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观察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动态变化及葛根素的干预效果。方法: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盐水组及缺血再灌注葛根素组,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Pulsinelli4血管阻塞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行大鼠脑组织的iNOS测定。结果:缺血再灌注盐水组较空白对照组iNOS明显降低(P<0.05),且再灌注时间越长,与空白对照组的差异越显(P<0.01);缺血再灌注葛根素组较空白对照组无明显差别;随缺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盐水组iNOS逐渐降低,再灌注24小时与1小时iNOS差异明显(P<0.05),葛根素组iNOS逐渐增高,但各时间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缺血再灌注24小时,葛根素组较盐水组iNOS明显增高(P<0.05)。结论:全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iNOS系统有明显损伤,葛根素可减轻这种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局灶性可重复性大鼠脑缺血动物模型,研究短暂性局部脑缺血后再灌注不同时间对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的影响。方法:应用改进的Longa's法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建立阻断左侧大脑中动脉的局部脑缺血预处理模型。各组大鼠均经两次处理,预处理组大鼠经15分钟短暂缺血(PC),分别在再灌注6小时,12小时,24小时,72小时,168小时后(n=15-16),造成MCAO;单纯MCAO组大鼠只在第二次处理造成大脑中动脉闭塞;单纯PC组只经15分钟短暂缺血;各组大鼠均在第二次处理后24小时,检测以下指标:神经功能缺失评分 ;TTC染色测量梗塞范围;HE染色,观察组织结构变化;干湿法测量脑水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HSP70表达的变化。结果:PC-24h,PC-72h和PC-168h组与MCAO组相比较,脑梗塞范围、脑水肿的严重程度、 梗塞周边区脑组织的 缺血性损伤明显减轻;PC引起了轻微的神经细胞结构的改变;单纯PC组HSP70表达增加,永久性MCAO后24小时,各组HSP70蛋白在缺血周边区表达无显差异。结论:短暂局部缺血预处理可以引起脑梗塞后脑组织产生缺血耐受性,其保护作用出现在再灌注后1-7天;PC后引起HSP70蛋白表达的改变与缺血 耐受的产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乌司他丁对肢体缺血再灌注性肺通气和氧合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肢体缺血再灌注性肺通气和氧合功能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择应用止血带的下肢手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在上止血带前10 min静脉滴注生理盐水100 mL;治疗组则在相同时间内静滴乌司他丁溶液(0.6×104 U/kg)100 mL。分别于上止血带前0 h、松止血带后2 h、6 h、24 h取血测血气记录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计算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和氧合指数(OI)值。结果:对照组在2 h,6 h,24 h时点PA-aO2差值较0 h时点的明显增大(P〈0.01),治疗组各时点组内的变化差异无显著性,治疗组6 h时点的差值增大幅度较对照组小(P〈0.05)。OI值各组变化与PA-aO2相反。而两组PaCO2值在2 h都有升高(P〈0.01),在6 h,24 h时点恢复,且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乌司他丁预处理能改善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肺泡的通气功能和氧合功能,对缺血后再灌注损伤组织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体外循环单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方法 6只健康杂种犬阻断左肺动脉,终止左肺血供及通气,造成左肺缺血,并循体外循环60 min后开放左肺动脉,恢复左肺血供及通气形成再灌注损伤,左肺再灌注2.5h后结束实验,右肺全程维持血供及通气.于CPB前(T1)、阻断左肺动脉并循60 min(T2)、再灌注2.5h(T3)三个时间点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并进行评分,对比肺动态顺应性(CD)、氧和指数(OI)、呼吸指数(RI)变化比例.结果 ①病理学变化:CPB后左、右肺组织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肺泡间隔增宽,肺泡壁断裂甚至坏死;左肺病理改变较右肺严重;②病理切片评分:CPB后左、右肺病理评分逐渐升高;T1时点左、右肺组织评分无差异,T2、T3时点左肺评分明显高于右肺;③CD、OI、RI变化比例:CPB后CD、OI明显下降,RI明显升高;左肺CD、OI下降程度、RI升高程度较右肺明显.结论 本实验动物模型建立成功,能全面地模拟临床心脏手术过程,对CPB肺保护相关研究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张兴毅  宋国林  韩江全  阳生光  刘侃 《西部医学》2009,21(11):1850-1852
目的探讨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后大脑海马回中Bcl-2及Bax的表达。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O)组24只;全脑缺血/再灌注(I/R)组24只,采用四血管阻塞法建立大鼠全脑I/R损伤的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细胞中Bcl-2及Bax的表达,测量其平均灰度值,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检测存活锥体细胞数。结果在I/R组,可见Bcl-2平均灰度值在3小时降低;Bax在3小时平均灰度值开始降低,12小时继续降低,24小时降低达到高峰,到48小时开始回升;存活神经元数目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而减少(P均〈0.01)。结论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Bcl-2和Bax参与了脑神经元凋亡的调控。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大鼠肾下腹主动脉缺血再灌注对心肌肌浆网钙泵(sarcoplasmic reticulum Ca^2+ -ATPase,SERCA)的活性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复制大鼠肾下腹主动脉缺血再灌注(ischemia and reperfusion,I/R)模型。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30min分别再灌注2、12、24和48h(I/R2h组、I/R12h组、I/R24h组、I/R48h组)。采用无机磷比色法检测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点心肌肌浆网SERCA活性,反转录酶PCR技术测定SERCA基因的表达。结果:I/R24h组、I/R48h组SERCA的活性及基因表达均冠著低于假手术组(P〈0.01);I/R12h组SERCA的活性均低于似手术组(P〈0.01),但基因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I/R2h组SERCA的活性及其基因表达与假手术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下腹主动脉缺血再灌注过程严重影响SERCA的活性及其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红花提取物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进行干预所产生的影响。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各10只),缺血再灌注组、假手术组、红花低剂量干预组和红花高剂量干预组。参照文献复制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并用不同浓度的红花提取物进行干预,之后取血检测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和丙二醛(MDA)的含量;取组织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内皮素-1(ET-1)的含量;同时取肾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病理学改变。结果:相对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红花低剂量组和红花高剂量组大鼠的Scr、BUN、ET-1及MDA含量显著上升(P〈0.01),SOD显著下降(P〈0.01),肾单位出现明显变性坏死。红花高剂量组大鼠的Scr、BUN和ET-1值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和红花低剂量组(P〈0.05);红花低剂量组和红花高剂量组大鼠的SOD值明显高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MDA值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经红花提取物干预的两组大鼠肾单位变性坏死较轻。结论:红花提取物可以减轻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程度、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脑缺血-再灌注(ischemic—reperfusion,IR)损伤大鼠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通透性的影响。方法: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大鼠各个时间点伊文思蓝含量,在伊文思蓝漏出最多的时间点,比较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组和盐水组伊文思蓝的含量。结果:再灌注后3h脑组织中伊文思蓝含量开始增加,24h达最高;在24h时给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伊文思蓝含量低于盐水组(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可以降低脑缺血-再灌注后BBB的通透性,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病变侧亚低温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tPA和PAI-1表达的影响,在缺血再灌注不同时程和不同部位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改良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常温缺血再灌注组和亚低温缺血再灌注组,于缺血2小时分别再灌注4小时、24小时、72小时、7天、14天后处死,其中亚低温组于缺血后30分钟实施病灶侧脑亚低温并持续4小时。处死前进行神经功能缺陷评分;HE染色观察病理形态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tPA和PAI-1的表达,并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亚低温组大鼠神经元损伤明显减轻,神经功能缺陷评分明显低于常温组(P〈0.05),脑组织tPA表达水平较常温组显著减少(P〈0.05),PAI-1表达显著增高(P〈0.05)。结论:亚低温能显著抑制tPA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表达,增加PAI-1表达,从而有利于抵御脑缺血再灌注造成的脑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缺血-再灌注大鼠胃黏膜毛细血管超微结构的改变.方法 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单纯缺血组(ISC)、缺血再灌注1 h组(I/R1)、24 h组(I/R2)和72 h组(I/R3),用透射电镜观察大鼠胃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胃黏膜毛细血管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单纯缺血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可见核内异染色质向核周聚集;缺血再灌注1 h时,内皮细胞肿胀明显,可见内皮细胞核固缩,管腔闭塞;再灌注24 h后,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减轻;再灌注72 h后基本恢复正常.结论 缺血-再灌注大鼠胃黏膜毛细血管超微结构有变化,内皮细胞呈现细胞凋亡的特征,提示胃黏膜毛细血管形态的改变与胃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P-、L-选择素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研究P-、L-选择素在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的表达规律,探讨P-、L-选择素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72只雄性SD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脑缺血2h再灌注2h、3h、4h、6h、12h、24h、48h组,采用尼龙线栓塞法建立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组织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点P-、L-选择素的表达。结果 假手术组未见P-、L-选择素的表达。P-选择素在脑缺血再灌注后3h出现少量表达,12h达高峰,48h仍有表达;L-选择素在脑缺血再灌注后2h出现少量表达,6h达高峰,24h仍有表达。结论 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P-、L-选择素表达明显上调,提示两者介导了白细胞、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黏附,参与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2.
体外循环术后肺功能指标的比较及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比较体外循环术后3种肺功能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在我院连续行择期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24例病人,根据体外循环停机后机血处理方式不同分为AT组(血液回收组)和非AT组(非血液回收组),记录在麻醉诱导后及停机后1、6、24、48h的血流动力学和氧合指标,并计算比较呼吸指数(RI)、氧合指数(OI)和M指数(PaO2/PAO2)3种肺功能指标。结果:体外循环术后心脏指数(CI)、氧摄取率(O2ER)、氧利用指数(DO2I)和氧消耗指数(VO2I)均明显升高,而静动脉分流率(Qs/Qt)呈逐步降低趋势,两组间各指标没有差异。AT组中RI、OI和PaO2/PAO2在围手术期没有明显改变,而非AT组在停机后出现RI升高、OI和PaO2/PAO2降低,两组间没有统计学差异。但是非AT组停机24h后RI和PaO2/PAO2的变化率与AT组有显著差异,改变趋势更明显。RI、OI和PaO2/PAO2三者均与Qs/Qt和VO2I呈显著相关关系。结论:RI、OI和PaO2/PAO2都恰当的反映了体外循环术后肺功能的变化,并且个体化的监测其动态变化可能对临床工作更具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流动力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流动力学和血流量变化。方法线栓法制作急性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脑缺血再灌注3、6、12、24h组,每组6只。观察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后各组平均动脉压(MAP)、海马血流量、血黏度和红细胞压积的改变。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后3、6h,右侧海马血流量显著降低;MAP在脑缺血再灌注3h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1);全血黏度在缺血再灌注后3、6、12h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或P<0.05);红细胞压积在脑缺血再灌注后3、6h显著大于假手术组(P<0.01或P<0.05)。结论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引起明显的血流动力学和血流量改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的动态变化及特点,阐明TNF-α?IL-1β在脑缺血大鼠MMP和TIMP-1引起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5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缺血2 h再灌注6?12?24?48?72 h和7 d组?运用线栓法复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ELISA法测定脑组织和血清TNF-α和IL-1β含量,及脑组织中MMP-3?MMP-9和TIMP-1的含量?【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血清和脑组织TNF-α和IL-1β含量于缺血再灌注6 h明显增加(4.38 ± 0.73 vs 2.63 ± 0.14?5.28 ± 0.71 vs 3.46 ± 0.47;22.34 ± 3.56 vs 12.13 ± 4.26?9.56 ± 0.85 vs 4.23 ± 0.83; P < 0.05),12 h达到高峰,随后各时间点表达开始下降,至7 d与假手术组比较无明显差别?脑组织中MMP-3?MMP-9含量于再灌注6 h开始升高,24 h明显升高(P < 0.05),48 h达高峰,随后逐渐下降,至再灌注7 d与假手术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而脑组织中TIMP-1含量在再灌注各时间点均低于假手术组(P < 0.05)?且血清和脑组织中TNF-α和IL-1β含量与MMP-3?MMP-9的含量呈明显正相关(P < 0.05),与TIMP-1含量呈负相关(P < 0.05)?【结论】 MMP-3?MMP-9在脑缺血大鼠缺血再灌注早期水平即升高,提示MMP-3和MMP-9在脑缺血再灌注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炎症因子TNF-α和IL-1β可通过促进脑组织中MMP-3?MMP-9的生成,抑制TIMP-1的生成,进一步加重缺血后脑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早期应用左旋精氨酸甲酯(L-NAME)对脑组织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再灌注模型,设定对照组、再灌注组、生理盐水(NS)组及L-NAME组,取缺血区组织检测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做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免疫组化染色,光镜下计数ICAM-1阳性血管数。结果:L-NAME组ICAM-1阳性血管数明显少于再灌注组及NS组(P<0.01)。L-NAME组MPO活性明显低于再灌注组及NS组(P<0.01)。结论:再灌注早期应用L-NAME能明显减少缺血区中性粒细胞浸润及ICAM-1的表达,有助于改善炎症反应导致的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与肿瘤坏死因子(TNF)和细胞粘附分子(ICAM)之间的关系,用线栓法复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不同再灌注时程脑组织内TNF和ICAM的表达。结果发现TNF和ICAM表达高峰分别出现在再灌注后12h和24h,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提示TNF与ICAM参与了脑缺血再灌注继发的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雌二醇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组织HSP70表达的影响。方法:大鼠分假手术对照组、脑缺血再灌注组和雌二醇治疗组,每组32只,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每组分别于再灌注3h、6h、12h、24h处死8只动物,于视交叉前后2mm脑冠状切开,取闭塞侧组织制备连续性切片.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脑组织中HSP70的表达。结果:3组脑血管内皮均有HSP70的表达。假手术组皮层和纹状体无HSP70表达:雌二醇治疗组与脑缺血再灌注组再灌注后各时间点皮层、纹状体均有HSP70的表达,且雌二醇治疗组脑缺血再灌注后12h、24h皮层HSP70表达高于脑缺血再灌注组。结论:雌二醇预处理,可以诱导大鼠脑缺血再灌注脑组织HSP70的表达,对缺血性脑损伤可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从信号转导及细胞凋亡角度,研究亚低温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I/R)的脑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72只雄性健康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亚低温组(M组),每组24只;三组缺血10min后分别按再灌注12h、24h、48h,再分为3个亚组,各亚组动物均为8只。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制作采用改良四血管阻滞法,免疫组化SP法动态观察各个时间点海马CA1区caspase-3蛋白的变化;光镜和电镜分别观察再灌注48h亚组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形态和线粒体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1)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12h海马CA1区caspase-3即有明显表达,24h达高峰,48h后仍有较高表达;(2) IR组和M组各时间点caspase-3表达水平比S组明显升高(P<0.05);24h亚组线粒体超微结构和神经细胞形态受损严重;(3) M组各个时间点caspase-3表达水平较IR组明显下降(P<0.05或P<0.01);24h亚组线粒体超微结构和神经元形态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 亚低温对caspase-3依赖的线粒体凋亡通路有干预作用,通过维持线粒体膜稳定,抑制释放和激活caspase-3蛋白,保护线粒体的形态功能,从而减少神经细胞凋亡的发生,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吴立克  张茁  毕齐  王晓娟 《北京医学》2006,28(11):670-672
目的 通过测定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流后不同时点脑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活性的变化,探讨炎症反应与脑缺血损伤的关系.方法 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流模型,检测缺血3h再灌流后6h、12h、24h、48h、72h和7d脑组织中MPO和NSE活性、脑梗死体积的变化.结果 缺血组脑组织中NSE和MPO活性升高,再灌流后48h的NSE为(5.44±0.95)ng/ml,MPO为4.49±0.22;72h分别为(5.36±0.65)ng/l和5.96±0.19,升高最为明显.脑梗死体积随再灌流时间延长而增加,第7d梗死体积百分比为(39.18±0.63)%.局灶性缺血脑组织中MPO活性与组织损伤(NSE活性)间具有高度正相关性.结论 炎症反应是加重脑缺血损伤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大鼠永久性脑缺血及缺血再灌注半暗带caspase-3转录水平表达规律。方法 用插线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及再灌注模型,剥取缺血半暗带及中心区皮质组织,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测定永久性缺血和缺血1.5h再灌注各时间段caspase-3 mRNA水平的变化。结果 永久性缺血组皮质半暗带在缺血8h caspase-3 mRNA开始升高,24h达到峰值,1周恢复正常水平。缺血中心区早期caspase-3 mRNA无明显变化,缺血24h时低于正常。再灌注组半暗带缺血后8h后升高,16h达到高峰并持续至24h。再灌注组caspase-3 mRNA峰值高于永久缺血组,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局灶性脑缺血半暗带caspase-3 mRNA上调,再灌注可诱导caspase-3 mRNA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