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了解上海市闸北区学龄前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症状阳性率和影响因素.方法 使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和注意缺陷多动症状调查表,采取整群-分层抽样的方法对上海市阐北区3~6岁学龄前儿童进行调查.针对注意缺陷多动症状调查表中症状阳性率的总体情况、年龄分布、及其与性别、户籍、家庭情况的关系,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 学龄前儿童ADHD患病率为3.9%,男、女患病率分别为2.5%和1.3%,男、女比例为2∶1.大部分症状阳性率大致随年龄增长而递减;阳性率最高年龄段分布于4~5岁;男性阳性率显著高于女性;外地户籍的儿童阳性率高于上海市户籍的儿童;按父母文化程度比较,症状阳性率有显著差异.结论 学龄前儿童的注意缺陷症状的阳性率普遍高于多动症状,父母文化程度的高低与儿童ADHD症状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2.
3.
学龄前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行为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学龄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行为问题特征进行分析。方法:选择南京市城市一个街道,农村一个乡的3-6岁学龄前儿童,经CBCL量表筛查后,按DSM-Ⅳ诊断的ADHD,并将ADHD儿童与正常的CBCL行为问题因子进行对照。结果:学龄前儿童ADHD的 率为2.49%,男孩与女孩的比例为1.8:1,CBCL与DSM-Ⅳ的诊断符合率为88.57%,ADHD儿童的大多数CBCL行为问题因子分均明显高于正常儿童,两组之间的差别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结论:学龄前儿童ADHD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儿童心理卫生问题且大多伴有行为问题,包括多向性行为和内内性行为问题。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学龄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行为问题特征进行分析.方法选择南京市城市一个街道,农村一个乡的3~6岁学龄前儿童,经CBC L量表筛查后,按DSM-Ⅳ诊断的ADHD.并将ADHD儿童与正常儿童的CBCL行为问题因子进行对 照.结果学龄前儿童ADHD的发病率为2.49%,男孩与女孩的比例为1 .8:1,CBCL与DSM-Ⅳ的诊断符合率为88.57%,ADHD儿童的大多数CBCL行为问题因子分均明显高于正常儿童, 两组之间的差别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结论学龄前儿童ADHD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儿童心理卫生问题且大多伴有行为问题,包括外向性行为和内向性行为问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行为相关危险因素,为有效地控制疾病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及自编问卷调查2005年11月~2008年11月儿童保健门诊的556名患儿及其家长,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按照年龄、性别进行1:1配对。结果:病例组比对照组更多见的是父亲的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和母亲的惩罚严厉,而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的分值较低;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行为相关危险因素包括:父亲吸烟、母亲怀孕期间吸烟或酗酒、母乳喂养、父母亲文化程度、父母亲职业、父母离异、家庭环境不和谐(家庭亲密度低、情感表达少、矛盾多),其OR值及可信区间分别为2.200(1.474~3.283)、3.423(0.232~0.770)、2.174(1.340~3.527)、0.331(4.863~6.025)、0.450(0.294~0.690)、0.085(1.511~2.878)、2.598(2.134-5.698)和0.145(1.865~6.041)。结论:加强对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行为相关危险因素的干预,对减少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门诊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家庭环境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家庭环境因素在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DSM-Ⅳ标准对门诊因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表现或学习成绩下降而就诊的2 296名儿童进行诊断,同时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儿童的家庭环境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和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可能导致ADHD发病的因素.结果 2 296名儿童中,720名诊断为ADHD.ADHD儿童与非ADHD儿童的家庭环境因素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可能导致ADHD发病的危险因素包括父母婚姻不融洽、父母有吸烟史以及母亲孕期及产后常有情绪低落现象;儿童年龄大、女性、父亲文化程度高为ADHD发病的保护因素.结论 不良家庭环境对ADHD发病可能产生影响,在对ADHD进行防治时应充分考虑家庭环境因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家庭环境因素在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DSM-IV标准对门诊因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表现或学习成绩下降而就诊的2296名儿童进行诊断,同时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儿童的家庭环境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和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可能导致ADHD发病的因素。结果 2296名儿童中,720名诊断为ADHD。ADHD儿童与非ADHD儿童的家庭环境因素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可能导致ADHD发病的危险因素包括父母婚姻不融洽、父母有吸烟史以及母亲孕期及产后常有情绪低落现象;儿童年龄大、女性、父亲文化程度高为ADHD发病的保护因素。结论 不良家庭环境对ADHD发病可能产生影响,在对ADHD进行防治时应充分考虑家庭环境因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缺陷多动障碍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行为问题之一,男童发病明显高于女童。核心症状是,患儿主动注意的时间达不到年龄与智商的水平,造成学习困难,部分儿童有认知2障碍,会将6看成9,或把b看  相似文献   

9.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Attentiondeficit hy peractivitydisorder ,ADHD)俗称儿童多动症 ,一般在学龄期儿童中因其影响学习成绩而易引起关注 ,报道也颇多。据国内外报道 ,学龄前儿童的患病率为3 %~ 5 %。实际上 ,起病年龄大多在学龄前 (尤其 3岁左右 ) [1 ] 。国外流行病学  相似文献   

10.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attentinal deficit disorder with hy-peractivity,简称 ADHD) ,又名儿童多动症。 Hyperkinetic dis-orders是一类颇为常见的儿童行为问题。主要表现 :以多动不宁为主的行为障碍、注意障碍、易分心、易激惹、好冲动、学习困难、坐立不安 ,辨别能力及克制能力差等。国外报道发病率为 5 %~ 2 0 % ,国内报道儿童患病率为 1.5 %~ 10 %。本症男童明显多于女童 ,二者之比为 2~ 9:1,有关脑电生理的研究发现 ,患儿对刺激的反应较差。据国内报道 ,有脑电图异常者 ,约占患儿的 45 %~ 90 % [1 ]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1…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索影响学龄前儿童智力的因素.方法 采用修订的《希-内学习能力测验》对山西省军区幼儿园187名学龄前儿童进行智力测验,同时由家长填写自行设计的儿童一般情况调查表.结果 儿童智商基本呈正态分布,<4.5岁的学龄期女童智商水平高于男童(P<0.05),而>4.5岁的学龄前儿童其智商水平则无性别差异(P>0.05);学龄前男女儿童智商水平有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P<0.001).教师及科技人员的子女智商较高.影响学龄前儿童智力的因素有:年龄、性别、父母的文化程度、父母的职业.经多因素分析,父亲职业和母亲文化程度进入回归模型,可见父亲职业和母亲文化程度是影响儿童智商水平的重要因素.结论 父亲职业和母亲文化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家长的文化素质.努力提高家长的文化素质对儿童智力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社区老老年人群痴呆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北京市海淀区大有北里社区老老年人群的痴呆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为防治老年痴呆提供依据。方法纳入大有北里社区129例年龄≥80岁的离退休人员,用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进行认知功能障碍筛查。文盲MMSE评分≤17分,小学学历者MMSE评分≤20分,初中或以上学历者MMSE评分≤24分为痴呆;MoCA评分≤15分为痴呆。对MMSE评分≤24分或MoCA评分≤15分者,进一步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调查,并按照美国精神障碍诊断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NINDS-AIREN的血管性痴呆及帕金森病痴呆的诊断标准,结合临床做出痴呆的相应诊断。结果 129例老老年人MoCA评分均值为22.82分,MMSE评分均值为26.45分,新发痴呆患者12例,发病率为9.30%。既往已确诊痴呆患者12例,本社区141例老老年人中,共有痴呆患者24例,痴呆患病率为17.02%,其余82.98%为认知功能正常和轻度认知功能减退。年龄及饮酒是老老年人痴呆的危险因素。伴发心房纤颤、饮酒、帕金森病、吸烟、脑卒中、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者痴呆患病率分别为36.84%(7/19)、30.77%(8/26)、28.57%(2/7)、22.22%(12/54)、20.00%(15/75)、19.57%(9/46)、16.22.00%(6/37)、15.09%(16/106)、14.04%(8/57)。结论北京大有北里社区老老年人认知功能相对良好。戒烟限酒,早期干预、积极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及帕金森病等疾病,对防治老年痴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常德市武陵区托幼机构3~6岁儿童超重和肥胖流行趋势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统计该地区近五年3~6岁儿童超重和肥胖人数,分析超重和肥胖流行趋势;以园为单位整体抽样,进行问卷调查,分析超重和肥胖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该地区近五年超重率依次为5.40%、6.20%、6.59%、6.62%、6.97%,肥胖率依次为2.59%、3.01%、3.17%、3.19%、3.29%,肥胖相关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喂养方式、生活方式(看屏幕时间)、吃饭时间、父母文化程度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统计分析显示男孩、人工喂养、生活方式、吃饭时间短等因素危险度较高。结论:该地区未对超重和肥胖给予足够的重视,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应加强研究并采取相应措施对其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儿童健康状况及医疗服务需求,在贵阳市进行了一次儿童健康询问调查,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儿童两周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儿童两周患病率是21.6%。影响2儿童两周患病率的主要因素是:父亲教育程度,父亲年龄,儿童性别,父亲两周患病和就诊,母亲两周患病和就诊,儿童居住区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父母的生活质量状况。方法: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对80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的父母共160人与42名正常儿童的父母共84人对照进行评定。结果:ADHD患儿父母生活质量评定总分和四个维度方面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中以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功能健康影响较大。结论:ADHD患儿父母的生活质量较正常对照组差,并涉及心身健康的多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肇庆市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城区10间幼儿园913名儿童,对他们进行体格测量,统计幼儿园的膳食供给量,并通过问卷调查幼儿的进食行为和家长的喂养知识。按照身高标准体重法判断肥胖发生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法分析肥胖的影响因素。结果:学龄前儿童肥胖检出率7.67%,男童7.17%,女童8.35%。幼儿园膳食供给量中,高能量、高脂肪、低蔬菜量与儿童肥胖检出率有相关性(P<0.05)。问卷调查中进餐看电视、有独立睡房、家庭高收入、家长肥胖、不爱吃蔬菜、放园后加餐过多等与肥胖的发生有一定相关性。结论:肇庆市儿童肥胖发生率较高,应尽快研究和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和改善儿童肥胖。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和分析南通市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并比较不同等级幼儿园儿童在心理行为发育方面有无差异.方法 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hild Behavior Cheek List,CBCL)中国标准化版对南通市随机抽取四所不同等级幼儿园1 102例4~7岁学龄前儿童进行调查研究.结果 南通市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分布情况为:优良26.95%,正常63.88%,不正常9.17%,与国内外报道的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5%~20%)基本一致[1-2].各幼儿园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分别为:省示范3.47%,一类1.87%,二类16.10%,三类23,81%,省示范、一类、二类幼儿园的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明显低于三类幼儿园,不同等级幼儿园中,学龄前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差异有显著性(P<0.05).多因素分析认为影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的主要因素为:幼儿园、家庭是否重视儿童心理教育,父母文化程度,家庭情况,是否参加早教等.结论 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是多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各类幼儿园尤其是三类幼儿园的家长和老师要重视学龄前儿童的心理教育,通过各种途径减少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广西兴安县城的871名4~6岁儿童的形态、素质等指标作了较全面测试。应用因子分析初步探讨了学前儿童体质综合评价方法,计算出各项指标在体质综合评分时的权重系数,其中以血红蛋白的最大(0.1559)。对影响体质的有关因素进行了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学前儿童体质受遗传、营养、体育锻炼、出生体重、开始独立行走时间、儿童的主要照顾者及父亲职业等多方面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福州市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的现状,探讨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的影响因素。方法:于1999年5月对福州市10个托幼机构,采用整群分层抽样的方法进行问卷调查,以检出的肥胖儿童与健康儿童按1:2进行配对调查。结果:福州市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的检出率为4.97%;父母对食物营养价值的认识不正确,儿童有偏食、挑食的习惯,儿童锻炼时间短,出生体重过重是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福州市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的患病率高于国内其他城市,应引起足够重视;而正确认识食物的营养价值,尽早发现问题,合理安排膳食,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适当的体育锻炼有助于降低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的患病率。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武汉市江岸区、江汉区ll53名4~5岁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为父母责备打骂儿童、父亲和儿童在一起玩耍,儿童经常患病、儿童医疗保健形式及幼儿园教师对儿童教育态度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