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颅内压监护在重型颅脑损伤术后的应用(附43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总结43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监护的作用。方法:对我院1993年5月-1999年10月收治的43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术后ICP监护应用情况及疗效进行总结。结果:43例重型颅脑损伤术挂一漏万存活27例,其中恢复良好8例,中残14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16例,发现术后IPC水平与患者临床表现与预后密切相关。结论:ICP监护有助于发现术后迟发性血肿及指导治疗,有助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2.
贺瑛福 《海南医学》2009,20(2):69-70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大面积脑梗塞的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2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大面积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采用手术治疗、保守治疗及其他综合治疗措施。结果按GOS标准评价,恢复良好11例,中残4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2例。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大面积脑梗塞患者一旦确诊,积极治疗原发伤,维持正常血容量,应用钙离子拮抗剂,迅速有效地降低颅内压。  相似文献   

3.
重型颅脑损伤持续颅内压的监护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贾军  钟天安  黄仕春  张浚  许亦群  仪立志 《广东医学》2004,25(11):1277-1279
目的 观察重型颅脑损伤颅内压的变化 ,探讨持续动态颅内压监护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 4 3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 ,监护组根据颅内压的变化随时调整治疗方案 ,对照组根据经验常规神经外科治疗。结果 监护组在脱水剂应用时间、剂量及并发症方面均低于对照组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 ;预后监护组优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持续颅内压监护有利于指导和及时调整治疗措施 ,降低并发症 ,提高预后。  相似文献   

4.
常规疗法联合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伤后早期应用亚低温联合常规疗法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重型颅脑损伤 (GCS计分≤ 8分 )6 0例 ,随机分为常规组 30例和亚低温组 30例。亚低温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于伤后 8h内开始加用物理自动降温毯行亚低温治疗 ,常规组仅用常规疗法治疗。结果 :亚低温组在伤后第 2天体温为 (34.0 8± 1.0 8)℃ ,第 2天及第 7天的颅内压分别为(3.86± 0 .4 8) k Pa和 (2 .0 8± 0 .4 0 ) k Pa,出现严重并发症 10例 ,1~ 3个月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 (GOS)预后良好 2 2例 ,预后不良 8例。常规治疗组在伤后第 2天体温为 (38.8± 1.5 0 )℃ ,第 2天及第 7天的颅内压分别为 (4.2 5± 0 .5 2 ) k Pa和 (2 .6 5±0 .4 9) k Pa,严重并发症 2 4例 ,GOS评分预后良好 13例 ,预后不良 17例 ,两组比较差异显著 (均 P <0 .0 5 )。结论 :常规疗法联合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可提高生存质量、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由于颅内血肿、脑水肿和脑肿胀 ,会导致颅内压升高和脑疝形成。目前国内外重型颅脑伤发生脑疝患者的残死率极高。 1997年 8月~ 2 0 0 1年 8月 ,我院收治重型和特重型颅脑损伤脑疝患者 5 7例 ,对其死亡原因回顾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男 4 7例 ,女 10例  相似文献   

6.
亚低温脑保护在创伤后继发性脑损害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索亚低温脑保护在颅脑损伤治疗中应用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85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a .亚低温组 :3 1例 ,于伤后 2 4小时内接受亚低温治疗 ,直肠温度控制在 3 3℃~ 3 5℃ ,维持 3~ 7天。b .常规治疗组 :5 4例 ,于伤后 2 4小时内常规治疗。根据COS预后评估系统评估两组患者疗效。结果 经治疗后 ,亚低温组良好 16例 ,中残 6例 ,重残 4例 ,死亡 5例 ,恢复良好率为 5 1.61%。与常规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亚低温具有减轻颅脑损伤后的脑水肿 ,降低颅内压 ,防止神经细胞凋亡的作用 ,伤后 2 4小时内接受亚低温治疗 ,疗效确切 ,可降低病死率 ,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中、重型弥漫性轴索损伤(DAI)与原发性脑干损伤的临床诊断问题.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重型DAI病人22例的临床资料和治疗、预后、临床分型,并与原发性脑损伤的特征进行比较.结果 22例DAI伤者中死亡2例,植物生存2例,重残1例,中残4例,轻残7例,良好6例.伴脑干部位原发损伤的患者预后差.结论 DAI是常见的弥漫性脑损伤,建议提出单纯性DAI及复杂性DAI的概念,特别是应该将原发性脑干损伤单独诊断.  相似文献   

8.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的ICU监护及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ICU监护及冶疗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救治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48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的临床资料,总结ICU监护及治疗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救治中的优势.结果:148例全部行开颅手术治疗,其中90例同时或先后行多发伤手术治疗.伤后半年按GOS分级:良好47例,中残34例,重残18例,植物状态3例,死亡46例.结论:ICU对提高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的救治成功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诸多方面较普通病房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专科治疗配合严密的监护处理是诊断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死亡原因和治疗.方法回顾性总结107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经验并分析其死亡原因.结果本组死亡42例.主要死亡原因:急性颅内压增高、脑疝及原发或继发性脑干损伤(73.8%);严重的合并伤和并发症以及高龄患者也是死亡的重要因素.结论为了提高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治愈率和降低病死率,在伤后早期必须迅速降低颅内高压,避免脑干受压、解除脑疝,并减轻脑水肿;在中后期应及时治疗严重合并伤,强调防治并发症并控制MSOF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亚低温脑保护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使用亚低温治疗的效果,研究亚低温治疗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保护作用及方法.方法 选自2007年3月~2009年2月收治的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入选为Glasgow昏迷评分(GCS)4~8分无其他严重并发症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组与对照组,亚低温组患者入院后行亚低温治疗,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Glasgow预后评分(GOS).结果 亚低温组30例患者,恢复良好20例,中残5例,重残及植物生存2例,死亡3例.对照组30例患者,恢复良好14例,中残9例,重残及植物生存4例,死亡3例.结论 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有较好的脑保护作用,使其预后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1.
重型颅脑损伤169例救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救治。方法 对 169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伤情、治疗方法、结果的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恢复良好 68例 (4 0 .2 4% ) ,中残 2 5例 (14 .79% ) ,重残 3 4例 (2 0 .12 % ) ,植物生存 8例 (4 .73 % ) ,死亡 3 4例 (2 0 .12 % ) ,其中GCS 3~ 5分 3 8例 ,死亡 18例 (4 7.3 7% )。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救治是复杂的、综合性的 ,涉及手术、药物、合并伤、并发证、康复等诸多环节 ,目前治疗仅在某些环节上给予干预 ,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及完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浆内皮素(ET)分泌的调控作用。方法选取5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观察组(n=25)和对照组(n=25);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常规治疗联合亚低温治疗。比较两组血浆ET表达、颅内压(ICP)及临床预后。结果治疗后第1~5天,观察组血浆ET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5天,观察组IC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预后良好7例、轻残8例、重残6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2例;对照组预后良好3例、轻残4例、重残10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5例,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的脑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ET分泌、降低ICP有关。  相似文献   

13.
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治疗重型颅脑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良军  全伟  叶青 《广西医学》2004,26(6):804-806
目的 分析和探讨应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方法 回顾性总结一组 36例重型颅脑损伤应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疗效。结果 本组病例存活 2 5例 (6 9 4 % ) ,其中GCS3~ 5分存活 5例 (4 1 7% ) ,GCS6~ 8分存活 2 0例(83 3% )。随访半年 ,按GOS :治愈 16例 ,中残 5例 ,重残 2例 ,植物生存 2例。死亡 11例 (30 6 % )。结论 应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暴露范围广 ,能有效清除幕上颅内血肿、坏死组织及降低颅内压 ,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分别采用标准大骨瓣与常规减压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病人54例,比较其预后。结果标准大骨瓣组24例,其中死亡6例(25%),重残,植物状态9例(37.5%)和中残/良好8例(33.3%)。常规骨瓣组30例,其中死亡13例(43.3%),重残/植物状态13例(43.3%),中残,良好5例(16.7%),两组中残/良好率、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比常规骨瓣减压术可使脑组织得到充分减压,有效保护脑功能,明显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电子冰帽亚低温治疗的效果观察,预防并发症,从而总结出更好的护理方法.方法:对5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均于伤后1~8 h开始实施亚低温治疗,降温采用电子冰帽.结果:通过严密的观察和精心的护理,50例中预后良好者30例,中残10例,重残3例,死亡7例.结论:亚低温治疗能降低氧耗,保护血脑屏障,减少细胞破坏,降低颅内压,是重型颅脑损伤的重要治疗方法,在护理上注意冬眠药物的使用,体温的控制和并发症的预防,从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综合临床监测指标在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救治中的应用,探讨其对疾病治疗的意义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通过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意识、瞳孔、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进行严密监测,总结其在临床治疗中的作用。结果:本组32例病人,恢复良好14例,中残4例、重残5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7例、其中2例为术后再发血肿患者家属拒绝手术治疗并发脑疝,2例为非手术治疗,原发脑干损伤,脑水肿、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3例是广泛脑挫裂伤合并脑内血肿术后并发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结论: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敏锐的观察力,能够保证治疗效果,使患者转危为安,降低重症颅脑损伤的病死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标准大骨瓣减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比分析接受标准大骨瓣减压和常规去骨瓣减压治疗的117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并发脑梗死、脑积水及预后的情况。结果标准大骨瓣组66例患者有3例脑梗死,常规骨瓣组51例9例脑梗死(P〈0.05);标准大骨瓣组8例脑积水,常规骨瓣组5例脑积水(P〉0.05);伤后3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标准大骨瓣组:恢复良好15例、中残10例、重残22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16例;常规骨瓣组:恢复良好7例、中残7例、重残13例、植物生存5例、死亡19例,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较常规骨瓣减压有更好的疗效,术后脑梗死发生率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8.
佟辉  陈丽 《黑龙江医学》2004,28(3):199-200
目的 探讨亚低温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重型颅脑损伤病人 4 8例 ,随机分成治疗组 2 5例给予亚低温处理 ,即采用降温毯加冬眠肌松合剂 ,包括卡肌宁 2 0 0mg、氯西嗪 1 0 0mg加入盐水中持续输入 ,控制 2 0~ 4 0mL/h药量在 5~ 6h内使患者体温降至 32~ 34℃。另外 2 3例采用常规治疗。严格监护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等指标。结果  3个月后 ,对 2组病人进行GCS评分 ,判定疗效 ,亚低温组良好 1 7例 ,中重残 4例 ,死亡 2例 ;对照组良好 8例 ,中重残 6例 ,植物生存 3例 ,死亡 8例。结论 亚低温通过降低脑组织耗氧量、保护血脑屏障等机制 ,对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6名急性重型颅脑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26例)、常规治疗组(20例),亚低温治疗组在伤后24 h内给予亚低温治疗,常规治疗组仅给予止血、降颅压、营养神经及抗感染等常规治疗,并对患者的颅内压变化、血糖值的改变及3个月后伤残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亚低温治疗组平均颅内压及平均空腹血糖为(18.8±7.9)mm Hg及(9.6±4.7)mmol·L^-1,常规治疗组为(21.8±6.8)mm Hg及(11.3±4.4)mmol·L^-1;亚低温治疗组结果良好的12例(46.4%),中残8例(30.7%),重残3例(11.5%),植物生存状态2例(7.6%),死亡1例(3.8%);常规治疗组良好6例(30%),中残6例(30%),重残4例(20%),植物生存状态2例(10%),死亡2例(10%)。结论亚低温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能显著降低颅内压及空腹血糖,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致残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重型颅脑损伤亚低温治疗后脑温 (BT)、颅内压 (ICP)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5 5例重型颅脑损伤行亚低温治疗 4~ 5d ,肛温设定在 32~ 33℃ ,持续脑温、ICP监护 (美国Camino颅内压监护系统 ,110 -4BT探头 )。结果 :脑温 32 .3~ 34℃ 4 5例 ,脑温 <32 .3℃ 10例 (6例脑温 <肛温 ) ,ICP <4 0mmHg 4 3例 ,ICP≥4 0mmHg12例 ,死亡 10例 ,死亡组与存活组脑温、ICP有显著差异 (P <0 .0 1)。复温后高热 (脑温 >39℃ ) 12例 ,复温后ICP反跳性升高 7例 ,死亡 3例 ,死亡组与存活组脑温、ICP有显著差异 (P <0 .0 1)。结论 :亚低温期间脑温持续下降或出现难以控制颅高压者 ,预后不良。复温后反跳性ICP升高及高热将影响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