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李力燕  郭建辉  王廷华 《解剖学杂志》2005,28(1):37-39,45,i006
目的:探讨神经激肽A(NKA)在大鼠空肠发育中的表达及变化。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PAP法和图像分析系统研究大鼠胚胎13d至成年空肠中NKA的表达情况。结果:(1)在空肠,首先于胚胎15d的肌间丛处出现NKA-IR的表达,随发育相继出现的纵肌、环肌、绒毛、小肠腺周、粘膜下层、深肌丛,生后30d已具备成年组的分布特征;(2)NKA-IR细胞具有典型的肠道内分泌细胞的形态特征和分布特征。结论:(1)NKA在空肠的发生发育主要在生前1周~生后4周内;(2)NKA在空肠的发生发育有2个关键时期,即生前1周~生后1周和生后1月末;(3)NKA-IR细胞可能是肠道内分泌NKA的内分泌细胞。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神经激肽A(NKA)在大鼠回肠发育中的表达及变化。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PAP法和图像分析系统研究大鼠胚胎13d至成年回肠中NKA的表达。结果1.在回肠,首先于胚胎17d的肌间神经丛处出现NKA-IR的表达,随发育相继出现在纵肌层、环肌层、绒毛、小肠腺周、黏膜下层、深肌丛,生后30d已具备成年组的分布特征;2.定量分析中数据的变化与NKA-IR在回肠各层阳性强弱的变化一致;3.NKA-IR细胞具有典型的肠道内分泌细胞的形态特征和分布特征。结论1.NKA在回肠的发生发育主要在生前1周~生后4周内(但绒毛内神经纤维的密度于60d时才达成年水平);2.NKA在回肠的发生发育有两个关键时期,即生前1周~生后1周和生后1月末;3.NKA-IR细胞可能是肠道内分泌NKA的内分泌细胞;4.NKA对大鼠回肠的发育具有重要的作用,可能与回肠功能的建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用免疫组织化学PAP法和图像分析系统研究大鼠胚胎13d至成年胃中神经激肽A(NKA)的表达及变化。结果显示:胚胎14d,胃的肌间丛出现NKA免疫阳性反应,随发育相继在环肌、纵肌、粘膜下层、固有膜、粘膜肌及粘膜丛内出现NKA的表达,生后30d时NKA在胃的表达已具备成年鼠的分布特征。结果提示, (1)NKA在胃的表达变化主要在生前1周~生后4周内,其表达变化有两个关键时期,即生前1周~生后1周和生后1月末; (2)NKA对大鼠胃的发育可能具有重要的作用,可能与胃功能的建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大鼠消化道神经激肽A的发育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应用免疫细胞化学PAP法系统研究了大鼠胚胎13天至成年食道及胃神经激肽A发生发育过程。结果如下:(1)在食道,直至出生前,即胚胎21天才于环肌层及粘膜肌层出现阳性膨体纤维,出生后,随幼鼠的生长发育相继在上皮内、纵肌层、肌间丛、粘膜下丛出现神经激肽A免疫反应阳性物,其纤维的密度、粗细和着色也逐渐增加,30天时已具备成年的分布特征,其发育主要在生后4周;(2)在胃,于胚胎14天,首先在肌间丛处呈现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发育中小鼠胃肠道胆囊收缩素免疫阳性(CCK-IR)细胞的发生、分布、形态和数量变化.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观察小鼠胚胎11d至出生后45d胃肠道内的CCK-IR细胞.结果:小鼠胚胎16d小肠内出现CCK-IR细胞,胚胎期细胞散在分布于小肠绒毛上皮内,出生后可见于绒毛上皮和固有层的肠腺中.胚胎19d结肠内出现CCK-IR细胞,主要分布在结肠黏膜上皮和肠腺中.小鼠的胃体部仅于胚胎18、19d时偶见CCK-IR细胞;而胃窦部在胚胎期和出生后均未见CCK-IR细胞.从胚胎期直至出生后发育成熟,小肠和结肠内的CCK-IR细胞的数量持续增多,生后30d数量达高峰.结论:从胚胎期至生后30d,小鼠小肠与结肠内的CCK-IR细胞数量持续增加,并可见CCK-IR细胞伸出突起至其他细胞之间,细胞外也可见到免疫反应阳性物质.提示该细胞除内分泌外,还可能以旁分泌方式影响周围细胞的功能活动,其分泌的CCK可能促进小肠和结肠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p300和CREB结合蛋白(CBP)在小鼠胚胎心发育过程中的时序表达规律.方法:选取胎龄7.5~18 d、出生1 d、3月小鼠正常心,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p300和CBP在小鼠胎心发育中的表达分布及变化规律.结果:p300在胚胎心发育各个时期及出生1 d和3月成年鼠的心各部分均有很强表达.CBP在E7.5不表达;在E8.5~E9.5的心管中较强表达;E10.5~E16.5及E18和生后1 d心肌较强表达,房室瓣和小梁网较弱表达,室间隔肌部弱表达而膜部几乎不表达;3月成年鼠心肌和小梁较弱表达,室间隔极弱表达.结论:p300对发育早期的生心细胞诱导特化和中期的室间隔形成作用较CBP更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神经元在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C-IBS)大鼠结肠的分布特点及变化。方法:冷水持续灌胃15 d制作C-IBS大鼠模型。通过对大鼠大便性状和结肠内膨胀刺激后腹肌反应的观察及结肠HE染色对模型进行评价。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观察NOS阳性神经元在结肠肠肌丛的分布及改变。结果:造模15 d后,模型组大鼠大便呈腊肠状的碎块,结肠的腹肌反应阈值明显降低,HE染色显示结肠粘膜层完整。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显示,C-IBS大鼠结肠肠肌从神经元NOS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高。Western Blot结果显示,C-IBS大鼠结肠NOS的表达明显增加。结论:NO在C-IBS大鼠结肠神经元内表达增加,此异常可能与C-IBS大鼠结肠运动功能紊乱相关。  相似文献   

8.
本文比较了老年大鼠(26~28月龄)、成年大鼠(3~5月龄)及幼鼠(生后21天)胃窦粘膜内Ec细胞的形态。实验分别取上述三个时期的大鼠胃窦粘膜,应用免疫组织化学PAP法特异地显示粘膜内5-羟色胺样内分泌细胞(Ec细胞)。在光镜下观察了Ec细胞的形态和分布,计数了单位面积内细胞数目,并用OPTON图像分析仪IBAS1系统测量了细胞面积。结果如下:1.老年大鼠和成年大鼠胃窦粘膜Ec细胞数量上无明显差异,但均高于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NKA-I细胞在大鼠消化道的发生,发育规律及其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细胞化学PAP法,观察了胚胎13d至生后90d及成年大鼠消化道内NKA-I细胞发生及发育的变化。结果;NKA-I细胞首先见于胚胎14d的十二指肠粘膜,早于空肠和回肠,其阳性反应强度及细胞数量随发育而增加,30d时与成年鼠相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在大鼠发育过程中及急性脊髓损伤后脊髓组织中NIDD (nNOS-interacting DHHC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with dendritic mRNA)mRNA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改良Allen's打击法,咬除T8-10椎板后,造成大鼠脊髓损伤模型,致伤量为10×10g·cm;借助实时荧光定量PCR、原位杂交与免疫荧光结合的方法,定量、定位研究发育过程中及脊髓损伤后早期大鼠脊髓组织中NIDD mRNA与nNOS mRNA表达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大鼠发育过程中,胚胎16d的大鼠脊髓中可见NIDD mRNA的高表达,在生后1d,与nNOS共表达于尚未分化成熟的前角,在白质也见NIDD的阳性信号。成年后呈低表达;nNOS mRNA于生后1~3d出现表达高峰;脊髓损伤后NIDD mRNA表达明显增多,在8h到达高峰,分布于脊髓前角、中间带、中央管周围及后角nNOS阳性的神经元,7d恢复至正常水平;nNOS mRNA在损伤后8h达到高峰,1d降低至正常水平。而且,在脊髓损伤后NIDD mRNA与nNOS mRNA二者表达呈正相关。结论:胎鼠脊髓中,NIDD高表达于nNOS阳性细胞,提示其在脊髓组织的发育成熟过程中的作用可能与nNOS相关。脊髓损伤后脊髓组织中NIDD与nNOS表达增多,提示在脊髓损伤的病理过程中,NIDD可能通过调节nNOS的细胞亚定位及活性而发挥一定的生物学作用。  相似文献   

11.
大鼠消化道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19,自引:7,他引:12  
姚兵  黄威权  孙岚 《解剖学报》1999,(2):152-154,I011
探讨大鼠消化道是否存在GnRH受体及其定位。方法采用兔抗GnRH抗独型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ABC法。结果胃底腺壁细胞,胃小凹上皮细胞及肌间神经丛的副交感神经节细胞呈GnRH受体免疫反应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中华蟾蜍(Bufo gargarizans)变态发育过程中消化道5-羟色胺(5-HT)、生长抑素(SS)、胃泌素(GAS)、胰高血糖素(GLU)和胰多肽(PP)等5种胃肠激素内分泌细胞的分布密度、组织学定位及形态的演变. 方法 应用链霉卵白素-过氧化物酶(S 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每个变态发育时期取6只动物. 结果 5-HT细胞在中华蟾蜍变态发育各个时期消化道中均有分布,在孵出期起始出现于消化道中部,变态前期之后整个消化道均有分布,消化道中部5-HT细胞的密度显著增加(P<0.05),从变态高峰期至幼蟾期,食道和贲门5-HT细胞的密度增加非常显著(P<0.05);GAS细胞在幼蟾期才开始出现,主要集中于十二指肠,幽门处偶见;SS细胞在变态高峰期开始出现,仅在胃体和十二指肠偶有分布,幼蟾期分布于食道至空肠的各段,细胞密度显著增加(P<0.05);GLU细胞在中华蟾蜍变态发育各个时期消化道中均有分布,变态前期之后消化道中部GLU细胞的分布密度增加非常显著(P<0.05);PP细胞在变态发育的各个时期均未检测出.在孵出期,内分泌细胞主要位于固有层,呈圆形;变态早期和前期,主要位于单层柱状上皮细胞之间,呈圆形、椭圆形或梭形;变态高峰期,内分泌细胞主要位于腺泡细胞或上皮细胞基部,固有膜中偶见,呈椭圆形或锥形;在幼蟾期,主要位于腺泡细胞和黏膜上皮细胞之间,呈圆形或椭圆形,且个别细胞具有较长的胞突伸向肠腔. 结论 与其他两栖动物相比,中华蟾蜍消化道内分泌细胞在变态发育过程中的演变既有一定的共性,也存在着种间差异,内分泌细胞的演变与消化生理活动及个体生理活动的变化相适应.  相似文献   

13.
Summary The chicken intestinal tract from the 6th day of breeding until the 20th day after hatching was examined histochemically for acetylcholinesterase activity.The enzyme was detected first in the perikarya and subsequently also in the ganglion-cells processes.The appearance of the acetylcholinesterase reaction deposit was observed first in the stomach and duodenum and later in the rectum.The histogenetic development of the intramural plexus in the small gut proceeds caudad, but in the colon in the opposite way, i.e., craniad.In the duodenum and colon the nervous development is complete in chicken embryos of 11–12 days and in the rest of the small intestine in embryos of 13–14 days of breeding. In the human embryo of 60 mm CRL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ramural plexus is already completed.Dir.Prof.Dr.G.Töndury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与血红素氧合酶-2(HO-2)在应激后大鼠结肠的表达.方法采用水浸-束缚应激(WRS)动物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nNOS和HO-2在大鼠结肠中的表达,并通过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定量测定.结果对照组大鼠nNOS主要表达于结肠黏膜下神经丛和肌间神经丛的神经元,HO-2主要表达于结肠黏膜固有层黏膜肌、肌层环行肌及黏膜下层的血管内皮和平滑肌.应激组黏膜下神经丛和肌间神经丛的nNOS阳性神经元的平均灰度值较对照组明显增加,阳性神经元的平均数高于对照组,且在黏膜上皮细胞、固有层淋巴细胞也有nNOS表达;应激组HO-2阳性黏膜肌的平均灰度值较对照组增加,环行肌阳性单位(PU)明显高于对照组,在部分大肠腺也有HO-2表达.与应激组比较,应激+L-NAME组的nNOS阳性神经元的平均灰度值减少,阳性神经元的平均数下降,应激+ZnPP组HO-2阳性黏膜肌平均灰度值减少,环行肌PU下降.结论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碳(CO)均是结肠重要的气体信号分子和神经递质,两者在应激所致的结肠功能失调中可能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5.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