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目的探讨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DCG)对早期复极综合征(ERS)诊断的意义。方法对49例心电图有ERS特征者,进行24h全息DCG监测,分析ERS者J波及ST段变化等心电图改变。结果12导联同步DCG监测能反映出ERSJ波及ST段特征性变化,以及与心率、自觉症状的关系等,较好地反映出ERS心电图特点。结论24h12导联同步心电图是诊断ERS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分别采取24 h动态心电图、常规心电图对早期复极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00例早期复极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严格参照诊断标准,借助24 h动态心电图、常规心电图对疾病进行诊断,比较不同心电图检查方式对早期复极综合征的检出率及不同方式下心电图的ST段、T波表现。结果24 h动态心电图对疾病的确诊率、心率异常检出率及ST段特征性改变检出率分别为96.00%、90.00%、94.00%,常规心电图分别为84.00%、74.00%、80.00%,动态心电图检出率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心电图在不同情况下的心电图ST段及T波表现明显,而常规心电图仅反馈安静状态下的心电图特征。结论使用24 h动态心电图对早期复极综合征的检出率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早期复极综合征在临床上十分常见,成人发病率为1%~2.5%。男性多见。其心电图改变主要为ST段持续抬高。由于症状和心电图表现易与急性心肌梗死混淆。有时可能被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而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精神负担和经济损失。我科用12导联同步动态进行监测,诊断出60例早期复极综合征,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DCG)在冠心病心肌缺血诊断中的价值,进一步推广在基层医院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本院就诊中疑诊为冠心病的250例作为研究对象,同时行12导联和3导联同步DCG24h监测,收集相关信息,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2导联同步DCG对心肌缺血诊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3导联者,两者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12导联同步DCG对下壁、侧壁心肌缺血的诊断优于3导联同步记录。结论 12导联描记在冠心病心肌缺血诊断上明显优于3导联记录,可以减少冠心病的漏诊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12导联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对早期复极综合征(early repolarization syndrome,ERS)的检出率,揭示前者对ERS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 967例12导联动态心电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严格按照诊断标准,利用上述两种心电检查手段筛查ERS。比较并分析两种不同导联连接方式下心电图ST段和T波各自的差异。结果 12导联动态心电图共筛选出ERS患者81例,检出率2.04%,其中男73例(90.12%)、女8例(9.88%),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1~45岁年龄组检出率比其他年龄组高。而81例中常规12导联心电图已经诊断并拟诊为ERS者9例(检出率0.23%)。结论 12导联动态心电图对ERS的检出率高于常规12导联心电图,能更好地反映该病的心电图特点,尤其是ST-T段的特征性变化及其与心率、患者自觉症状之间的关系,因此对ERS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动态心电图对早期复极综合征的诊断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了解动态心电图对早期复极综合征的检出率和诊断作用。方法回顾分析5630例动态心电图检查,严格按诊断要求筛选早期复极综合征。结果共筛选出符合早期复极综合征患者98例(1.74%),男性95例,女性3例,年龄13~72(平均39±16)岁。结论动态心电图的早期复极综合征检出率高于常规心电图,以青壮年多见,多无器质性心脏病。  相似文献   

7.
卢喜烈 《心电学杂志》2009,28(4):270-271
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是指采用改良的Welson导联系统,佩戴小型心电监测仪,连续12导联同步实时记录24h(或更长时间)的动态心电信息。利用计算机回放系统,经人工编辑分析,出具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报告,为临床诊治疾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扩张型心肌病的24h12导联动态心电图改变。方法60例经心脏超声检查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的病例入选,并行24h12导联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所有病例动态心电图均有异常改变,其中以室性早搏为最常见(97%),其次是ST-T改变(60%)和室性心动过速(50%)。心功能越差,复合心律失常越多见。结论扩张型心肌病的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且多样,有复合心律失常的患者有必要进行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首发症状为胸痛、胸闷者常规12导联心电图有偶发早搏或心电图正常者,做24h动态心电图(DCG)监测,通过分析,以探讨胸痛、胸闷与常规12导联心电图和24h DCG早搏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Brugada波与Brugada综合征心电图及临床表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Brugada波及Brugada综合征(Bs)的心电图表现及临床特征,并重温其诊断及鉴别.方法 应用MAC1200心电机及世纪3000 24h动态心电图机,记录入选患者同步12导联心电图及24h动态心电图,观察Brugada波及Bs的各项指标.根据2002年、2005年欧洲心脏病协会共识性报告提出的关于Bs的分型及诊断标准[1],由2名以上心电专业医师进行阅图判断.结果 4例符合Bs,2例符合特发性Brugada综合征(Bs)样心电图改变.结论 Bs患者晕厥发作前ST段抬高程度较平时明显.该综合征心电图易与急性前间壁心肌梗塞相混淆,有间歇性易变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对比,评估平板运动试验,24h动态心电图(12导联)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1例临床拟诊为冠心病患者同时行运动心电图和24h动态心电图,以冠状动脉造影为标准进行分析对比。结果①平板运动试验对冠心病诊断的敏感性72.1%,特异性80.0%,12导联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诊断的敏感性63.9%,特异性75.0%。平板运动试验与12导联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略有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平板运动试验和12导联动态心电图对冠脉不同支数病变阳性检出率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平板运动试验和12导联动态心电图对冠脉双支及多支病变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单支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板运动试验和动态心电图是目前最简便实用和安全可靠的无创性诊断冠心病的方法,尤其对冠脉双支及多支病变的阳性检出率高,两者结合起来可提高冠心病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心悸患者进行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监测,旨在了解心悸时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的特异性改变,探讨其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扩张型心肌病(DCM)24h 12导联动态心电图改变.方法 58例均经心脏超声检查诊断为DCM,再行24h 12导联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 所有病例动态心电图均有异常改变,以心律失常最为常见.其中室性心律失常56例(96.6%),房性心律失常43例(74.1%),ST-T改变32例(55.2%)、室性心动过速29例(50.0%).心功能越差,复合性心律失常越多见.传导阻滞25例(43.1%),房室肥大27例(46.6%),Q-T间期延长24例(41.4%),异常Q波8例(13.8%)等.结论 DCM有多种心电图表现,其多发、多样性心律失常对DCM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有复合心律失常的患者有必要进行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对比常规心电图以及12导联动态心电图对早期复极综合症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抽选2014年7月~2015年7月早期复极综合症5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检查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29例,12导联心电图诊断)和对照组(29例,常规心电图诊断),分析比较不同心电检查情况下患者早期复极诊断的准确性。结果研究组确诊率为89.66%高于对照组的72.41%;两组心率异常、ST段特征性改变检出率比较: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统计学差异显著。结论 12导联心电图对早期复极综合症的确诊率高,对此病心电图特点有良好的反馈,特别是对心率、ST段变化检出率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远程心电监测诊断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远程心电监测检查78例明确诊断为心脏病或存在心脏不适的患者,所有患者同时行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其中42例患者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远程心电监测与常规心电图及24h动态心电图在心律失常及缺血性ST-T改变检出率方面的差异。结果 78例患者中,远程心电监测及常规心电图分别检出62例、46例心律失常患者(P<0.05),同时分别检出14例、6例患者心电图存在缺血性ST-T改变(P<0.05);在完善24h动态心电图检查的42例患者中,远程心电监测与24h动态心电图分别检出34例、30例心律失常患者(P>0.05),同时分别检出10例、7例心电图有缺血性ST-T改变的患者(P>0.05)。结论远程监测无论在心律失常还是缺血性ST-T改变的检出率均高于常规心电图组;远程监测对心律失常及缺血性ST-T改变的检出率与24h动态心电图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体表心电图PR段改变对急性心包炎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60例急性心包炎病人不同时间记录的首次心电图进行分析,测量各导联PR段的方向和幅度。以60例心肌梗死和60例早期复极综合征为对照。结果60例急性心包炎病人中,44例(73.3%)在I、Ⅱ、Ⅲ、aVF、V3~V6导联普遍出现PR段下移,aVR导联出现PR段抬高。普遍导联PR段改变的检出率在发病第l天,第2天记录的心电图中最高,达88.6%,随后记录的心电图中逐渐降低。在心肌梗死中有1.7%记录到普遍PR段下移,在早期复极综合征中普遍PR段下移的检出率也为1.7%。结论普遍导联PR段下移是急性心包炎早期心电图的特征性改变。  相似文献   

17.
临床心电图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电图已成为心脏疾病检查的重要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心电图技术也得到了长足进展。在常规12导联心电图基础上开发出多种检查方法。112导联同步心电图早期的常规12导联心电图多为单导联记录,以后发展为3导联、6导联同步记录。现在出现了12导联同步心电图并迅速得到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早期复极综合征患者的心电图及其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5月~2014年3月收治的早期复极综合征(ERS)患者40例的临床资料,患者取平卧位,采用12导联同步心电图机记录心电图改变情况。结果 40例患者均为动态心电图诊断确诊,常规心电图符合ERS诊断标准的仅为11例,明显低于动态心电图诊断。患者均为窦性心律,心率波动45~80次/min,心率60次/min 34例(85%)。患者均有ST段凹面向上抬高,幅度为0.2~0.6 m V,伴J波出现,V3、V4导联最明显,有高耸对称的T波。肢体导联ST段抬高不明显,且不伴对应导联ST段改变。心脏彩超提示心脏结构、大小均正常,室壁运动正常,无T波倒置,心肌酶学无异常,动态心电图可见J波、ST段抬高时间多在午休、夜间、安静休息时,日间活动心率增快,J波消失,ST段下降至基线。结论动态心电图相对于常规心电图,可提高ERS的诊断率,患者ST段改变与其心率快慢有一定关系,诊断时应注意鉴别。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的临床诊断及其意义。方法对30例诊断明确的冠心病患者应用12导联24h动态心电图进行监测。结果 30例冠心病患者中,检测出心肌缺血者27例,其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T改变占76%。结论动态心电图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及时检出以及对治疗指导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1资料与方法 13例心电图资料均取自24h12导联同步记录的动态心电图某一时段中P—R间期有明显差异的10sⅡ导联心电图片段进行分析。其中例1~5为住院患者,例6—13为门诊患者。例5经心内电生理检查证实,并作了射频消融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