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下颌骨骨折是颌面部比较常见的骨折 ,常规的手术方法有切开复位银丝结扎或钢板内固定 ,此手术组织损伤明显 ,反应重 ,且在骨折愈合术后需将银丝或钢板取出 ,大多数患者需2次手术。新型内固定材料钛板术后不需取出 ,简单、可靠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  1998年 7月~ 2 0 0 0年 9月收治下颌骨骨折患者40例。其中正中联合骨折 8例 ,颏部 7例 ,下颌角 13例 ,髁状突骨折 12例 ;年龄 15~ 35岁 ,平均 2 5岁。1.2 材料 钛板、钛钉、牙弓夹板、结扎丝、直径为 1.8mm的钻头。1.3 手术方法 局麻或局麻加强化下 ,切开皮肤、皮下组织 ,…  相似文献   

2.
1999年 5月至 2 0 0 2年 3月 ,作者对 4 2例下颌骨骨折患者采用口内入路小型接骨板坚强内固定治疗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科近 3a来下颌骨新鲜骨折 (除外髁突髁颈及下颌升支骨折 )行口内入路小型接骨板坚强内固定治疗者 4 2例 ,共 4 8处。其中男 34例 ,女 8例 ,年龄 18~ 4 3岁 ,平均 2 9岁。颏孔前区单线骨折 18例 (18处 )、双线骨折 6例(6处 ) ,下颌体骨折 4例 (4处 ) ,下颌角骨折 8例 (8处 ) ,颏部和下颌角联合骨折 6例 (12处 )。 2 6例为开放性骨折 ,16例为闭合性骨折 ;骨折线上有牙齿存在者 19例 ,其中 8例为阻生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肩胛骨不稳定性骨折的疗效及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5年1月-2010年10月手术治疗肩胛骨不稳定性骨折患者37例。男性31例,女性6例。年龄20-60岁,平均38.7岁。肩胛体骨折12例,肩胛颈骨折9例,关节盂骨折5例,肩峰骨折3例,喙突骨折1例,肩胛冈骨折1例,复合型骨折6例。结果 37例均获门诊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2.9月(2-69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为6-8周,无切口感染、内固定失败病例。采用Hardegger标准进行功能评定,优良率为89.2%。结论对肩胛骨不稳定性骨折采用手术治疗,可早期功能锻炼、减少并发症,最大限度地恢复肩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双钢板治疗肱骨远端骨折(C3型)的疗效分析.方法:分析自2011年9月-2013年7月应用双钢板治疗资料完整的20例肱骨远端C3型骨折的患者,其中男8例,女12例;年龄51-78岁,平均64岁;左侧13例,右侧7例.结果:本组病例随访8-24个月,平均12个月.本组20例骨折均达到骨性愈合,愈合时间24....  相似文献   

5.
我科自 1996年 8月~ 2 0 0 0年 8月共收治下颌骨骨折病人73例 ,现将其临床外科治疗体会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73例 ,男 5 3例 ,女 2 0例 ,男女之比 2 .65∶1,年龄 8~ 63岁 ,平均 35 .2岁 ,单纯髁状突骨折 4例 ,下颌体部骨折 18例 ,下颌角部骨折 5例 ,正中颏部骨折 2 0例 ,下颌升支部骨折 2例 ,下颌角合并下颌体部骨折 4例 ,髁状突合并下颌体骨折 1例 ,下颌体合并正中颏部骨折 19例。1.2 治疗方法 单纯颌间结扎 2 0例 ,切开复位钢丝固定及颌间结扎 6例 ,切开钛板固定并颌间结扎 15例 ,单纯切开复位钛板固…  相似文献   

6.
资料与方法 1997年10月~2005年9月收治胫骨骨折患者15例,其中男12例,女3例,年龄17~54岁,平均32岁;交通事故伤11例,压砸伤3例,跌伤1例;单侧胫腓骨骨折13例,双侧胫腓骨骨折2例;闭合性骨折6例,开放性骨折9例;粉碎性骨折12例,斜形骨折2例,多段骨折1例。手术时间:30~80分钟,平均45分钟(合并血管神经损伤和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复杂骨折除外)。住院时间14天~3个月,平均21天。  相似文献   

7.
我科 198 8年~ 2 0 0 2年 10月年以来 ,共收治下颌骨骨折患者 45例 ,采用不同的方法治疗 ,获得较满意的效果 ,现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45例中 ,男 37例 ,女 8例 ,年龄最大 6 3岁 ,最小 12岁 ,平均 2 5 .3岁。其中交通事故伤 2 5例 ,打击伤 10例 ,跌伤 8例 ,其它 2例 ;单发性骨折 32例 ,多发性骨折 13例。开放性骨折 15例 ,闭合性骨折 30例 ,其中颏部骨折 16处 ,下颌骨体部 8处 ,下颌角部 15处 ,升支部 10处 ,髁颈部 7处。合并上颌联合骨折 12例。1.2 治疗方法1.2 .1 保守治疗  2 8例采用保守治疗 ,其中 2例单纯颏部无…  相似文献   

8.
1 临床资料 下颌骨骨折患者18例,男性12例,女性6例,年龄16~52岁。左侧11例,右侧7例;单纯髁状突骨折4例,并发对侧下颌角骨折2例,单纯颏部正中骨折1例,颏孔骨折3例,下颌角骨折8例。其中咬殆关系正常3例,其余均有不同程度前牙开殆、偏殆畸形及开口受限。采用的钛板及钛钉为西安中邦商贸公司生产的口腔颅颌面外科专用的坚固钛板系列。小型钛板厚度1.0mm,分别有2、4、6及8孔等;螺丝直径2.0mm,长度8~12mm用配套钻头、螺丝刀。18例患者手术均采用局部麻醉。颏部正中、颏孔及下颌角骨折均在口内切口,根据骨折部位决定切口大小;髁状突骨折根据骨折部位而定。颏部正中骨折及颏孔区骨折多用2块钛板固定,分别在牙根尖下部和靠近下颌骨下缘处,以避免损伤邻牙根。单纯下颌角骨折,在外斜线上张力区可用一个钛板固定。髁状突骨折采用厚1.0mm钛板和2.0mm直径螺钉沿外斜线张力带作单层骨皮质固定。术后用抗生素1周,每日口泰含漱。2周内进流质或半流质饮食,2周后进软食。术后分别在1周、3个月时检查咬冶关系及拍X光片,观察骨折对位及愈合情况。18例下颌骨骨折患者创口均为一期愈合,咬黯关系正常,随访2年无不适感。  相似文献   

9.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髋部骨折 ,保守治疗的患者病死率及致残率较高。我院从 1995年 2月— 1999年 10月 ,应用FG外固定器 (单侧成角外固定器 )治疗 60岁以上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 48例 ,取得比较满意疗效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48例中男 37例 ,女 11例。年龄 61~ 84岁 ,平均 72岁。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和退行性骨关节病。 40例有并发症 ,其中糖尿病 6例 ,消化系统疾病 7例 ,高血压病 2 9例 ,冠心病 10例 ,呼吸系统疾病 12例。致伤原因 :车祸 9例 ,其余为跌伤所致。手术距受伤时间平均 4d ,手术时间 4…  相似文献   

10.
我科 1997年 10月至 1999年 3月采用微型钛夹板治疗颌骨骨折 12例 ,取得较好效果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12例 ,男 7例 ,女 5例 ,年龄 18~ 6 7岁。开放性骨折 4例 ,闭合性骨折 7例 ,多发性骨折 1例 ;骨折部位 :颏部 7例 ,下颌体 4例 ,下颌角 1例。微型钛夹板为上海医疗器械厂生产的成品。1.2 操作方法 :开放性骨折利用软组织创口或延长伤口 ;闭合性骨折 ,前牙区行口内切口 ,下颌角区行口外切口 ,剥离骨折唇颊侧软组织 ,保留与骨膜相连的骨块 ,暴露骨断端 ,复位到正常解剖位置和正常咬关系 ,然后在断端两侧壁避开…  相似文献   

11.
黄雄 《四川医学》2002,23(5):479-479
我院自 1994年以来 ,对 6 6例下颌骨骨折患者复位后行单颌固定 ,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6 6例中 ,男性 5 0例 ,女性 16例 ,年龄 11~ 6 3岁 ,其中 15~ 30岁占 70 %。致伤原因 :交通事故 2 7例 (40 % ) ,跌落伤 2 0例 (30 % ) ,打击伤 14例 (2 1% ) ,爆炸伤 1例 (1.5 % ) ,其他伤 2例 (3% )。合并伤中 ,一侧颏孔区骨折并发对侧下颌角部骨折 2 4例 ,正中联合并发下颌角骨折 18例 ,一侧颏孔区骨折并发对侧髁状突骨折 12例 ,单侧髁状突骨折 12例 ;其中开放性骨折 16例 ,闭合性骨折 5 0例。初诊时 ,根据X线…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单纯性下颌骨骨折行不同固定患者 140例的开口度进行观察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40例 ,男 97例 ,女 4 3例。其中不包括髁状突或喙突骨折的病例 ,所有患者不伴有面中部骨折、颌面软组织伤。最小年龄 15岁 ,最大年龄 78岁 ,中位年龄 35岁。下颌联合部伤 51例 ,下颌体部伤 4 0例 ,下颌角部伤 4 3例 ,下颌升支部伤 6例。1 2 治疗方法  140例分成 2组。Ⅰ组 80例 ,4 0例患者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另外 4 0例行颌间结扎固定术 ,固定时间均 4周 ;Ⅱ组 6 0例 ,随机平分 3小组 ,每小组 2 0例 ,分别颌间固定 3、4、5周…  相似文献   

13.
孔维清  徐建广  朱海波 《上海医学》2006,29(2):104-106,F0002
目的研究单纯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可行性和实效性。方法2001年11月至2003年9月,采用单纯后路切开复位、GSS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共213例。其中T12骨折69例,L1骨折93例,L2骨折51例。所有患者术前CT检查示椎管占位率均>50%,但无明显脊髓损伤的临床表现。结果术后Cobb's角平均降低24.5°,椎体高度接近正常的85%,椎管占位均<13%。平均随访24.9(12~31)个月,骨折愈合良好,所有患者恢复日常生活能力,绝大多数患者(90%以上)恢复工作能力。结论单纯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无明显神经症状患者,无需减压即可有效恢复椎体高度、Cobb's角和椎管容积,且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是临床治疗此类骨折的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14.
<正>我科自1988~1996年间共收治下颌骨多发性骨折患者27例,其中22例采用微形钢板内固定法治疗,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一般情况 本组男17例,女5例,年龄最大65岁,最小14岁,平均37岁。 骨折情况 本组中颏部正中骨折伴单侧下颌角部骨折8例,颏部正中骨折伴单侧升支区骨折6例,颏孔区骨折伴对侧升支骨折5例,其它3例。所有患者均为非火器伤性骨折。  相似文献   

15.
坚固内固定治疗颌面部骨折5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勇  孟箭  金友仁 《黑龙江医学》2005,29(12):932-932
颌骨骨折临床多见,骨折后恢复颌面部外形及咬牙合关系更为主要。我科近3年来对52例颌面部骨折患者应用小型及微型钛板行坚固内固定,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2000~2004年52例下颌骨骨折病例。其中,男性36例,女性16例。年龄9~62岁,其中20~45岁年龄组共40例,占80%。52例共59处骨折,其中,正中颏部骨折26处,下颌体骨折18处,下颌角骨折12处,髁状突颈部骨折3处。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25例,占49%;打击伤10例,占21%;坠落伤5例,占10·37%。1·2手术方法手术前后拍摄X线片,了解骨折及复位情况。下颌角、髁状突以及多发性骨折采用经鼻腔…  相似文献   

16.
下颌角骨折较少见,现将我科近10年来收治的15例下颌角骨折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5例中.男性9例,女性6例,最小年龄5岁,最大50岁,平均年龄30岁一、外力与发生骨折的关系及骨折类型1.外力直接作用于下颌角处.发生单纯性骨折8例。2.外力作用于下颌部.发生下颌骨其它部位骨折伴有用部骨折者7例。其中5例为频孔区骨折伴对创角骨折,2例为领孔区伴同侧角骨折。这7例患者中,4例为角部粉碎性骨折,2例为下颌正中伴一侧角部骨折,1例为联状突颈部伴同侧角部骨折。治疗方法及结果见下表二、下颌角处骨折类型与错位关系粉碎性骨折4例,3例发生错…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和分析下颌角部骨折的相关因素.方法本文回顾1987年1月~1999年8月收治的37例下颌角部骨折患者,着重对引起骨折原因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咬(牙合)关系及咀嚼功能均恢复正常,骨折线上第三磨牙对角部骨折有一定的影响.结论打击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部位是下颌骨角部骨折的决定因素,下颌第三磨牙存在和位置可能是角部骨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和分析下颌角部骨折的相关因素。方法:本文回顾1987年1月-1999年8月收治的37例下颌角部骨折患者,着重对引起骨折原因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咬He关系及咀嚼功能均恢复正常,骨折线上第三磨牙对角部骨折有一定的影响。结论:打击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部位是下颌骨角部骨折的决定因素,下颌第三磨牙存在和位置可能是角部骨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闭合复位空心螺钉经皮内固定治疗sandersII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克氏针撬拨复位空心螺钉经皮内固定治疗sandersII型跟骨骨折患者40例40足,男25例,女15例;年龄25~60岁,平均(38.5±13.6)岁。左侧骨折15例,右侧骨折25例。病程2~11d,平均(5.4±1.6)d。结果本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6.5±36)个月。手术时间30-45min,平均(385±76)min。术后40例患者的Bhler角和Gissane角均恢复正常。所有患者的骨折均在11周内愈合,未发生感染及螺钉松动等并发症。术后12个月随访时按照Maryiand足部功能评分标准评定,优28例、良9例、可3例,结论闭合复位空心螺钉经皮内固定治疗sandersII型跟骨骨折手术时间短、疗效满意、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髁突骨折、下颌角骨折是下颌骨骨折最常见的类型,影响髁突骨折及下颌角骨折的因素有生物力学特点、外力强度及方向、软组织等。此外,髁突骨折、下颌角骨折还与下颌第三磨牙的存在与否有关,认为下颌第三磨牙的存在减少了颌骨的骨量、削弱了下颌角的自身结构,增加了下颌角骨折的发生风险;但拔除会影响颌骨的最大应力集中区,增加髁突骨折的发生风险。因此,当临床医师决定是否预防性拔除无症状的下颌第三磨牙时还要综合考虑患者的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