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人工晶体因素对后囊混浊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 ,对于后囊混浊防治的研究结果显示有许多因素与后囊混浊的发生有关 ,其中人工晶体因素与后囊混浊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从人工晶体的材料、人工晶体的设计及表面处理、人工晶体在眼内的位置等因素对后囊混浊发生的影响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人工晶体因素对后囊混浊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对于后囊混浊防治的研究结果显示有许多因素与后囊混浊的发生有关,其中人工晶体因素与后囊混浊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从人工晶体的材料、人工晶体的设计及表面处理、人工晶体在眼内的位置等因素对后囊混浊发生的影响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儿童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时机、屈光度选择及疗效。方法 总结 79例 (先天性 2 6例 ,外伤性 53例 )儿童单侧性白内障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 术后矫正视力 0 5以上者占 72 1 % ,后囊混浊发生率高 ( 93 6% )。结论 植入人工晶体最早年龄 3岁为宜 ,影响儿童术后视力恢复的重要因素是弱视和后囊混浊  相似文献   

4.
白内障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是现代白内障治疗的主要方法.然而术后的主要并发症“后囊混浊”是影响术后视力的重要原因,其发生率3~5年达50%,儿童几乎是100%.国内外研究表明术后残留的晶体上皮细胞(1ens epithelial cells,LEC)向后囊表面的增殖和移行在后囊混浊的发生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激光后囊打孔可以解决部分患者的后囊混浊,但此法影响了眼前节的完整性.改善人工晶体本身的特性,改良人工晶体的固定方式,术中彻底清除残留的LEC,以及术后抑制LEC的增殖无疑是减少后囊混浊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后囊混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后囊混浊是白内障囊外摘出,有或无人工晶体植入的一具并发症。这常是残留的晶体上皮细胞的增殖和移行所致。非创伤性手术和彻底的皮质清除可减少混浊。临床、病理、实验研究显示:利用水力分离、连续环形撕囊术以及特殊设计的人工晶体可有助于降低这一并发症的发病率。囊袋内固定、一体型全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C型袢,以及后凸视部的后房型人工晶体是优良的设计。保持“记忆”的PMMA袢,在植入到囊袋后,可使后囊匀称性的放射状伸展,使IOL视部后表面与绷紧的后囊之间更完全的接触,这有助于形成阻挡上皮细胞向中央视部移行的屏障。用各种药物和免疫方法阻止后囊混浊正在研究中。  相似文献   

6.
5-Fu抑制后囊混浊及其角膜毒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内障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是现代白内障治疗的主要方法。然而术后的主要并发症“后囊混浊”是影响术后视力的重要原因,其发生率3~5年达50%,儿童几乎是100%。国内外研究表明术后残留的晶体上皮细胞(lensepithelialcells,LEC)向后囊表面的增殖和移行在后囊混浊的发...  相似文献   

7.
人工晶体囊袋内植入对白内障术后后囊混浊发生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研究白内障囊外摘除和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囊袋内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囊混浊发生率。方法对185例(234眼)老年性白内障囊外摘除和102例(109眼)老年性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囊袋内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进行6月~3年(平均26月)随访,观察其后囊混浊情况。结果前者234眼中有89眼(38%)发生后囊混浊,后者109眼中有18眼(17%)发生后囊混浊,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囊袋内人工晶体植入能降低后囊混浊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不同材料人工晶体和手术方式对后囊膜混浊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超声乳化技术的应用和显微手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大大提高了白内障术后视力的恢复。但是 ,后囊膜混浊(posterior capusle opcification,PCO)的发生仍是影响术后视力的主要原因之一。临床资料和实验已证明囊袋内、外植入人工晶体 ,人工晶体直径大小可影响后囊膜混浊的发生率 〔1、2〕。但不同手术方式及植入人工晶体材料不同对后囊膜混浊的影响报道较少。为此 ,我们对 12 2例 (132眼 )在本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 (phacoemulsification,PHACO)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 (posterior chamber introcular lenes,PC- IOL )和 37例…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告采取2种不同的手术方法行后房人工晶体植入194例(211眼)。其中睫状沟植入组106例(114眼),囊袋内植入组88例(97眼)。术后观察睫状沟植入组后囊混浊37眼(32.5%),囊袋内植入组后囊混浊9眼(9.3%)。经统计学处理,2组后囊混浊有显著性差异(X~2=15.8;P<0.01)。文中对手术方法及后囊混浊的发生机理进行了讨论,认为后囊混浊与手术方法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儿童白内障摘除术后的后囊处理方法.方法对24例29只眼儿童白内障手术中采用后囊连续环形撕囊联合人工晶体视区后囊嵌顿,术后随访13±5.76个月.结果 21只眼玻璃体前界膜完整,人工晶体视区后囊嵌顿成功,其中2只眼术后3个月视轴区玻璃体前界膜轻度混浊,其余19只眼视轴区保持透明.结论后囊连续环形撕囊联合人工晶体视区后囊嵌顿是预防儿童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后囊混浊,减少对玻璃体、视网膜干扰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比3种不同材料及设计的人工晶体对兔眼晶状体后囊混浊的影响.方法 将实验动物48只随机分成A、B、C、D4个组,超声乳化摘除术后在囊袋内分别植入不同的人工晶体.A组植入三片式聚甲基丙稀酸甲酯(PMMA)材料、光学部边缘为圆形设计的人工晶体;B组植入三片式硅胶(Silicon)材料、光学部边缘也为圆形设计的人工晶体;c组植入丙烯酸酯(Acrylic)材料、光学部边缘为直角方型侧缘设计的人工晶体,D组作为空白对照组只行超声乳化晶体摘除术,未植入人工晶体.术后1 d、1周、1月、3月分别进行了术眼的裂隙灯检查及照像、术后3月行病理及电镜检查.结果 术后第1天,(1)前节炎症反应:A、B、C、组瞳孔区都有膜形成.角膜轻度水肿,D组瞳孔区未见膜形成,角膜轻度水肿.术后1周时A、B、C组前房闪光阳性,三组瞳孔区渗出膜均较前吸收,D组前房闪光消失,A、B、C组后囊膜清亮,D组(空白对照组)后囊膜已有明显混浊.术后1月时,A、B组瞳孔区渗出膜仍未完全吸收,前房闪光均阳性.C组瞳孔区渗出膜完全吸收.前房闪光消失.(2)后囊膜及人工晶体在囊袋内位置情况:术后1月A、B组中央视区后囊膜轻度混浊,并发现2组中各有10只眼人工晶体在囊袋内偏位和囊膜夹持.C组后囊膜清亮,有2只眼发生了囊膜夹持,其余10只眼的人工晶体在囊袋内具有良好的居中性,D组(空白对照组)后囊膜已完全混浊.术后3月时,A、B组中央视区后囊膜混浊情况相似,均较前更加明显,C组只有2例中央视区后囊膜有轻度的混浊,其它10例术眼均保持清亮.结论 C组单片式丙烯酸酯材料、光学部边缘为直角方型侧缘的人工晶体,可能对减少后囊膜混浊的发生,维持人工晶体正位有积极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我院自1989年以来对17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继发后囊混浊的病例采取2期截囊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本组共17例17眼,均为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继发后囊混浊者。男14例,女3例。年龄最小5岁,最大60岁。外伤性白内障13例,并发性白内障1  相似文献   

13.
白内障术后防治晶体后囊混浊方法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白内障术后防治晶体后囊混浊方法的研究现状中国医大第一附属医院眼科才娜,张劲松,张洋晶体后囊混浊是白内障摘除、有或无人工晶体植入的一个主要并发症。被认为是残留的晶体上皮细胞增殖和移行所致,非创伤性手术和彻底的皮质清除可减少混浊。临床、病理实验研究显示:...  相似文献   

14.
儿童白内障术后后囊混浊的预防处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儿童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后囊混浊的预防处理方法.方法对59例65眼儿童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甲组行一期连续环形后囊撕囊联合术后球结膜下注射5-氟尿嘧啶.乙组单纯行一期连续环形后囊撕囊.结果术后随访3年Ⅱ级以上后囊混浊甲组5眼,乙组13眼,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χ2=5.27,P<0.05).视力≥1.0甲组16眼,乙组6眼,两组比较也有显著差异(χ2=6.42,P<0.05).结论一期连续环形后囊撕囊术后联合球结膜下注射5-氟尿嘧啶能有效防止儿童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后囊混浊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生长因子与晶体后囊混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普遍开展,其远期晶体后囊混浊的研究日益被人们重视。但对生长因子与晶体上皮细胞的关系认识不足。生长因子是一类多功能的分子信号多肽或蛋白质。正常人眼视网膜、玻璃体、房水、晶体上皮细胞等存在数种生长因子。有刺激增殖性及抑制性因子。它们之间需达到平衡状态,否则会引起各种病理改变。本文叙述生长因子的特点,晶体后囊混浊的病理生理及诱因,生长因子与晶体后囊混浊的关系及处理后囊混浊的研究等情况。  相似文献   

16.
生长因子与晶体后囊混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普遍开展,其远期晶体后囊混浊的研究日益被人们重视。但对生长因子与晶体上皮细胞的关系认识不足。生长因子是一类功能的分子信号多肽或蛋白质。正常眼视网膜、玻璃体、房水、晶体上皮细胞等存在数种生长因子。有刺激增殖及抑制性因子。它们之间需达到平衡状态,否则会引起各种病理改变。本文叙述生长因子的特点。晶体后囊混浊的病理生理及诱因,生长因子与晶体后囊混浊的关系及处理后囊混浊的研究等研究。  相似文献   

17.
人工晶体材料的不同与后囊混浊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内障摘出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术后晶体后囊膜混浊不仅取决于医生的手术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受人工晶体材料本身的影响。本文着重比较了几种人工晶体与术后晶体后囊膜混浊的关系。资料表明,Acrysof人工晶体由于材料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及其对晶体囊膜有较强的粘连趋势,从而降低了后囊膜混浊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业已证明,局部应用apraclonidine(aplonidine或ALO 2145)预防氩激光虹膜切开术和小梁成形术后眼压升高是有效的。本研究旨在判定该药预防Nd-YAG激光晶体后囊切开术后眼压升高是否也有效。(一)选例与研究方法作者共研究63例(63眼)白内障囊外摘出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晶体后囊混浊的患者。治疗前检查包括测定视力,裂隙灯检查和压平眼压计测量眼压。  相似文献   

19.
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晶体上皮细胞增殖的抑制天津医科大学世界人工晶体中国天津培训中心李筱荣,孙慧敏,袁佳琴日本藤田保健卫生大学病院眼科张永品囊外摘除和人工晶体植入术是当今白内障治疗的主要方法,但术后后囊混浊、人工晶体偏位及纤维蛋白反应等仍是未解决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后囊混浊的临床分析河北省故城县康复眼科医院(253800)黑金林随着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的普通开展,术后并发症特别是术后后囊混浊已成为影响视力的主要因素之一。我院采用四个象限两侧注吸法,吸取晶体皮质较彻底,又减少了玻璃体脱出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