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目的 分析辽宁省城市居民肝癌患者10年生存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评估肝癌防治水平的进展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对辽宁省三市2000—2002年肿瘤发病数据库中随机抽取的337例肝癌患者主动随访并收集信息。采用寿命表法计算观察生存率(Observed survival rate, OSR)和中位生存期(Median survival time, T50),应用EdererⅡ方法计算相对生存率(Relative survival rate, RSR),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生存期的影响因素。结果 辽宁省城市居民肝癌T50、10年OSR和RSR分别为7.33个月、4.15%和5.17%。女性肝癌患者T50高于男性(P<0.05),但10年OSR和RSR无统计学差异。<65岁组10年OSR和RSR分别为5.73%和6.35%,略高于65~74岁组(2.15%和3.27%)和≥75岁组(1.92%和4.0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5岁组的T50(7.68个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 系统评价术后放疗对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患者无局部复发生存率(Local recurrence-free survival,LRFS)及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的影响。方法 临床资料来源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从2003年1月—2006年12月期间初次发病,并经病理证实为TNBC患者186例,根据术后是否放疗分为放疗组与未放疗组。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法比较放疗组与未放疗组10年LRFS和10年OS。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明确对TNBC患者相关预后因素。结果 放疗组和未放疗组的10年LRFS分别为80.2%和76.0%,10年OS分别为86.0%和74.0%,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亚组分析显示对于T1-2N1(1~3枚淋巴结转移)M0的患者放疗组10年LRFS及OS都为81.8%,未放疗组的LRFS及OS分别为76.4%和79.4%,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放疗和临床分期是影响TNBC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放疗可以提高TNBC患者的LRFS及OS,但对于T1-2N1(1~3枚淋巴结转移)M0的TNBC患者,放疗未能显著改善LRFS及OS。放疗和临床分期可能是影响TNBC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1972—2016年江苏省启东市全人群胃癌患者进行生存率分析, 为胃癌防控提供数据依据。方法使用寿命表法计算观察生存率(OSR), SURV 3.01软件计算相对生存率(RSR), Hakulinen氏似然比检验法进行趋势检验。标化相对生存率(ARSR)采用国际癌症生存标准年龄结构进行标化。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计算生存率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 对胃癌总体生存率、不同性别和年龄别生存率做趋势分析。采用ARIMA模型进行胃癌生存率趋势预测。结果 1972—2016年启东市胃癌新发病例共18 067例, 1、5、10年OSR分别为37.12%、17.16%和12.86%, 1、5、10年RSR分别为38.83%、21.73%和21.20%。将1972—2016年分为9个时期, 与1972—1976年相比, 2012—2016年的5年RSR从12.53%升至36.26%, 9个时期的RSR上升趋势有统计学意义(χ2=747.19, P<0.001)。OSR和RSR均为男性略高于女性, 且随年龄增加而下降。AAPC结果显示, 启东市胃癌5年RSR的AAPC为2.8...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距肛缘距离≤8 cm的T1期直肠癌患者经经肛门局部切除术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4年3月本院180例距肛缘≤8 cm的T1期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 其中90例作为观察组, 另90例接受直肠癌根治术的T1期患者作为对照组,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效果, 记录两组术后3年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 分析距肛缘≤8 cm的T1期直肠癌患者经肛门局切术后的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896, 0.358;P=0.344, 0.550)。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分化程度及切缘性质是影响接受直肠癌局部切除术的距肛缘距离≤8 cm的T1期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经肛门局部切除术治疗距肛缘距离≤8 cm直肠癌T1期患者可获得与根治术相似的预后收益, 且有助于促进术后早期恢复, 年龄、肿瘤分化程度及切缘性质是影响局切术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类固醇受体辅助活化因子-1(Steroid receptor coactivator 1,SRC1)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36例胃癌组织及其配对的癌旁组织,qRT-PCR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SRC1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286例胃癌组织中SRC1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SRC1蛋白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与癌旁组织相比,胃癌组织中SRC1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04),SRC1蛋白表达水平也明显降低。SRC1蛋白的表达强度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无显著关系。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发现高表达SRC1组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低表达组(P=0.009)。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表达SRC1(P=0.002)、肿瘤侵袭T4a~T4b(P=0.004)、淋巴结转移N(P=0.038)、远处转移M1(P<0.001)是独立影响总生存时间的预后不良因素。SRC1低表达较高表达患者预后差。结论 胃癌中SRC1的表达明显降低,胃癌组织中的SRC1表达水平可作为独立的胃癌预后不良因素,其过低表达与胃癌的发展密切相关,可能作为一个抑癌基因及判断胃癌患者预后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清微小RNA(micro RNA)在预测鼻咽癌患者化疗有效性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 纳入2010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187例接受顺铂联合化疗的鼻咽癌患者,其中化疗敏感患者123例,化疗抵抗患者64例。检测所有初次化疗前血清中miRNA的表达水平,并以健康体检人群为对照,评估血清miRNA与鼻咽癌患者化疗有效性的关系及其预测价值。结果 鼻咽癌患者血清miR-127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4.3±1.6 vs. 1.4±0.5)(P<0.001),化疗抵抗患者的血清miR-127水平显著高于化疗敏感患者(4.5±1.3 vs. 3.8±1.7)(P<0.001)。ROC曲线显示血清miR-127对鼻咽癌患者化疗抵抗的预测价值较好(AUC=0.702,P<0.001),最佳阈值为4.2,灵敏度82.3%,特异度76.3%。与化疗敏感组相比,化疗抵抗组患者的T3-4期、N3期和TNM Ⅲ~Ⅳ期患者比例均明显升高(P<0.01),且miR-127≥4.2的比例也升高(P<0.001)。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TNM分期(OR=1.655,95% CI:1.142~2.584,P=0.016)和血清miR-127≥4.2(OR=2.231,95% CI:1.762~4.503,P=0.001)是影响鼻咽癌患者化疗抵抗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血清miR-127水平的升高可能是预测鼻咽癌患者化疗抵抗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比不同Lauren分型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对其进行生存分析,并筛选预后因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1日—2008年6月30日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将收集到的633例胃癌患者分为肠型胃癌、弥漫型胃癌,对两组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数据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对比弥漫型胃癌而言,肠型胃癌比例略高(51.66% vs. 48.34%),男性比例较高(2.94:1 vs. 2.03:1,P=0.035),更易发生于老年患者(发病年龄≥60岁比例54.43% vs. 35.94%,P<0.001)。肠型胃癌预后明显好于弥漫性胃癌(中位生存时间:90.90个月 vs. 37.33个月,P=0.014)。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CA199异常、肿瘤较大、分化较差、浆膜侵犯、初始淋巴结转移、姑息性手术、非幽门切除术是胃癌的不良预后因素。结论 Lauren分型可以较好的反应不同胃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并指导预后。  相似文献   

8.
摘 要:[目的] 分析辽宁省三城市21种恶性肿瘤的10年生存率情况。[方法] 在辽宁省三城市2000—2002年肿瘤登记数据库中随机抽取恶性肿瘤病例,对其生存状况开展主动和被动随访。采用寿命表法计算观察生存率(OSR),使用Ederer Ⅱ方法计算期望生存率(ESR),相对生存率(RSR)等于观察生存率除以期望生存率,使用辽宁三城市2000—2002年肿瘤登记数据库中分性别、年龄的癌症例数为权重进行加权;并使用国际癌症生存标准人群构成,采用直接标准化方法计算其标准化相对生存率(ASRS)。[结果] 辽宁省三城市10年RSR为31.3%,男性和女性分别为23.3%和38.6%。10年相对生存率最高的癌种为甲状腺癌(74.6%)和子宫体癌(67.9%);胰腺癌(4.9%)和肝癌(5.0%)为生存率最低的癌种。两性癌种的10年ASRS中,仅有男性的膀胱癌(53.7%)、白血病(10.0%)和胃癌(19.4%)高于女性(依次为44.5%、6.1%和18.8%)。[结论] 辽宁城市甲状腺癌和子宫体癌10年ASRS最高,肝癌和胰腺癌最低,辽宁省21种恶性肿瘤10年生存率趋势虽与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基本一致,但生存率水平仍有差距。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术前外周血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SII)、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dio,PLR)与可切除胃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2015年2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226例经手术治疗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评估并比较SII、NLR、PLR在可切除胃癌患者中的预后价值。结果 胃癌组SII、NLR、PLR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II高(HR=2.947,95% CI:1.345~6.454,P=0.007)、NLR高(HR=2.876,95% CI:1.445~5.724,P=0.003)、T分期越高(HR=5.885,95% CI:1.641~21.099,P=0.007)、有远处转移(HR=3.010,95% CI:1.472~6.154,P=0.003)是影响可切除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SII预测可切除胃癌患者结局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40,灵敏度为86.6%,特异度为68.0%,高于NLR、PLR及CA199,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II对可切除胃癌患者生存结局的评估价值优于NLR和PLR。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Copine-8(CPNE8)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1年3月—2014年3月于仙桃职业学院附属医院行胃癌根治术并经过病理证实的胃癌组织标本144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分析CPNE8在胃癌及其配对的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表明,CPNE8阳性表达率在胃癌组织中较癌旁组织中明显升高(63.9% vs. 26.4%,χ2=36.450,P<0.001);CPNE8的表达与胃癌患者的TNM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χ2=5.993,P=0.014;χ2=6.703,P=0.009)。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发现,CPNE8高表达患者总生存时间(OS)和无病生存时间(DFS)均明显短于CPNE8低表达患者(χ2=23.130,P<0.001;χ2=21.570,P<0.001)。TNM分期(HR=1.297,95% CI:1.018~1.652,P=0.036)、淋巴结转移(HR=1.340,95% CI:1.027~1.749,P=0.031)和CPNE8蛋白表达(HR=1.531,95% CI:1.208~1.940,P<0.001)是影响胃癌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TNM分期(HR=1.280,95% CI:1.028~1.593,P=0.027)和CPNE8蛋白表达(HR=6.010,95% CI:1.355~26.661,P=0.018)是影响胃癌患者DF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PNE8在胃癌组织中显著表达上调,并与患者恶性病理特征密切相关,CPNE8可成为胃癌患者预后评估的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辽宁省城市女性子宫体癌患者10年生存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基于辽宁省肿瘤登记报告系统数据库,选取2000—2002年沈阳、鞍山和本溪三市肿瘤发病数据库中子宫体癌患者426例,被动与主动随访相结合,应用寿命表法和Ederer Ⅱ方法分别计算观察生存率(OSR)、期望生存率(ESR)和相对生存率(RSR)。结果 最终纳入的218例子宫体癌患者中,Ⅰ~Ⅳ期诊断比例分别为59.2%、11.5%、11.0%和8.7%。10年OSR和RSR分别为59.6%和67.5%。诊断期别越高,10年RSR越低。接受手术治疗患者的10年RSR为71.3%,是非手术治疗(10.8%)的6.6倍。子宫体癌1~10年RSR为88.4%~67.5%,各期别呈现相对生存率Ⅰ~Ⅱ期(95.7%~77.9%)>Ⅲ期(71.4%~44.5%)>Ⅳ期(58.4%~11.0%)的特征。多因素Cox模型分析显示年龄>55岁、诊断分期晚、不能手术治疗是影响10年生存率的主要因素。结论 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可显著提高子宫体癌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因此,应加强肿瘤的早发现、早治疗,规范筛查方案,加大筛查力度。  相似文献   

12.
A bout 30-years of information concerning cancer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has been collected by the Cancer Registration Office of Beijing since its establishment in 1976. The information suggested that lung cancer and female breast cancer (FBC) are relativ…  相似文献   

13.
Our goal was to evaluate the recurrence patterns and outcomes of a large group of patients with stage I rectal adenocarcinoma treated at a single institution with uniform surgical and pathological techniques. Medical records of 71 patients who had undergone potentially curative surgery were reviewed to determine clinical and histologically significant prognostic factors that could affect survival and recurrence patterns. The median follow-up for all patients was 81 months. Twenty patients had T1N0M0 cancers and 51 patients had T2N0M0 cancers. The median number of lymph nodes examined per surgical specimen was 32. There were no recurrences in the 20 patients with T1 lesions. All 7 recurrences (10%) occurred in patients with T2 lesions. Only 2 of these recurrences were local. In the T2 group, the 5- and 10-year disease-free survivals were 88% and 83%, respectively. The 5- and 10-year disease-free survival for all state 1 lesions was 91% and 88%, respectively. The overall recurrence rate of 10% does not justify adjuvant therapy for stage 1 rectal adenocarcinoma. Although the subset of patients with T2N0M0 distal one-third rectal cancers may be at risk for recurrence, additional prognostic factors are needed to evaluate these patients before adjuvant therapy can be recommended.  相似文献   

14.
北京城区女性乳腺癌发病死亡和生存情况20年监测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 探讨北京城区乳腺癌发病率、死亡率及生存率的变化特点,为乳腺癌的预防与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1982-2001年北京城区肿瘤登记报告资料,并结合1982年1月1日至1983年12月30日和1987年1月1日至1988年12月30日两个时期新发病例的随访资料,对北京城区女性乳腺癌的发病率、死亡率、生存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982-2001年北京城区女性乳腺癌发病率及世界标准人口标化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平均每年递增4.6%和4.9%。其流行特征:(1)年龄别发病率呈现一条由低到高的双峰曲线;(2)20年间各年龄组发病率均呈增高趋势;(3)35~64岁截缩发病率高达95.3/10万;(4)1982-1983年和1987-1988年两个时期相比,5年观察生存率(OSR)从62.0%上升到68.7%,相对生存率(RSR)由66.3%增长到74.2%;(5)20年间,死亡率一直在8/10万~10/10万的水平上波动。结论 北京城区女性乳腺癌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流行趋势,死亡率呈平稳状态,5年生存率在不断提高。北京市乳腺癌的二级预防是有效果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启东市1972-2016年全人群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发病病例进行生存率分析,为预后评价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1 990例NHL登记病例进行生存结局随访,随访截止日期为2021年12月31日。SURV3.01软件中Hakulinen方法计算观察生存率(observed survival rate,OSR)和相对生存率(relative survival rate,RSR),应用Hakulinen氏似然比检验法进行统计学检验。用Joinpoint4.7.0.0统计软件进行Joinpoint回归分析,计算NHL生存率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age change,APC),对NHL总体生存率、分性别及分年龄别生存率作时间趋势分析,判断生存率的长期趋势变化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并用SAS9.2软件采用时间序列分析中的ARIMA模型进行NHL生存率趋势预测。结果:启东市1972-2016年NHL 1、5、10年OSR分别为39.00%、20.39%及15.53%;1、5、10年RSR分别为40.18%、23.82%及21.46%。1972-2016年各时期生存率分析,1-RSR从1972-1976年的36.66%升至2012-2016年的55.21%,5-RSR从1972-1976年的12.50%升至2012-2016年的36.56%,10-RSR从1972-1976年的10.92%升至2007-2011年的22.43%,九个时期的RSR上升趋势有统计学意义(χ2=173.74,P<0.001)。男性5年RSR为21.55%,女性5年RSR为27.12%,男女性之间RS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54,P=0.399)。35~44岁、45~54岁、55~64岁、65~74岁及≥75岁的5年RSR分别为23.62%、23.69%、27.87%、22.93%和14.23%,各年龄组之间RS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86,P<0.001)。APC结果显示,启东市NHL 5-RSR的APC为3.40%(t=5.75,P<0.001),其中男性APC为4.03%(t=4.33,P<0.001),女性APC为7.49%(t=7.23,P<0.001),上升趋势均有统计学意义。年龄别5-RSR的1972-2016年长期趋势分析,35~44岁的APC为1.68%(t=2.62,P=0.034),45~54岁的APC为6.26%(t=4.25,P=0.004),55~64岁的APC为4.30%(t=5.84,P=0.001),65~74岁的APC为5.62%(t=3.70,P=0.008),≥75岁的APC为8.84%(t=4.68,P=0.002),上升趋势均有统计学意义。生存率预测结果显示,至2026年NHL 5年OSR将升至39.15%,5年RSR将升至46.44%。结论:1972-2016年45年间启东市全人群NHL的生存率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仍有上升空间,应当继续重视NHL的防治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1972-2016年启东市15~39岁人群恶性肿瘤生存情况,为该人群恶性肿瘤患者预后评价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恶性肿瘤资料来源于启东癌症登记报告系统,随访时间截至2021年12月31日。采用SURV3.01软件计算观察生存率(observed survival rate,OSR)和相对生存率(relative survival rate,RSR),并用Hakulinen氏似然比检验法进行统计检验。Joinpoint 4.7.0.0分析生存率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age change,APC)。结果:1972-2016年启东市15~39岁人群恶性肿瘤患者1、5、10年OSR分别为32.75%、18.95%及16.30%,1、5、10年RSR分别为32.82%、19.19%及16.80%。将1972-2016年分为9个时期,5-RSR从1972-1976年13.65%升至2012-2016年56.47%,9个时期的RSR上升趋势有统计学意义(χ2=869.73,P<0.001)。1972-2016年5-OSR和5-RSR的APC分别为4.25%和4.22%,均呈明显上升趋势(均P<0.05)。男性和女性5-OSR分别为10.57%及33.83%,5-RSR分别为10.74%及34.05%;女性生存率高于男性,男女性RS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7.32,P<0.001)。15~19岁、20~24岁、25~29岁、30~34岁及35~39岁年龄组5-RSR分别为19.69%、21.93%、19.53%、19.14%和18.67%。各年龄组之间RS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0.34,P=0.127)。时间趋势显示,15~19岁、20~24岁、25~29岁、30~34岁及35~39岁年龄组5-RSR的APC分别为2.99%、3.51%、4.82%、4.73%和4.07%,各年龄组5-RSR上升趋势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发病前十位恶性肿瘤中,5-RSR最高的是甲状腺癌(97.80%),其次是宫颈癌(74.61%)和女性乳腺癌(68.22%);5-RSR最低的是肝癌(4.54%),其次是肺癌(12.28%)和白血病(12.75%)。1972-2016年启东市15~39岁人群恶性肿瘤中肝癌占全部恶性肿瘤55.07%,其5-RSR从1972-1986年2.87%上升至2002-2016年9.13%。结论:45年来启东市15~39岁人群总体生存率上升趋势明显,但仍有一定上升空间。应当加强重视15~39岁人群恶性肿瘤的早诊早治及健康宣教,从而提高其恶性肿瘤生存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鼻咽癌各亚组根治性调强放疗(IMRT)的远期临床转归与治疗策略. 方法回顾分析2001-2008年间868例无远处转移鼻咽癌根治性IMRT等的生存资料,并将其分为早期 N0(T1-2N0) 期137例)、早期 N1(T1-2N1) 期 129例)、局部晚期 (T3-4N0-1期 322例)、区域晚期 (T1~2N2~3 期 107例)和局部加区域晚期 (T3-4N0-1 期 173例)组,比较各组预后和不同治疗策略。 结果 随访率为91.4%,随访时间满 5年者314例。全组5年总生存率、局部无复发率和无远处转移率 (DMFR) 分别为 83.5%、918%和84.6%。T1~2N0期疗效最好,5年疾病特异生存率(DSS)高达99.1%;各组单纯IMRT与IMRT联合化疗疗效相似; T3~4N0~1期与 T1~2N2~3 期的失败模式和疗效相似; T3-4N2-3期疗效最差, 5年 DMFR和DSS分别仅为67.2%和68.0%。T1~2N2-3、T3~4N2~3 期患者采用单纯IMRT、诱导化疗加IMRT或同期化疗加 IMRT疗效相似。 结论 鼻咽癌不同亚组有不同的临床预后转归,建议采用不同治疗策略。T1~2N0 期可单纯IMRT,其余各亚组, 尤其是 T3~4 N2~3期组有较高的远处转移率,在 IMRT基础上需进一步寻找和探讨更为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北京市城区居民癌症患者生存率分析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7  
目的:了解北京市地区癌症患者生存情况,为评价肿瘤诊治效果提供数据。方法:利用北京肿瘤登记处20世纪80年代所积累的肿瘤登记报告病例和随访资料,采用经曲寿命表法进行肿瘤生存率分析。结果:北京城区居民主要恶性肿瘤中,5年相对生存率最高的为女性乳腺癌(74.2%),其次为结直肠癌(39.8-44.1%),生存率较低的肿瘤是肺癌,食管癌(11.8-13.9%),预后最差的是肝癌(3.4%-5.3%),1982年-1983年与1987年-1988年两个时期的比较,各种主要肿瘤的生存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北京市各种不同部位肿瘤患者中,除女性乳腺癌外,主要恶性肿瘤生存率普遍降低,但随着医疗诊治技术的改进,癌症患者的生成期不断在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