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杂交技术治疗胸腹主动脉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联合传统开刀和腔内修复杂交技术治疗胸腹主动脉瘤的诊疗经验及近远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9月至2008年10月杂交技术治疗15例胸腹主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12例,女性3例,年龄44~72岁,平均年龄58.7岁.Ⅰ型2例,Ⅱ型8例,Ⅲ型2例,Ⅳ型3例.瘤体直径55~82 mm,平均(67.5±7.5)mm.患者术后出院时,3、6、12个月及每年进行随访.结果 2例顺行旁路,13例逆行旁路.手术时间6.8~12.7 h,平均(8.1±1.4)h,术中出血量750~3000 ml,平均(956.7±80.1)ml.围手术期病死率13.3%(2/15).随访3~72个月,1例因急性心肌梗死死亡,其他患者无截瘫发生,无支架移位.结论 杂交技术治疗胸腹主动脉瘤是可行、有效的,早期及中期治疗结果满意,但远期疗效尚待评价.  相似文献   

2.
胸腹主动脉瘤(thoraco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TAAA)是指动脉瘤同时累及胸降主动脉及腹主动脉段,发生率为(5.9~10.4)/10万人[1]。通常情况下,TAAA的预后很差,未经治疗时有80%会发生破裂[2]。由于其病变范围广、内脏区多根分支动脉受累、术后高死亡率及高并发症发生率等问题,一直是治疗的难点。传统的开放手术采用多分支人工血管重建主动脉及内脏动脉血供,但是术后并发症如呼吸衰竭、脊髓缺血、肾功能衰竭等仍然不能忽视。  相似文献   

3.
胸腹主动脉瘤指的是主动脉瘤累及到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及肾动脉的动脉瘤.胸腹主动脉瘤的分型采用Safi修订的Crawford分型:Crawford Ⅰ型胸腹主动脉瘤指动脉瘤从左锁骨下动脉开口远端扩展至肾动脉以上;Ⅱ型指从左锁骨下动脉远端扩展至肾动脉以下;Ⅲ型指从第六肋间隙至肾动脉平面以下;Ⅳ型指从第12肋间隙至肾动脉以下;V型指从第六肋间隙至肾动脉以上.胸腹主动脉瘤的修复手术是血管外科最具挑战性的手术,其死亡率、截瘫率和其他并发症率均高.尽管外科技术不断发展,采用了多种保护措施,如左心转流、脊髓保护、低温心肺功能停止、选择性内脏灌注,但外科经胸腹联合切口治疗胸腹主动脉瘤死亡率、截瘫率高等风险仍持续存在.  相似文献   

4.
胸腹主动脉瘤是一类同时侵犯降主动脉及腹主动脉的动脉瘤,以病变累及范围广及多根内脏血管受累为特点,该病一直以来是血管外科医生所面临的最具挑战的疾病之一。动脉瘤可能自发破裂,同时患者多合并全身心脑血管疾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回顾近8年我院使用杂交技术(腹腔内脏动脉去分支加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治疗胸腹主动脉瘤的病例,总结随访结果并分析并发症发生原因。方法:对2007年8月至2015年3月我院以杂交手术治疗的13例胸腹主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手术方法为一期先行腹腔内脏动脉去分支手术,二期行腔内修复术。结果:13例胸腹主动脉瘤病人Ⅱ型3例,Ⅲ型3例,Ⅳ型5例,马凡综合征A型夹层全弓置换术后2例。一期行内脏动脉去分支手术,其中以升主动脉为流入道行腹腔内脏动脉顺行去分支5例,以髂动脉或腹主动脉下段为流入道行腹腔内脏动脉逆行去分支8例。二期行胸腹主动脉瘤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病例无截瘫发生。围手术期1例死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因肾动脉人工血管闭塞,术后肾功能不全需长期血透1例。结论:杂交技术治疗胸腹主动脉瘤创造了良好的支架移植物锚定区,并完整保留了内脏动脉的血供,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去分支手术创伤较大,仍有术后发生凝血功能障碍、慢性肾功能不全的风险。尤其在瘤体巨大时肾动脉的显露及重建困难。  相似文献   

6.
胸腹主动脉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评价胸腹主动脉瘤不同的手术方式以及影响早期手术病死率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总结1974-1996年胸腹主动脉瘤14例的手术体会,按Crawford分型,Ⅰ型2例Ⅱ型3例、Ⅲ型5例,Ⅳ型4例。  相似文献   

7.
胸腹主动脉瘤(TAAA)是一种累及降主动脉及腹主动脉的动脉瘤样变,手术治疗需要胸腹联合切口,治疗的手术方式及技巧与降主动脉瘤和腹主动脉瘤截然不同,因其死亡率高及手术难度大而成为血管外科治疗难点之一。随着腔内技术的发展,杂交手术及以开窗支架和分支支架为代表的腔内技术在TAAA治疗方面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在价值。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外科手术仍然是TAAA治疗的最后一道防线,是外科医生的安身立命之本,在复杂TAAA和腔内治疗失败等临床难题上,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外科手术仍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胸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的发展与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胸腹主动脉瘤是一种凶险的血管疾病,传统手术操作复杂、难度大、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高,为提高手术的治疗效果,已有应用腔内技术治疗胸腹主动脉瘤。文中简要介绍胸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的现状,包括腔内治疗适应证、禁忌证、手术方法和结果,以及术后截瘫等并发症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9.
胸腹主动脉瘤(thoraco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TAAA)修复手术是血管外科最具挑战性的手术,其死亡率和并发症率都高.胸腹主动脉瘤指的是主动脉瘤累及到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肾动脉的动脉瘤.胸腹主动脉瘤的分型与Safi修订的Crawford分类一致.Crawford Ⅰ型胸腹主动脉瘤指动脉瘤从左锁骨下动脉开口远端扩展至肾动脉以上,Ⅱ型指从左锁骨下动脉远端扩展至肾动脉以下,Ⅲ型指从第6肋间隙至肾动脉平面以下,Ⅳ型指从第12肋间隙至肾动脉以下,Ⅴ型指从第6肋间隙至肾动脉以上.  相似文献   

10.
胸腹主动脉瘤是一类凶险的血管疾病,处理难度较大,是心胸外科和血管外科医生面临的一个挑战.传统的开放手术方式采用胸腹联合切口,以多分叉人造血管进行主动脉置换并重建内脏动脉,具有较高的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随着血管腔内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以杂交手术和开窗支架为代表的处理胸腹主动脉瘤的新技术.杂交手术是在主动脉瘤覆膜支架隔绝前采用开腹手术以人造血管重建内脏动脉,将内脏动脉开口移位于腹主动脉远端或一侧髂动脉,获得足够的覆膜支架的远端锚定区,然后用覆膜支架隔绝全部动脉瘤,避免了传统手术需要开胸、体外循环,且较长血管阻断时间和巨大创伤的缺点,降低了术后并发症.开窗支架技术根据患者的情况定制个体化的覆膜支架,隔绝主动脉瘤的同时采用血管腔内技术重建内脏动脉,属于完全血管腔内介入技术,但是因为需要定制支架,所以此项技术只能在较少的中心开展.  相似文献   

11.
胸腹主动脉瘤外科治疗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胸腹主动脉瘤(TAAA)包括B型主动脉夹层(B AD) ,由于病变范围广,病情进展快,加上病理部位特殊,给外科治疗带来许多困难。手术中大出血、休克、心搏骤停和多脏器功能衰竭是常见的致死原因;截瘫和肾衰又是灾难性手术并发症,迄今仍然是一种挑战性手术。根据近年来美国等8个大组( >10 0例/组)对344 3例TAAA手术治疗报道〔1-8〕,手术生存率大都在90 %以上,并据不完全统计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70 3% ( 6 0 %~80 % )和4 6 % ( 35 %~5 7% ) ,住院死亡率平均下降至6 8% ( 4 4 %~9 4 % ) ,个别组内亦有高达14 6 %者。截瘫发生率已降至5 2…  相似文献   

12.
胸腹主动脉瘤(TAAA)是一种累及降主动脉及腹主动脉的动脉瘤样变,自然病程病死率高,手术治疗难度大。传统的治疗方式为开放手术,随着腔内技术的发展,杂交手术和以开窗支架和分支支架为代表的腔内手术技术在TAAA治疗方面展现出了价值,新近出现的八爪鱼技术进一步完善了腔内治疗的术式选择,TAAA的微创治疗正逐步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3.
胸腹主动脉瘤(TAAA)自然预后不良,常累及多条内脏动脉,给外科治疗带来挑战。目前外科治疗方式包括:开放手术、杂交手术和全腔内技术。开放手术是TAAA的标准治疗方法,远期疗效好,但技术复杂、创伤大、并发症高。近年发展的杂交手术和全腔内技术各显示其优势,但仍有不足。TAAA的外科治疗选择应遵循个体化原则,多学科协作可最大限度降低手术风险,并维持持久疗效。  相似文献   

14.
虽然开放胸腹主动脉(TAAA)修复术在最近的几十年中已取得很大发展,但目前Inclusion技术的并发症率及病死率仍较高,这对我们而言依旧是一个技术上的挑战,尤其是合并广泛的动脉瘤病变、既往有主动脉手术史以及非最佳手术指证的患者更是如此。杂交技术修复TAAA是一个研究热点,由于我们需要更大数量的可重复性结果来观察完全通过开窗和分支支架修复TAAA的可行性,因此杂交手术的经验在此期间起到了一种"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应用分次主动脉阻断法行胸腹主动脉瘤重建的经验.方法 运用四分叉人工血管,分次阻断,行胸腹主动脉分支重建术12例.按照Crawford的分类标准,Ⅰ型3例,Ⅱ型6例,Ⅲ型2例,Ⅳ型1例.结果 12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其中1例术后出现肾功能衰竭合并肺部感染,2d后死亡;截瘫1 例,未康复;5例出现肺部感染,均治愈.结论 应用分次主动脉阻断法行胸腹主动脉重建术,降低了手术病死率,减轻了术后并发症,缩短了脏器的缺血时间,是行胸腹主动脉置换较为合理的方式.  相似文献   

16.
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简称AAA)是最常见的动脉瘤,90%腹主动脉瘤是动脉粥样硬化所致,多发病于40岁以后,男女比例为10:1.腹主动脉瘤的最终结局是破裂,如前壁破裂,死亡率高达90%.手术切除动脉瘤同时重建腹主动脉血流是行之有效的传统治疗方法.目前择期手术死亡率低于5%,但对于合并心、脑、肺、肾等重要脏器疾患的高龄病人,其手术死亡率可高达40%[1],这对于患者心理和生理无疑是十分沉重的打击.寻找一种简单、有效、微创、患者易于接受的治疗方法成为20世纪末各国血管外科和放射介入科医师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腔内隔绝术是近年来出现的针对胸主动脉瘤的微创疗法,这一以微创为特点的腔内血管外科技术的发展使得胸主动脉瘤的诊疗模式发生巨大变化。1991年,Parodi等最先将支架型人工血管用于治疗腹主动脉瘤。1994年,Dake等。将支架型人工血管用于胸主动脉瘤的治疗。1997年,景在平等。在我国率先进行了腹主动脉瘤的腔内隔绝治疗,1998年进行了胸主动脉瘤的腔内隔绝治疗。其后此项技术发展迅速。现结合近期文献对胸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的学术热点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介入与外科技术结合治疗复杂胸腹主动脉瘤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 男性,37岁。1980年因右肾动脉狭窄肾性高血压行膨体聚四氟乙烯(PTFE)人造血管右肾动脉搭桥术。1984年因人造血管内血栓形成行右肾自体肾移植术,术后一直应用药物控制血压在正常范围。1990年发现腹主动脉瘤并有多次剧烈腹痛病史。1998年6月发现胸主动脉瘤及左肾动脉瘤。术前CT、MRA及血管造影等检查显示:胸主动脉瘤位于降主动脉,瘤体上缘距左锁骨下动脉开口1-5cm,下缘平第6胸椎,最大直径6-0cm。腹主动脉瘤自腹腔动脉开口至肠系膜下动脉开口上缘,包括肠系膜上动脉及左肾动脉开口,瘤体…  相似文献   

19.
20.
正胸腹主动脉瘤(thoraco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TAAA)作为一种相对少见的疾病,发病率很低,仅占所有主动脉瘤的3%~10%[1,2]。尽管第一例成功的TAAA修复手术在20世纪50年代就被首次报道,但由于该类患者并不常见,我们对TAAA管理的大部分认识仍主要来自少数中大型单中心的研究,循证医学资料严重不足。如果不及时治疗,TAAA患者预后通常较差,2年死亡率为76%,5年死亡率高达95%[3]。TAAA的病因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