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目的 探讨5'-核苷酸酶(5'NT)与肝功能生化酶的联合检测在胆道良恶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速率法检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胆道恶性肿瘤74例,慢性胆囊炎70例,胆结石+慢性胆囊炎68例及正常健康人70例血清中5'-核苷酸酶水平,同时检测肝功能相关的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γ-谷氨酰氨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LP).结果 胆囊癌+胆管癌的血清5'NT水平明显高于慢性胆囊炎、胆结石+慢性胆囊炎组及正常健康人群(P<0.05),而胆囊癌+胆管癌(伴梗阻)组与胆囊癌+胆管癌(未梗阻)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胆道良性疾病与健康人群之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胆道恶性疾病中5'NT与ALP、GGT呈高度正相关(r=0.665,r=0.519;F=57.16,F=26.588,P<0.05).血清5'NT、ALP、GGT联合检测的特异性、敏感度分别为95.65%和94.59%.结论 5'NT与肝功能生化酶类指标联合应用,可作为诊断胆道良恶性疾病的较为敏感、有效的生化指标,有助于胆道良恶性疾病的鉴别.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血清5’-核苷酸酶(5’-N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活性的变化在淤胆型婴儿肝炎综合征与胆道闭锁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法国梅里埃公司5’-NT诊断试剂盒,同时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60例阻塞性黄疸(28例胆道闲锁和32侧婴儿肝炎)患儿及20侧正常对照组婴儿血清5’-NT,γ-GT,血清总胆红素(TBILT),直接胆红素(DBILT)水平。结果在28例胆道闭锁和32例婴儿肝炎病例中,5’-NT和γ-GT均数较20例正常对照组升高(P〈0.05),5’-NT和γ-GT均数在胆道闭锁组明显高于淤胆型婴儿肝炎综合征组(P〈0.05),在胆道闭锁病例中,5’-NT与γ-GT、TBILT和DBILT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5’-NT及γ-GT的测定有助于淤胆型婴儿肝炎综合征和胆道闭锁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阻塞性胆道疾病患者血清糖类抗原19—9(CA19—9)的变化。方法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血清CA19-9,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胆红素,比较胰腺癌、胆管癌、胆总管结石3组之间的差别,以及各疾病组患者血清CA19-9与血清胆红素的相关性。结果阻塞性胆道疾病患者血清CA19-9、胆红素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腺癌组、胆管癌组患者血清CA19-9中住数分别为459、951U/mL,显著高于胆总管结石组(75U/mL),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腺癌组、胆管癌组患者之间血清CA19-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阻塞性胆道疾病中只有胆总管结石组患者血清CA19—9与胆红素有显著性相关(r=0.356,P〈0.05)。结论血清CA19-9水平有助于胰腺癌、胆管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癌胚抗原(CEA)及甲胎蛋白(AFP)检测在胆道良恶性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择手术及病理检测确诊的胆管癌和(或)胆囊癌患者48例(恶性组),慢性胆囊炎患者43例,胆结石合并慢性胆囊炎患者48例及体检健康者60例(健康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受试者血清中CEA及AFP水平。结果恶性组血清CEA及AFP水平高于其他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胆道良性疾病各组与健康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EA诊断胆道恶性疾病的特异度和敏感度分别为95.35%和50.00%,AFP为100.00%和4.17%,二者联合检测为95.35%和54.17%。结论 CEA和AFP联合是诊断胆道恶性疾病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探讨单检ALP、GGT以及联检CA199、CEA对肝胆系统疾病(胆道结石、胆管癌、急性黄疸型肝炎)的诊断效能。方法对我院自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155例胆道结石、25例胆管癌、30例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和50例正常门诊体检者的血清酶指标-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以及CA199、CEA结果,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ALP、GGT结果:胆道结石病人显著高于急性黄疸型肝炎病人(P0.05),急性黄疸型肝炎病人显著高于正常体检者(P0.05),胆道结石病人与胆管癌病人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CA199结果:胆管癌病人显著高于胆道结石病人(P0.05),胆道结石病人显著高于急性黄疸型肝炎病人,本组急性黄疸型肝炎病人均在正常范围内;CEA结果:胆管癌病人的显著高于胆道结石病人,胆道结石病人、急性黄疸型肝炎病人和正常门诊体检者无差异。胆道结石病人治疗后随着CA199的急剧下降,肝功能指标ALP、GGT也急剧下降。而胆管癌病人肝功能指标ALP、GGT以及CA199、CEA都没有发生什么较大的变化。结论联合检测ALP、GGT、CA199和CEA可以极大程度上提高鉴别诊断胆道结石病、胆管癌病、急性黄疸型肝炎这三种疾病能力。在疾病治疗过程中动态观察ALP、GGT、CA199这些指标的变化还可以用来判断排除胆管癌病。因此联合检测ALP、GGT、CA199、CEA对诊断肝胆系统疾病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血清GGT和GGT/ALT比值联合应用鉴别肝脏良恶性疾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清GGT活性及GGT/ALT比值在肝脏良、恶性疾病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仪分别检测了138例肝脏良、恶性疾病患者和60例无肝病其他肿瘤患者及132例健康体检者血清GGT活性及ALT活性。结果:所有肝脏良恶性疾病组血清GGT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和无肝病其他恶性肿瘤组(P<0.01);原发性肝癌组和肝转移癌组GGT活性均显著高于其他肝脏良性疾病组(P<0.01或P<0.05)。病毒性肝炎组GGT/ALT比值显著低于脂肪肝组、原发性肝癌组、肝转移癌组、肝硬化组、肝血管瘤组之间均有极显著差别(P<0.01);随着GGT阳性界值的提高,阳性率逐渐下降,但对肝脏恶性肿瘤诊断的特异性却显著提高。结论:血清GGT活性和GGT/ALT比值联合应用可有效辅助鉴别肝脏良、恶性疾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不同方式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治疗肝外胆管恶性梗阻的效果,为临床上选择更适当的方法治疗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经内镜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术(EMBD)治疗肝外胆管恶性梗阻患者80例(EMBD组)及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PTC)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术治疗肝外胆管恶性梗阻患者80例(PTC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的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支架通畅时间及患者生存期。【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肝功能均有明显改善,两组之间比较总胆红素(TB)、碱性磷酸酶(ALP)及谷氨酰基转移酶(GGT)下降程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PTC组的手术成功率高于 EMBD组,但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 EMBD组(P<0.05)。两组病人术后支架通畅时间及生存期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对于肝外胆道恶性梗阻患者可首选 EMBD,如手术失败可考虑经PTC途径行胆道支架置入。  相似文献   

8.
目的初步探讨和评估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线粒体型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mAST)、腺苷脱氨酶(ADA)、清蛋白(ALB)、胆碱酯酶(CHE)、前清蛋白(PA)、5′-核苷酸酶(5′-N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汁酸(TBA)、总胆红素(TBIL)、α-L-岩藻糖苷酶(AFU)共13项生化指标在常见肝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268例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和212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的上述指标进行检测,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相比,13项生化指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LT、AST、m-AST、ADA、ALP、GGT、5′-NT、TBA、TBIL、AFU在各组肝病中均有不同程度升高,而ALB、CHE、PA则有不同程度下降。结论对肝脏疾病的诊治及预后判断,应选择具有特异性、互补性的指标进行联合检测。急性肝炎优先考虑ALT、AST、m-AST、TBA、TBIL。慢性肝炎优先考虑AST、ALT、m-AST、CHE、GGT。肝硬化优先考虑ADA、CHE、TBA、TBIL、ALB。肝癌优先考虑AFU、GGT、5′-NT、ALP、m-AST。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不同肝病中血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活性水平,探讨ACE与肝功能指标联合检测在肝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日立7170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不同肝病组及正常对照组血清ACE及部分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DBIL,ALP和GGT)进行检测,并计算阳性检出率。结果血清ACE活性除阻塞性黄疸(31.17&#177;8.56U/L)低于正常对照组(39.25&#177;14.75U/L)(F=9.685,P〈0.05)外,其余各组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肝病组之间,慢性活动性肝炎组(93.68&#177;22.52U/L)、肝硬化组(91.59&#177;21.13U/L)显著高于急性肝炎组(69.65&#177;19.23U/L)和慢性迁延性肝炎组(70.22&#177;18.29U/L)(P〈0.01)。阳性检出率分别为ACE48.5%,ALT52.2%,AST40.1%,TBIL38.3%,DBIL37.0%,GGT41.5%和ALP39.7%。即ACE与ALT基本一致(P〉0.05),却明显高于其他指标(P〈0.05)。结论血清ACE活性检测或联合肝功能指标检测有助于肝病的诊断或鉴别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初诊患者肝功能检验项目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352例甲亢患者和434例健康体检者血清,同时检测常规普及的肝功能检验项目和6项尚未广泛普及的肝功能检查项目[5′-核苷酸酶(5′-NT)、α-岩藻糖苷酶(AFU)、单胺氧化酶(MAO)、亮氨酸氨基肽酶(LAP)、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同工酶(m-AST)、谷氨酸脱氢酶(GLDH)]并进行结果比较。结果甲亢组与健康对照组的血清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血清总蛋白(TP)、清蛋白与球蛋白比值(A/G)、清蛋白(AL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血清总胆汁酸(TBA)、碱性磷酸酶(AL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NT、LAP、m-AST、AFU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2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GLDH相关系数最高的常规项目是AST(r=0.436,P0.01);与m-AST是AST(r=0.742,P0.01);与LAP是ALP(r=0.497,P0.01);与MAO是GGT(r=0.245,P0.01);与AFU是ALP(r=0.221,P0.01);与5′-NT是GGT(r=0.537,P0.01);甲亢患者肝功能常规项目异常率为65.32%,最高为ALP,其次为ALT和AST,但未普及项目的异常率较低。结论甲亢患者肝功能变化对了解其代谢紊乱程度、估计病情、判定肝损害原因、指导药物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胆管癌胆管胆汁中糖蛋白糖链结构变化及其酶学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胆管癌胆汁中糖蛋白糖链结构的变化及其酶学机制,探讨胆汁中糖蛋白成份厦其糖链结构的改变在良恶性胆道病变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运用各种生化技术将一组恶性胆道病变(胆管癌27例、胆囊癌9例、壶腹癌5例)和20例良性胆道病变所致梗阻性黄疸病人胆管胆汁中的蛋白分离出来,进行糖蛋白定性。采用制备好的HRP标记凝集素探针(DSA-HRP、WGAHRP、LCA-HRP、ConA-HRP)分别对良恶性胆管胆汁中的糖蛋白的糖链结构进行检测和分析。将已分离、纯化和鉴定好的GnT-Ⅲ、Ⅳ、Ⅴ的最适受体底物与上述胆管癌、胆囊癌组织及良性胆管组织的酶液进行反应,再以HPLC测定组织中(GnT-Ⅲ、Ⅳ、Ⅴ的活力。结果:良恶性胆道病变的胆汁中糖蛋白的糖链结构存在明显差异,胆管癌胆汁中糖蛋白的糖链结构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天线数和核心岩藻糖的明显增多,还可能伴有平分型GlcNAc的增多。GnT-Ⅴ、Ⅳ、Ⅲ的活力在胆管癌和胆囊癌癌组织中明显高于良性对照组,尤以GnT-Ⅴ、Ⅲ活力增高更明显。结论:胆管癌胆汁中的糖蛋白厦其糖链结构的变化可能对胆管癌的定性诊断有一定价值。胆管癌组织中糖基转移酶活力的改变是胆汁中糖蛋白糖链结构变化的酶学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H7N9禽流感(2013年)患者治疗前、后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检测17例H7N9禽流感患者[12例治愈(H7N9治愈组)、5例死亡(H7N9死亡组)]的心肌指标[包括心肌肌钙蛋白T(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MYO)和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肝功能指标[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碱性磷酸酶(ALP)、总蛋白(TP)和总胆汁酸(TBA)]、肾功能指标[肌酐(Cr)和尿素氮(BUN)]共12项生化指标的水平,对比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分别以50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2009年)作为疾病对照组(H1N1组)、12名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并进行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H7N9治愈组和H1N1组治疗前均表现为CK.MB、MYO和NT—proBNP水平升高(P〈0.05),cTnT正常(P〉0.05);AST、ALT和GGT水平升高(P〈0.05),ALP和TP水平下降(P〈0.05);Cr和BUN均无异常(P〉0.05)。与H1N1组比较,H7N9治愈组除血清ALT、ALP、GGT和TP升高/降低程度不一致外,其余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H7N9死亡组CK—MB和NT.proBNP水平高于H7N9治愈组,且出现TBA和Cr升高(P〈0.05)。与治疗前比较,H7N9治愈组治疗后CK—MB、MYO、NT.proBNP、AST和TBA水平降低,ALP、TP水平升高(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H7N9治愈组治疗后除AST、ALT和GGT水平仍有差异外,其余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H7N9死亡组治疗后除TP以外其余指标均有差异(P〈0.05)。结论H7N9禽流感患者生化指标的检测对于该疾病的辅助诊断、病情判断及预后提示具有一定的意义;但其变化与2009年甲型H1N1流感类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内镜下胆道支架置入治疗胆道良、恶性梗阻的疗效。方法132例胆道梗阻患者(其中良性病变76例,恶性病变56例)先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确定胆管病变部位、性质和范围后,行内镜下胆管塑料支架引流术(ERBD)或内镜下胆管金属支架引流术(EBMsD)。结果2种引流术式减黄效果均较显著,132例均在引流后胆红素明显下降,直接胆红素第1天下降(68.7±1.7)μmol/L,第7天下降(166.8±2.3)μmol/L。结论经内镜下胆道支架置人可以达到有效的胆汁引流的目的,适用于胆道良、恶性疾病引起的阻塞性黄疸,并为胆瘘患者提供了微创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14.
经内镜胆道支架治疗胆道良恶性梗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探讨胆道良恶性梗阻时塑料和镍钛记忆合金镀金支架内镜置入的操作技术及其临床疗效。方法该组塑料支架组52例,包括十二指肠乳头炎性狭窄24例,胆总管下段炎性狭窄4例,老年胆总管巨大结石5例,胆漏11例,胆管外科损伤狭窄7例,胰腺癌1例;镀金支架组28例,包括中下段胆管癌11例,肝门部胆管癌6例,十二指肠乳头癌5例,胰腺癌6例。所有病人均行ERCP以证实狭窄部位及其程度,选择合适的支架。经十二指肠镜插入导丝至梗阻远端,狭窄明显者沿导丝进行球囊扩张;在X线监视下沿导丝用支架推送器将支架送至狭窄远端2cm。术后观察病人黄疸改善情况,同时观察肝功能、血清淀粉酶变化,并随访3-6个月。结果该组支架均一次置入成功,成功率100%。镀金支架置入后1周,患者血清总胆红素(STB)下降67.16%,谷丙转氨酶(ALT)下降58.37%,r-谷胺酰转肽酶(r—GT)下降40.63%,碱性磷酸酶(ALP)下降41.54%;塑料支架置入后1周,STB下降53.24%,ALT下降55.03%,r—GT下降37.15%,ALP下降34.12%。早期并发症包括:高淀粉酶血症、ERCP术后胰腺炎、胆管炎,晚期并发症有支架堵塞。镀金支架组随访期间有4例(14.29%)死于肿瘤进展。结论经内镜塑料和镍钛记忆合金镀金支架治疗胆道良恶性梗阻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塑料支架在胆漏及胆道损伤治疗中的应用为肝胆外科手术并发症的治疗提供了较好的弥补手段。  相似文献   

15.
经内镜胆道支架置入治疗胆道疾病的价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内镜下置放胆道支架治疗良恶性胆道梗阻及其他胆道疾病的效果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所有病例均经ERCP确定胆管狭窄部位及程度,选择合适的支架,在透视引导下置入支架。塑料支架组30例,金属支架组26例。分别观察患者术后1周黄疸消退、肝功能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随访3~6个月。结果所有病例均一次成功置入支架,成功率100%。塑料支架置入后1周,血清总胆红素(STB)下降51.25%,谷丙转氨酶(ALT)下降52.09%,r-谷胺酸转肽酶(r-GT)下降29.07%,碱性磷酸酶(ALP)下降36.18%。金属支架置入后1周,STB下降70.25%,ALT下降55.23%,r-GT下降41.68%,ALP下降43.74%。早期并发症主要为ERCP术后胰腺炎及胆管炎,其中胰腺炎2例,发生率3.57%,胆管炎3例,发生率5.34%;晚期并发症主要为支架堵塞,共3例,发生率5.34%。结论内镜下胆道支架可有效缓解良恶性胆道梗阻及胆漏、胆道损伤患者的病情,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符合生理等特点。塑料支架对胆道良性狭窄及预计恶性梗阻生存期不超过3个月的患者具有优越性;对无法手术根治切除的恶性胆道梗阻患者,经济条件允许下放置金属胆道支架是最佳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肝素抗凝血浆用于检测十项酶活力生化指标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肝素抗凝血浆用于检测十项酶活力生化指标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日立7170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30例患者的血清和肝素抗凝血浆十项酶活力生化指标。结果血清和血浆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KP)、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胆碱酯酶(CHE)、α—淀粉酶(AMY)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乳酸脱氢酶(LDH)、γ-谷氨酰转移酶(GGT)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01),血清LDH浓度(Y1)与血浆GGT浓度(X1)的回归方程为Y1=0.9637X1+9.6443,r1=0.9982;血清GGT浓度(Y2)与血浆GGT浓度(X2)的回归方程为Y2=0.9869X2+9.6732,r2=0.9982;α—L岩藻糖苷酶(AFU)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01),血清AFU浓度(Y3)与血浆AFU浓度(X3)的回归方程为Y3=1.8007X3-21.7090,r3=0.5182。结论肝素抗凝血浆适合于检验上述的ALT、AST、AKP、CK、CK—MB、CHE、AMY、LDH及GGT九项酶类生化项目,可快速报告结果,但应注意LDH血浆和血清中存在恒定浓度差(约19U/L),GGT血浆和血清中也存在恒定浓度差(约10U/L),应予以纠正。AFU不能用肝素抗凝血浆作生化检验。  相似文献   

17.
胆汁淤积性肝病的合理用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胆汁淤积(cholestasis)是由多种原因所致胆汁分泌或排泄障碍,导致胆汁不能正常地流入十二指肠,从而反流入血液循环中,在临床上常表现为黄疸、瘙痒、尿色深、粪色变浅和黄斑瘤等,实验室检查可有血清胆红素、碱性磷酸酶(ALP)、5-核苷酸酶和γ-谷氨酰转肽酶(GGT)升高,血清ALT和AST升高提示有肝细胞损伤,慢性胆汁淤积常有总胆固醇水平升高。胆道的影像学检查[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术前肝功能状态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2004年1月至2013月9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心外科连续收治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151例,其中急性期患者89例,亚急性期患者40例,慢性期患者22例。选取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健康体检者95例为对照组。采集各组清晨空腹静脉血测定其肝功能生化指标,采用主动脉CTA测定夹层原发破口及剥离范围,心脏彩超检查评估主动脉瓣反流情况。结果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组术前大部分肝功能指标[胆碱酯酶(CHE)、总胆红素(TBIL)、间接胆红素(IBIL)、总蛋白、白蛋白(ALB)、谷氨酸转氨酶、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AL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急性期患者CHE、TBIL、IBIL、ALB、ALP升高更明显(P均〈0.05)。相关分析显示,多个肝功能指标与主动脉夹层分期相关,TBIL、IBIL、ALB分别呈负相关(r=-0.286、P〈0.001,r=-0.261、P=0.002,r=-0.267、P=0.001),与ALP呈正相关(r=0.272、P=0.001)。 结论主动脉夹层急性期肝功能受损更严重,肝功能损伤程度可能与主动脉夹层的分期相关。  相似文献   

19.
王波  丁楠  常波 《中国实验诊断学》2013,(11):2022-2025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清中自身抗体存在的情况及其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利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及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89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HBC)患者及64例慢性肝炎患者(CHB)血清中自身抗体阳性率,将两组阳性率进行统计比较。将89例HBC患者按照自身抗体存在情况分成自身抗体阳性组和自身抗体阴性组,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别检测两组患者的肝功指标,并与90例正常对照者(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组自身抗体检出情况与慢性乙型肝炎组相比,AMA、AMA-M2升高最为明显(P〈0.01),ANA检出率也显著增高(P〈0.05),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能指标中,自身抗体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ALP升高最为明显(P〈0.01),AST、TBA值显著升高(P〈0.05),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身抗体阳性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LT、AST、TBil、DBil、GGT、ALP、TBA值均显著升高(P〈0.01)。自身抗体阴性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LT、AST、TBil、GGT、TBA及DBil显著升高(P〈0.01或P〈0.05),ALP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合并自身免疫性肝病对肝脏损害更大,在肝病患者中检测自身抗体将有助于判断肝病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血吸虫性肝纤维化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与肝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50例诊断明确的血吸虫性肝纤维化患者临床资料,以30名体检的健康人作为对照,分别测定血清IGF-1、肝功能、肝纤维化等指标。结果血吸虫性肝纤维化组的IGF-1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血吸虫性肝纤维化组的IGF-1浓度在不同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hild—pugh分级越差,IGF-1浓度越高。在所有80例被检者中IGF-1与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1Bi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呈正相关(r=0.554、0.570、0.479、0.016,P〈0.05),与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呈负相关(r=-0.257、-0.531,P〈0.05)。IGF-1与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C—Ⅳ)、Ⅲ型胶原(C—Ⅲ)呈正相关(r=0.580、0.655、0.542,P〈0.05)。结论血吸虫性肝纤维化患者血清IGF—1增加与肝功能减退、肝纤维化程度相一致,可能与血吸虫性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