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赤芍、白芍及其有效成分芍药苷、芍药内酯苷对小鼠的抗抑郁作用及其与NO/c GMP信号转导通路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小鼠悬尾实验模型,给予赤芍水提物、白芍水提物,记录小鼠悬尾不动时间。采用相同实验方法给予小鼠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并检测小鼠大脑皮质及海马组织中NO/c GMP通路相关指标。结果:与模型组比较,2 g/kg赤芍和2 g/kg、1 g/kg白芍组小鼠悬尾不动时间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2 g/kg赤芍同剂量组比较,白芍的小鼠悬尾不动时间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20 mg/kg芍药苷组、20 mg/kg芍药内酯苷组的小鼠悬尾不动时间及NO、c GMP含量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10 mg/kg芍药苷同剂量组比较,芍药内酯苷组的小鼠悬尾不动时间及NO含量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20 mg/kg芍药苷组及20mg/kg芍药内酯苷组的小鼠n NOS、GluR1mRNA表达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芍具有抗抑郁作用,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是白芍抗抑郁作用的物质基础;与白芍比较,赤芍的抗抑郁作用较弱,与其主要含有抗抑郁作用较弱的芍药苷,而不含抗抑郁作用较强的芍药内酯苷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赤芍、白芍有效成分芍药苷、芍药内酯苷对放射线辐照法致小鼠血虚模型的补血作用。方法:采用放射线辐照法制作小鼠血虚模型,灌胃给予白芍水提物、赤芍水提物,检测小鼠外周血象,根据实验结果和赤芍、白芍中芍药苷、芍药内酯苷的含量,进一步采用同一实验方法进行芍药苷、芍药内酯苷补血作用比较研究。结果:造模第7天,赤芍2 g·kg-1、白芍2 g·kg-1的白细胞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提高(P<0.05)。芍药苷120 mg·kg-1、芍药内酯苷120 mg·kg-1的白细胞数在造模第7天升高明显(P<0.05);造模第10天,芍药苷120 mg·kg-1的白细胞较模型组升高明显(P<0.05);同剂量组芍药苷、芍药内酯苷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赤芍与白芍、芍药苷与芍药内酯苷均可升高放射线辐照法致血虚小鼠的白细胞数量,具有补血作用;芍药内酯苷与芍药苷对该模型升高白细胞的作用类似,是白芍补血作用的有效成分之一,芍药苷是赤芍与白芍升高白细胞补血作用的共同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白芍、赤芍及其有效成分芍药苷、芍药内酯苷对血虚小鼠的补血作用. 方法: 采用综合放血法复制小鼠血虚模型,灌胃给予白芍水提物、赤芍水提物,检测小鼠外周血象,根据实验结果和白芍、赤芍水提物中芍药苷、芍药内酯苷的含量,进一步采用同一实验方法进行芍药苷、芍药内酯苷补血作用比较研究. 结果: 造模第7天,2 g·kg-1白芍和2 g·kg-1赤芍对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升高作用明显(P<0.01);造模第14天,2 g·kg-1白芍对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升高明显(P<0.01),2 g·kg-1赤芍作用不明显,同剂量组相比,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含量差异不显著;造模第7天,120 mg·kg-1芍药苷、120 mg·kg-1芍药内酯苷对小鼠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升高作用明显(P<0.01),60 mg·kg-1芍药内酯苷、30 mg·kg-1芍药内酯苷对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有提升作用(P<0.05);造模第14天,120 mg·kg-1芍药苷、芍药内酯苷对红细胞、血红蛋白有较好的提升作用,与同剂量组的芍药苷相比,120,30 mg·kg-1芍药内酯苷的红细胞数升高明显,差异显著(P<0.05);30 mg·kg-1芍药内酯苷组的血红蛋白含量明显升高,差异显著(P<0.05). 结论: 白芍的补血作用略优于赤芍;芍药内酯苷具有补血作用且补血作用优于芍药苷;白芍有较强的补血作用可能与白芍中含有的芍药内酯苷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芍药内酯苷、芍药苷对放射线辐照致血虚小鼠的补血作用及对白细胞介素-3(IL-3)、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造血细胞因子的调控机制。方法:采用放射线辐照法复制小鼠血虚模型,灌胃芍药内酯苷、芍药苷,检测小鼠外周血象、胸腺与脾脏指数及分离血清、血浆,分析IL-3、GMCSF、IL-6、TNF-α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芍药内酯苷30 mg/kg组及15 mg/kg组和芍药苷30 mg/kg组及15 mg/kg组均能升高白细胞值(P0.01或P0.05);芍药内酯苷30 mg/kg组及15 mg/kg组和芍药苷30 mg/kg组对红细胞值有升高作用(P0.05);芍药内酯苷30 mg/kg组、芍药苷30 mg/kg组均能明显升高胸腺指数(P0.01);芍药内酯苷30 mg/kg组、芍药苷30 mg/kg组明显升高IL-3含量水平(P0.01);芍药内酯苷30 mg/kg组及15 mg/kg组和芍药苷30 mg/kg组均能升高GM-CSF含量水平(P0.01或P0.05);芍药内酯苷30 mg/kg组明显降低TNF-α含量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芍药苷30 mg/kg组亦能降低TNF-α含量水平(P0.05)。结论:芍药内酯苷作为白芍的特征性有效成分,与芍药苷一致具有补血作用;二者都通过对机体细胞造血因子的调控作用,促进血细胞的生成,维持造血功能的稳定,是白芍养血敛阴功效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研究赤芍、白芍及芍药苷、芍药内酯苷对急性血瘀证大鼠血液流变学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探讨赤芍、白芍对血瘀证作用的物质基础。方法大鼠皮下注射盐酸肾上腺素复合冰水浴复制大鼠急性血瘀证动物模型,以丹参酮胶囊为对照药,通过检测大鼠全血黏度、红细胞最大凝集指数(Red blood cell maximum agglutination index,MAXD)、红细胞最大变形指数(Red blood cell maximum deformation index,MAXDI)水平,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内皮素1(endothelin,ET-1)含量、采用比色法测定血清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含量。观察不同剂量的赤芍、白芍对大鼠全血黏度、MAXD、MAXDI、血清NO、血浆ET-1的影响。采用同样的方法通过检测大鼠全血黏度、血清NO、血浆ET-1指标研究芍药苷、芍药内酯苷对急性血瘀证大鼠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赤芍高剂量组及芍药苷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各切变率的全血黏度显著降低(P0.05,P0.001,P0.01);赤芍中剂量组、赤芍低剂量组及白芍高剂量组中切变率及低切变率全血黏度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赤芍高剂量组MAXD、MAXDI均有显著改变(P0.001,P0.01),白芍高剂量组和白芍中剂量组MAXD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赤芍、白芍、芍药苷各剂量组及芍药内酯苷高剂量组、中剂量组血清NO值显著升高(P0.05);各组血浆ET-1无显著差异。结论赤芍、白芍均能降低急性血瘀证大鼠的血黏度,芍药苷是两者起作用的共同活性成分,芍药内酯苷对血瘀证的作用不及芍药苷;赤芍对血瘀证的作用优于白芍,这与其芍药苷含量较多,而芍药苷有较强改善血液流变学异常和保护血管内皮功能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不同炮制法制备白芍制品的芍药苷含量及其镇痛效果对比。方法:采用高效液相法分别检测白芍的炒制品、醋制品、酒制品、麸炒制品以及生白芍的芍药苷含量;以小鼠扭动实验评估上述炮制法白芍的镇痛效果。结果:生白芍的芍药苷含量最高,且与各炮制品的芍药苷含量均具有差异性(P0.05)。各白芍泡制组扭体次数均少于空白对照组(P0.05);酒制组、醋制组间、炒制组间无差异(P0.05);酒制组、醋制组间扭体次数少于生白芍组(P0.05)。结论:白芍不同泡制法制品的芍药苷含量不同,其镇痛作用也具有差异性,但镇痛作用与芍药苷的含量无相关性,因此临床应用中应根据临床治疗的需要选择不同的白芍炮制品。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川芎、白芍及川芎-白芍配伍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作用机理.方法 利用原发性痛经模型小鼠,观察药物对小鼠40 min内扭体次数、扭体发生率的影响;测定小鼠子宫组织中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和钙离子的含量.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均可降低小鼠扭体次数(P<0.05或P<0.05),作用强度依次为白芍组>川芎组>川芎-白芍组;升高子宫组织中NO水平(P <0.05或P<0.01),作用强度依次为川芎组>白芍组>川芎-白芍组;显著降低子宫组织中钙离子水平(P<0.01),作用强度依次为白芍组>川芎组>川芎-白芍组.结论 川芎、白芍及川芎-白芍药对对缩宫素所致痛经小鼠扭体有显著抑制作用,可升高子宫组织中NO水平,降低钙离子水平.这些作用可能与其治疗原发性痛经的部分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白芍总苷及其所含主要成分芍药苷+芍药内酯苷对四氯化碳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ICR小鼠随机分成9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联苯双酯阳性对照组(100 mg·kg~(-1)),白芍总苷低(100 mg·kg~(-1))、中(200 mg·kg~(-1))、高(400 mg·kg~(-1))剂量组,芍药苷+芍药内酯苷(8∶3)低(66 mg·kg~(-1))、中(132 mg·kg~(-1))、高(264 mg·kg~(-1))剂量组。各组按0.01 mL·g~(-1)灌胃给药,1次/d,7 d后,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腹腔注射0.15%CCl_(4 )(0.01 mL·g~(-1))建立急性肝损伤模型。17 h后取血,取材。测定血清中ALT,AST,TBIL,ALP,γ-GT,TBA水平及肝组织中SOD,MDA,GSH-Px水平;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白芍总苷给药组和芍药苷+芍药内酯苷给药组均可明显改善肝脏病理变化,可降低肝损伤小鼠血清中ALT,AST,TBIL,ALP,γ-GT,TBA水平,升高肝脏组织匀浆上清中SOD,GSH-Px水平,降低MDA水平。结论白芍总苷及其所含主要成分芍药苷+芍药内酯苷对四氯化碳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芍药内酯苷对放射线辐照诱导血虚小鼠的补血作用及调控机制。方法采用放射线辐照法复制小鼠血虚模型,以四物颗粒和芍药苷为阳性对照药,灌胃芍药内酯苷,检测外周血象、脾脏指数及分离血清,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其白细胞介素-1、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M-CSF)、肿瘤坏死因子-α(tumou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含量变化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脾脏中GM-CSF和TNF-α的基因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芍药内酯苷30 mg/kg组对白细胞数、脾脏指数均有升高作用(P0.05),对GM-CSF含量水平亦有升高作用(P0.05),但降低TNF-α的含量水平(P0.01)及脾脏中TNF-αmRNA的表达(P0.01)。结论芍药内酯苷作为白芍的特征性有效成分,通过对造血细胞因子的调控作用对抗放射线辐照所致的血虚状态,提示其为白芍养血敛阴功效的物质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0.
满药赤雹果水提取物治疗原发性痛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赤雹果水提取物(WEFT)对缩宫素诱发小鼠原发性痛经模型及离体大鼠子宫平滑肌兴奋性的影响,为临床用其治疗原发性痛经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缩宫素制备小鼠原发性痛经模型,以小鼠扭体反应潜伏期和扭体次数为指标,观察WEFT对缩宫素诱发原发的痛反应的影响;以离体子宫平滑肌收缩幅度和频率为指标,观察WEFT对缩宫素诱发大鼠离体子宫平滑肌兴奋性的影响,借以评价WEFT对原发性痛经治疗作用.结果 ①WEFT 2.0 g/kg,1.0 g/kg组小鼠扭体反应的潜伏期(7.23±1.62)min,(6.49±1.81)min 显著延长,与空白对照组(4.32±1.13) min比较差异显著 (P<0.05或P<0.01);扭体反应次数(14.3±3.46)次/30 min,17.4±3.53)次/30 min,与空白对照组(32.3±5.64)次/30 min比较差异显著 (P<0.01).②在大鼠离体子宫实验中,WEFT的终浓度在0.1~1.6 mg/ml范围内可剂量依赖性的抑制缩宫素诱发的大鼠离体子宫的兴奋性,显著降低离体子宫的收缩的幅度,减少收缩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或P<0.01).结论 WEFT对缩宫素诱发小鼠原发性痛经模型的痛反应和大鼠离体子宫平滑肌兴奋性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提示WEFT对原发性痛经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
研究芍药内酯苷、芍药苷对慢性束缚应激肝郁大鼠的作用及机制。以氟西汀及逍遥丸为对照,检测体重,糖水消耗量,并进行旷场行为学实验;格瑞斯比色法检测海马一氧化氮(NO)的含量;酶免法(ELISA)检测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含量;RT-q PCR法检测海马神经元一氧化氮合酶(n NOS)m 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中n NOS以及BDNF的蛋白表达。与模型组相比,30 mg·kg~(-1)芍药苷、30 mg·kg~(-1)芍药内酯苷明显升高穿行次数(P0.05;P0.01);芍药苷、芍药内酯苷明显降低NO水平(P0.05,P0.01;P0.05,P0.05);30 mg·kg~(-1)芍药苷与30 mg·kg~(-1)芍药内酯苷明显升高BDNF水平(P0.05)。与模型组相比,芍药苷、芍药内酯苷明显降低n NOS m RNA表达(P0.01;P0.05);30 mg·kg~(-1)芍药苷、30 mg·kg~(-1)芍药内酯苷明显升高BDNF蛋白表达(P0.05)。芍药内酯苷、芍药苷为白芍柔肝解郁功效的有效成分,其作用机制与调节海马NO含量以及BDNF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姜挥发油、姜辣素外用对原发性痛经小鼠模型的影响。方法以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扶他林)为阳性对照药,采用苯甲酸雌二醇和缩宫素制备原发性痛经小鼠模型,观察不同浓度的姜挥发油和姜辣素外用对小鼠扭体次数和扭体潜伏期的影响,从而评价其疗效。结果姜挥发油和姜辣素外用都能降低痛经小鼠的扭体次数,其中姜挥发油0.05 mL/只组减少扭体次数效果最显著(P 0.01)。结论姜挥发油和姜辣素外用对原发性痛经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当归/白芍组合物对原发性痛经大鼠的干预作用,并从不同药物配置浓度中发现其对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最优化配比。方法:雌性未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配比组(1∶1、1∶3、1∶5、1∶6、2∶1、2∶3)、单味当归组、单味白芍组,采用缩宫素建立原发性痛经大鼠模型,观察各组大鼠发生扭体的潜伏期及发生次数,计算扭体反应抑制率。同时检测各组大鼠子宫组织中一氧化氮(NO)及内皮素(ET)的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发生扭体的潜伏期缩短,扭体次数增加,子宫组织中NO含量降低,ET含量明显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配比组2、3、4大鼠扭体潜伏期明显延长,扭体次数减少,差异具有显著性,其中配比组3大鼠扭体抑制率最高;配比组2、3、4、5、8大鼠子宫组组中NO含量明显增加(P0.05),配比组3、4大鼠ET含量明显下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当归/白芍组提取物可通过抑制子宫收缩,改善子宫供血,从而对原发性痛经产生治疗作用,其中1∶5的配置比例疗效最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隔药灸命门穴对痛经模型大鼠的疗效,研究其对模型大鼠血清PGF_(2α)、PGE2水平及其受体(PGF_(2α)-R、PGE2-R)、催产素受体(OTR)、加压素受体(VPR)的影响。方法:将健康雌性未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药物组、针刺组、隔药灸组,各组均为20只。观察各组大鼠出现扭体反应的潜伏期、30min内的扭体次数,大鼠血清PGF_(2α)、PGE2水平及子宫内膜PGF_(2α)-R、PGE2-R、OTR、VPR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产生扭体反应,且有扭体潜伏期(P0.05)。与模型组、药物组和针刺组比较,隔药灸组扭体次数较少,扭体潜伏期较长,扭体抑制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PGF_(2α)、PGF_(2α)-R、OTR、VPR表达均明显增多(P0.05),PGE2、PGE2-R表达均明显减少(P0.05);与模型组、药物组、针刺组比较,隔药灸组PGF_(2α)、PGF_(2α)-R、OTR、VPR表达均明显减少(P0.05),PGE2、PGE2-R表达均明显增多(P0.05)。结论:隔药灸治疗原发性痛经具有一定的疗效,可减轻痛经模型大鼠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15.
芍药甘草汤总苷抗炎镇痛作用的配伍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阐明芍药甘草汤总苷抗炎镇痛作用及其配伍机制。方法观察芍药甘草汤总苷、甘草总苷和白芍总苷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棉球致大鼠肉芽肿、鸡蛋清致大鼠足跖肿胀、小鼠醋酸扭体法和小鼠热板法致痛的影响。结果芍药甘草汤总苷在150~600mg·kg-1·d-1剂量下显著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炎性耳肿胀,在75~300mg·kg-1·d-1剂量下显著抑制棉球引起的大鼠肉芽肿和鸡蛋清诱发的大鼠足跖肿胀。在150~600mg·kg-1·d-1剂量下显著减少醋酸所致小鼠的扭体次数,显著延长小鼠热板法的痛阈值。甘草总苷的抗炎作用优于白芍总苷,但镇痛效应弱于白芍总苷,甘草总苷和白芍总苷抗炎镇痛作用明显弱于芍药甘草汤总苷。结论芍药甘草汤总苷具有明显抗炎和镇痛作用,其组成成分甘草总苷和白芍总苷具有一定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肝郁模型大鼠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环核苷酸(c AMP、c GMP)水平变化,探讨白芍有效成分芍药内酯苷、芍药苷的作用机制及其"柔肝解郁"功效物质基础。方法:以孤养结合慢性束缚应激的方法建立大鼠肝郁模型,用高效液相-电化学(HPLC-ECD)方法检测其海马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c AMP、c GMP水平,观察模型组大鼠给药前后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NA)、5-羟吲哚乙酸(5-HIAA)水平明显降低(P0.001或P0.01),c AMP水平降低、c GMP水平升高(P0.01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芍药内酯苷、芍药苷高剂量组能明显增加模型组大鼠海马内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芍药苷高剂量组可提高模型组大鼠海马c AMP水平(P0.05),芍药内酯苷高剂量、芍药苷低剂量组可显著降低模型组大鼠海马c GMP水平(P0.05)。结论 :芍药内酯苷、芍药苷作为白芍的主要有效成分,可能通过对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及环核苷酸的调节作用来抵抗肝郁状态,发挥其"柔肝解郁"作用。  相似文献   

17.
芍药内酯苷、芍药苷双指标考察赤芍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选赤芍的提取工艺,为下一步赤芍总苷的提取分离奠定基础。方法:采用HPLC法,建立芍药内酯苷和芍药苷同时测定的方法,并以芍药内酯苷和芍药苷的提取和转移率为主要指标,结合固形物得率,对70%乙醇回流提取后加水沉淀和水煎煮提取后分别加50%、60%、70%乙醇沉淀的工艺进行比较。结果:乙醇回流和水煎煮芍药内酯苷的提取率分别为70.61%和69.19%,芍药苷的提取率分别为80.69%和77.93%。醇提水沉工艺中芍药内酯苷、芍药苷的转移率分别为89.43%和92.14%,水提液50%、60%、70%乙醇沉淀芍药内酯苷的转移率分别为79.59%、70.70%和74.53%,芍药苷的转移率分别为84.57%、75.95%和86.23%。醇提水沉及水提后50%、60%、70%乙醇沉淀固形物的得率分别为19.28%、22.00%、16.67%和17.52%。结论:醇提水沉工艺优于水提醇沉工艺。  相似文献   

18.
艾叶不同提取物对小鼠原发性痛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通过观察艾叶不同提取物(水提液、95%醇提液、先水提后95%醇提混合液)对痛经模型小鼠的影响,初步探讨艾叶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作用机制.方法:ICR雌性小鼠随机分为9组,分别是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西乐葆45.0 mg·kg -1组、艾叶不同提取物的高、低剂量组(1.65,0.55 g·kg-1).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以10 mg·kg-1的剂量给小鼠sc苯甲酸雌二醇连续7d,第8天给予ip缩宫素10 mL·kg-1制造原发性痛经模型.各组均在造模第5天起,每天ig给予不同药物连续4d,观察艾叶不同提取物对原发性痛经模型小鼠的扭体次数以及对子宫组织匀浆中一氧化氮(NO)和钙离子(Ca2+)水平的影 响.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艾叶醇提物高剂量、先水提后醇提混合液的高、低剂最对原发性痛经小鼠的痛阈有极显著的提高,扭体反应抑制率分别为36.9%,52.5%,42.2%(P<0.01),且相同剂量下先水提后醇提混合液的作用优于水提液(P<0.05);此外艾叶醇提物高剂量、先水提后醇提混合液的高、低剂量组能显著增加子宫组织内NO含量,降低Ca2+含量(P<0.01).结论:艾叶提取物制法不同,对原发性痛经模型小鼠的镇痛作用强度不同.在3种不同提取物中,先水提后醇提混合液药效最强,醇提液次之,水提液最弱,这可能与其溶出的效应物质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连钱草水提物的抗炎及镇痛作用。方法分别采用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趾肿胀法和棉球致大鼠肉芽肿法观察连钱草水提物的抗炎作用;分别采用小鼠热板法和小鼠醋酸扭体法观察连钱草水提物的镇痛作用。结果连钱草水提物8、4g/kg剂量组能显著抑制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趾肿胀率和大鼠棉球肉芽组织重量(P〈0.01,P〈0.05);连钱草水提物8、4g/kg剂量组能显著减少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反应次数和延长小鼠热板痛阈值(P〈0.05,P〈0.01)。结论连钱草水提物具有显著的抗炎和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加味佛手散水提取物对实验性原发性痛经的影响。方法采用缩宫素诱发小鼠原发性痛经模型和离体子宫平滑肌痉挛,以小鼠扭体潜伏期、扭体次数,离体子宫平滑肌收缩幅度和频率为指标,评价加味佛手散对原发性痛经治疗作用。结果加味佛手散可显著延长缩宫素诱发小鼠扭体反应的潜伏期,减少扭体反应次数,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降低缩宫素引起离体子宫收缩的幅度,减少收缩频率,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味佛手散对缩宫素诱发小鼠的原发性痛经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