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根据近年来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和多种实体瘤的现状,认识移植过程中-80℃直接冷冻保存造血于细胞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PubMed1999-01/2006—04相关-80℃直接冷冻保存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的文献,检索词分别为“造血干细胞,冻存”和“hematopoietic stem cells,cryopreservation”。 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包括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和冻存的文章,查找并阅读全文。纳入标准:①需为非综述、非个案报道类的文献。②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③-80℃直接冷冻保存。排除标准:重复研究、个案报告、综述、Meta分析类的文献。 资料提炼:共收集到28篇关于-80℃直接冷冻保存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的文献,纳入17篇符合标准的文献进行探讨。 资料综合: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恶性血液病和多种实体瘤的有效方法,而造血干细胞的冻存是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成功的关键技术之一。冻存的条件和方法可直接影响造血干细胞的活力和数量,也会影响干细胞回输体内后的增殖能力和治疗效果。许多学者对不同的冻存条件和/或技术进行实验研究。研究发现,不同的冻存条件和/或技术各有其优缺点。-80℃直接冷冻保存造血干细胞法,不需要特殊的仪器,费用相对较低,且能有效地保存造血干细胞,满足移植要求,有利于其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开展。 结论:-80℃直接冷冻保存法能够有效地保存造血于细胞,满足移植要求,且具有操作简单、经济等优点,应受到广泛的重视和推广。  相似文献   

2.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近年来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已成为治疗恶性血液病和多种实体瘤的有效方法。造血干细胞冻存技术的应用,使患者有充裕的时间选择最佳预处理方案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体外保存过程中有效地保证造血干细胞的活力是移植成功的关键,冻存干细胞的效率高低直接影响移植成功率。经典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深低温冷冻保护剂多使用10%二甲基亚砜和人血白蛋白,但存在一定风险[JJ,我们改良了细胞冻存保护剂对13例患者进行32次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后冷冻保存,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离机分离出患者自身外周血干细胞,置液氮中保存后,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治疗恶性血液病、实体瘤等疾病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笔者在冻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过程中曾出现红细胞凝集1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非程控-80℃冷冻保存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外周血干细胞(PBSC)大容量单采和非程控-80℃冷冻保存是一种简便、实用的造血干细胞采集和保存方法,国外自90年代以来开始有这方面的报道[1~3],笔者用-80℃冷冻保存的自体PBSC进行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和实体瘤29例获得成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80℃深低温保存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护理,以总结对此类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18例血液病和重症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进行-80℃深低温保存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通过监测-80℃低温冰箱温度,对患者进行移植前心理护理,移植过程中加强全环境保护及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结果 18例患者安全保存自体外周血干细胞24~230d,患者均成功进行移植治疗并重建造血功能,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 干细胞的安全保存,移植前后患者心理护理,移植中全环境保护及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是移植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背景:造血系统恶性肿瘤的造血重建除与疾病本身、预处理方案、移植后支持治疗手段等相关外,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动员、采集和冻存是影响其移植后造血系统顺利重建的关键因素。目的:观察造血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经动员、采集和冻存后,重新回输至造血系统的重建情况,并分析影响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数量和质量的因素。设计:以造血系统恶性肿瘤为对象的病例分析。单位:解放军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血液科,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血液科。对象:选取2000-02/2004-12解放军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血液科收治的18例造血系统恶性肿瘤住院患者,年龄16~56岁,其中急性髓性白血病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淋巴瘤白血病2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2例,多发性骨髓瘤4例,非霍奇金淋巴瘤7例。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ocyte,中外制药产品,批号N3G31)。方法:①全部病例均采用对肿瘤有效的联合化疗方案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进行动员。联合化疗方案:白血病患者第1~3天每隔12h给予阿糖胞苷2g/m2,第1~5天给予足叶乙甙200mg/m2或氟达拉宾50mg/m2。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给予阿糖胞苷方案同上,第1~2天给予环磷酰胺1g/m2。淋巴瘤患者第1~2天给予环磷酰胺2g/m2。各类型患者化疗后白细胞降至1.0×109L-1以下时开始进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5μg/(kg.d)皮下注射至采集结束。②当白细胞恢复至(4.0~10.0)×109L-1时开始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单个核细胞计数≥4.0×108/kg或CD34 细胞≥2.0×106/kg时结束采集,经程序降温仪处理置入-196℃液氮中保存,37~40℃水浴解冻。③患者病灶部位行局部照射预处理,200cGy/次,5次/周,连续4周,总剂量40Gy。结束后48h回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55.3±28.7)mL,回输日距采集日平均为(56.5±22.3)d。全部患者于干细胞移植后第1天起皮下注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300μg/d,至中性粒细胞≥0.5×109L-1时停止。检测冻存前及解冻后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锥虫蓝拒染率、单个核细胞计数、粒-单系祖细胞集落数及CD34 细胞百分率。主要观察指标:①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采集情况。②冻存后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存活率及相关指标检测。③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造血系统重建情况。结果:18例造血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18例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平均采集时间为化疗后12.6d,采集次数为1.9次,采集第1天白细胞总数为(8.93±1.27)×109L-1,单个核细胞采集率为(138.33±28.61)%。②冻存后18例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标本锥虫蓝拒染率与冻存前基本相似[(96.26±1.33)%,(92.75±2.04)%,P>0.05]。解冻后单个核细胞、CD34 、粒-单系祖细胞回收率分别为(91.96±1.37)%,(85.94±0.64)%,(87.69±4.53)%。骨髓瘤患者的单个核细胞采集率、CD34 细胞百分率及粒-单系祖细胞集落数均明显低于白血病和淋巴瘤患者(t=2.524~3.268,P<0.05)。③移植后15d,15例患者中性粒细胞恢复至≥0.5×109L-1;移植后20d,血小板恢复至≥20×109L-1。化疗疗程>10次的5例患者粒-单系祖细胞生长不良,为(18.67~26.82)×105/kg,其中3例出现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造血重建延迟。结论:①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与大剂量化疗联合的动员方案可缩短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时间,提高单个核细胞采集率。②移植前化疗次数增多可影响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数量和质量,导致造血重建延迟。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以来,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实体瘤几乎完全取代自体骨髓移植,在白血病的自体移植中也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国内已对此进行了多项研究探讨,但所用分离机多为连续流动式血细胞分离机,有关间断流动离心式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冻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资料甚  相似文献   

8.
-80℃直接冻存人造血干细胞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5%二甲基亚砜(DMSO)和6%羟乙基淀粉(HES)作为冷冻保护剂,非程控降温、-80℃冷冻保存人造血干细胞的简化方法用于骨髓移植(BMT)及外周干细胞移植(PBSCT)自80年代起已获成功。该方法冻存的造血干细胞活性与传统的10%DMSO作为冷冻保护剂、程控降温、液氮冷冻保存的相当。其主要优点为操作简便,费用低,便于普及。实验研究表明简化法冻存外周血干细胞5年后,BFU-E、CFU-GM的回收率无明显下降,细胞活性约为贮存前的80%。目前临床上推荐该方法用于短期(<1年)冻存造血干细胞。本文就其发展过程、作用机理、技术实施及应用现状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9.
总结了对恶性血液病的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的护理。从移植前护理(移植前的受者准备、AFR的准备)、自体造血干细胞回输的注意事项和移植后的护理等方面进行了介绍。认为加强消毒隔离,预防感染和出血,是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护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林红霞 《全科护理》2012,10(10):877-878
[目的]总结恶性血液病病人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护理。[方法]对10例恶性血液病病人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同时加强心理支持、造血干细胞回输的护理、营养支持、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结果]10例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全部成功,病人移植期间均发生程度不同的口腔溃疡及胃肠道反应,发热8例,消化道出血2例,药物性肝损伤1例;1例多发性骨髓瘤病人移植6个月后复发。[结论]加强恶性血液病病人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护理,是移植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1.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症肌无力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分析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效果。方法:2005-08/2006-11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收治的2例重症肌无力患者,男女各1例,按美国重症肌无力协会新重症肌无力临床分型标准分别为IIIb型、IIIa型,初诊时分别合并有胸腺瘤及未分化结缔组织病,经服用拟胆碱药和多种免疫抑制剂均不能控制症状。移植前采用环磷酰胺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进行干细胞动员,在白细胞超过5×109L-1时用血细胞分离机采集造血干细胞,加入冷冻保护液,置-196℃液氮中冻存备用。预处理方案为胸腺放疗 BuCy ATG。移植当天,42℃水浴箱中快速复温冻存的造血干细胞,2例患者输入活的有核细胞数分别为1.32×108/kg和3.06×108/kg,输入活CD34 细胞数为2.57×106/kg和11.22×106/kg。结果:2例患者均获得造血重建,都未出现肌无力危象,移植后1个月,在停用胆碱能受体激动剂后肌力正常。1例已随访30个月,不需服用药物,肌力仍正常;另1例移植后4个月,不服用药物肌力正常,移植后5个月死于间质性肺炎引起的呼吸衰竭。结论:对于重症、药物治疗不佳的重症肌无力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近期疗效显著,是治疗的重要选择,需严密观察并及时处理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和实体瘤1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院自2000年1月至2003年12月应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HSCT)治疗恶性血液病、实体瘤共14例。其中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7例,自体骨髓移植(ABMT)7例,现将治疗结果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评价所用外周血干细胞动员方案的效果、预处理方案的耐受性及移植后造血重建。方法:选择1999-08/2003-12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血液科住院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7例,年龄31~57岁,中位年龄36岁,无心、肺、肝、肾等脏器功能损害。动员方案为环磷酰胺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地塞米松,预处理方案为环磷酰胺 阿糖胞苷 6-硫甙鸟嘌呤,用CS-3000plus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干细胞,-80℃低温冰箱冻存,并作单个核细胞计数及CD34 细胞测定,42℃水浴快速解冻,经静脉快速回输。移植后抗白血病治疗用干扰素300万u皮下注射,隔日1次。观察造血重建时间(中性粒细胞恢复至0.5×109L-1,血小板恢复至20×109L-1);预处理后并发症(感染、出血性膀胱炎、肝静脉闭塞病、间质性肺炎等);细胞遗传学反应及生存情况。结果:7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7例患者均获造血重建,中性粒细胞恢复至0.5×109L-1的时间为移植后第9~14天(中位数时间为第10天),血小板恢复至20×109L-1的时间为移植后第8~15天(中位数时间为第10天)。②7例患者出现口腔黏膜溃疡4例,腹泻2例,谷丙转氨酶升高2例,感染发烧6例,无出血性膀胱炎、肝静脉闭塞病及间质性肺炎等严重并发症。无移植相关死亡。③4例获得了部分或完全细胞遗传学反应,4例生存时间大于5年。结论: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造血重建快,移植并发症少,移植成功率高,α-干扰素用于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可产生一种类移植物抗宿主病反应,预防复发。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可延长患者生存期,对于无造血干细胞供者的患者,可争取在CR1期进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联合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APBSCs)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可行性、有效性和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采用无血清培养体系体外培养MSCs,将自体骨髓MSCs与APBSCs共移植治疗12例恶性血液病患者(联合移植组),并与同期进行的12例未联合MSCs的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恶性血液病患者(对照组)进行造血恢复及并发症比较。结果:MSCs输注无明显不良反应;联合移植组的患者造血恢复中性粒细胞≥0.5×109/L时间平均9.52d,血小板≥20×109/L时间平均9.05d,较对照组恢复快(P<0.05);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较对照组低(P<0.05);口腔溃疡和感染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MSCs与APBSCs联合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安全可行,移植后造血重建快,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5.
2002-08/2007-10我院血液科采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技术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34例,其中22例采用留置双腔中心静脉导管作为造血干细胞采集和移植过程中的静脉通道,护理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们应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21例恶性血液病及实体瘤患者,经积极治疗与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赵蓓 《天津护理》2010,18(5):287-288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淋巴瘤较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具有无需麻醉,移植后造血功能恢复迅速,减少血小板的输注次数、缩短移植后血象恢复天数、减少住院天数等优点,其持续、快速的发展不仅成为治疗乃至治愈恶性血液病最有效的方法,也是治疗某些实体瘤的根本途径。现就1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实施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术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温晶 《天津护理》2011,19(5):256-257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具有造血和免疫功能重建快.肿瘤细胞污染少等优点.成为白血病、淋巴瘤及实体瘤等恶性疾病治疗的方法之一。APBSCT成功的基础是获得足够数量的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APBSC)。除了患者自身因素、动员方法和动员剂外。采集的时机及各参数的设定也影响造血干细胞采集的数量。同时在采集过程中护理技术操作也直接决定着能否成功采集和成品质量。我院血液净化中心自2009年2月至2010年6月进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采集共98例次,用于实体肿瘤的治疗,体外增殖的成品均达到计数标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复发难治性淋巴瘤过程中护理方法。方法:我科对9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实施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并进行超大剂量化疗(HDCT),为此,我们开展全环境保护、层流病房护理、超大剂量化疗护理、干细胞回输护理及移植心理护理。结果:9例患者都恢复造血,全部移植成功,均未发生严重感染,效果显著。结论: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难度和风险较大,通过针对移植的心理、预处理化疗、移植后的抗感染、出血进行护理,可提高移植的成功率,层流病房全环境保护性护理是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近 30年来 ,器官移植已成为现代医学发展史的重要里程碑。由于造血干细胞移植作为难治性血液病治疗学中一个有效的措施 ,使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恶性淋巴瘤、免疫性缺陷病等患者获得了新生。根据移植细胞的来源可将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PBSCT)分为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异体PBSCT(aLLo -PBSCT)、脐带血干细胞移植 (CBSCT)及CD34 细胞移植。 1 990年以来 ,国内、外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病例数量都大幅度增长 ,包括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ABMT)和PBSCT。尤其是自体外周血干细胞( peri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