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ELISA在梅毒血清学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3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是一种利用酶标记抗原或抗体检测相应抗体或抗原的免疫学检测方法 ,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各种抗原和抗体的测定。在梅毒的免 [作者单位 ] 1湖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皮肤科 ,湖北武汉 430 0 71 2湖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检验科疫学检测中 ,用非致病性螺旋体作为抗原成分的ELISA方法已用于先天梅毒的诊断和梅毒的抗心磷脂抗体与其它疾病的抗磷脂抗体的鉴别 ,而以梅毒螺旋体为抗原成分的ELISA试验也已应用于梅毒血清学的诊断[1] 。我们采用ELISA方法以梅毒螺旋体为抗原对临床 116份血清作了特… 相似文献
2.
3.
胶体金法检测梅毒特异性抗体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胶体金法(TPAb)对梅毒诊断的实用性和优越性。方法:用TPAb法对梅毒患者,非梅毒患者血清进行检测,同时与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和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相比较。结果:TPAb法检测一期梅毒21例敏感性为71.43%,高于RPR法(57.14%)及TPHA法(66.67%);二期梅毒64例,TPAb法及TPHA法检测敏感性均为100%,高于RPR法(92.19%),同时对125例非梅毒患者血清进行了检测,结果全部阴性,特异性为100%。结论:TPAb法具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而且简单、方便、快速,适用于各期梅毒的诊断。 相似文献
4.
5.
梅毒血清学快速诊断试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重组抗原为基础的快速诊断试验操作简捷,费用低廉,结果准确客观,适用于大样本人群梅毒筛查,比目前常用的快速试验具有更高的特异性、敏感性,具有推广价值。综述各种血清学快速检验技术在梅毒诊断中的应用研究和人工重组抗原诊断技术的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6.
139例梅毒临床及血清学追踪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卜少庸 《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1998,5(2):19-20
我科自1994年1月至1997年12月诊治梅毒患者139例,现将临床及其中91例治疗后3个月至1年半的血清学追踪观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例 1,男性 ,6 8岁 ,退休工人 ,南昌市人 ,1999年 11月首次就诊。自述右腿部红斑伴痒近一月 ,查体见右膝关节内伸侧一轻度浸润红斑 ,无鳞屑 ,少量抓痕 ,面积如手堂大小 ,界清 ,真菌镜检 (一 ) ,因患者自搽过多种外用药 ,初步诊断为接触性皮炎 ,按一般常规处理。一周后复诊时无效 ,查体见皮损颜色稍转深外 ,改善不明显 ,查血常规除WBC略高外 ,其余均在正常范围内 ,加服了清热解毒消斑之中成药。第三次复诊仍无明显效果 ,且愈感痒 ,抓痕明显 ,再观察皮损红斑表面出现少许白色痂皮鳞屑。病理切片因患者不愿意未果 ,查USR 1∶16随后又作TPPA… 相似文献
8.
梅毒血清学快速诊断试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重组抗原为基础的快速诊断试验操作简捷 ,费用低廉 ,结果准确客观 ,适用于大样本人群梅毒筛查 ,比目前常用的快速试验具有更高的特异性、敏感性 ,具有推广价值。综述各种血清学快速检验技术在梅毒诊断中的应用研究和人工重组抗原诊断技术的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由于典型的神经梅毒已不多见,很多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因此,神经梅毒要根据病史、临床表现、梅毒血清学检查、脑脊液(CSF)检查及脑部影像学检查的综合结果作出诊断.其中CSF中梅毒血清学检查的阳性结果,说明中枢神经系统(CNS)存在活动性的梅毒感染.如果结果为阴性,但临床又怀疑为神经梅毒,可选择用IgG指数、IgM指数、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指数及荧光螺旋体抗体吸收(CSF-IgM-FTA-ABS)试验和CSF固相血吸附(SPHA)试验来确诊. 相似文献
10.
苍白螺旋体镀银染色检查在一期梅毒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梅毒螺旋体镀银染色检查在一期梅毒实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37例一期梅毒患者分别采用梅毒螺旋体镀银染色、墨汁负染及暗视野检查3种方法对比检查,同时作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结果:镀银染色法检查梅毒螺旋体的阳性率高,与墨汁负染法、暗视野检查法的结果比较,其差异有显著性(P<0.05)。镀银染色层次清楚,螺旋体易被着色辨认。结论:梅毒螺旋体镀银染色检查是一期梅毒实验室诊断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明确2014年陕西省梅毒血清学检测室间质量评价的效果。方法:梅毒盲样统一采购,分发至341个医疗单位实验室,由各实验室按照梅毒血清学检测规范操作,结果反馈,统一判定。结果:上报质评结果的医疗单位332个,上报率为97.4%。其中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检测总体合格率为96.99%,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检测总体合格率为69.88%。结论:陕西性病诊疗医院梅毒实验室检测质量仍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12.
早期梅毒血清学及暗视野检查梅毒螺旋体结果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对109例临床及实验室资料完整的早期梅毒患者的血清学及暗视野检查梅毒螺旋体(TP)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在一期梅毒,硬下疳溃破1-10天,RPR的检出率为37.9%;TPPA为68.9%;TP为86.3%。硬下疳溃破10天以上,PRP的检出率为92.3%;TPPA为100%;TP为69.2%。在二期梅毒,PRP与TPPA的检出率均为100%。结果显示:在一期梅毒,血清实验的检出率与病程有显著关联,在硬下疳10天处形成一明显界限,而TP的检出率与病程无显著关联。 相似文献
13.
梅毒被称为“伟大的模仿者”,其临床表现多样,病变部位广泛,单靠临床症状和体征诊断易造成漏诊或误诊,往往需要通过实验室确诊。梅毒螺旋体尚不能在体外进行长时间培养,病原体的形态学检查受样本取材等因素限制,灵敏度低。梅毒螺旋体感染后所产生的免疫反应成为确定梅毒螺旋体感染的重要依据。本文就传统免疫学试验在诊断梅毒方面的应用及新免疫学指标的进展作一综述,旨在为实验室结合自身条件及临床需求选择合适的梅毒免疫学检测方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荧光PCR在早期梅毒患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荧光PCR在早期梅毒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FL-PCR方法检测40例一、二期梅毒患者皮损中梅毒螺旋体DNA,与传统的血清学TRUST和TPPA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一期梅毒硬下疳损害中梅毒螺旋体DNA的检出率100.00%,血清TRUST阳性率为59.09%,TPPA阳性率为81.82%;二期梅毒扁平湿疣损害中梅毒螺旋体DNA的检出率100.00%,以斑疹和丘疹表现的二期梅毒疹中梅毒螺旋体DNA的检出率为60.00%,TRUST和TPPA法检测阳性率均为100.00%。结论荧光PCR法在一期梅毒诊断中有极高特异性和敏感性,可作为一期梅毒早期诊断的依据,二期梅毒诊断血清学方法优于荧光定量PCR法。 相似文献
15.
二期梅毒8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牛慧卿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4,20(2):181-182
梅毒是一种性传播疾病,几乎可侵犯全身各器官,并产生多种多样的症状和体征,且早期梅毒传染性强,播散面较广,因此,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尤为重要。我科从1997年以来,门诊诊治的二期梅毒83例,作临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梅毒常见实验室诊断方法及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任翊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1999,(5)
近年来梅毒的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研究新的快速、价廉、简便、敏感且特异的诊断方法是当前主要研究热点,而设计新试剂盒的关键在于,对现有试剂盒优、缺点的认识和改良,利用人工合成梅毒螺旋体抗原设计出新的检测方法。对梅毒螺旋体抗原的分析及人工合成,国外早在1989年就已开始进行,几年来发展迅速,目前已有各种针对不同需要的试剂盒。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先天性梅毒发病呈上升趋势。了解其临床特点有利于进行早期的诊断及治疗,对患儿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现将我科1997年6月至2001年8月收治的15例先天梅毒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TPPA在梅毒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经临床和用TPPA、USR、RPR方法诊断的46例梅毒患者进行了分析,三者均为阳性的42例,USR、RPR均为阴性,而TPPA阳性者4例。TPPA是一种简单、敏感、特异的确证梅毒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聚合酶链反应在梅毒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戴慧光 《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1996,22(1):7-9
聚合酶链反应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已被用于检测各期梅毒病人的血清、脑脊液、羊水、全血、分泌物和组织中的螺旋体。本文扼要地综述了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在梅毒诊断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