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影响恶性胃溃疡内镜活检诊出率的因素有:病变部位的活检标本数,活检组织的多少,镜检医师的经验,肿瘤的部位和形态学,每一标本的镜检切片数,活检钳的大小和有无辅以细胞学检查等。本文对取自溃疡边缘或底部的活检标本进行比较,评估其诊断阳性率和潜在危险性。方法选用1986年7月~1987年9月的胃溃疡48例。溃疡直径均大于2cm,病理检查证实46(男42,女4)例为腺癌,2例为淋巴肉瘤。每例均从溃疡边缘或底部以标准活检钳,各钳取6个活检标本,用甲醛固定和苏木精-伊红染色后进行镜检,并在1周后观察溃疡有无出血或穿孔并发症。结果单独从溃疡边缘或底部的取样标本恶性变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1.3%(42/46例)和80.4%(37/46例),两者无统计学差异。合并检查两个部位12个  相似文献   

2.
作者对所有新诊断的胃溃疡(GU)患者回顾性检查溃疡中的霉菌,并对有或无霉菌的溃疡比较了溃疡部位、显微镜及肉眼特点、治疗方案及愈合率等。共检查337例,女140、男197例。对所有内镜下获取的胃溃疡边缘及底部的活检标本,均重作切片及用 PAS 淀粉酶染色。对溃疡邻近粘膜和/或底部坏死组织中有菌丝或孢子者认为有霉菌性病损。可作出溃  相似文献   

3.
目的 从病理解剖形态结构学特点的角度,研究消化性溃疡内镜下发现“岛状增生”时与溃疡型癌变的关系及临床病理活检的意义,从而确立溃疡“岛状增生”形态结构对溃疡型胃癌是否具有明显内镜下诊断指征的特异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病理已明确诊断的溃疡型胃癌内镜图像资料的形态结构特点;同时对现有每例新发现的消化性溃疡出现“岛状增生”形态结构特点的病例,采取针对“岛状增生”结节病理活检和“岛状增生”结节以外多部位病理活检,进行内镜下诊断与最终的病理诊断对比,确认其相互关系。结果 本组回顾性分析病例资料内镜图像中,溃疡型胃癌5例见到溃疡底部形成的“孤岛状”小结节样形态结构,其发生率仅占本组样本的16.7%(5/30);同时前瞻性分析消化性溃疡出现“岛状增生”形态结构者。在溃疡边缘或凹凸不平的溃疡底部多部位行病理活检标本,胃癌阳性检出率83.3%(10/12);针对溃疡“岛状增生”结节病理活检100%(12/12)病例确诊为溃疡型癌变。结论 消化性溃疡在内镜下其病理解剖学的形态出现“岛状增生”结构,是溃疡型胃癌最具特异性的内镜指征之一,内镜下病理活检应以此为中心多点活检,将极大降低内镜病理活检的假阴性率。  相似文献   

4.
1978年-1993年10月共检出胃巨大溃疡214例,现将资料完整并经内镜活检病理及术后病理证实的156例胃巨大溃疡就临床表现与内镜所见分析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全组男102例,女52例。年龄28—76岁,平均59.6岁。其中60岁以上98例。以病理诊断为依据,共分4组。胃良性溃疡、胃溃疡并霉菌感染、溃疡型胃癌、胃恶性淋巴瘤。 1.2 方法 由高年资内镜室医师操作,每位患者均在溃疡面及边缘取标本2—6块。76例患者同时行细胞刷片,每例涂片4张。  相似文献   

5.
作者对7例健康志愿者、28例胃良性溃疡和10例胃恶性溃疡,应用内窥镜活检标本以放射免疫法测定胃粘膜的前列腺素E(PGE)水平。正常志愿者的活检标本取自胃窦大弯侧和胃体上部大约距门齿48cm处。胃溃疡患者的标本取自溃疡边缘粘膜和胃窦,胃体离溃疡至少5cm处的粘膜。在每个解剖区域(胃体、胃窦大约9cm~2的区域内和溃疡边缘)取8块活检标本。4块用放射免疫法测定  相似文献   

6.
在过去10年中我们共作上消化道内镜检查5650例,其中霉菌性溃疡30例,占内镜检出的0.53%,都由溃疡基底及边缘活检涂片检查霉菌或培养和病理组织学确诊,现将诊治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难治性溃疡是指经内科正规治疗3个月以上(或100天以上)而未能治愈的溃疡。作者应用钇铝石榴石激光(YAG 激光)照射治疗7例难治性溃疡,皆在2个月内痊愈。7例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48.9岁,病程1~10年。溃疡部位:胃角4例,胃体3例。溃疡大小大部份在1cm左右。除1例为初发者外,其余6例均为复发性溃疡。激光照距为2~3 cm,功率40~50W,每次照射溃疡边缘3~4处,每处1sec。照射前及照射后4天在溃疡边缘几乎同一部位作粘膜活组织检查,以观察粘膜病理组织学变化。照射后粘膜色泽变白伴有轻度出血。照射后4~7天,溃疡周围粘膜红肿,呈活动期改变。照射后第2周起溃疡逐渐变小,6~8周后愈合成疤痕性溃(?)。本组7例溃疡治愈时间为1.5~2.5个月,平均1.9个月。粘膜活组织检查:照前为高度纤维化伴有强烈的炎症反应;照后粘膜呈高度水肿性改变。一般认为,难治性溃疡的病理基础是:由于溃疡底部和边缘过多的纤维化,致使溃疡变硬、变形而难于愈合。作者认为激光治疗难治性溃疡的机理可能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窄带成像放大内镜对胃良恶性溃疡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常规内镜检查诊断为胃良性溃疡者186例再行窄带成像放大内镜检查,观察溃疡边缘胃小凹及黏膜微血管改变,并于相应部位取活检做病理学检查。结果常规内镜诊断为胃良性溃疡者186例,窄带成像放大内镜检查诊断为良性溃疡174例,恶性溃疡者12例;良性溃疡胃小凹形态规则,149例(85.63%,149/174)为D型,23例(13.22%,23/174)为C型,2例(1.15%,2/174)为E型;恶性溃疡患者胃小凹形态不规则、大小不一,胃小凹基本形态均为F型(100%,12/12)。良、恶性溃疡小凹形态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76例良性溃疡患者溃疡边缘未见黏膜微血管(43.67%,76/174),98例可见规则的血管网(56.33%,98/174)。11例恶性溃疡患者溃疡边缘可见不规则的血管(91.67%,11/12)。良恶性溃疡微血管形态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窄带成像放大内镜对胃良恶性溃疡的鉴别诊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高位胃良性溃疡93例内镜检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位胃良性溃疡指发生于贲门下方、胃底、胃体小弯垂直部以上1/2处的溃疡。我院1974年11月~1986年3月,经内镜诊断良性胃溃疡93例,占同期胃镜检查的消化性溃疡3.0%、胃溃疡7.4%,所有病例均经活检病理组织学证实。现就高位溃疡内镜检查法、溃疡特点及其分布、鉴别诊断等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我院1990年3月至1992年9月采用内镜下清创、注射灭滴灵及泼尼松龙治疗难治性胃及十二指肠溃疡60例,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1.病例选择:住院患者60例均由内镜及活检病理诊断为活动性消化性溃疡,经正规治疗3个月以上反复不愈者。内镜下溃疡边缘增生隆起,多呈圆形、椭圆形、线形或不规则形。60例中胃溃疡42例,十二指肠溃疡18例。男36例,女24例。年龄30-74岁(平均50.4岁)。病程6个月~20年(平均10.2年)。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上腹部不适或疼痛,有规律性餐后痛者17例,饥饿痛者9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本文报道较少见的老年人十二指肠癌伴胃溃疡的内镜和病理检查,并探讨内镜下特殊表现及病理学分类.方法在1994-01/1995-10常规内镜检查590例患者中,发现其中3例老年男性的特殊病变.内镜下观察例1为十二指肠球部变形,小结节性溃疡并胃窦部溃疡,例2为十二指肠球部菜花样隆起溃疡并胃角、胃窦部溃疡,例3为十二指肠球部不规则溃疡并胃角、胃窦部多个溃疡.结果对病变组织活检多块,进一步做病理学检查,并送外院复检.例2,例3为十二指肠腺癌并胃溃疡,例1为十二指肠鳞癌并胃溃疡。结论十二指肠癌中以腺癌为主,鳞癌的发现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对老年患者不能凭经验或满足于胃部首发病的诊断,并对溃疡或糜烂病灶尽量进行活检,以免漏诊.  相似文献   

12.
胃镜活检粘膜中的弯曲杆菌样菌的病原学意义已被广泛重视.本文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了回顾性与前瞻性研究.第一组为65例内镜检查中常规十二指肠粘膜活检共66次的回顾性分析.第二组包括84例十二指肠溃疡或十二指肠炎患者,十二指肠及胃窦部均取活检,活检选择炎症部位;如有溃疡,则在边缘及底部各取一块.结果:弯曲杆菌样菌出现在十二指肠粘膜的胃上皮化生区域,主要在表层上皮,较少在浅层腺体内,而不  相似文献   

13.
本文旨在通过检查胃溃疡(GU)患者,以确定幽门螺旋菌(HP)阴性胃溃疡的病因。同时也了解HP感染与溃疡部位之间的关系。病例与方法:患者经内镜检查确诊为GU。接受了有关饮酒、吸烟和用药情况的询问。经常服非类固醇抗炎药物(NSAIDs)的定义为每周至少服3剂至少1个月。胃镜检查时从胃窦活检用作微生物学培养及快速尿素酶试验,再以胃窦和胃体活检标本作组织学检查。微生物学确定HP的存在需阳性培养,并且尿素酶、过氧化氢酶及氧化酶化学试验阳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消化性溃疡患者经H_2-受体拮抗剂治疗后胃液内念珠菌生长进行了研究,研究对象包括78例经内窥镜检查证实为十二指肠或胃溃疡的门诊病人,分为3组。 A组24例为对照组,其中胃溃疡8例,余为十二指肠溃疡;B组28例为短程治疗组,半数为胃溃疡,用雷尼替丁(ranitidine)300mg/D治疗4周,或用甲氰咪胍(cimetidine)1g/D 6周。A、B两组中的胃溃疡病人均经内窥镜取胃活检2~4块,十二指肠溃疡病人则未作活检;C组为长程治疗组,包括26例已治愈的十二指肠溃疡病人,于临睡时口服雷尼替丁150mg或甲氰咪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告经内窥镜证实的急性十二指肠溃疡患者20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1例,年龄29~78岁,平均50.8岁。7例有明确的诱因(4例为药物,手术、脑血管意外及急性胰腺炎各1例)。急性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症状系突然发病。除1例昏迷病人外,19例均诉有强烈的上腹或右季肋部疼痛,13例有呕血和/或黑粪,5例合并有急性胃溃疡存在(其中3例为幽门窦部溃疡)。内窥镜检查:本病呈广泛分布的表浅性溃疡(溃疡仅波及粘膜下层)。溃疡的形态不规则,溃疡周边粘膜水肿。溃疡的部位分布以球部前壁为最多(50%),  相似文献   

16.
作者在印度南方海德拉巴地区通过内镜检查,对消化性溃疡(PU)的部位、大小、分布、症状和人口特点等作了前瞻性研究。1989.7~1990.4在两家医院共作内镜检查360例,发现PU者113例作为本研究对象。按溃疡部位分为胃溃疡(GU)、复合性溃疡(CPU)和十二指肠溃疡(DU)3组。113例受试者中男92例,女21例,中位值年龄35岁,症状持续时间中位值为1年(14天~20年)。3组的男女比例为GU4:1、CPU 28:3、DU 60:17。48%的病例住在郊区,44%住在城市,8%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内镜及病理检查对回盲部溃疡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2006年至2010年肠镜检查中检出的228例回盲部溃疡病例,就其临床特征、内镜及病理检查、治疗及随访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并比较克罗恩病及肠结核内镜下的形态特征.结果 (1)溃疡性结肠炎及回盲部肿瘤结合内镜及活检组织病理检查通常可明确诊断,回盲部的非特异性溃疡局部溃疡整齐或局限,多数经抗生素及培菲康等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克罗恩病及肠结核只有少数通过内镜及病理活检确诊,多数经试验性治疗后随访明确诊断.(2)克罗恩病的溃疡多呈纵形或不规则形伴黏膜卵石征和肠腔狭窄,而肠结核溃疡多呈环形或环周分布伴息肉样变.结论 回盲部溃疡病变诊断主要依靠反复的病理检查及试验性治疗,尤其是肠结核和克罗恩病的诊断,因此寻找一种特异性血清或免疫组化的指标鉴别诊断回盲部溃疡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消七性溃疡(PU)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近年来,有人认为HSV-I与PU可能有关[1-3],我们合成了一对DNA聚合酶序列中的特异性引物,应用PCR技术检测PU患者及正常人的胃和十二指肠粘膜中HSV-I DNA,试图了解HSY-I与PU的关系.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有复发性口唇疱疹病史及其他HSV-I感染者不纳入本试验.入选病例年龄为18岁~65岁复合性溃疡不入选.对照组30例,均为健康成人,男15例,女15例,平均年龄32.5岁.内镜检查胃和十二指肠粘膜正常,于胃窦小弯侧(GNor)和十二指肠球部前壁(DNor)各钳取粘膜组织1块.DU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平均年龄36.6岁.内镜检查证实溃疡长径≥0.5 cm,为活动期,而胃粘膜大致正常或轻微浅表性胃炎,分别于溃疡边缘(DU1),溃疡对侧球部正常粘膜(DU2)及胃窦小弯侧(GNor)各钳取粘膜组织1块.GU组11例,男7例,女4例,平均年龄42.3岁.内镜检查证实溃疡长径≥0.25 cm,为活动期,活检排除胃癌,而十二指肠粘膜大致正常者,分别于溃疡边缘(GU1),溃疡对侧正常粘膜(GU2)及十二指肠球部(DNor)各钳取粘膜组织1块.以上病例标本均为孙逸仙纪念医院消化疾病研究室内镜室提供.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告了一项关于不同年龄组内镜下消化性溃疡患病情况的前瞻性研究,特别注意老年人是否有较大比例的无腹痛性溃疡,并与患同样疾病的年轻人进行比较. 对象与方法本研究在Limerick地区医院进行,1996年9月至1997年5月申请胃镜检查的病人均纳入,研究中心内容是应用胃镜检测溃疡存在与否.溃疡的诊断标准是根据内镜下病变的外观、部位和组织学改变来决定.溃疡的标准是粘膜中断至少3mm伴可见性凹陷,溃疡位于酸暴露部位即指位于胃、十二指肠球部或食管下段的良性溃疡.对所有溃疡病病人使用尿素酶法评价幽门螺旋菌感染状态.所有病人在胃镜检查前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情况,主要症状,有无腹痛,腹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是否持续、有无伴随症状,是否用过何种药物等.本研究排除胃癌、食管静脉曲张及以前有消化性溃疡病史者.根据内镜下有无溃疡将病人进行分组.然后根据年龄再进行分组,60岁以上者为"老年组",49岁或以下者为"青年组".这样分组使我们能根据内镜证实的有无溃疡来分析年龄是否是影响腹痛频率的一个因素.主要目的是弄清老年组病人内镜下溃疡伴有腹痛的比例并与青年组病人进行比较. 结果总共277例病人纳入研究,青年组202例,平均年龄33.6岁,老年组75例,平均年龄70.9岁.106例病人诊断为内镜下溃疡,十二指肠溃疡68例,胃溃疡38例,未发现食管溃疡.青年组溃疡病人(n=72)中,十二指肠溃疡占优势;而老年组(n=34)十二指肠溃疡和胃溃疡大致相等.两组在使用药物(NSAID)、饮酒、吸烟方面均无显著差异. 在106例消化性溃疡中,15例无腹痛,其中5例(5/72,占6.9%)为青年组病人,10例(10/34,占29.4%)为老年组病人.内镜下有溃疡而无疼痛在老年组比青年组常见得多(P=0.004),在调整性别和NSAID的使用后这种显著相关性依然存在. 在发现溃疡的所有病人均作了幽门螺旋菌检测,老年组19例十二指肠溃疡均为阳性,青年组阳性率为87%;胃溃疡幽门螺旋菌阳性率分别为79%和71%. 疼痛部位包括上腹部、胸骨后、中腹部、下腹部、右上腹部等,以上腹部和胸骨后为主.胸骨后疼痛不能推测与消化性溃疡有直接关系,因为胸骨后疼痛包括了青年组15例和老年组6例,除内镜下有消化性溃疡外,还有食管炎存在(非食管溃疡). 讨论本前瞻性研究表明,在胃镜检查有溃疡的病人中,老年与无腹痛的溃疡有显著统计学相关性,在排除了转诊偏倚和老年性痴呆的混杂因素后仍有真实相关性.关于年龄与无内脏疼痛的相关性的机制,最可能的解释是随着年龄的增加内脏神经传导功能改变.作者认为,老年人Δ神经纤维功能障碍,NO合成减少,中枢神经系统羟色胺活性降低可能与痛觉感受改变有关. (陈正言摘)  相似文献   

20.
双气囊内镜检查对小肠溃疡病变的诊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双气囊内镜(DBE)检查对小肠溃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统计2003年9月到2007年12月广州南方医院DBE检查发现的小肠单纯溃疡而内镜活检显示为"小肠溃疡"或"慢性炎症"者的资料.结果 符合以上条件者62例,其中男48例,女14例,年龄10~71岁,平均43.9岁.临床主诉为消化道出血38例(61.3%)、腹痛16例(25.8%)、腹胀5例(8.1%)、消瘦2例(3.2%)、腹泻1例(1.6%).DBE诊断为克罗恩病53例(85.5%)、药物性溃疡4例(6.5%)、慢性非特异性炎症2例(3.2%)、淋巴瘤2例(3.2%)、结核1例(1.6%).62例内镜活检常规病理全部为"慢性炎症".其中32例行手术治疗(51.6%),在DBE诊断为克罗恩病的30例中,手术后诊断为克罗恩病22例(3例合并癌变)、淋巴瘤4例、白塞病3例、小肠结核1例,DBE确诊率73.3%;DBE诊断的1例小肠结核和1例淋巴瘤,手术后诊断均为克罗恩病.62例小肠溃疡病变DBE总的确诊率为68.8%(22/32),误诊率达31.2%(10/32).结论 对小肠溃疡病变的定性诊断,DBE结合常规活检也不是特异的,常规病理结合免疫组化技术有可能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当内科治疗效果不好时,适时外科手术对其诊断和治疗都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