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桂枝附子汤治疗雷诺病3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诺病是一组以肢端皮肤对称性、发作性苍白、发绀和潮红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1],又称肢端动脉痉挛症, 常由情绪激动或受寒等因素诱发,本病属中医学"痹证"、"四肢厥冷"范畴,临床少见,且大部分集中于女性患者,病情反复发作,治疗颇为棘手.近几年来笔者以桂枝附子汤加味治疗该病32例,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1病案回顾患者李某,女,56岁,患者诉因感冒自服"藿香正气水"后出现汗出不止,浑身乏力,腰困、腿疼,躺在床上就不想起来。到附近的中医诊所治疗,给予3副中药口服治疗,处方:炙黄芪30 g,防风12 g,白术12 g,板蓝根15 g,连翘15 g,山茱萸15  相似文献   

3.
1病案回顾患者李某,女,56岁,患者诉因感冒自服"藿香正气水"后出现汗出不止,浑身乏力,腰困、腿疼,躺在床上就不想起来。到附近的中医诊所治疗,给予3副中药口服治疗,处方:炙黄芪30 g,防风12 g,白术12 g,板蓝根15 g,连翘15 g,山茱萸15g,山药15g,泽泻9g,炒杜仲15g。患者服用上述3副中药后,症状无明显改善,特来我院治疗。  相似文献   

4.
单侧肢体疼痛因其部位的局限性,是“不通则痛”.有别与全身虚性疼痛的“不荣则痛”症状.故临床认为该症状多为瘀血造成,其治疗以活血止痛为主.桂枝附子汤和大黄附子汤分别出自《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书虽均出自医圣仲景之手,且两方在原书的记载是分别治疗风湿痹症和腹满,在正确辨证施治的基础上,两方合用治疗单侧肢体不通之痛确实有独特的疗效.合用以其温通活血而有治疗偏侧肢体损伤疼痛的功效,尤其是瘀血外伤.熟读经典,熟谙方证实质才能活用经方.  相似文献   

5.
詹晓欢 《光明中医》2016,(1):126-127
"三附子汤"(即桂枝附子汤、白术附子汤或去桂加白术汤、甘草附子汤的简称)在张仲景《伤寒论》太阳病脉证治篇及《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治篇均有论述,但历代医家争议颇多,笔者通过拜读多位医家的注解,就三附子汤存在的疑问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6.
三附子汤是仲景创制的有名的风湿三方,近来有较多的临床报道显示三方在治疗痹证方面有不可忽视的效果,用桂枝附子汤加味治疗寒湿痹证总有效率可达到91%,用甘草附子汤治疗其总有效率更是可以达到95%。本文根据临床报道整理了一些病例,并就这些病例对三附子汤的功效和痹证的临床治疗作了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7.
浅谈《金匮要略》白术附子汤方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晨辉 《河北中医》1999,21(3):159-160
历代注家对《金匮要略》白术附子汤证有不同的解释,在分析桂枝附子汤证的基础上,结合案例对其进行了简释,并对方中白术的功效也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伤寒杂病论》对风湿三附子汤的论述详见于《金匮要略·痉湿喝病篇》.历代医家对于桂枝附子汤与白术附子汤的病证解读仁智互见,尤以白术附子汤为著.通过对其方证进行探讨,试析桂枝附子汤与白术附子汤的发病机制与治法,以便对临床诊治提供新思路.认为桂枝附子汤与白术附子汤乃内外合邪致病,治疗均旨在取微汗之义,注重顾护里气.然发汗太过,风邪虽去,病必不除,湿邪辗转,流滞皮下而现白术附子汤证.两方虽然症状相同,但是证候不同,病理反映亦不同.然药随方变,而方随证转,故制方加减用药应当以证为着眼点.  相似文献   

9.
桂枝附子汤加味治疗坐骨神经痛4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枝附子汤出自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原文: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本方是治疗风寒湿合邪互相搏击痹着肌表身疼痛的表阳虚,风寒湿邪在表之证,多年来笔者用本方加透骨草、牛膝、乌梢蛇、当归、鸡血藤、乳香、没药治疗坐骨神经痛4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附子汤、桂枝附子汤、芍药甘草汤镇痛抗炎作用比较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附子汤、桂枝附子汤、芍药甘草汤镇痛抗炎作用比较研究邱明义,曹远礼,俞良栋,李波(湖北中医学院武汉430061)附子汤、桂枝附子汤、芍药甘草汤均为《伤寒论》之方,三方均有止痛之功。为了验证三方的镇痛作用,特作如下有关实验。1实验材料1.1药物附子汤(附...  相似文献   

11.
加味桂枝附子汤治疗寒湿痹证22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寒湿痹证在临床上极为常见,可见于多种风湿类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如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皮肌炎、强直性脊柱炎、肩周炎等。吾师吴生元教授是云南省名中医,全国第二批老中医指导老师之一,擅治痹证,在临床上常用加味桂校附子汤治疗。笔者自1997年4月~1999年4月,采用此方治疗220例寒湿痹证,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总有效率为  相似文献   

12.
13.
本文介绍运用张仲景的小方橘枳姜汤、干姜附子汤、干姜附子汤、桂枝生姜枳实汤、桂枝人参汤、甘草干姜汤治疗妊娠恶阻,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小方具有药味精简,气味相对单一,不良反应少的优点,故在治疗妊娠恶阻中具有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4.
樊志明 《新中医》2008,40(11):91-92
经方组方精简,配伍严谨,疗效显著.临证只要方证相合、辨证得当,则效如桴鼓.笔者用之每有效验,尤以治疗疑难急症见长.兹举验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在<伤寒论>174僚桂枝附子汤后载有"去桂加白术汤"(或称"白术附子汤"),方中为何需要去桂枝?一般解释,因为原文中"大便鞭,小便自利"是大小便相对正常,因而去桂枝,但在仲景书中,大便鞭皆指病理而非生理,此处解释成疑.再考<宋版伤寒论>条文中有"一云脐下心下鞭"一句校文,及<康平本伤寒论>中"小便自利"作"小便不利",...  相似文献   

16.
仲景方治疗癌性发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癌性发热缠绵难愈,一般治疗很难奏效.笔者应用仲景方加减治疗癌性发热,或抓主症或审证求因,时有奇效.现举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王兆然  郭晓东 《河南中医》2014,(6):1000-1001
附子治疗痛类方中附子所治之痛,皆阳虚阴凝为患,附子补五脏之阳、壮命门之火,阳振阴散,其痛自止,配伍不同类药物,以达到针对主症,旁疗兼症之效。力求一药多能,综合发挥作用;重视人体生理,除邪先护正,祛邪留途径。  相似文献   

18.
张仲景用附子设方达39首,其中用生附子煎煮时间较炮附子短,用量有34首方以"枚"作为计量单位,如干姜附子汤中附子1枚,推测汉代附子1枚与当今1枚附子重量差不多,而选用剂型有汤剂、丸剂与散剂等,试将经方附子煎煮与用量,归纳于次.  相似文献   

19.
王明炯 《河南中医》2016,(6):939-941
由于张仲景所著《伤寒论》基本不涉及脏腑,且对于"短气"一症的解释较少,所以笔者从《脉经》对于"短气"的论述入手,对于《金匮要略》中"短气"一症做出了全面的考证,认为"短气"一症和五脏相关,且分虚实,原因分别有1心气不足,外邪侵袭。2肺气痿弱,水饮内停。3脾脏"虚寒"。4脾脏有"实",有"热"。5肝肾之气不足,阴寒乘袭。且王叔和对于短气症状本身的特点做出了重要的补充,王叔和认为:呼出障碍和吸入障碍都属于"短气"症状。总之,全面学习仲景对"短气"的病因病机的理解对于临床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三附子汤"作为仲景治疗风湿兼阳虚证的代表方剂,主要包括桂枝附子汤、去桂加白术汤(或白术附子汤)、甘草附子汤3方。"三附子汤"均可治疗风湿相搏兼阳虚证,均有温阳止痛之效,但在主治病证上又略有不同,用桂枝附子汤时,因证属表阳虚,风邪偏盛,风湿之邪相搏在表,治宜速决,故用附子三枚,佐甘草二两以缓其烈性,重用桂枝达四两,以温经通阳,使风湿之邪得阳气蒸发而从外散发。用白术附子汤时,因表阳气虚,湿邪偏盛,故用附子一枚半,并减甘草之量为一两,去前方辛散之桂枝,加白术苦温燥湿,共逐皮间水气,此为因势利导之法。用甘草附子汤时,因表里阳气皆虚,风湿俱盛,但以风邪为主,故治宜标本兼顾,风湿同治,方中用附子二枚、炙甘草二两,此为缓兵之计,而用桂枝达四两,以祛在表之风邪,合白术以除在里之湿邪,使风湿之邪从内外分解。从《伤寒杂病论》中附子应用的研究可以看出,附子类方可治疗多种疾病,主要是用于治疗痹证、少阴病、霍乱、水气、痰饮等证。而究其根本病机不过虚实两端:虚,主要为阳气虚,可涉及肺、脾、心、肾;实,主要是寒湿痹阻,涉及脾及经络。因主治病证不同,"三附子汤"用药、配伍通变化裁十分讲究,匠心独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