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汪宏 《疑难病杂志》2011,10(1):29-30
目的探讨变异型心绞痛患者P波时限和静息心率(RHR)、心率变异性时阈指标(SDNN)的变化。方法 30例变异型心绞痛患者为心绞痛组,42例非心绞痛患者为对照组。分别记录24 h动态心电图,得出P波最大时限(P_(max))、P波最小时限(P_(min))、P波离散度(Pd)和RHR、SDNN,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变异型心绞痛患者心绞痛发作时与缓解后P_(max)、Pd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P_(max)、Pd、SDNN及RHR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心电图P_(max)>110 ms、Pd>40 ms和SDNN≤100 ms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变异型心绞痛患者心脏自主神经有明显功能紊乱,其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体表心电图P波离散度(Pd)与阵发性心房颤动(AF)及房性心律失常(AR)的关系。方法:观察50例AF和52例AR患者P波离散度、P波最大时限(Pmax),并与正常人心脏58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F组、AR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则Pmax、Pd均有显著差异(P<0.01)。同时发现患者的患病时间与Pd阳性率亦有明显差别,即病程越长阳性率越高。房性心律失常偶见者Pd阳性率低,频发者阳性率高。结论:Pd检测可作为房性心律失常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3.
P波离散度及最大P波时间预测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①目的探讨P波离散度(Pd)、最大P波时间(Pmax)对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预测价值.②方法采用12导联同步心电图测量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人(房颤组)及正常人(对照组)Pd和Pmax,并进行对比分析.③结果 房颤组与对照组比较Pd、Pmax均显著增大,差异均有显著意义(t=3.392、3.498,P<0.01);房颤组Pmax≥110ms及Pd≥40ms者显著多于对照组(X2=4.532、4.156,P<0.05).④结论 Pd及Pmax对预测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发生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P波离散度 (Pd)对特发性、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预测价值。方法 :观察 32例特发性、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最大P波时限 (Pmax)、最小P波时限 (Pmin) 、Pd ,并与 30例健康对照者作对比分析。结果 :Pmax:心房颤动组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12 0 8± 12 6 )ms比 (10 1 2± 11 9)ms,P <0 0 1〕 ;Pd :心房颤动组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47.6± 13.4 )ms比 (2 7 9± 9 8)ms,P <0 0 1)〕 ;Pmin两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心房颤动组Pmax>110ms、Pd≥ 4 0ms的例数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Pd可作为预测特发性、阵发性心房颤动发生的一个新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P波离散度(Pd)及P波最大时限(Pmax)与阵发性心房颤动(PAF)的关系,探讨Pd及Pmax对PAF的预测价值. 方法 选择50例PAF患者为观察组,同期住院的非房性心律失常患者50例为对照组.测量两组的Pmax和Pd,以Pd≥40 ms、Pmax≥110 ms为标准进行组间对比分析. 结果观察组的Pmax、Pd值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为预测PAF,以Pmax≥110 ms为标准,其敏感度为86%,特异度为82%,阳性预测值为83%;以Pd≥40 ms为标准,其敏感度为82%,特异度为88%,阳性预测值为87%;两者联合的敏感度为80%,特异度为92%,阳性预测值为91%. 结论 Pd和Pmax是预测PAF的两个无创而简便可靠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阵发性房颤和房性早搏患者的P波离散度(Pd)?左房内径(LAD)和心钠素(ANP)水平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共入选阵发性房颤患者40例(A组),频发房性早搏患者50例(B组),正常对照组50例(C组),分别查窦性心律时的12导联心电图,测量最大P波时限(Pmax)及最小P波时限(Pmin)并计算P波离散度(Pd=Pmax-Pmin),超声心动图测量LAD;并取空腹静脉血用放免法测ANP水平?结果:阵发性房颤及频发房性早搏组的LAD?Pmax?Pd?ANP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延长(P < 0.01);阵发性房颤组与频发房性早搏组相比也有显著性差异(P < 0.05);LAD与Pmax?Pd?ANP均呈正相关(r=0.366,r=0.299,r=0.388,P < 0.01),ANP与Pmax?Pd也呈正相关(r=0.330,r=0.215,P < 0.01);而 Pmax与Pd相关性最好(r=0.706,P < 0.01)?结论: LAD?Pmax?Pd?ANP均与房性心律失常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Ⅱ受体拮抗剂(ARB)对器质性心脏病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AF)P波离散度(Pd)、最大P波时限(Pmax)及AF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69例器质性心脏病合并AF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RB组35例、对照组34例。ARB组给予厄贝沙坦(安博维)干预,观察安博维对P波离散度(Pd)、最大P波时限(Pmax)及AF发生率的影响。结果ARB组3个月后Pd、Pmax明显减小(P<0.05),AF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亦明显降低(P<0.05)。结论安博维可减少器质性心脏病合并AF患者Pd、Pmax,同时可部分预防AF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替米沙坦对高血压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P波最大时限(Pmax)和P波离散度(Pd)的影响,探讨替米沙坦对心房颤动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64例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成替米沙坦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另设正常人32例为正常组.在服药前、服药第6月分别测量Pmax及Pd,观察治疗前后两组Pmax及Pd的变化.结果 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者Pmax及Pd均较正常人明显延长,服药第6月治疗组Pmax及Pd较治疗前明显缩短,较对照组也明显缩短.结论 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患者Pmax、Pd较正常人增大,替米沙坦能够缩短Pmax及Pd.  相似文献   

9.
万玮  徐兢 《海南医学》2004,15(11):3-4
目的 探讨P波离散度 (Pd)和最大P波时限 (Pmax)对特发性阵发性心房颤动 (IPAF)的预测价值。方法 观察测量 3 5例IPAF及 3 5例健康人 (对照组 )的Pmax和Pd ,并以Pmax≥ 110ms和Pd≥ 40ms为阳性标准 ,评估Pmax、Pd和Pd Pmax对IPAF的预测价值。结果 IPAF组的Pmax和Pd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大 (P <0 .0 1) ,Pd或Pmax Pd对IPAF有较高的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结论 IPAF可引起Pmax和Pd显著增大 ,Pd是预测IPAF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参松养心胶囊对原发性高血压(EH)并阵发性房颤(PAF)的疗效及P波最大时限(Pmax)和P波离散度(Pd)的影响。方法治疗组38例EH并PAF患者采用参松养心胶囊1.6g口服,每日3次,连续服药4周,观察临床疗效及心电图Pmax、Pd的变化,并与对照组40例无房颤(AF)的EH患者比较。结果治疗组治疗前Pmax及Pd分别为(124±13)ms、(49±12)ms,均较对照组(110±8)ms、(31±9)ms明显延长(P均<0.01);服药4周后治疗组PAF发作减少,有效率76.3%,Pmax及Pd[(115±12)ms、(35±12)ms]较治疗前[(124±13)ms、(49±12)ms]明显缩短(P均<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H并PAF者较无AF的EH患者Pmax、Pd延长,参松养心胶囊治疗4周即可缩短Pmax及Pd,并可能减少PAF的发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P波最大时限(Pmax)和P波离散度(Pd)对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PAF)患者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12导联同步心电图记录方法测定82例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PAF)患者(观察组)的Pmax、P波最短时限(Pmin)和Pd,同时与66例原发性高血压不合并PAF的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上述指标对高血压合并PAF发作预测的敏感度、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结果观察组Pmax和Pd分别为(120.5±10.0)ms和(47.6±9.0)ms,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01.5±6.5)ms和(28.5±7.5)ms],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max预测PAF的敏感度为84.5%,特异度为72.0%,阳性预测值为82.4%;Pd预测PAF的敏感度为78.0%,特异度为80.0%,阳性预测值为86.1%;两者联合应用的敏感度为79.3%,特异度为89.0%,阳性预测值为91.7%。结论 Pmax和Pd是预测高血压合并PAF的两个简便可靠的心电图指标,两者联合应用可提高预测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2):159-162
目的 探讨PICC 置管中腔内心电图P 波形态改变与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7 年10 月至2019 年12 月于本院行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术治疗的80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接受腔内心电引导PICC 尖端定位技术引导送管,观察患者的心电监护仪Ⅱ导联,并分析出现特征性高尖P 波、双峰P 波以及双向P 波的引出率和定位准确率。结果 80 例PICC 置管患者均为实体或血液恶性肿瘤,排在前三位分别为急性髓系白血病、淋巴瘤及肺癌,分别占21.25%、13.75%和12.50%。80 例患者均完成PICC 置管,且患者置管后均完成腔内心电图检测,结果表明腔内心电图P 波变化,排在前两位的分别为Ⅱ导联有特征性高尖P 波和双向P 波,分别占93.75%和60.00%。结论 双峰P 波与双向P 波、特征性高尖P 波可作为定位导管尖端的重要依据,联合双峰P波能较为准确地反映导管尖端进入上腔静脉部位,能准确地定位右心房连接部位,对PICC 置管中腔内心电准确引导导管尖端定位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刘红源 《当代医学》2009,15(10):60-61
目的探讨年龄和肥胖对体表心电图P波离散度(P wave dispersion,Pd)的影响。方法选择226例体检健康者,根据年龄分为青年组(18~44岁)、中年组(45~59岁)和老年组(≥60岁)。根据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分为正常组(18.5BMI23)、超重组(23BMI25)、肥胖组(25BMI30)和严重肥胖组(BMI30)。用12导同步心电图记录方法测定P波离散度(Pd)和P波最大时限(P wave maximum,Pmax)。结果肥胖组和严重肥胖组的Pd和Pmax明显长于正常组(Pd:36.2±9.4msvs27.7±9.6ms,P〈0.05;41.4±11.2msvs27.7±9.6ms,P〈0.01;Pmax:119.3±10.7msvs105.1±10.4ms,P〈0.05;125.2±10.6msvs105.1±10.4ms,P〈0.01),而年龄变化对Pd和Pmax无明显影响。结论肥胖影响P波离散度和P波最大时限,年龄对两者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熊琼玛  伍小莉   《中国医学工程》2006,14(2):207-208
目的探讨心房扩大与P波离散度的关系。方法测量经超声心动图确诊心房扩大的55例患者和50例健康人的心电图P波最大时限(Pmax)和P波离散度(Pd),以Pmax□110ms,Pd□140ms为阳性标准,评估心房扩大与Pd的关系。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心房扩大组的Pd值明显增大,其差异有非常显著性。两组比较,Pmax无明显差异。Pd值用于诊断心房扩大的阳性率明显高于Pmax。结论心房扩大可导致Pd值增大,Pd值可作为诊断心房扩大的一个有用的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15.
P波离散度与房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勇  高兴玉  陈丽  刘利  刘小华  哈磊  陈玲 《四川医学》2003,24(2):128-129
目的 研究P波离散度 (Pwd)与房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将 2 2 1例病人分为偶发房性心律失常组 ( 61例 ) ,阵发性房速、房扑组 ( 5 0例 ) ,阵发性房颤组 ( 42例 ) ,正常对照组 ( 68例 ) ;采用纸速 5 0mm/s的 12导同步心电图记录 ,测定最大P波时限 (Pmax) ,最小P波时限 (Pmin) ,二者差值为Pwd ;均作超声心动图检查 ,测量左心房内径 (LADd)。观察各组Pmax、Pmin、Pwd的变化情况及其与LADd的相关性。结果 ①偶发房性心律失常患者的Pmax、Pmin、Pwd与正常组无明显差异 ,而阵发性房速、房扑、房颤的Pwd、Pmay明显高于正常组与偶发房性心律失常者 (P <0 .0 0 1)。②Pmax、Pwd与LADd有良好的正相关 (P <0 .0 0 5和P <0 .0 5 ) ,而Pmin与LADd之间无相关性 (P >0 .0 5 )。结论 Pwd的增加、Pmax的延长可作为一种预测房性心律失常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电图P波异常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影响。方法:选择12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心电图P波的异常(新出现的)与否分为:P波异组95例,P波正常组34例,所有患者均行超声心动图,核素心血池、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观察12个月再梗死及死亡率。结果,心电图P波异常组三支病变多见,P<0.01;左室射血分数<40%者多见,P<0.01;12个月个时再发心肌梗死率为7.4%,死亡率为4.2%,而P波正常组无再发心肌梗死及死亡病例,结论:心电图P波异常可能为影响心肌梗死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体表电生理指标对阵发性房颤患者的预测价值.方法对48例特发性房颤(Ⅰ组),85例器质性心脏病伴阵发性房颤(Ⅱ组),50例正常人(Ⅲa组)和80例不伴房颤的器质性心脏病(Ⅲb组)用分规测量12导联心电图的同一心动周期的P波时限.得到P波时限的最大值(Pmax)和最小值(Pmin),P波离散度(Pd).M型超声心动图测量左房内径(LAD)和射血分数(LVEF).结果 Pmax在Ⅰ、Ⅱ组间P<0.025,Ⅰ、Ⅲa组间P<0.01,Ⅱ、Ⅲb组间P>0.05; Pd在Ⅰ、Ⅱ组间P<0.05,Ⅰ、Ⅲa组间P<0.05,Ⅱ、Ⅲb组间P>0.05;而Pmin在各组间无差异;LAD和LVEF在Ⅰ、Ⅱ组间P<0.01,Ⅱ、Ⅲb组间和Ⅰ、Ⅲa组间无显著性差异.以Pmax≥115ms和/或Pd≥45ms为阳性标准,对特发性房颤的敏感性72.58%,特异性94.36%,准确性88.64%.结论 Pd和Pmax对预测阵发性房颤是两个有用的电生理指标,但不能将器质性心脏病伴阵发性房颤者从器质性心脏病者中区分出来,左房扩大和LVEF的降低是导致器质性心脏病合并阵发性房颤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徐慧春  彭国顺 《河北医学》2009,15(5):529-532
目的:评价缬沙坦对高血压病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PAF)患者P波离散度(Pd)和最大P波时限(Pmax)的影响,探讨其对房颤预防及治疗作用。方法:68例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患者被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治疗组给予缬沙坦治疗,对照组给予非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类及非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s)类降压药治疗,观察药物治疗6个月前后心电图(ECG)中的Pmax和Pd及超声心动图(UCG)中的左房舒张末内径(LA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Ds)、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的变化。结果:治疗组Pmax、Pd、LADd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药物治疗6个月后,缬沙坦治疗能降低PAF患者Pmax和Pd,改善患者左房功能。结论:治疗组的Pnlax、Pd和LADd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缬沙坦治疗能显著降低高血压合并PAF患者的Pmax和Pd,改善左房功能。  相似文献   

19.
心电图预测心房颤动发生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业莲 《医学综述》2011,17(14):2132-2134
心房不应期缩短引起心房的碎裂电活动和局灶自律性增高是心房颤动的主要发生机制。心房颤动又会导致心房组织纤维化,从而导致心房肌电生理、结构、功能、自主神经和代谢的异常变化。心电图及其相关技术可以检测到这些异常变化,因此,心电图的一些指征如P波离散度、P波最大时间、P波变异性、期前收缩和心率变异性等可以预测心房颤动的发生或复发,为临床早期发现心房颤动的高危人群和预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P波离散度与阵发性房颤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体表心电图P波离散度(Pwd)与心房纤颤(AF)的关系。方法81例AF患者,无器质性心脏病的AF患者36例为A组,合并器质性心脏病的AF患者45例为B组,测量其体表心电图的Pwd、P波最大时限(Pmax)并与45例健康对照组(C组)对比分析。以Pmax≥110ms和Pwd≥40ms为阳性标准,评估Pmax、Pwd和Pmax+Pwd对AF的预测价值。结果A组、B组分别与C组比较,Pmax、Pw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Pmax≥110ms时,预测AF的敏感性为85.6%,特异性为84.5%,阳性预测值为82.7%;Pwd≥40ms时,预测AF的敏感性为88.4%,特异性为89.7%,阳性预测值为85.9%:2个指标结合时预测AF的敏感性为78.7%,特异性为91.5%,阳性预测值为90.2%。结论体表心电图Pwd是预测房颤的有效指标,而当Pmax与Pwd相结合时预测房颤的特异性和准确性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