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军医大学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了解军医大学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个性问卷(EPQ)、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简单应对方式量表、自尊量表、自我态度量表,对469名某军医大学护理专业学生进行测评。结果:(1)军校护生SCL-90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国内女性得分;除强迫、恐怖因子外,均低于国内普通大学生和军校学员得分。(2)军校护生SCL-90总均分与人格维度中的内外向、掩饰度呈显著负相关,与神经质、精神质呈显著正相关,其中与神经质维度相关最为密切(r=0.655)。(3)军校护生SCL-90总均分及各因子分与社会支持总分均呈显著负相关。(4)军校护生SCL-90总均分及各因子得分与应对方式中的消极应对呈显著正相关,与应对方式中的积极应对、自尊程度、自我态度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对军校护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断塑造其良好人格,加强社会支持,培养积极应对方式,提高自我悦纳水平,以达到促进其心理健康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聋生与健全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聋生与健全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的差异,为聋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及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某职业技术学院聋生103人和该校健全学生180人作为调查对象,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青少年生活事件(ASLEC)、艾森克个性问卷(EPQ)、社会支持量表(SSRS)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分别对两组人员进行评定和统计分析。结果聋生组SCL-90各因子总分、总均分、焦虑、躯体化、抑郁、偏执、精神病性各因子均高于健全学生组,差异有显著意义;EPQ的精神质、神经质、掩饰;SSRS总分、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应对方式问卷的积极应对、消极应对与健全学生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而两组青年生活事件(ASLEC)评定结果除其它因子外,聋生组的生活事件总分、人际关系因子、学习压力因子、受惩罚因子、丧失因子、健康适应因子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生活事件量表总分、消极应对、神经质、内外倾向、精神质是影响聋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结论聋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健全学生,其原因与生活事件、人格因素、社会支持、应对方式有关,提示应关注聋生心理健康状况,加强聋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  相似文献   

3.
青海高原武警官兵生活质量与人格特征和社会支持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青海高原武警官兵的生活质量与人格特征和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艾森克个性问卷(EPQ)、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对青海省西宁市某支队530名武警官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青海高原武警官兵的生活质量各领域百分制得分如下,生理领域64.01±8.85;心理领域62.58±9.75;社会领域63.77±11.93;环境领域57.30±9.61;②艾森克个性问卷的E维度分和社会支持量表总均分与生活质量各领域的评分呈显著正相关,N维度分与生活质量得分呈显著负相关(P<0.01);③多元回归结果表明:在$=0.05的水平上,内外向人格维度、神经质人格维度和社会支持总均分均进入回归方程。结论:青海高原武警官兵的生活质量与人格和社会支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传染科护理人员焦虑情绪与应激相关因素、人格特征的关系,为护理人员实施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对49名传染科护理人员施测应激生活事件问卷、应付方式问卷、社会支持问卷、艾森克人格问卷和状态焦虑量表.用SPSS 17.0与Amos 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与构建结构方程模型,选出与焦虑相关具显著意义的变量做逐步回归筛选,据筛选出的主要因素生活事件(X1)、消极应对(X2)、神经质(X3)、和次要因素的精神质(X4)、社会支持(X5)、积极应对(X6)、内外向(X7)为原因变量,状态焦虑(Y)为结果变量构筑模型.结果:本组传染科护理人员状态焦虑评分与正常人群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t=3.82,P<0.01);生活事件、消极应对、神经质、精神质与状态焦虑呈正相关(r=0.563,0.502,0.620,0.288;P<0.05);社会支持、积极应对、内外向与状态焦虑呈负相关(r=-0.321,-0.487,-0.342;P<0.05).生活事件、消极应对、神经质对状态焦虑的直接效应系数分别为0.281、0.259、0.387;精神质、社会支持、积极应对、内外向对状态焦虑的间接效应系数分别为0.031、-0.030、-0.097、-0.047.结论:生活事件、消极应对方式、不稳定情绪人格因素对焦虑情绪作用较大,护理人员面对压力时如能合理利用社会支持、采取积极应对方式、对事物能有正确的认知则会减轻焦虑程度.  相似文献   

5.
警察心理健康问题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警察心理健康问题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制一般情况问卷、症状自评量表(SCL-90)、成人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简易应对方式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对200名警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警察SCL-90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敌对、恐怖因子与中国成人常模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P0.01);2警察SCL-90所有因子与EPQ中精神质维度、神经质维度和简易应对方式中消极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P0.05~P0.01);与EPQ中内外向维度简易应对方式中社会支持、积极应对方式呈负相关(P0.05~P0.01)。结论1警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躯体化、强迫、敌对三方面,而人际关系、恐怖两方面要优于一般人群;2警察的人格特征、应对方式与其心理健康水平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对警察的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神经质人格和应对方式在大学生生活事件与抑郁间的链式中介作用。方法: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特质应对方式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以及流调中心抑郁量表对33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相关分析表明,神经质、消极应对以及生活事件与抑郁呈显著正相关;而积极应对与抑郁呈显著负相关。中介作用检验结果表明:生活事件通过神经质到抑郁、生活事件通过神经质和积极应对到抑郁、生活事件通过神经质和消极应对到抑郁这三条中介路径均显著。结论:神经质和应对方式在大学生应激与抑郁间存在链式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哮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其心理社会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哮喘生活质量评估表(AQLQ)、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医用应对问卷(MCMQ)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769名哮喘患者进行调查.结果:①神经质性人格(r=-0.338)和屈服的应对方式(r=-0.466)与生活质量总分呈显著负相关.②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中重度病情、良好的经济状况、神经质的性格特征以及屈服的应对方式能够显著地预测哮喘患者的生活质量.③路径分析的结果显示,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及屈服的应对方式在人格与生活质量间起中介作用.结论:屈服应对和神经质性人格是影响哮喘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8.
社会支持,人格在生活事件——心理健康关系中的作用   总被引:27,自引:5,他引:27  
目的:通过对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的分析,探讨社会支持、人格在生活事件-心理健康关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生活事件量表、社会支持问卷、艾森克个性问卷、SCL-90对526名中学教师(男199,女327)进行评估。结果: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主要有生活事件、社会支持、艾森克人格维度中的神经质,其标准回归系数分别为0.6633、-0.1568、0.3486。进一步的交互作用分析、通径分析表明,生活事件、社会支持、人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作用是彼此独立的,无交互作用存在。结论:生活事件、社会支持、人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作用是直接的,未发现社会支持、人格可缓冲生活事件对心理健康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9.
人格特征、应付方式与大学生自测健康状况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大学生人格特征,应付方式与自测健康状况的关系。方法:应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应付方式问卷,自测健康评定量表对567名某高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性格的内外向维度,积极的应付方式与自测健康呈正相关,而神经质维度,精神质维度及消极的应付方式与自测健康呈负相关。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人格的内外向和神经质维度,解决问题,求助,自责是影响大学生自测健康状况的主要因素。结论:大学生健康状况与人格、应付方式有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0.
527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调查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8  
目的 :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负性生活事件、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等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SCL - 90、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 (ASLEC)、简易应对方式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 (SSRS)等工具对 5 2 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1)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依次是 :负性生活事件、消极应对方式、丧失因子、受惩罚因子、对支持的利用度。 (2 )负性生活事件与SCL - 90总分间有显著正相关 ;消极应对与SCL - 90总分间相关极其显著 ;社会支持总分及其各因子与SCL - 90总分间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负性生活事件、消极应对等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军医大学研究生的应对方式特征及其与自测健康状况的关系。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选择广州市某军医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189名,应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和自刹健康评定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军医大学研究生采取积极应对方式的比例(34.86%)明显高于采取消极应对方式的比例(10.56%).最常采取的应对方式是“通过工作学习或一些其他活动解脱(51.4%)”、“尽量看到事物好的一面(46.4%)”和“不把问题看得太严重(40.9%)”;最不常采用的应对方式为“依靠别人解决问题(0.6%)”、“幻想奇迹发生(2.8%)”等;积极应对方式得分与自测健康的生理、心理、社会子量表得分和总分呈显著正相关。消极应对方式得分与自测健康的生理、心理于量表得分和总分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不同应对方式对自测健康的影响作用不同,积极应时方式有助于军医大学研究生的身心健康,消极应对则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社交焦虑易感性的回归分析   总被引:24,自引:6,他引:24  
目的:探讨大学生社交焦虑易感性与各种可能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00名大学本科生施测了社交焦虑量表、羞耻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应付方式问卷、贝克抑郁量表、特质焦虑问卷。结果:大学生的社交焦虑易感性主要与羞耻感、人格中的精神质、内外向等因素相关;社交焦虑易感性高的个体更易对自己的行为感到羞耻,且缺乏消极的应对方式;而易感性低的个体在人格的精神质、外向方面表现更明显、突出。结论:羞耻感和人格因素中的精神质、内外向是对大学生个体的社交焦虑易感性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对自己行为的羞耻,且不善于使用消极的应对方式,加剧了个体的焦虑体验;个性中的精神质、外倾的特征可以降低大学生的社交焦虑易感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某些心理社会因素在糖尿病发生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以 13 9例糖耐量低减者与 12 1例糖耐量正常者为研究对象 ,平均年龄为 5 7± 9岁 ,体重指数为 2 3 92± 2 83 ,进行为期四年( 3次 )的追踪调查研究。每次均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及做生活事件、艾森克个性、A型性格、社会支持、应对方式测评。比较发生糖尿病者与未发病者心理社会因素的差异及相互关系。结果 :①糖尿病发病者与未发病者 ,在艾森克个性、A型性格、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②生活事件年心理紧张度与神经质个性及A型性格呈显著正相关 (r分别为 0 2 77和 0 3 11,P <0 0 1) ,与客观社会支持呈显著负相关 (r =0 14 8,P <0 0 5 )。③高生活事件组糖尿病发病率明显高于低生活事件组 ( χ2 =1,P <0 0 1) ,且在神经质与时间紧迫感个性、社会支持各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个性、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对糖尿病发病无单独作用 ,但可与生活事件一起对糖尿病的发生起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在校博士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辽宁省3所具有博士学位专业授予权学校的博士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博士生心理问题的检出率为39.3%,博士生在强迫、焦虑、恐怖、精神病性及心理健康总均分上明显高于全国常模(t1=4.13、P1<0.01,t2=3.38、P2<0.01,t3=2.39、P3<0.05,t4=3.40、P4<0.01,t5=2.20、P5<0.05),在人际敏感因子的得分低于全国常模(t=2.57、P<0.01);②博士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在性别、年级、婚姻状况方面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而在工作情况、学习方式上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③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消极应对方式可共同解释博士生心理健康18.6%的变异。结论博士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是预测博士研究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了解聋生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湖南省长沙职业技术学院聋生103人作为调查对象,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艾森克个性问卷(EPQ)、社会支持量表(SSRS)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进行评定和统计分析,数据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处理...  相似文献   

16.
军校研究生应付方式和抑郁状况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军校研究生应付方式和抑郁状况的关系。方法:采用应付方式问卷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186名军校医科类研究生进行调查。结果:军校研究生的抑郁和解决问题、求助应付因子显著负相关,与自责、幻想和合理化显著正相关;高抑郁组被试和低抑郁组被试在各应付因子上均存在显著的差异;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自责、解决问题和求助因子进入了回归方程,对抑郁的预测作用较为明显。结论:军校研究生的应付方式和抑郁状况密切相关,加强军校研究生应付能力的培养,有助于缓解其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护理专业男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的关系,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特质应对问卷(TCSQ)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132名男护生进行测评并与男医学生相比较。结果①男护生SCL-90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均高于男医学生,尤其在偏执、人际敏感、焦虑、抑郁及精神病性因子上尤为显著(t4.05,P0.001);②应对方式中男护生积极应对得分低于男医学生,而消极应对得分高于男医学生(t=2.401,P0.05),消极应对与SCL-90各因子呈显著正相关(r=0.576,P0.01);③男护生在社会支持利用度上低于男医学生,客观支持得分高于男医学生,主观支持得分上差别无意义。男护生社会支持各维度与SCL-90各因子呈负相关。结论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影响护理专业男生心理健康,高等护理院校应重视男护生心理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加强社会支持,培养积极的应对方式,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贫困大学生抑郁情绪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贫困大学生情绪健康水平及影响因素,为今后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流调抑郁量表(CES-D)、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C)和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对山西医科大学临床系438名新生进行团体施测。结果 1贫困生抑郁情绪明显高于非贫困生(t=3.43,P=0.00);2贫困生抑郁情绪与人际关系(t=0.38,P〈0.01)、各种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密切相关(P〈0.05);3影响贫困生抑郁情绪的因素主要为总体社会支持、消极应对方式、生活事件。结论提高贫困生的社会支持力度、改善贫困生的应对方式及人际交往能力有利于改善他们情绪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生活事件、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等应激有关因素对医务人员应激反应的影响。探讨在应激系统中各应激有关因素的作用途径。方法:使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生活事件量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和自编压力反应问卷对556名医务人员进行调查。结果: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压力反应与生活事件、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之间相关均有显著性意义。多因素回归分析和路径分析表明生活事件、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对压力反应均有预测性。其中消极应对方式是影响医务人员压力反应的最主要因素;积极应对方式通过影响消极应对方式间接影响压力反应;生活事件可以直接导致压力反应,也可通过应对方式间接影响压力反应;社会支持对压力反应没有直接影响,而是通过生活事件和应对方式来影响压力反应。结论:心理压力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