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正虚伏痰辨治小儿哮喘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现代医学研究认为,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具有气道高反应性、反复发作性特点。中医学认为哮喘是由于脏腑亏虚,痰瘀留伏,外邪引发所致的本虚标实之证。正如《证治汇补》中所言  相似文献   

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多久病肺虚,痰浊潴留,因感外邪诱发,甚则加剧,病变首先在肺,继则及脾肾,后期影响心、肝,病因多为感受外邪、吸烟、饮食、情志所伤、痰浊、血瘀、气虚等。为本虚标实,本虚多为肺、脾、肾三脏亏虚,标实多为痰浊、血瘀之壅盛,气虚为本,实邪为标,二者互为因果,构成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病机特点。治以祛痰、活血化瘀、补虚,标本兼顾,虚实并治。  相似文献   

3.
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期的辨治要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咳嗽、咯痰、气喘,属于中医学“肺胀”、“痰饮”、“咳喘”等病证范畴。主病之脏在肺,可累及脾、肾和心,病理性质多属标实本虚、寒热错杂,病机病证特点为“肺虚痰瘀”。病初多为肺气郁滞,生痰、停饮、血瘀,久则肺虚气不化津而致痰饮内生,气虚无以运血而致络脉瘀阻,虚实互为因果,痰瘀兼夹同病,多脏交互影响。而标实与本虚,痰饮与血瘀,脏腑之主次,则又因人因时而异,且变动不拘。由于本病多为发作与缓解交替,发作期偏于标实,多属感受外邪诱发;缓解期偏于本虚,多属脏气不足。本着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应予分别处理,但还当注意两者的相关性。现就急性发作期的辨治要点,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支气管哮喘的外治疗法江苏省南通市中医院(226001)姚石安支气管哮喘是常见的呼吸道顽固性疾病,祖国医学认为患者多因禀赋亏虚,复感外邪而致病,属本虚标实之证。而预防本病的发作,“治未病”调动机体的抗病免疫力尤为必要,临床观察表明,外治用药的选择及辅以...  相似文献   

5.
肺胀病辨治点滴湖北省沙洋人民医院(434560)李帮阔肺胀为多种慢性肺系病证,如久咳唾、喘息、短气、虚满等,常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多为痰瘀阻肺,气阴耗伤的本虚标实之证。辨证须分清虚实主次,论治应遵循"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1伏痰外感 虚实错...  相似文献   

6.
陈维琴 《国医论坛》2001,16(4):50-52
支气管哮喘发病率较高 ,该病反复发作 ,有相当部分患者发展为阻塞性肺气肿 ,乃至肺心病。近年来 ,随着人们对支气管哮喘认识的逐步深入 ,中医药对该病的治疗取得了一定进展 ,现综述如下。1 病因病机支气管哮喘属祖国医学“哮证”、“喘证”范畴 ,其发生是由宿痰伏于肺 ,复加外邪侵袭、饮食不当、情志失调等诱因引触 ,痰随气升 ,气因痰阻 ,相互搏结 ,壅塞气道 ,肺失宣降而喘促痰鸣。哮喘发作期以标实为主 ,缓解期以本虚为主 ,反复发作多表现为虚实夹杂、本虚标实之特征。本病多以风、寒、热、湿、痰、瘀为标 ,以肺虚、脾虚、肾虚为本。肺不…  相似文献   

7.
补肾法在支气管哮喘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属于中医哮证的范畴。众多医家对哮喘进行了广泛深人的研究,并卓有成效。现就近年来运用补肾法治疗哮喘作一综述:1肾虚与哮喘的发病关系《症因脉治·哮病》曰:“哮病之因,痰饮留伏,结成窠穴,潜伏于内。”由此可知,伏痰为本病病理关键。郝氏等认为伏痰为津液停聚所致,而肾为维持津液正常代谢的关键,若肾阳不足,气化失职,津液代谢即失常,停聚则为伏痰。肾阳不充则伏痰不去,伏痰每因外邪激动而搏击于气道,致本病呈慢性反复发作状态[‘j。且临床常见大部分哮喘患者在缓解期均伴…  相似文献   

8.
胡克强 《中医研究》2001,14(1):54-54
近年来 ,笔者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 ,加强补肾、化瘀治疗哮喘 ,收到较好疗效。1 病因病机本病多属本虚标实之虚实兼杂症。由于宿痰内伏于肺 ,遇诱因如风、寒、暑、湿邪 ,饮食生冷海腥或恼怒气逆 ,劳倦等 ,使气机升降发生逆乱 ,触动肺中伏痰 ,则痰升气阻而发病。正如《症因脉治·哮喘病》所说 :“痰饮留伏 ,结成窠臼 ,潜伏于内 ,偶有七情之犯 ,饮食之伤 ,或外有时令之风寒 ,束其肌表 ,则哮喘之症作矣。”本证发作日久 ,多累及诸脏 ,使肺脾肾虚。肾气虚弱 ,则本虚难复 ,使病情缠绵难愈。因此 ,肾虚、血瘀在哮喘发作日久的患者中占有突出地位 ,…  相似文献   

9.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属于祖国医学“久泻”、“久痢”范畴,多因饮食不节、外邪侵袭、情志不和、病毒感染等因素诱发,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黏液脓血便,日久不愈,常反复发作,伴有食欲不振,体瘦面黄,神疲乏力,舌质淡,苔白,脉细弱等症状。本病多属正虚邪恋,本虚标实、寒热兼杂之候,因此,辨证论治应从整体观念出发。  相似文献   

10.
王胜教授认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机总属本虚标实,实邪是该病病程迁延的重要因素之一,实邪主要分为外邪和内邪,外邪即感受自然界六淫之气,内邪即痰饮、瘀血、热毒,正气因实邪渐衰,虚邪祛实邪集聚,相因互果。王胜教授运用"祛实邪"辨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颇有疗效。该文总结王胜教授辨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用药经验和临证思维,并分享典型病案1则。  相似文献   

11.
支气管哮喘和过敏性鼻炎是临床的常见病,二者密切相关,多因禀赋素虚,肺气虚弱,症情反复发作,迁延日久,肺病涉脾,脾虚失运,痰饮内生;肺病及肾,肾气肾阳不足,蒸化失司,水湿泛滥,痰饮内生,伏藏于肺,成为本病的夙根,故认为肺脾肾虚为发病之本,感受外邪,痰饮内伏则为标实,治当益气补肺健脾益肾治其本,疏风宣散温阳化饮治其标.  相似文献   

12.
答: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多发于2~3岁小儿,该病的特点是反复感冒,常并发“乳蛾”(急性扁桃体炎)、咳喘(支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等症。此类患儿大多禀赋不足,脾肺气虚,抗御外邪的能力较差,故呼吸道感染反复发生,缠绵不解。此系本虚标实之证,感染时须标本并治,感染控制后应及时治本。1 感染时标本并治:本病为本虚标实之证。患儿多见  相似文献   

13.
浅谈肺系疾病的上盛下虚证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上盛下虚”证是肺系疾病中支饮、哮喘等慢性肺系疾病发展到严重阶段常见的证型。“上盛”即指痰浊壅肺,或外邪干肺;“下虚”是指肾之阴阳虚损。上盛下虚的病因主要是久病致虚,因痰致实,误治致变,复感外邪,阴阳亏损五个方面。久病咳喘伤及肺气,迁延日久不愈,伤肺及肾,则肺肾俱虚。由于患者素体和感邪性质不同,临床表现可分为肺肾气(阳)虚和肺肾阴虚两种证候。在上盛下虚证中形成痰的原因主要是肺、脾、肾三脏亏损,津液失于输化而成,即因虚而生痰也。痰浊壅阻,则肺失宣降,上逆为喘,即因痰而致实也。本虚标实之咳喘证以肺实为主者,治当以祛邪为急,尤以治痰为重要法则,但临床往往因辨证不准确,  相似文献   

14.
徐艳玲教授认为哮病乃内(夙根)、外(外邪)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以痰为主,痰饮内生,上伏于肺,遇感诱发;痰气互搏,壅塞气道,肺宣肃乃失;发病与肺、脾、肾三脏密切相关;提出"法其宗、不离其本"的独到见解,从肺脾肾论治,发时以邪实为主,治以祛痰利气,攻邪治标;日久则由实转虚,治当扶正祛邪兼施,同时补肺、健脾、益肾;然发时未必全为标实、缓期未必俱为本虚,临证施治须辨证论治、治病求本。强调外避虚邪贼风,内调饮食起居,减少支气管哮喘的发作次数及发病率。  相似文献   

1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辨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病机为本虚标实之患。正气虚弱是内因,外邪扰肺是外因,痰瘀伏肺是发病的夙根。扶正祛邪是基本治法,扶正重在健脾益肺,补肺纳肾;祛邪则以化痰祛瘀为关键。  相似文献   

16.
刘谟梧治疗小儿哮喘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刘谟梧医师治疗小儿哮喘疗效颇佳 ,现将其经验介绍如下。治疗强调调畅气机与祛痰对哮喘的病因 ,刘师素来推崇《证治汇补》的三因论 :“内有壅塞之气 ,外有非时之感 ,膈有胶固之痰 ,三者相合 ,闭损气道 ,搏击有声 ,发为哮证。”认为“哮有夙根”,含意有二 :一为体内有痰饮内伏 ,二为肺、脾、肾禀赋不足 ,肺虚卫外不固 ,脾虚湿痰内生 ,肾虚不能温化水湿 ,所以易受外邪引动 ,内生伏痰易现。气郁、气逆为病机之关键 ,伏痰无气不动 ,风火无气不煽。治疗哮喘时不能截然将发作期与缓解期分开 ,而应根据本虚与标实的主次关系分别有所侧重 ,抓住…  相似文献   

17.
肺胀是老年常见病、多发病。本病临床症候群分为以虚证为主的缓解期和以邪实为主的急性发作期 ,该病病程缠绵 ,容易反复发作 ,难以治愈。胸中胀闷、喘息、咯痰、咳嗽等症状伴随疾病的始终。反复发作可使病情呈进行性加重 ,继而演变为肺胀的变证 ,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和生存质量。因此 ,加强肺胀缓解期的健康教育 ,可避免或减少其急性发作 ,且是提高肺胀病人生活和生存质量的有力保障。1 慎起居 ,适寒温肺胀的发生多因慢性肺系疾病 ,迁延失治 ,导致肺气自虚 ,卫外不顾 ,易为外邪所侵而复发。病人正气尚虚 ,稍失节治 ,则易感受外邪而发病。…  相似文献   

18.
当代医家治疗慢性肾炎有两难,一是水肿难消,时起时伏,时轻时重而经年累月难以平伏;二是尿蛋白难消。其所以难治者,主要由于本病全过程始终呈现本虚标实之病理,正虚难复,易感外邪,进而使病情反复多变,此其一;其二,湿邪久恋,郁而化热,  相似文献   

19.
解毒化瘀法治疗小儿哮喘(发作期)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迪 《江西中医药》2003,34(12):35-35
哮喘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一种病证 ,在我国东北地区发病率尤高。由于痰饮久伏 ,气机不畅 ,一触即发 ,且反复不已 ,病程较长 ,根治殊难。古今凡治哮喘发作 ,多以止哮、平喘、宣肺、除痰之法为主 ,笔者从多年的临床实际出发 ,佐用解毒、化瘀之法 ,对小儿哮喘发作期的治疗体会颇深。哮喘由毒邪为害实属多见 ,范围较广 ,多由外邪所化。外感六淫与伏痰相搏结化毒致病 ,小儿哮喘又热哮居多 ,中医认为有热就有毒 ,热因毒而生 ,无毒不起热。所以邪实与痰热均可产生毒邪 ,治疗理应解毒。临床表明哮喘多由上呼吸道感染而诱发 ,初起症见低热、咽痛不适、干…  相似文献   

20.
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属于中医学“喘咳”、“哮喘”及“痰饮”范畴,临床以咳嗽、咯痰、喘息为主要表现,本病在春秋二季的发病率较高,易反复发作,中医多认为其内因责之于小儿形气未充,肺、脾、肾不足,痰饮内伏;外因责之于感受外邪.其病机多属风寒束肺,痰涎壅盛,肺失宣降.在治疗方面,急性发作时,以邪实为主,当攻邪以治其标,并辨其寒热而施治;病久兼虚的,应适当兼顾;缓解期以正虚为主,当扶正以固其本.而近年来,内病外治这一古老而义新型的治疗方法,正受到国内外广泛的关注.现将近年来有关中医外治法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以下简称小儿喘支)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