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周坚  黄文琼  王萍 《海南医学》2005,16(5):116-117
目的探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乙肝疫苗对阻断HBsAg、HBeAg双阳性孕妇所生新生儿母婴垂直传播的疗效.方法99例随机分为联合免疫组(n=58)和对照组(n=41),两组均按乙肝疫苗0、1、6月的免疫程序接种,剂量每次为10μg;联合免疫组在此基础上加注高效HBIG,按出生后24小时、1个月及3个月3次注射,每次HBIG100Iu;.乙肝病毒(HBV)标志物血清学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结果联合免疫组新生儿免疫保护率可达94.83%(55/58),对照组保护率73.17%(30/41),两组比较P<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阻断母婴传播是目前控制HBV感染的有效手段,具有较高的实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我国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率高,HBV感染血清学标志物是临床实验室中最主要的检测项目之一.经对乙型肝炎“两对半”检测,发现5例HBsAg阴性而HBeAg阳性的血清。在一般情况下,HBeAg只出现于HBsAg阳性血清中,鉴于这一模式较为特殊,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使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阴性孕妇乙型肝炎病毒(HBV)宫内感染情况。方法:选择住院分娩的HBsAg阴性孕妇,使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孕妇及其新生儿的血清中HBV-DNA。结果:502例HBsAg阴性孕妇血清HBV-DNA阳性40例,其中27例发生宫内感染,宫内感染总阳性率5.38%。以HBeAb+HBcAb+组合模式的宫内感染率最高,达12.50%,而HBVM全阴性者发生宫内感染率最低,为1.10%。结论:HBsAg阴性孕妇也可能发生HBV宫内感染,采用灵敏度高的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HBsAg阴性孕妇及新生儿血清中HBV-DNA,对发现其HBV宫内感染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的状况,我们于2004年1月~2006年3月对来自农村及城镇的209名HBsAg阳性的孕妇及其所生新生儿进行了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全球面临的一个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全世界超过20亿人曾感染HBV,其中3.5亿为慢性HBV感染者,慢性HBV感染者中约有15%~40%会发展成肝硬化(LC)、肝衰竭和原发性肝细胞癌(HCC),致使每年几乎有100百万人死亡[1].过去人们认为HBeAg阳性提示HBV复制活跃,传染性强,HBV DNA水平高;当HBeAg阴转或伴有抗Hbe阳转时,则HBV DNA水平下降或消失,传染性小,同时伴肝脏炎症减轻或消失,表现为转氨酶正常,是病情趋于稳定的状态.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孕妇母婴垂直传播相关因素。方法选择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孕妇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病病历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HBsAg单阳性孕妇母婴垂直传播几率1.75%较HBsAg、HBeAg双阳性母婴垂直传播几率46.51%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HBV DNA≥106copies/mL的产孕妇分娩后胎儿HBV DNA阳性率50.0%较HBV DNA≤105copies/mL和105copies/mL。  相似文献   

7.
8.
<正> 为弄清HBV母婴传播规律及做好阻断HBV母婴传播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1988~1989年在百色市城区部分医院妇产科对产前检查及待产的孕妇采血进行HBsAg检查,对查出的部分HBsAg阳性者进行HBeAg检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乙型肝炎病毒 (HBV)可经母婴垂直传播感染新生儿 ,目前已成为倍受各界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我科对 73例HBV阳性的孕妇配对检测其新生儿脐血HBV标志物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选择 1999年 6月~ 2 0 0 1年 7月在我院就诊并分娩的单胎孕妇 ,自愿进入本研究的HBV阳性孕妇 73例 ,除外溶血肝酶升高血小板综合征 (HELLP)、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PIH)等并发症 ,平均年龄 2 6 5岁 ,孕周39~ 4 1周 ,胎儿娩出后至胎盘剥离前采集脐血 5ml待检。1 2 检测方法 :用酶联免疫法 (ELISA)检测HBV五项标志物 ,试剂盒由潍坊…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HBeAg和HBsAg水平与病毒复制状况的关系。方法对宁波市石碶街道常住人口中656例HBsAg阳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HBV-DNA与HBeAg和HBsAg定量检测。结果 HBeAg阴性HBsAg弱阳性组HBV-DNA阳性率为30.1%,HBeAg阴性HBsAg强阳性组HBV-DNA阳性率为41.8%,两组HBV-DNA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BeAg阳性HBsAg弱阳性组HBV-DNA阳性率为66.7%,HBeAg阳性HBsAg强阳性组HBV-DNA阳性率为7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HBV-DNA载量组中,高载量组(≥1.0×106cys/ml)的HBeAg阳性率和HBsAg强阳性率高于其他载量组(均P〈0.01)。结论 HBeAg检测为阴性时不能排除存在高水平病毒复制,此时结合HBsAg定量值可更好的反映HBV复制水平。而在HBeAg阳性时,病毒复制活跃,其程度可由HBeAg定量值来反映。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HBsAg阳性母亲所生婴儿进行全程接种乙肝疫苗免疫应答进行分析。方法:观察对象为7月龄和1~6岁,每年静脉采血,观察两组免疫应答及乙肝免疫后不同年龄的HBsAb阳性率。结果:HBsAg阳性母亲所生婴儿全程接种乙肝疫苗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免疫应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被动加主动免疫对乙肝病毒感染具有良好的保护效果和促进免疫应答反应。对乙肝免疫后不同年龄的HBsAb阳性率观察,随年龄增长HBsAb阳性率呈进行性下降,免疫后3~5年应加强免疫一次,这样将会起到更加持久、稳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慢性乙型肝炎HBeAg和HBsAg的远期转阴率随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慢性乙型肝炎HBeAg和HBsAg的远期转阴率进行研究,为其预后判断和药物疗效的评估提供佐证。方法:采用回顾性的方法随访120例6-18年前经肝穿病理组织学诊断的慢性乙型肝炎HBeAg和HBsAg的远期转阴率。结果:HBeAg转阴78/82例(96.34%)。HBsAg转阴17/20(14.17%),Cox回归分析,LAK细胞,阿糖腺苷,干扰素治疗均有利于HBeAg转阴,病情稳定有利于HBsAg转阴,但x^2分析,干扰素等抗病毒治疗组与未抗病毒治疗组的转阴率无显著差异。结论:慢性乙型肝炎HBeAg的远期自然转阴率高,HBsAg自然转阴率低。  相似文献   

13.
马海芳 《医学综述》2011,17(7):1112-1113
目的了解南宁市从事食品生产、饮食和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乙型肝炎病毒携带情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1248例从业人员进行血清HBsAg和HBeAg检测。结果 HBeAg构成比的年龄分布最多是18~27岁(37.22%),其次是28~37岁(27.92%)。各年龄组间HBeAg构成比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1,P<0.05)。28~37岁年龄组男女间HBeAg构成比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5,P<0.05)。结论南宁市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HBsAg阳性率和HBeAg构成比比较高,应加强对HBsAg阳性人群的监管力度和乙肝疫苗的接种,同时做好乙肝防治知识的宣传。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阻断HBsAg阳性产妇乙肝母婴传播时对乙肝疫苗免疫成功率的影响,探讨联合免疫时提高免疫成功率的有效方法。方法将乙肝病毒携带产妇按照孕期应用HBIG针次数、新生儿使用HBIG针次数和乙肝疫苗接种针次数分别统计,对比分析HBIG不同使用方法对免疫成功率的影响。结果儿童出生后HBIG注射针次数、儿童母亲乙肝球蛋白注射针次数和7月龄内儿童乙肝疫苗接种针次数的增加,均不增加免疫成功率。结论用HBIG阻断乙肝的母婴传播,不受儿童和儿童母亲HBIG注射针次数、7月龄内儿童乙肝疫苗接种针次数的影响。儿童出生后HBIG注射7月龄内需要增加疫苗接种的针次数的说法缺乏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HBsAg阳性母亲所生婴儿接种不同剂量乙肝疫苗后的免疫效果。方法将HBsAg阳性母亲所生婴儿118例根据知情、自愿原则分为两组,每组59例。分别接种10μ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和20μg重组CHO(中国仓鼠卵巢细胞)乙肝疫苗,检测婴儿出生和12月龄时HBsAg和抗-HBs水平,比较不同剂量疫苗免疫后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效果。结果婴儿出生时,接种10μg和20μg乙肝疫苗组婴儿HBsAg阳性率分别为8.47%和5.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月龄随访时,接种10μg和20μg乙肝疫苗的婴儿HBsAg阳性率分别为3.4%和1.7%,抗-HBs阳性率分别为83.1%和88.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μg乙肝疫苗组婴儿抗-HBs无/弱应答率高于20μg组婴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2.5%vs 33.9%,P<0.05)。结论 20μg乙肝疫苗免疫效果优于10μg乙肝疫苗,对于母亲HBsAg阳性的婴儿,建议接种20μg乙肝疫苗。  相似文献   

16.
陈凡金  齐振标  王军 《中国热带医学》2010,10(12):1451-1452,1455
目的探讨HBV-DNA水平对HBIG母婴阻断效果的影响,研究提高阻断成功率的有效方法。方法将乙肝携带产妇和婴儿应用HBIG的情况按照HBV-DNA水平分层,分析HBIG不同使用方法和使用时机对阻断成功率的影响。结果儿童出生后乙肝球蛋白注射2针次与1针次的阻断成功率没有差别;HBV-DNA阳性的孕妇产前多次注射乙肝球蛋白可以提高阻断成功率。分娩方式、婴儿喂养方式对阻断成功率没有影响。结论 HBV-DNA阳性孕妇产前注射乙肝球蛋白3针次的阻断效果好,HBV-DNA阴性孕妇产前可以不注射乙肝球蛋白,而只在儿童出生后注射乙肝球蛋白,阻断效果即可达到最佳。自然分娩和母乳喂养对婴儿是安全的,不增加乙肝感染率。儿童出生后乙肝球蛋白注射1针次就可达到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并发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乙型肝炎病毒指标定量检测的变化,以期 为乙型肝炎后肝癌的早期诊断提供临床指导意义。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2015 年2 月—2016 年 2 月在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及唐山市传染病医院住院的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并发肝癌的患者59 例,选择82 例同期住院的单纯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作为对照。分析两组乙肝病毒标志物HBsAg、HBsAb、HBeAg、 HBeAb、HBV DNA 的差异。结果 肝硬化并发肝癌组HBsAg、HBeAg 的含量低于单纯肝硬化组,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HBsAb、HBeAb 及HBV DNA 的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随 着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病情的进展,HBsAg、HBeAg 含量可能会逐渐降低,但这并不意味着病情得到控制或好 转,有可能进展为肝癌,所以对病毒载量较低的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仍需积极抗病毒治疗,且应至少3 个月 复查1 次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定量检测,以提高早期肝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8.
HBsAg检测是从业人员的健康体检必检项目,2007年度对全市食品、服务行业人员进行健康体检,根据1198名HBsAg阳性血清者的HBsAg滴度、HbeAg及抗-HBe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以了解HBsAg阳性者的某些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二氧化氯对HBsAg、HBeAg灭活作用.方法 采用中和剂分组试验,用SPRLA法检测HBsAg、HBeAg活性,PCR法测HBV-DNA.结果 1 000mg/L的二氧化氯溶液作用5min和500mg/L作用10min均可破坏血清中的HBsAg;500mg/L的二氧化氯溶液作用5min即可全部破坏HBeAg.结论 稳定性二氧化氯溶液的浓度和作用时间对HBsAg、HBeAg的灭活密切相关.适当的浓度和作用时间HBV-DNA可完全被破坏.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免疫荧光技术和激光共聚焦技术观察紫花地丁水浸出物对HepG2.2.15细胞内HBsAg、HBeAg和HBcAg的影响。方法以HepG2.2.15细胞作为研究模型,选用拉米夫定作为阳性对照药物,采用LSCM观察紫花地丁水浸出物作用3d后,免疫荧光技术标记的细胞内HBsAg、HBeAg和HBcAg的变化。结果紫花地丁对HepG2.2.15细胞内三种抗原均有抑制作用,且优于拉米夫定。拉米夫定对细胞内HBcAg无明显抑制作用。结论紫花地丁对HepG2.2.15细胞内HBsAg、HBeAg和HBcAg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