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方案治疗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霞  张碧丽 《海南医学》2014,(5):645-647
目的比较不同方案对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探讨临床合理用药的方法。方法选择门诊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346例,随机分为抗生素组(全程应用抗生素组)、延后组(延后应用抗生素组)、对照组(不应用抗生素组),分别统计其病程、并发症、不良反应发生率、复诊率及治疗费用。结果三组患儿发热、咳嗽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生素组咽痛时间短于延后组和对照组(P〈0.01)。三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生素组及延后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抗生素组复诊率显著高于延后组和对照组(P〈0.05)。抗生素组治疗费用最高,而对照组最低(P〈0.05)。结论抗菌药物治疗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不能有效缩短病程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且引起不良反应及治疗费用增加。  相似文献   

2.
李贱  梁晶晶  陈勃江 《西部医学》2010,22(1):117-118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道感染立即使用抗生素与不使用抗生素在治疗效果中的优缺点。方法对55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立即与不使用抗生素两组,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40例(72.7%)不用抗生素的患者均获得痊愈,14例(25.5%)立即使用抗生素也获得痊愈,1例疑似肺炎衣原体肺炎收住院。结论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不给予抗生素与立即给予抗生素相比,临床效果相似。  相似文献   

3.
我国部分省市医务人员合理用药知识调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了解城市和农村医务人员合理用药的现况,以便对医务人员下一步实施合理用药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医务人员基本情况,医务人员合理用药基本知识等。现场取样分为农村与城市两个层面,每个取样点调研5名医务人员,共1150个样本。结果 共发放问卷1150份。回收问卷1127份,其中有效问卷1101份,有效回收率97.7%。城市共回收有效问卷672份,农村为429份。医务人员对病毒感染是否需要使用抗生素,在城市43.8%的医生认为使用抗生素,农村为47.2%,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χ^2=11.28,P〈0.01)。医务人员对病毒感染是否需要使用激素,在城市72.7%的医生认为不使用激素,农村为65.9%,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χ^2=15.15,P〈0.01)。选择普通感冒病人不需要使用抗生素的医务人员城市占到80.3%,农村占到71.5%,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χ^2=23.25,P〈0.01)。在治疗感染性疾病时,有75%以上的医务人员认为倾向于联合用药。10%-15%的医务人员认为联合用药越多疗效越好,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χ^2=5.16,P〈0.05)。在选择抗生素时,医务人员主要考虑感染程度的占85%以上,其次依据个人经验来选择使用抗生素。结论 医务人员具备药品基本知识,但对合理用药方面知识欠缺。  相似文献   

4.
普外科手术中应用抗生素预防切口感染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荣海  马桂桃 《河北医学》2011,17(4):479-481
目的:了解普外科手术中使用抗生素预防切口感染的情况,探讨合理的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方案。方法:随机选择我院普外科手术患者360例,观察不同时间、不同方式,使用不同抗生素的患者切1:2感染情况。结果:360例普外科手术共发生切口感染8例,感染率为2.22%;术中使用抗生素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率为1.11%,而术前、术后使用患者则为7.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二、三联用药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7.78%)明显高于单药使用者(1.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普外科手术预防切口感染应严格掌握抗生素使用指征和时间,做到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对重症脑卒中患者(特别是合并糖尿病的重症脑卒中患者)急性期感染防治的意义。方法:选择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180例,其中,83例给予预防性抗生素应用(抗生素组),97例未给予预防性抗生素(未用抗生素组)。抗生素组患者中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有19例,未用抗生素组患者中合并糖尿病的患者23例。观察抗生素组及未用抗生素组患者感染发生情况。结果:抗生素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26.5%)与未用抗生素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24.7%)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住ICU天数及30d死亡率等方面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生素组糖尿病患者感染发生率为31.6%,未用抗生素组糖尿病患者感染发生率为47.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不能降低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的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斯奇康对COPD急性加重期患免疫调节作用及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年龄在50岁以上,过去一年至有三次以上的下呼吸道感染的COPD急性加重患64例,随机分为二组:治疗组(抗生素+斯奇康)。斯奇康1mg肌肉注射隔日一次,三周为一疗程,连续二个疗程。对照组(单用抗生素组)。用药前、后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随访治疗后6个月内呼吸道感染的急性发作情况。结果:用药前后两组患IgG,IgA,IgM水平无变化,对照组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未见改变,治疗组CD3^ 和CD4^ 细胞百分率升高,CD8^ 下降,CD4^ /CD8^ 细胞比值转为正常,与治疗前相比统计学有显差异(P<0.01)。疗程结束后1-6月内呼吸道感染次数与感染持续时间明显减少,结论:斯奇康具有提高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减少和减轻COPD患下呼吸道感染的发作频率,缩短感染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检测(PCT)在儿科呼吸道感染中的诊断价值,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将8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分为细菌感染组和病毒感染组,每组40例,测定所有患儿的血清PCT水平,PCT检测阳性患儿给予抗生素治疗。结果细菌感染组PCT检测阳性率高于病毒感染组(x^2=45.112,P〈0.05);细菌感染组PCT检测值高于病毒感染组(t=22.641,P〈0.05);38例PCT检测阳性患儿抗生素治疗有效率为86.8%。结论血清PCT是儿科早期判断呼吸道细菌感染的敏感指标,并为儿科医生早期应用抗生素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儿童抗生素的使用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门诊留观儿童抗生素的使用情况。方法 对2000年11月-2001年留观儿童使用抗生素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急性呼吸道感染(ARI)组与非急性呼吸道感染组抗生素使用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联合使用抗生素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ARI组选用抗生素前五位依次为头孢拉定421例,红霉素348例,头孢噻肟钠217例,青霉素172例,头孢呋肟93例,各占32.4%、26.7%、16.7%、13.2%、7.1%;非ARI组依次为头孢噻肟钠138例,头孢拉定93例,各占32.4%、26.7%、16.7%、13.2%、7.1%;非ARI组依次为头孢噻肟钠138例,头孢拉定89例、青霉素22例、灭滴灵5例、头孢呋肟4例,各占52.9%、34.1%、8.4%、1.9%、1.5%。结论 目前门诊留观儿童抗生素滥用十分普遍,合理使用抗生素仍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北京市奥运村综合诊所内科应用抗生素的经验,以提高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水平。方法在2008年奥运会前制订抗生素适应证,奥运会后回顾性总结处方与适应证的一致性,分析过度应用抗生素的影响因素。结果内科共就诊1537例患者,开处方1233张。总体感染956例(62.2%),其中呼吸道感染809例(52.6%)。应用抗生素149例(9.7%),占总处方量的12.1%,过度使用43例(28.9%),其中39例为呼吸道感染。国内工作人员患者抗生素过度使用率(34.6%),明显高于非工作人员患者(14.3%,P〈0.01)。国内工作人员是过度使用抗生素的独立影响因素(OR=3.07,95%CI=1.11~8.50)。结论综合诊所内科较好地控制了抗生素使用,但仍有改进余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肠道菌群调节剂(培菲康)辅助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RI)的疗效,及其对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择96例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患儿,随机将患几分为两组,两组患儿急性期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培菲康,疗程为6个月。两组患儿均随访12个月,记录呼吸道感染情况、T细胞亚群(CD3、CD4、CD8)检测结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3%、73.3%,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呼吸道感染次数(t=9.09),发热天数(t=7.22)、咳嗽天数(t=7.58)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治疗组在治疗后的CD3、CD4、CD4/CD8比值均升高(P均〈0.01),CD8降低(P〈0.01);对照组用药前、后CD3、CIM、CD8、CD4/CD8之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培菲康对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有免疫调节作用,对反复呼吸道感染急性发作可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1.
杨帆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5):78-78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静脉滴注治疗儿童下呼吸道感染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96例随机等分阿奇霉素治疗组(A组)和头孢菌素治疗组(B组),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A组发热、咳嗽、喘息等临床症状、肺部阳性体征消失时间均长于B组,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阿奇霉素治疗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临床疗效较头孢菌素类略差,临床上宜联合用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抗甲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反复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COPD反复下呼吸道感染的病人73例,随机分成多抗甲素治疗组38例在常规治疗(抗生素或抗病毒类药物及对症治疗,不用激烈或其它影响免疫功能药物)的基础上加用多抗甲素,3mo,每月10天为一疗程,静脉滴注,每日1次,每次10mg;对照组35例,同治疗组相似的常规治疗。观察随访两组病人用药后6mo内的临床状况。结果:治疗组病人下呼吸道急性感染发作次数显著减少,感染持续时间显著缩短,抗生素的用量显著减少;治疗组治疗后IgG和IgA均较治疗前提高。结论:多抗甲素防治COPD反复下呼吸道感染疗效好而安全,免疫功能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消旋卡多曲颗粒治疗呼吸道感染引起的急性腹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20例因呼吸道感染引起的腹泻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给予妈咪爱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消旋卡多曲颗粒。治疗3天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大便性状恢复时间较对照组缩短(t=5.41,P〈0.01),治疗组大便次数恢复恢复时间较对照组缩短(t=3.65,P〈0.01),大便常规检查恢复时间较对照组缩短(t=6.24,P〈0.0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2.9%,对照组为51.7%,差异(X^2=26.12,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消旋卡多曲治疗呼吸道感染引起的急性腹泻病疗效显著,安全性好,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uAE)治疗子宫肌瘤术中灌注抗生素预防术后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子宫肌瘤患者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在术中子宫内灌注灌孢曲松钠2.0(抗生素组,11=40);对照组术中未使用抗生素(n=40)。比较两组术后发热情况(发热程度及持续时间)。结果抗生素组发热持续时间平均(4.7±1.8)d,体温平均(38.1±0.5)℃;对照组发热持续时间平均(9.1±2.3)a,体温平均(38.8±0.9)℃。两组在发热程度及持续时间上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o结论术中动脉灌注抗生素可有效缓解术后的发热症状。  相似文献   

15.
普外科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阶段的临床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普外科围手术期预防性抗生素合理应用状况。方法 抽取我院2002年11月及2004年11月普外科住院择期手术病人病历207份,调查分析评价预防性抗生素应用的合理性。结果 经过系统学习促进合理用药后,2004年组有显著提高,由2002年组的31.7%猛增到2004年组的50.0%(P=0.0074):基本合理率由2002年组的12.9%增加为2004年组的17.0%(P=0.4075)。用药不合理率则由2002年组的55.4%减少为2004年组的33.0%(P=0.0019)。结论 强化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意识,医院制订围手术期预防性抗生素使用规范,可以有效地遏制外科围手术期滥用抗菌药物现象。  相似文献   

16.
经皮给药治疗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给药治疗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88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经皮给药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0例给予抗感染、镇咳、祛痰、支持等常规治疗,经皮给药组48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经皮给予治疗,观察2组的主要体征持续时间和治疗有效率,并对2组进行了比较。结果:对照组、经皮给药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5.00%、93.75%,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皮给药组体温恢复及哮呜音、湿哕音、咳嗽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给药治疗小儿下呼吸道感染有效、安全、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7.
抗生素使用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1995年9~12月间住院使用抗生素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的回顾性调查,其中29例发生感染,感染率为11.8%,感染病死率为17.2%。医院感染与使用抗生素品种关联,多发生于用药中后期(>10d),尤其是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最为常见。分析危险因素提示:抗生素的选用、细菌耐药性、联合用药和给药途径是感染增加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加替沙星治疗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评价加替沙星的治疗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经临床确诊为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10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56例,口服加替沙星0.4g,每日1次;对照组口服环丙沙星0.2g,每日2次,疗程均为7-14d,所有病例治疗结束后随访7d,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痊愈率分别为89.29%(50/56)和73.08%(38/52),有效率分别为98.21%(55/56)和80.77%(42/52),两组细菌清除率分别为100%(57/57)和82.61%(38/46),两组间临床和细菌学疗效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0.71%(6/56)和7.69%(4/52)(P>0.05),且均为消化道反应。结合:加替沙星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能安全有效地治疗急性下呼吸道感染。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注射用穿心莲内酯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IgA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开放对照法,治疗组应用注射用穿心莲内酯,当感染时加用少量激素。对照组单用注射用羟氨苄青毒素。结果:注射用穿心莲内酯组较对照组呼吸道感染的次数减少,使用抗生素时间缩短,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CIgA从(0.62±0.57)μmol/L升高到(0.92±0.91)μmol/L。注射用穿心莲内酯组有效率为96.8%,对照组为78.1%。且无明显副作用。结论:穿心莲内酯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IgA明显升高,临床上是有效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20.
110例急性呼吸道感染C反应蛋白检测的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C反应蛋白(CRP)的检测对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鉴别诊断和疗效判断的价值。方法:CRP的检测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本检测110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血清CRP水平。结果:(1)110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急性期患血清CRP水平显高于对照组(P<0.01);(2)细菌感染组与病毒感染组、对照组相比,CRP水平差异有显性(P<0.01)。结论:急性呼吸道感染患CRP水平显升高,特别是细菌感染组显高于病毒感染组、血清CRP检测可用于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鉴别诊断,动态检测其变化对疗效判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