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脑出血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近 2年来发现了骨髓间质干细胞 (MSC)可以分化为外胚层起源的神经细胞 ,我们就MSCs移植对脑出血大鼠的治疗效果及机制进行探讨和研究。材料和方法 :雌雄各半成年Wistar大鼠 ,体重 2 0 0~ 2 5 0g ,R PE标记的抗大鼠CD10 6 ,小鼠抗大鼠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单抗 6、5 溴 2 脱氧尿苷兔单克隆抗体 2。无菌条件下用培养基冲洗大鼠股骨和胫骨的骨髓 ,进行分离、培养 ;用第10代的MSCs进行流式细胞仪检测 ;脑出血大鼠模型采用Ⅶ胶原酶法 ;行为学采用爬行计分法 ;85只大鼠随机分为 5组 ,健康组、对照组、颈动脉组 (造模后经颈动脉移植治疗 )…  相似文献   

2.
目的 骨髓间质干细胞在骨髓间质中含量丰富,具有很强的自我复制和分化能力.经过一系列提取与培养,其可通过脑室、动脉、静脉等不同途径移植于脑出血模型,从而为脑出血的治疗开辟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联合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治疗大鼠脑出血(ICH)的疗效。方法建立大鼠ICH模型,体外培养标记纯化的MSCs,经侧脑室植入脑部,同时局部注入BDNF。记录对照组、BDNF组、MSCs组和MSCs+BDNF组7d、14d、21d大鼠神经功能改善程度;免疫组化法检测MSCs脑内迁移及分化;电子显微镜观察神经凋亡细胞。结果 MSCs组大鼠运动功能有明显改善,MSCs+BDNF组对ICH损伤的修复作用最明显。MSCs+BDNF组各时间点MSCs阳性细胞数及NEUN、GFAP、CNP免疫阳性细胞数均高于MSCs组(P<0.01),且MSCs+BDNF组神经细胞凋亡程度最轻。结论 MSCs脑部移植可促进大鼠ICH损伤部位结构和功能修复,BDNF对其修复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脑出血大鼠的行为和血肿周围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使用立体定向纹状体注入胶原酶法制作大鼠脑出血模型。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移植组(各15只),对照组制作脑出血模型,不移植;移植组制作脑出血模型并于造模后48 h经立体定向脑内注射1×105个干细胞,并于移植后1 d、3 d、5 d、7 d、14 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照组在相应时间点同样评分,各组再根据时间的不同随机分成五个亚组(每组3只),在相应时间点处死大鼠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在移植后1 d、3 d,两组大鼠评分及血肿周围脑组织内凋亡细胞的数量均较高,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在移植后第5 d、7 d,两组大鼠评分及血肿周围脑组织内凋亡细胞的数量开始下降,移植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显著。移植后14 d,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明显促进大鼠脑出血后神经功能的恢复,其机制可能与下调血肿周围神经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5.
骨髓间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具有自我更新、高度增殖的特性,并且可以在体外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本文从MSCs体外定向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MSCs的转基因操作及MSCs移植治疗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三个方面来综述近期的MSCs移植治疗PD的研究进展。实验研究证实,帕金森病动物移植骨髓间质干细胞后症状可以改善,相信MSCs是治愈PD的希望所在。  相似文献   

6.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造成的神经功能缺损如何恢复一直是神经科医师的难题。一直以来,神经组织被认为是终末分化的组织,一旦损伤则无法再生。近来,随着神经干细胞的发现及其生物学特性和功能的深入研究表明,神经组织也具有再生和自我修复的能力。神经干细胞作为神经修复的细胞学基  相似文献   

7.
骨髓间质干细胞及其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骨髓间质干细胞,也可以转化为神经细胞,因其取材容易,分离,培养,扩增等方法成熟,使骨髓间质干细胞用于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可能具有更大的优势。本对骨髓间质干细胞的可塑性,在神经系统疾病的应用研究及其机制和前景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目的:观察成人骨髓间质干细胞(hBMSCs)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90只,随机分为脊髓半切+hBMSCs组、脊髓半切+PBS组、单纯脊髓半切组和假手术组。脊髓半切+hBMSCs组和PBS组又分别分为头侧注射、尾侧注射和头尾两侧注射三个亚组。移植后1、7、14、21、28d观察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应用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技术检测BrdU标记hBMSCs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神经元特异性核蛋白(NeuN)表达情况。结果:大鼠脊髓半切损害后,hBMSCs组动物较PBS组死亡率下降并有明显的神经功能恢复。移植的hBMSCs 在宿主脊髓中存活,从第7天开始即有NeuN和GFAP表达并向损伤部位及对侧迁移,第28天hBMSCs来源GFAP阳性细胞可见明显的树突生长。结论:hBMSCs可在宿主损伤脊髓中存活、向损伤部位迁移并向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分化,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降低死亡率,成人骨髓间质干细胞作为一种独特的干细胞来源用于治疗脊髓损伤可能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干细胞研究的深入,骨髓间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分化为神经细胞以及应用MSCs移植修复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和治疗疾病,已成为神经科学研究热点。同时,由于MSCs具有易获取、易分离、易操作等优点,使其应用将会更加广泛。  相似文献   

10.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脑缺血大鼠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评价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对大鼠脑缺血后肌力、平衡力及空间学习能力的改善作用。方法栓塞大鼠大脑中动脉,制作40只脑缺血2 h再灌注动物模型,再灌注24 h后对移植组(20只)移植异体BMSCs。采用抓绳实验、平衡木行走实验及水迷宫实验,在缺血再灌注后1周、2周、4周和12周时对大鼠肌力、平衡力及空间学习能力进行检测,观察BMSCs移植后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脑缺血可导致大鼠肌力、平衡力及空间学习能力下降。缺血后随再灌注时间延长,移植组与对照组大鼠肌力、平衡力及空间学习能力均有一定程度的恢复,而移植组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结论BMSCs移植可较显著地促进脑缺血大鼠肌力、平衡力及空间学习能力的改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胎鼠神经干细胞体外的生长、分化及移植到脑出血大鼠后的存活、迁徙、分化情况。研究神经干细胞对脑出血后神经功能损害的可能修复作用。方法:通过尾状核内注射自体动脉血制作大鼠脑出血模型。分离、培养大鼠胎鼠神经干细胞并移植于成年大鼠尾状核,对大鼠脑出血后的神经恢复情况进行功能评价。结果:神经干细胞可以在宿主脑内存活、迁徙和分化,神经干细胞移植组大鼠运动功能较对照组明显改善。结论:神经干细胞移植能促进改善大鼠脑出血的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2.
大鼠脑出血后脑水肿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研究血液凝血过程对自发性脑出血脑水肿的影响。方法与结果:我们参照Bullock和Yang方法制作成功大鼠自体定量新鲜无肝素未凝动脉血脑出血模型,并予改进,该模型成功率达80%,稳定性强,容易操作,大鼠全身反应小,便于观察。结论:是一种较理想的研究实验性脑出血后脑水肿的模型。  相似文献   

13.
神经干细胞移植促进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内定向移植神经干细胞(NSCs)治疗脑出血的可行性和机制。方法采用在成年大鼠中立体定向纹状体内注入新鲜自体血液制作实验性脑出血模型,术后1d采用立体定向将在体外扩增、纯化并经BrdU标记的神经干细胞移植入脑出血部位,通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来观察移植后大鼠神经行为学改善情况,并通过双标GFAP、NeuN、BrdU免疫组化来检测移植入脑的NSCs。结果移植的NSCs迁移至血肿周围区,并分化为神经元(≈10%BrdU阳性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75%);与对照组比较,NSCs移植组在移植后1周有更好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而且此疗效可维持长达8周。结论移植的NSCs可在脑出血的大鼠脑中存活、迁移,并促进功能恢复。立体定向移植神经干细胞可改善实验性脑出血大鼠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4.
水通道蛋白4与脑出血后脑水肿形成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水通道蛋白4(AQP4)在脑出血后脑水肿形成中的作用。方法:以AQP4基因敲除(AQP4^-/-)小鼠为研究对象,分别在AQP4^+/+和野生型(AQP4^-/-)小鼠右侧基底节区立体定向注入5μL自体全血建立脑出血模型。比较两组小鼠脑出血后神经功能缺损、脑含水量、血肿周围组织脑比重、伊文思蓝漏出量及脑组织毛细血管超微结构间的差异。结果:脑出血后AQP4^+/+小鼠脑内AQP4蛋白表达量显著增高。AQP4基因的缺失加剧了脑出血神经功能缺损及患侧大脑半球的含水量,降低了血肿周围组织的脑比重,加剧了伊文思蓝的渗漏及毛细血管超微结构的损坏。结论:AQP4基因缺失加剧了脑出血损伤,包括水肿形成、血脑屏障破坏。对脑出血后AQP4表达增高的保护性机制研究可能会为临床治疗脑出血后脑水肿提供新的靶点及思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在体外诱导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分化为神经样细胞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Percoll(1.077g/L)离心分离MSCs,然后进行培养,以流式细胞仪进行荧光三标检测.并用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经β-巯基乙醇(BME)、二甲亚砜(DMSO)、丁羟茴醚(BHA)诱导分化的细胞是否为神经样细胞。结果 分离后的MSCs在生长因子的作用下出现增殖性生长.经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CD90和CD106阳性、CD45阴性,经诱导后MSCs分化的细胞经免疫细胞化学证实巢蛋白(nestin)、神经元特异性核蛋白(NeuN)、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2-3-环核苷酸磷酸二脂酶(CNP)阳性。结论 MSCs经诱导可分化为神经样细胞。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分离培养及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体外条件。方法:采用Ficoll淋巴细胞分离液(1.077g·mL-1)密度梯度离心法从人的骨髓中分离出MSCs进行体外扩增。收集第2代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MSCs表面标志。逐渐加入表皮生长因子(EGF)、β-巯基乙醇(BME)和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MSCs向神经元细胞分化,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诱导后细胞神经元烯醇化酶(NSE)、神经巢蛋白(nsetin)、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情况。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培养后的MSCs强表达CD29;较强表达CD44、CD166和CD105;不表达CD45、CD34和HLA-DR。诱导剂诱导后,MSCs分化为具有典型的神经元形态的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显示78%的细胞NSE表达阳性;大约51%细胞nsetin表达阳性;所有细胞GFAP均阴性表达。结论:成人MSCs在体外可定向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且具有较高的阳性分化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兔纹状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细胞的可行性和机制。方法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融合达90%时,更换培养基无血清培养24h,收集细胞培养液即为其条件培养基。取成年兔纹状体细胞进行神经干细胞培养,加BMSC条件培养基进行神经干细胞的诱导分化。结果2~4h后神经干细胞开始贴壁,随后有突起从干细胞长出,7d后出现大量不同形态的分裂增殖新生神经细胞,较对照组神经元数量增加,有显著性差异,细胞折光性强,突起长,生存时间延长。结论间充质干细胞能提高神经干细胞诱导分化为神经元的数量,并能延长神经元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4-苯基丁酸(PBA)对大鼠脑出血(ICH)后脑水肿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ICH组、PBA 100 mg·kg-1组、PBA 300 mg·kg-1组(均n=15)和假手术组(n=9),采用自体血脑内立体定向注射法建立大鼠ICH模型,不同剂量组PBA干预组于术后即刻每24 h腹腔注射相应剂量的PBA,评价术后不同时间点各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各组大鼠均于术后72 h处死,干湿重法检测脑水肿情况,伊文思蓝法检测血脑屏障通透性变化,同时Western blot法检测血肿周围脑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的变化。结果 PBA 300 mg·kg-1组各时间点神经功能缺损显著低于ICH组(P0.05)。ICH后72 h,PBA 100 mg·kg-1组、PBA 300 mg·kg-1组脑组织含水量和伊文思蓝含量显著低于ICH组(P0.05);血肿周围组织中MMP-9表达也显著低于ICH组(P0.05)。结论 PBA能够改善大鼠ICH模型的神经功能缺损,减轻ICH后水肿和改善血脑屏障通透性,抑制血肿周围脑组织中MMP-9的表达是可能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0.
脑出血后脑水肿形成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脑出血后脑水肿的形成机制及病理过程十分复杂,本文对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与脑水肿形成有关的诸因素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