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儿童胸膜肺母细胞瘤的发病年龄、临床表现、病理分型及特点、治疗原则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研究自2002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38例胸膜肺母细胞瘤患儿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描述。结果38例中男18例,女20例;首诊诊断为非肿瘤性病变者占比47.4%(18/38),从出现症状到手术或化疗干预的时间范围为5~210 d;Ⅰ型4例(10.5%),中位诊断年龄22个月;Ⅱ型12例(31.6%),中位诊断年龄37个月;Ⅲ型22例(57.9%),中位诊断年龄39.5个月。治疗方式包括手术及化疗。术中见肿瘤最大直径为2~18 cm,手术时间25~210 min,术中出血量2~500 mL(1例出血500 mL病例于术中行胸膜剥脱术);化疗方案多采用IVADo(异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放线菌素D)和IVA(异环磷酰胺+长春新碱+放线菌素)方案,5年无瘤生存率为69.2%。结论胸膜肺母细胞瘤是一种较为罕见的儿童恶性肿瘤,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误诊率高,预后较差,需要手术与化疗联合进行治疗。儿科医生应该充分认识到PPB的严重性,对于出现气胸、多发部位肺囊性病变、肺囊肿家族史、PPB家族史、DICER1家族性综合征的胸腔占位性病变患儿应警惕本病的可能,并做到严密监测及随访。  相似文献   

2.
目的初步探讨小儿胸膜肺母细胞瘤的临床特征、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市儿童医院2013年10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6例胸膜肺母细胞瘤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3例,女3例;年龄范围1岁2个月至10岁。5例患儿行肿瘤大部分切除(其中部分肺叶切除术1例,肺叶修补术4例),1例行肿瘤完整切除。6例均获得有效随访,随访时间1~34个月。结果 6例患儿中5例首诊被误诊,其中3例首诊为肺炎,1例首诊为胸腔积液,1例首诊为先天性肺囊性腺瘤样畸形。6例患儿随访结果分别为:临床痊愈1例;带瘤生存1例(目前正规接受化疗中);术后1个月死亡3例;术后2个月死亡1例。结论小儿胸膜肺母细胞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Ⅰ型胸膜肺母细胞瘤易误诊为先天性肺囊性腺瘤样畸形,术后预后相对理想;早期发现、早期手术、后续正规化疗是治疗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1例儿童胸膜肺母细胞瘤(PPB)的诊治经过,结合相关文献复习,加强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对1例诊断为PPB I型的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报道的19例儿童PPB I型进行分析。结果 患儿,女婴,9个月,首发表现为咳嗽伴喘息,胸部CT示右肺囊性占位病变,手术完整切除肿瘤,病理报告为胸膜肺母细胞瘤(Ⅰ型)。术后化疗4疗程后获得完全缓解,随访12个月,患儿无病生存。近10年国内文献报道PPB I型患儿19例,左右肺均有发病,临床症状基本为咳嗽、气促、气喘、发热、胸痛等,其中1例有家族史,4例手术切除后接受化疗。结论 PPB是儿童时期罕见的发生于肺部的恶性肿瘤,一般症状出现较晚,以呼吸道症状为主,预后与病理类型、肿瘤能否完全切除、是否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先天性肺囊性疾病的诊断、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在天津市儿童医院2010年1月至2019年3月住院治疗的96例先天性肺囊性疾病患儿(男50例、女46例)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病理、治疗及预后。结果 96例先天性肺囊性疾病患儿年龄4 d~13岁, 86例(90%)患儿因咳嗽发热就诊时发现。先天性囊性腺瘤样畸形40例(42%), 手术治疗30例, 急症手术2例, 死亡1例。肺隔离症12例(13%), 手术治疗4例。先天性肺囊肿12例(13%), 手术治疗4例。先天性大叶性肺气肿3例(3%), 手术治疗1例, 1例气胸患儿出院后2个月于外院手术治疗。未明确分类的先天性肺囊性疾病29例(30%), 通过肺CT检查不能确诊, 考虑"先天性肺囊性疾病", 部分病例与坏死性肺炎很难鉴别, 有2例经6、10个月随访肺部病变消失诊断为坏死性肺炎。39例手术治疗患儿中37例恢复良好, 无反复下呼吸道感染。结论先天性肺囊性疾病的确诊需依靠影像学及病理检查, 多数因呼吸道感染就诊时发现, 以咳嗽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诊断后尽早手术治疗, 手术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5.
儿童胸膜肺母细胞瘤的误诊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儿童胸膜肺母细胞瘤的误诊原因.方法 将1979年1月至2007年1月临床病理证实的小儿胸膜肺母细胞瘤32例,根据病理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按Dehner分型分为Ⅰ、Ⅱ、Ⅲ三型;根据不同分型的X线和CT特点,结合临床表现,分析初诊诊断,总结漏诊原因,并对其存活率进行分析.结果 32例患儿平均年龄(4.0±2.7)岁(3个月~10岁),男女比例为3:2.32例患儿最早出现的症状均为咳嗽,28例伴发热,最终有18例伴呼吸困难.首诊肺囊性病6例,脓气胸、胸膜炎5例,肺炎18例,纵隔肿瘤2例.2例尸检,3例活检,27例手术,术后均化疗.术后随访至2007年7月,平均随访时间(36.5±40.1)个月(1~144个月).13例存活,18例死亡,1例失访.2年存活率35.5%,5年存活率29.0%.从诊断到死亡的时间为1d~26个月.结论 由于小儿肺母细胞瘤临床表现与成人肺母细胞瘤有明显不同,因此是一种极易漏诊的少见恶性肿瘤.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早期诊断、完整切除、综合治疗是决定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儿童疑难支气管结核(EBTB)的临床特征及支气管镜对其诊断和治疗的价值.方法 收集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12例疑难EBTB患儿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及支气管镜检查等资料.其中12例患儿行纤维支气管镜术及灌洗术以辅助诊断,4例行支气管内膜病理活检.分析12例患儿临床及支气管镜特征.结果 12例患儿临床症状多样,主要为咳嗽(11例,91.7%),发热(7例,58.3%),另外还有喘息(3例,25.0%)、活动后气促(2例,16.7%)等表现,咯血少见(1例,8.3%);影像学表现主要为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大(10例,83.3%),出现阻塞性肺气肿、肺不张5例(占41.7%),其发生率较其他类型肺结核高;纤维支气管镜示肉芽组织及赘生物阻塞7例(58.3%),干酪样坏死4例(33.3%),管外压迫4例(33.3%),开口狭窄2例(16.7%);其中病变位于右肺8例(66.7%),左肺4例(33.3%).灌洗液结核菌培养阳性6例(50.0%),4例经支气管镜行内膜活检确诊,2例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后胃液涂片找到结核菌.结论 儿童疑难EBTB临床表现多样,支气管镜直观检查、肺泡灌洗术、内膜病理活检对其诊断及病理分型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儿胸膜肺母细胞瘤(pleuro.pulmonaryblastoma,PPB)的临床特点、病理学特征及早期诊治方法。方法对4例反复咳嗽,x线及CT检查发现胸腔内巨大占位性病变患儿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l例放弃治疗,3例手术切除,病理学检查及免疫组化染色确诊为PPB,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肿瘤组织由原始胚胎小圆细胞及梭形细胞组成,核圆形或卵圆形,部分细胞呈巢状分布,原始细胞胞质空泡状,核深染,可见明显核分裂现象。免疫组化Vimentin(+),Desmin(+)。结论 小儿胸膜肺母细胞瘤是罕见的肺间质恶性肿瘤,临床表现不典型,预后差,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有助于诊断,应及早完全手术切除,必要时辅以术后化疗。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气胸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新生儿气胸的治疗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新生儿气胸的诊断、治疗。结果8例少量闭合性气胸(肺压缩<30%)给予保守治疗,其中5例无肺部感染患儿2~3d病情好转;3例有肺部感染患儿6~9d病情好转。12例中量以上气胸(肺压缩>30%)及张力性气胸胸腔闭式引流,平均4~5d病情好转拔管。其中,应用机械通气过程中发生的气胸3例,2例闭合性气胸,1例张力性气胸,给予胸腔闭式引流,平均6d病情好转拔管。结论不同程度及不同类型的气胸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并注意新生儿的生理特点及注意避免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患儿多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儿童危重症2009甲型H1N1流感呼吸系统并发症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31例危重症2009甲型H1N1流感患儿的呼吸系统并发症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31例中,男27例(87.1%),年龄中位数5岁,以发热、咳嗽起病,可伴呕吐、抽搐、昏迷等症状,5例死亡.影像学检查均有肺炎表现,其中双肺野中内带多发斑片状模糊影、实变影28例(90.3%),伴磨玻璃样密度影12例(38.7%),多位于外周胸膜下.在初次检查时伴有肺段/叶实变15例(48.4%),可见支气管充气征,伴或不伴节段性肺不张;复查时增至21例(67.7%).在初次检查时伴有胸腔积液7例(22.6%),随访增至12例(38.7%).在初次检查时伴有气胸及纵隔气肿6例(19.3%),随访增至8例(25.8%).结论 儿童危重症2009甲型H1N1流感可出现严重的呼吸系统并发症,影像学特点为双肺多发斑片状模糊影、实变影,伴磨玻璃样密度影;胸腔积液、气胸及纵隔气肿的发生率高;呼吸系统并发症多数愈后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胸膜肺母细胞瘤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由1型胸膜肺母细胞瘤逐渐进展为3型患儿的诊治过程。结果患儿,男,生后18 d胸片未见明显异常;1岁时胸片示左肺近肺门处囊性占位,约5 cm×4 cm×4 cm,考虑为先天性肺囊性腺瘤样畸形,家长拒绝手术;3岁2个月,胸片及胸部CT提示左肺囊性实性占位,体积较前明显增大,背侧为实性,上部位巨大含气空腔;2个月后患儿出现呼吸喘憋,复查胸部CT示肿瘤完全实变,考虑胸膜肺母细胞瘤3型。手术切除后常规化疗,随访1年尚未复发。结论1型胸膜肺母细胞瘤与先天性肺囊性腺瘤样畸形不宜鉴别,早期诊断及治疗可改善1型胸膜肺母细胞瘤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血栓性肺栓塞八例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儿童血栓性肺栓塞(PTE)临床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治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2014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8例PTE患儿(男4例、女4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点和诊治情况。结果8例PTE患儿年龄9小时龄~14岁10月龄。发热4例、咳嗽加剧4例、气促3例、胸痛2例、腹痛和背痛1例、咯血2例、发绀1例、下肢水肿2例。肺部局部呼吸音降低2例、痰鸣音3例、胸膜摩擦音1例。超声发现胸腔积液5例。6例血浆D-二聚体水平升高(0.66~9.96 mg/L),5例超敏C反应蛋白升高(10.78~78.00 mg/L)。胸部增强CT提示肺动脉或静脉充盈缺损,其中肺动脉栓塞7例、肺静脉栓塞1例。原发病包括肺炎支原体肺炎4例、肾炎2例和先天性心脏病术后2例。7例患儿接受抗凝治疗后痊愈,1例因家长拒绝进一步治疗自动出院。结论对于有肺炎支原体肺炎、免疫紊乱、长期激素治疗、心血管有创操作等高危因素的患儿,出现发热、咳嗽加重、呼吸急促、胸痛和腹背痛伴胸腔积液等,要注意PTE可能,尽早行胸部增强CT检查以确诊。抗凝可以作为儿童PTE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儿童血栓性肺栓塞(PTE)临床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治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2014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8例PTE患儿(男4例、女4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点和诊治情况。结果 8例PTE患儿年龄9小时龄~14岁10月龄。发热4例、咳嗽加剧4例、气促3例、胸痛2例、腹痛和背痛1例、咯血2例、发绀1例、下肢水肿2例。肺部局部呼吸音降低2例、痰鸣音3例、胸膜摩擦音1例。超声发现胸腔积液5例。6例血浆D-二聚体水平升高(0.66~9.96 mg/L), 5例超敏C反应蛋白升高(10.78~78.00 mg/L)。胸部增强CT提示肺动脉或静脉充盈缺损, 其中肺动脉栓塞7例、肺静脉栓塞1例。原发病包括肺炎支原体肺炎4例、肾炎2例和先天性心脏病术后2例。7例患儿接受抗凝治疗后痊愈, 1例因家长拒绝进一步治疗自动出院。结论对于有肺炎支原体肺炎、免疫紊乱、长期激素治疗、心血管有创操作等高危因素的患儿, 出现发热、咳嗽加重、呼吸急促、胸痛和腹背痛伴胸腔积液等, 要注意PTE可能, 尽早行胸部增强CT检查以确诊。抗凝可以作为儿童PTE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单独肺受累的儿童肺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多症(PLCH)的临床和实验室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京儿童医院确诊的1例单独肺受累的PLCH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报道的11例单独肺受累的PLCH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患儿为2岁11个月男童,病程仅1个月,临床表现为咳嗽、活动后气短,胸部CT显示双肺弥漫分布点状、结节状、网状及条索状高密度影.开胸肺活检免疫组化提示病变组织表达S-100散在(+),CD1α,CD68灶性(+),无其他器官系统病变,经泼尼松、VP16、长春地辛化疗后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胸部CT病变明显好转.文献报道的11例中起病症状为咳嗽、呼吸困难者10例;胸部CT(8例)表现分别显示间质性病变(5例)、囊样病变(5例)、结节样影(2例)、气胸(2例);9例肺活检病变组织找到郎格罕细胞浸润,部分行免疫组化提示表达CD1α,另2例肺泡灌洗液细胞免疫组化提示表达CD1α及S-100.结论 儿童单独肺受累PLCH临床上以咳嗽、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影像学上常见间质性病变、小结节影或囊样病变.肺活检组织常可见郎格罕细胞浸润,病变组织及肺泡灌洗液细胞的免疫组化表达CD1α.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疾病(CTD-ILD)患儿临床资料。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风湿免疫科住院治疗明确诊断为CTD-ILD患儿共24例的所有病例资料, 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改变、肺功能、治疗转归等, 并采用描述性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收集有效病史资料24例(男4例, 女20例), 临床表现为咳嗽10例(42%), 气促10例(42%), 安静状态下心率异常增快8例(33%), 活动费力7例(29%), 合并发热6例(25%);体格检查发现肺部湿性啰音4例(17%), 杵状指2例(8%)。初次就诊患儿存在不同程度实验室检查异常。所有患儿均存在胸部高分辨率CT不同程度肺间质改变。在完成肺功能检查的8例患儿中, 所有患儿存在弥散功能轻度下降。经过免疫抑制治疗后好转15例(63%), 放弃或死亡4例(17%), 治疗前后影像学检查无明显改善5例(21%)。结论 CTD-ILD可以隐匿起病, 早期发现, 积极治疗或能改变预后, 但对于疾病的早期精准诊断和治疗方案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儿童型肺母细胞瘤(pleuropulmonary blastoma)是小儿罕见的肺部和胸膜侵袭性胚胎源性肿瘤,其发病率仅占肺部恶性肿瘤的0.25%~0.50%,最常发生于5~6岁以下的儿童,儿童平均发病年龄3.2岁.其表现为胸腔内巨大的新生物,常与胸腔积液相伴,但并不累及胸膜,部分病例可以发生气胸[1-3].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该病患儿结合文献复习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6例儿童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IP)的临床特点和预后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3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的6例IIP患儿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方法以及预后转归等信息。结果 6例患儿中男2例、女4例, 起病年龄4.8~10.6岁。6例患儿均为亚急性起病, 症状均为咳嗽、气促伴发绀。6例患儿肺高分辨CT(HRCT)均为两肺弥漫性片絮影, 其中2例伴有网格状影。5例患儿的肺功能为中至重度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4例患儿行肺活检病理检查。6例患儿的治疗药物均为全身糖皮质激素, 其中2例联合吸入糖皮质激素。4例患儿为隐源性机化性肺炎(COP), 其肺HRCT恢复正常的时间为1~11个月。2例患儿为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NSIP), 其肺HRCT残留纤维化病灶, 有剧烈运动不耐受。6例患儿停用全身激素后随访1年至6年5个月, 均无复发。结论儿童IIP的临床特点为亚急性起病, 以咳嗽、气促伴发绀为症状, 肺HRCT示两肺弥漫性片絮影, 常见类型为COP和NSIP。儿童IIP全身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 总体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7.
小儿白血病是血液系统的恶性肿瘤 ,常可在肺、胸膜引起浸润。现将我院血液科住院的经骨髓穿刺涂片FAB分型及临床症状确诊的 86例白血病患儿 ,进行胸部X线检查 ,了解白血病在肺内浸润的变化 ,选出其中有改变的 6 3例进行分析 ,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 :86例中男 6 9例 ,女 1 7例 ,男女之比为 4:1。年龄最小的 4个月 ,最大1 4岁 ,急性白血病中急淋 5 2例 ,急非淋 2 8例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6例。2 .临床表现 :入院时有咳嗽 1 4例 ,气促 8例 ,肺部湿性罗音者 1 0例 ,胸腔积液 3例 ,败血症 3例 (绿脓杆菌 1例 ,白色葡萄球菌 2例 )。…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儿童狼疮性肺损伤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8例以呼吸系统受累为首发表现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8例患儿的年龄6~15岁,男女各4例,均有咳嗽表现,发热7例,气促5例,咳痰5例,咯血3例,胸痛3例,呼吸困难3例,紫绀3例。狼疮性肺损伤类型分别为胸腔积液5例(62.5%)、急性狼疮性肺炎4例(50.0%)、慢性间质性肺炎2例(25.0%)、肺出血2例(25.0%);其中7例患儿胸部高分辨CT检查主要有磨玻璃样影5例、胸腔积液5例、纵膈或淋巴结肿大5例、节段性肺实变4例。7例患儿经治疗原发病后呼吸系统症状及肺部影像改变迅速好转,1例合并肺出血者死亡。结论以呼吸系统受累为首发症状的SLE患儿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与呼吸系统感染混淆,但多合并其他脏器受累;胸部影像学以磨玻璃样影、节段性肺实变、胸腔积液多见。  相似文献   

19.
后纵隔神经母细胞瘤3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后纵隔神经母细胞瘤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07年5月-2010年9月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35例后纵隔神经母细胞瘤患儿的临床资料,对患儿肿瘤生物因子[LDH、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24 h尿香草扁桃酸(VMA)]、病理类型、分期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本组35例后纵隔神经母细胞瘤患儿年龄4.5个月~16岁(中位年龄2岁6个月)。其中30例小于5岁;病程1 d~5个月。2.临床表现:发热10例(29%),咳嗽12例(34%),发热伴咳嗽5例(14%),纵隔肿物11例(31%),颜面肿物2例(6%),Horner综合征6例(17%)。3.实验室检查:LDH增高25例(71%),LDH<1 500 IU.L-135例;NSE增高24例(73%),正常9例(27%);24 h尿VMA增高9例(28%),正常23例(72%);骨髓细胞学检查10例见菊花团样神经母细胞瘤细胞,骨髓活检8例阳性。4.临床分期:Ⅰ期2例(6%),Ⅱ期7例(20%),Ⅲ期7例(20%),Ⅳ期17例(48%),ⅣS期2例(6%);病理组织学形态依据肿瘤分化程度不同而不同,其中神经节细胞瘤2例(7%),神经节母细胞瘤12例(41%),神经母细胞瘤15例(52%)。5.治疗:35例中22例根据分期及临床危险度分组不同采用化疗、放疗和原发瘤灶切除术综合治疗,其中6例高危组患儿行自体干细胞移植,3例患儿复发,余13例患儿中6例放弃治疗,5例化疗过程中失访,2例ⅣS期随诊观察。结论儿童后纵隔神经母细胞瘤临床多表现为发热、咳嗽或纵隔占位,血LDH增高不明显,尿VMA多数正常,骨髓转移发生率低,病理以神经节母细胞瘤和神经母细胞瘤分化型多见,规律治疗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20.
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肺部病变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探讨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患儿肺部病变临床特点,对20例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患儿进行分析,其中男12例,女8例;就诊年龄4个月~6岁6个月。结果显示20例患儿均具有间质性肺损害,但出现呼吸道症状者仅占57%。有阵发性咳嗽ll例,气促、呼吸衰竭1例,反复呼吸道感染1例,无咯血、气胸、紫绀者;肺部体征有呼吸音粗糙6例,肺部罗音1例;活动期患儿可有血气和肺功能异常;X线异常多出现在呼吸道症状之前,其中双肺纹理粗多ll例,肺门影增粗模糊2例,网点状阴影10例,片状影10例,肺囊泡5例,毛玻璃样1例,肺气肿1例,胸膜增厚1例,胸腺肿大2例。提示胸部高分辨率CT扫描有利于早期发现LCH的肺部改变;早期、全身、强化疗有利于肺部病变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