失。即在本单位简单缝合止血于伤后40小时送至我院。查体见:左手桡掌半掌及1~3指缺如,伤口渗血,创缘焦黑肿胀。彻底清创后切取 相似文献
4.
我科自1986年以来,先后对28例因外伤所致拇指缺如的患者进行了踇甲瓣游离移植再造拇指术,其中自体指骨关节作支架的4例术后继发感染,现报告如下: 4例中男性2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21(18~24)岁。机器挤伤、冲压伤各1例,绞伤2例。4例拇指均在指间关节处完全离断,软组织毁损伤,被油污及毛草严重污染,失去再植条件。1例 相似文献
5.
1992年3月以来,我院采用双足多趾游离移植期急诊再造拇指,恢复手功能4例,效果良好,报道如下。l临床资料本组对3例,女1例;年龄19~50岁。5指缺如1例,3指缺如2例,2指缺如1例。同时再造树、示、中指2例,还造拇、示指2例。血管吻合以两侧足背动脉分别与挠动脉近远端端一端吻合3例,与烧动脉及其腕背支吻合1例。一侧趾种经与指固有神经吻合,另一侧足杯皮神经’j挠神经浅支吻合。术后再造指均个部成活,其中1例第二、二趾同时移植再造水、巾指周克氏针固定斤皮下损伤指动脉致再造示指尖部分缺血坏死。第三周拔除克氏针,第同周开始被、…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加工业、建筑业及交通等行业的快速发展,手外伤患者日趋增多,严重者手功能部分甚至全部丧失。我院手足外科于2009-08~2011-08对11例手外伤致拇指Ⅳ缺如[1]患者进行第二足趾移植再造拇指术,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8.
本文报告6例第二足趾移植再造手指,除1例失败外,其余均取得满意效果。 临床资料 男5例,女1例;年龄19~28岁。再造拇指4例,食指2例。损伤情况:2例为火器伤,2例为电锯伤,2例为机械性挤压撕脱伤。4例用第二足趾游离移植,2例因伴有第一掌骨缺损,同时切取了第二跖骨游离移植,用以再造第一掌骨和拇指。其中2例伴有虎口部软组织缺损,先用游离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后,二期手术再造了拇指。急症一期第二足趾游离移植再造手指2例,清创术后1月至1年择期手术4例。1例术后24小时内发生血管危象,因探查不及时而失败,其余全部成活,无感染。平均随访1年半,再造手指外观、感觉、功能良好。供区愈合良好,功能无影响。 相似文献
9.
10.
11.
1977 ̄1995年共行足趾移植再造拇指与手指495例(595指)。其中拇指再造376例,拇、手指同时再造56例(128指),单纯手指再造63例(91指);发现血管变异96例(19.4%),其中足背动脉过细(〈1mm)18例,大隐静脉纤细(6例)、闭塞(3例),无足背静脉弓(3例)共12例,第1趾背动脉缺如或过细者(Ⅲ型)66例(13.3%)。对第1跖背动脉变异采取足底深支与跖(趾)底动脉吻合或搭 相似文献
12.
13.
运动、锌铜营养与自由基代谢——Ⅲ.游泳训练对小鼠体内自由基生成与清除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Balb-c小鼠20只,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小鼠进行游泳训练。6周后均处死取血、肝、心以测定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过氧化氢酶(CAT)。结果显示,游泳训练并不会增加小鼠体内的MDA生成,且可显著提高小鼠体内CuZn-SOD、Mn-SOD以及肝线粒体GSH-Px等抗过氧化物酶的活力。 相似文献
14.
研究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诊断及预防性使用磷甲酸钠(PFA)治疗的疗效与毒副作用。采用ELISA CMV特异性抗体IgG、IgM方法,针对肾移植术后74例CMV活动期感染(34例有明显临床症状)和25例静止期患者使用PFA,另选l0例静止期病例不予处理作为对照。结果显示,无症状的活动期病例PFA平均使用12.5天后血清学结果转阴;有临床症状的34例中,应用15天后32例显效,另2例治疗1个月后血清学结果转阴,随访1年无复发;静止期治疗组用药后观察1年,发现2例血清IgM转阳,但无临床症状;对照组l0例中有3例分别于随访l、2、3个月时发生CMV活动性感染。研究表明,PFA可快速治疗CMV感染,疗效确切而显著,随访期内复发少见;静止期患者使用PFA与否,随访期内血清学的检查结果差异显著;PFA对移植肾功能无明显损害,不干扰血钙及环孢素A的代谢,是一安全而有效的治疗CMV感染的药物。 相似文献
15.
16.
采用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FISH)并结合常规染色体和染色体分带等方法,观察并比较了4例血液病人非清髓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NAPBSCT)后的植入情况。结果4例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植入,全部形成混合性嵌合体,其中2例转化为完全植入。统计结果分析表明,FISH分析中期分裂相与间期细胞的结果无统计学差异。与常规染色体检测结果相比较,FISH分析中期分裂相或间期细胞的植入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但FISH具有操作简单、实验周期短、结果敏感可靠等优点,适合用于性别不合的NAPBSCT后植入证据检测。 相似文献
17.
STR-PCR定量检测供受者嵌合体方法的建立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24,自引:6,他引:18
利用STRs的高度多态性等特性,用竞争性聚合酶链反应(PCR)结合聚丙烯凝胶电泳、染色和凝胶成像分析等技术,建立定量检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供受者嵌合体的方法,用无关个体的DNA混合实验进行可行性和准确性研究,并同时做染色体分带进行对照,以此基础上对2例非清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的植入情况进行动态检测。结果显示,扩增产物中供受者DNA含量的百分比同扩增前混合样本的比例呈显著直线相关,STR-PCR检测嵌合体方法简单、快速、可靠、敏感性高,所需标本量少且不受性别限制,是检测NAST供受者嵌合体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高海拔地区武警合训部队下肢应力性骨折(Stress Fracture,SF)的发生情况。方法:采用普遍性检诊及回顾性填表相结合的方法,分别对驻扎在海拔2370m、2800m及3100m的武警全训部队2060名战士训练后下肢SF发生率,SF发生时间、发生部位、恢复情况,以及不同海拔高度下肢SF发生率,训练科目与下肢SF的关系等进行了流行病学研究。结果:证实3个不同地区训练后下肢SF的总发生 相似文献
19.
20.
研究70%肝切除对大鼠胎肝细胞脾内移植后增殖影响。分离孕3周SD大鼠胚胎肝细胞,将其移植入70%肝切除大鼠脾内,分别于移植后7天和30天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肝切除大鼠残肝细胞的细胞周期,用图像分析法检测脾内移植肝细胞面积密度。与对照组比较,胎肝细胞移植后7天,肝切除鼠残细胞S期细胞比例明显增加(P<0.05),Gz/M期细胞比例明显减少(P<0.01)。而其牌内移植 胎肝细胞面积密度则显著升高(P<0.05);30天后,残 细胞再生状态与移植胎肝细胞的面积密度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研究表明,70%肝切除的肝再生有利于大鼠肝细胞脾内移植后的增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