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了提高针刺对聋哑及各类神经性耳聋的治疗效果,我们聋哑研究组曾于1974年应用鼓岬电针治疗117名聋哑患者,收到了一定疗效(有效率23.4%)。在此基础上,我们又治疗了各种类型神经性耳聋患者129名,现将治疗效果总结如下。 一、耳聋患者一般情况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国内各单位在应用中医针刺疗法治疗聋哑病及感觉神经性耳聋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收到了一定的效果。针刺治聋最常使用的穴位是“听宫”穴。为了探讨针刺“听宫”穴的作用机制,我们观察了电针刺激“听宫”穴对耳聋病人耳蜗电位(蜗电图Electrocochleogram)的影响,现将初步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听力测定发展过程可分为耳语检查、表声检查、音叉检查、纯音测听检查以及语言测听。 由于人们日常交谈均用语言,证明人的听力好坏,亦多以能否听清楚对方谈话为依据。所以近年来,世界各国相继制定了语言测听词表,开展语言测听工作。我国在1964年,上海瑞金医院比较完善地制定了汉语测听词表并录成唱片,国内有的单位也相继开展了这一工作。  相似文献   

4.
5.
沈明乾 《甘肃医药》1995,14(2):67-68
对203例正常中耳和171例病变中耳的鼓岬电刺激中,声感出现正常中耳组为94.6%,病变中耳组为100%,二者接近;面肌收缩反应率正常中耳组为14.8%,病变中耳组为52.0%,相差2.5倍,对250、500和1500HZ的测试结果进行统计,正常听力组的两种反应阈值均略高于病变中耳组,其中声感阈值的差异和500HZ两个频率上有显著意义,面肌反应阈值的差异在几个频率上都没有显著意义。手术探查45例面  相似文献   

6.
有关慢性电刺激的实验研究,已有报道.猫植入鼓阶电极,刺激数周后,Corti氏器和螺旋神经节细胞发生变性、坏死,邻近电极的基底转损伤较其它部位严重.植入人工耳蜗的猿和人,数年后发现接受电刺激的耳蜗,结构变化较大.基底膜断裂、骨性螺旋板损伤、耳蜗骨化和螺旋神经节细胞减少.为探讨耳蜗损伤的机制,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用鼓岬及鼓膜电极描记的115例正常人耳蜗电图有关特征,比较了二者的临床应用价值,认为鼓膜电极较佳,适于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35岁,未婚。因患聋哑症31年,于1990年6月17日入院做人工电子耳蜗植入术。在4岁时因肺炎高热,用硫酸链霉素注射,出现双耳全聋伴哑,后患有原发性闭经。检查:全身情况好。外耳道及鼓膜正常,电测听双耳听力曲线在90 dB以上。乳突及内听道Χ线拍片正常。术前常规作鼓岬电刺激测试音感,其结果右耳音感不明显,左耳测得音感,拔针即出现持续耳鸣,12 h后耳鸣渐减轻,双耳听力  相似文献   

9.
在豚鼠颅有的鼓泡上,于骨性外耳道的正下方,有一卵圆形小孔,称为下鼓道口;而在大鼠、家兔、猫及犬皆无此结构。将鼓岬电有由下鼓道口中心,与颅骨侧面垂直插入约5mm,呆抵鼓岬部,能够很好地记录出蜗电图。它不仅可应用于科研实验,而且也是生理学教学实验的好方法,使过去应用圆窗法、仅能由教员或技术员进行的示教实验,发迹为经下鼓道口法、学生容易操作的自作实验,因而具有广泛应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在豚鼠颅骨的鼓泡上,于骨性外耳道的正下方,有一卵圆形小孔,称为下鼓道口;而在大鼠、家兔、猫及犬皆无此结构。将鼓岬电极由下鼓道口中心,与颅骨侧面垂直插入约5mm,可抵鼓岬部,能够很好地记录出耳蜗电图。它不仅可应用于科研究验,而且也是生理学教学实验的好方法,使过去应用圆窗法、仅能由教员或技术员进行的示教实验,改变为经下鼓道口法、学生容易操作的自作实验,因而具有广泛应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磁共振在人工耳蜗术前内耳成像在儿童感音神经性耳聋(SNHL)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80例SNHL患儿均需要人工耳蜗,用signa HDe 1.5 T超导磁共振仪,先进行脑MRI平扫,排除颅内有无其他异常,再进行3D/FLESTA轴位扫描及MYTOOLS、Batch.oblique的超薄斜矢壮处理,迷路病变采用MIP重建。结果80例75耳可显示听神经及迷路正常,5例10耳Mondini畸型;4例4耳Michel畸型;16例28耳表现为前庭导水管扩大;6例4耳显示内听道狭窄伴蜗神经变细,31例畸形中有12例20耳同时伴有耳蜗前庭神经信号不同程度的缺失、部分变细。结论 MRI内耳成像技术对诊断感音神经性耳聋有很高的价值,能显示患儿蜗神经、前庭上下神经、面神经及内耳迷路的发育,人工耳蜗置换术前MRI检查是必须的。  相似文献   

12.
<正> 突发性聋是一种突然发病、不明原因的感觉神经性耳聋。该病诊断名称未尽统一,有暴聋、特发性暴聋或暴发性——神经性聋等名称。1973日日本曾统一诊断标准:1)突然发病。2)高度感音性聋,3)原因不明并伴随耳鸣、眩晕或恶心、呕吐,但无第八脑神经以外症状。因本病常伴有耳鸣、眩晕、恶心、呕吐等前庭症状,故临床上常需同Meniere’s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当归补血汤对耳蜗干细胞移植治疗感音神经性耳聋大鼠增效作用.方法:感音神经性耳聋大鼠分为耳蜗干细胞移植组、当归补血汤组和空白对照组3组.体外培养耳蜗干细胞进行内耳移植,耳蜗干细胞移植组将耳蜗干细胞悬液移植入内耳耳蜗结构,当归补血汤组将含有当归补血汤的耳蜗干细胞悬液移植入内耳耳蜗结构,空白对照组移植生理盐水.分别于术后1、3、6和12个月采用听觉脑干诱发电位方法检测模型大鼠的听力恢复情况,处死大鼠,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方法观察移植的耳蜗干细胞在内耳存活、分化和迁移情况.结果:从E14大鼠耳蜗分离的组织,经原代和传代培养后,可获得大量未分化悬浮生长的Nestin阳性细胞团, Brdu表达阳性,说明是具有自我更新和增殖潜能的干细胞.免疫荧光检测发现在耳蜗干细胞移植组、当归补血汤组在移植针道两侧可见移植的干细胞,有些还迁移到基底膜区.存活的细胞部分呈 Myosin Ⅶ A阳性染色.与耳蜗干细胞移植组比较,当归补血汤组 Myosin Ⅶ A阳性染色细胞数量较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听觉脑干诱发电位结果显示当归补血汤组的感音神经性耳聋模型大鼠听力恢复情况较耳蜗干细胞移植组和对照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体外培养的耳蜗干细胞移植入内耳鼓阶后能够存活和迁移,并分化为内耳毛细胞;当归补血汤可以提高耳蜗干细胞分化为内耳毛细胞的比例,并促进感音神经性耳聋模型大鼠听力恢复.  相似文献   

14.
鼓岬电刺激诱发声感的试验,一般采用正弦波或脉冲波的电信号作刺激源,用于了解全聋病人是否还有足够可用的听神经纤维,为电子耳蜗植入术挑选病人。对信号的识别能力,尤其是对复杂信号的识别能力,都是靠术后的测试了解,病人不能在术前对电子耳蜗的效果有切实的体验,术后常感不理想,不能坚持使用,训练。为了探寻术前测试信号识别能力的方法,在鼓岬电刺激试验中引用了言语和音乐的电信号,进行正常耳蜗和病变耳蜗的比较,以了解耳蜗在正常和病变情况下信号识别能力的差异,以及病变耳蜗识别信号所依据的主要特征。受试者和测试方法受试者按耳蜗状态分为病变组和正常组。病变组为感音神经性聋,37人,62耳,年龄10—64岁,包  相似文献   

15.
病例介绍:患者,女,38岁,未婚。7岁时患伤寒高热后失去听力,渐渐不会说话。大声喊话,汽车喇叭声均听不到。病后曾行针刺、中西药治疗无效。1990年4月21日入院,全身一般情况良好,心肺正常。胸透、心电图及脑电图等均正常。外耳道及鼓膜、鼻腔咽喉部正常,音叉试验骨气导无反应,乳突拍片正常,纯音测听检查双耳气骨导均消失,声阻抗检查鼓室压力图A型、声反射消失。诊断:重度感音性耳聋(全聋)。术前各项检查结果证明符合手术适应证,准备择期行电子耳蜗植入术。28日常规行右耳鼓岬电刺激时有音感,翌  相似文献   

16.
电子耳蜗是一种电刺激系统,主要由电极、刺激器等元件构成。在电子耳蜗植入手术中,将其活性电极放置于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的耳蜗内,通过刺激器给予电刺激信号经导线传输到活性电级,作用于患者耳蜗的残存神经元(螺旋神经节细胞)而产生人工听觉,因此,电子耳蜗又称人工耳蜗,用人工耳蜗来“替代”患者已损坏的耳蜗,使患者能感知环境的声音。通过对20例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纯音听阈听力级≥90dB)行单道电子耳蜗植入后听力学评估和言语识别率的分析,作者发现单道电子耳蜗植入后病人仅能领悟少数单音节字符,开放式…  相似文献   

17.
鼓岬电刺激EABR测试的建立及相关测试参数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亮  董明敏 《医学争鸣》2007,28(13):1183-1185
目的:建立鼓岬电刺激听觉脑干反应(EABR)测试方法并探讨该测试的合适参数.方法:通过电刺激豚鼠鼓岬方式获得EABR.对25只豚鼠行鼓岬电刺激EABR测试,通过改变电流刺激极性、刺激电极与记录电极排列轴向、不通记录侧别观察不同测试参数对EABR波形的影响.结果:所测波形经验证为EABR波形.交替极性刺激较单一极性刺激的EABR伪迹小,记录电极与刺激电极排列轴向垂直时EABR伪迹最小,对侧记录较同侧记录的EABR伪迹小.结论:建立了鼓岬电刺激EABR测试模式.交替极性双相方波电流,记录电极与刺激电极排列轴向垂直,对侧记录是合适的鼓岬电刺激EABR测试参数.  相似文献   

18.
19.
何平  孟沙  李月明 《川北医学院学报》2022,(10):1341-1343+1376
目的:探讨声频共振辅助治疗对神经性耳聋(ND)患者听力恢复及脑微循环的影响。方法:选取94例ND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高压氧和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声频共振治疗,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听力恢复水平及脑微循环状态。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5.74%vs.82.98%,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平均听阈、Wv、Zcv、Rv、DR和差压等指标均降低(P<0.05);Qm、Vm、Vmax、Vmin、CP和CVHI总积分等脑微循环指标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各项指标变化幅度高于照组(P<0.05)。结论:声频共振辅助治疗ND可明显改善脑微循环,有利于促进患者听力恢复,提升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隔药灸对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60例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用隔药灸治疗,对照组30例用静脉滴注加肌肉注射等药物治疗,2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血液流变学各项检测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检测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检测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检测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痊愈率分别为63.33%、16.67%,总有效率分别为100.00%、60.00%,两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存在血液流变学异常,隔药灸能改善其血液流变学状况,进而增强其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