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慢性乙型肝炎治疗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国家,全国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约1.3亿,慢性肝炎患者约有2300万。国内外普遍认为,HBV在体内长期复制是肝炎活动,并向纤维化、肝硬化和肝癌发展的主要因素,故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是关键。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目标是长期抑制病毒复制,抑制肝脏炎症反应,延缓纤维化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疗效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收治36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均采用阿德福韦酯治疗,对性别、体质量、治疗前ALT水平以及HBV DNA水平等与疗效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与未获得HBV DNA阴转相比,获得HBV DNA阴转患者ALT水平高(t=3.182,P<0.05);HBV DNA水平低(t=2.828,P<0.05)。与未获得HBeAg-HBe血清学转换相比,获得HBeAg-HBe血清学转换患者ALT水平高( t=13.210,P<0.05);HBV DNA水平低( t=2.215,P<0.05)。与未获得IVR相比,获得IVR患者ALT水平高(t=3.215,P<0.05);HBV DNA水平低(t=2.984,P<0.05)。结论体质量低、ALT水平高以及HBV DNA水平低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容易对阿德福韦酯产生病毒学应答( IVR),对于体质量高患者可以增加给药剂量。  相似文献   

3.
乙型肝炎病毒逆转录酶区基因序列准种与变异研究   总被引:29,自引:4,他引:25  
以乙型肝炎病毒(HBV)多聚酶(P)和逆转录酶(RT)区及表面抗原主蛋白(HBsAg)序列异质性来探讨HBV准种群状态。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方法,自3例慢性HBV患者血清中扩增靶基因,克隆入T载体。随机挑选13株克隆测序,发现2株克隆出现大段缺失,另11株序列之间总差异率为5.1%;RT和HBsAg氨基酸序列差异率分别为4.9%和7.5%;并发现缺失突变、终止突变等多种突变类型。结果提示,HBV慢性患者体内有HBV准种群,并存在缺陷型HBV病毒。  相似文献   

4.
游绍莉  周玲玲 《人民军医》2006,49(6):357-358
HBV慢性感染自然发展病程较为复杂,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感染的年龄、病毒类型、宿主及其他因素。根据病毒活动状态及宿主免疫状态的变化,慢性HBV感染分为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低复制期(免疫转换期)和HBeAg阴性乙型肝炎期(免疫逃逸期)。  相似文献   

5.
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是由乙肝病毒(HBV)引起的传染病,是世界上最常见的传染病之一,全球有20亿人已经受过HBV感染,估计3.5亿人已经成为该病毒的慢性携带者。我国是乙肝病毒感染的高发地区,自然人群中HBsAg(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平均为9.75%,约有1.2亿人染毒,占世界HBV感染人数的1/3。慢性乙肝病人约3000万,其中10%~30%的可发展为肝硬变,部分病人可发展为肝癌。所幸的是,从HBV感染开始到发生癌变,一般需要20~40年的时间,所以病人有充裕的治疗时间。慢性乙肝治疗的最终目的是控制乙…  相似文献   

6.
乙型肝炎病毒前C/C基因准种与变异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以乙型肝炎病毒(HBV)前C/C基因异质性来探讨在慢性感染者体内是否存在HBV准种。以中国株HBV基因序列为依据,设计特异性多聚酶链反应(PCR)引物,自4例慢性HBV感染患者血清中扩增HBV前C/C基因序列,克隆入pGEM Teasy载体,每例患者挑选5个克隆测序以比较病毒的变异程度。测序结果发现同一患者前C/C基因碱基序列之间的同源性大于98%,但存有G83→A替换、C抗原内部缺失、移框突变等多种变异类型。结果提示,HBV长期携带者体内有HBV准种共存,推测前C/C区的多种变异可能与感染慢性化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柴胡汤联合逐瘀利胆方治疗胆汁淤积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效果。方法选择诊治的152例中医分析为胆汁淤积型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76例(单用恩替卡韦)和研究组76例(小柴胡汤联合逐瘀利胆方治疗),对比分析两组ALT复常率、血清HBeAg转阴率、HBV-DNA转阴率以及中医病症疗效评价结果。结果研究组ALT复常率(77.63%)、血清HBeAg转阴率(65.79%)、HBV-DNA转阴率(72.37%)以及中医病症疗效总有效率(88.1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均<0.05,相关结果存在明显差异。结论小柴胡汤联合逐瘀利胆方能够促进胆汁淤积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功能恢复、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乙型肝炎病毒序列准种个体化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以乙型肝炎病毒(HBV)多聚酶(P)逆转录酶(RT)区及表面抗原(HBsAg)主蛋白、e抗原(HBeAg)氨基酸序列异质性来探讨HBV准种群在感染个体中的变异特点。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方法自8例慢性HBV患者血清中扩增靶基因,克隆入T载体,随机挑选27株克隆测序,将获得基因的推断氨基酸序列进行比较后发现:病毒结构/非结构蛋白氨基酸序列存在广泛的变异现象,替换突变表现出一定的个体特异性,其结果是导致HBV在特定的患者体内可能存在特征性的变异。本研究提示HBV在患者体内的蛋白序列多样性是乙型肝炎慢性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正>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约有150万人新发感染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约有82万人因HBV感染导致死亡[1]。感染HBV后,体内病毒通过肝细胞膜进入细胞核,共价闭合环状DNA(covalently closed circular DNA,cccDNA)作为HBV复制的模板,其半衰期较长,且可进行自我补充,这使得彻底将HBV从体内清除十分困难[2-3]。  相似文献   

10.
临床部分慢乙肝患者有高胆红素血症,而暂无严重的凝血机制障碍,有向肝硬化发展的可能[1],为了预防肝衰竭发生率和病死率,快速抑制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的核苷类似物治疗伴有高胆红素血症的慢性乙型肝炎已达到共识[2],我们用阿德福韦酯和苦参碱治疗伴高胆红素血症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发现这种联合能抑制病毒复制,消退黄疸和恢复肝功能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山西地区家庭聚集性HBV感染患者基因型特征与病毒载量及肝组织病理的关系。方法随机采集临床确诊家族聚集性的慢性HBV表面抗原携带者(ASC)35例和轻型CHB患者65例。分别进行HBV基因分型、HBVDNA载量、肝组织病理学检测。结果HBV基因型显示:B型7例,HBVDNA主要为低载量(57.14%)病理损害程度较轻。BC混合型11例,HBVDNA以低、中载量为主(45.45%、36136%),病理损害多为轻至中度≤G210例(90.91%),S29例(81.82%)。C型82例,其中ASC29例,HBVDNA以高载量为主(72.41%),均有不同程度的病理损伤(100%);CHB53例,HBVDNA主要为中、高载量(39.62%,49.06%),病理损害≥G2者38例(71.70%),≥S2者25例(47.17%)。结论山西地区家族聚集性ASC和CHB以基因C型为主、病毒载量高、肝组织病理损伤较严重.为乙型肝炎预后不良的主要因素.家族聚集性ASC不仅存在HBV病毒高载量.而且均有不同程度的肝脏病理损伤.临床可视肝组织病理结果酌情抗病毒治疗;肝组织病理学检查作为ASC和CHB患者治疗前的常规检测手段,为规范CHB的抗病毒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2.
乙型肝炎病毒的病毒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乙型肝炎病毒(HBV)为嗜肝双链DNA病毒,病毒基因组特点如下:①病毒的多聚酶/反转录酶(RT)缺乏校对功能,使HBV较其他DNA病毒更易产生变异;②病毒基因组开放读码框架重叠,1个基因位点上的突变有可能同时引起2种病毒蛋白突变;③生命周期中存在稳定的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④可以整合到宿主细胞染色体DNA中;⑤病毒蛋白对某些宿主细胞基因表达具有反式调节作用.HBV的这些病毒学特点与乙型肝炎的慢性化和疾病进展密切相关.多位点检测HBV RT基因耐药突变对临床监测病毒耐药、合理进行抗病毒治疗十分重要,分析病毒基因组变异和检测cccDNA对深入了解HBV致病机制与疗效评价有积极意义.技术方法 的创新与改进是进行HBV临床病毒学特点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的现状和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是病毒性肝炎高发地区 ,以乙型病毒性肝炎为例 ,全国估计有1 .3亿慢性乙型肝炎病毒 ( HBV)感染者 ,其中有 2 0 0 0万左右是需抗病毒治疗的慢性进展性肝病患者。近年 ,我国和我军对病毒性肝炎的防治研究极其重视 ,有关病毒性肝炎研究的课题先后列为国家“973”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以及全军“八五”与“九五”医药卫生重点攻关课题。本期发表的部分论文即是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全军“九五”医药卫生重点项目联合资助课题的内容。近年 ,抗病毒药物的发展使有效、系统地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成为可能。然而…  相似文献   

14.
乙型肝炎病毒(HBV)是一种DNA病毒,它通过逆转录在肝细胞中进行复制。HBV聚合酶在HBV复制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已知核苷类药物耐药突变均发生在HBV聚合酶上。与其它DNA聚合酶不同,HBV聚合酶是一种逆转录酶,缺乏校正的功能,同时HBV复制能力强,每日可产生1012~1013个病毒,因此发生突变的概率高,使HBV变异率高于其他DNA病毒10倍左右。核苷类药物主要是通过与HBV聚合酶的天然底物(dNTP)竞争来达到抑制HBV聚合酶的活性,从而达到抑制HBV复制的作用。但是由于它不能清除肝细胞内病毒的环状DNA(cccDNA),未达到血清转换,停药后HBVDNA又可再度复制.所以需长期使用。  相似文献   

15.
护理人员应有针对性地开展乙肝知识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病毒感染的高发地区。2002年,全国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一般人群中HBsAg流行率为9.09%,估计约1.2亿人为慢性HBV感染,占全世界慢性HBV感染者的1/3,其中慢性乙肝患者约为3000万。乙肝具有病程长,反复发作,迁延不愈,治疗费用高,有一定传染性及患者自我感受多变等特点。乙肝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可直接影响其发病水平,因此针对乙肝患者和高危人群开展健康教育,阻断病毒的传播,提高其健康水平,是目前医务工作者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对护理人员的知识水平,教育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新疆维吾尔族乙型肝炎病毒(HBV)慢性无症状携带者的HBV基因型分布。方法:利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技术,由限制性内切酶AvaⅡ和DpnⅡ作用于HBV DNA前S区扩增片段建立的简便的HBV基因型分型方法,对52例HBeAg阳性的新疆维吾尔族HBV慢性无症状携带者的HBV进行基因型测定。结果:D基因型57.7%(30/52),C基因型30.8%(16/52),B基因型11.5%(6/52),无A、E和F型。结论:新疆维吾尔族HBV慢性无症状携带者的HBV基因型以D型为优势,为我国HBV基因型分布提供了新的资料,并为建立中国人HBV基因库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PCR法检测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HBV-DNA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HBV的感染情况及其与血清HBV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5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BMCs和血清中HBV。结果:PBMCsHBV-DNA检出率为69%(38例/55例),血清HBV-DNA检出蓄为36%(20例/55例),PBMCsHBV-DNA与血清HBV-DNA无一致性,P<0.05,PCR法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DNA、PBMCs检出率优于血清检出率,P<0.05。结论: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PBMCs存在HBV-DNA。  相似文献   

18.
我院1993年收治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丙肝)82例,现将其临床特点分析如下。对象与方法资料一、病例选择82例丙肝(重叠乙肝及其它病毒感染者除外)均为1993年1~12月住院患者,男55例,如27例,男女之比=2.03:1。年龄11~71岁(4.8±14.4岁)。其中急性(AH)27例,慢性迂延型(CPH)26例,慢性活动型(CAH)23例,肝硬变5例,慢性重型1例。有肝组织学诊断者27例。诊断分型及疗效判定均符合1990年上海全国第六次病毒性肝炎会议制定的标准。随机取同期住院的乙型肝炎(简称乙肝)93例为对照。二、检测方法血清HBV标志和甲型肝炎病…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黄芩苷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方法:选择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96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单服阿德福韦酯胶囊,10 mg口服,1次/d;对照组加服黄芩苷胶囊,0.5,3次/d,治疗1年以上,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12、24、36、48周时患者的ALT,HBV标记物,HBV-DNA,症状体征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在ALT复常率及HBV-DNA阴转率方面均有明显优势,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黄芩苷与阿德福韦联合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细胞肝癌(HCC)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标志物特征。方法选择2009年6月~2013年6月临床确诊的有明确HBV感染史的HCC患者312例,分析患者HBV DNA载量,定量检测HBV标志物(包括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并分析其组合方式。结果①312例HCC患者中,HBV DNA阳性299例(299/312,95.83%)。HBeAg阳性者41例(41/312,13.14%),其HBV DNA载量为(5.79±2.53)Log10copies/ml;HBeAg阴性者271例(271/312,86.86%),其HBV DNA载量为(4.59±1.66)Log10copies/ml(P〈0.01)。②HBV标志物存在6种组合方式,6.09%患者HBsAg阴性,86.86%患者HBeAg阴性。结论 HBV DNA多为低至中等水平,HBV DNA阳性者中高病毒载量者仅为少数;HBeAg阴性者远多于HBeAg阳性者;HBsAg滴度较低,少数患者HBsAg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