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路志正教授从湿论治更年期综合征经验介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小云  路志正 《新中医》2003,35(7):12-13
路志正教授从湿论治更年期综合征,从理论依据、证候特点及常用治法(芳香醒脾,燥湿行气法;补益脾肾,温阳化湿法;疏肝理气,燥湿运脾法)等方面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2.
中国中医科学院路志正教授为首届国医大师,擅长通过调理脾胃治疗各种慢性及疑难杂症,并提出“持中央,运四旁,怡情志,调升降,顾润燥,纳化常”作为调理脾胃学术思想的核心。笔者作为同济大学“中医大师传承人才培养项目”的学员,有幸在北京跟随路老侍诊学习,期间见路老从调理脾胃入手辨治支气管哮喘,疗效颇佳,今试将其经验简介如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3.
4.
目的:观察中药与西药从络论治白塞氏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7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49例,根据不同分期辨证口服中药,对照组38例,用a-2b干扰素注射治疗,3月评定结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67.3%,对照组总有效率44.7%,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从络论治白塞氏病疗效确切,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5.
路志正教授从脾胃论治反复感冒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检索近年文献发现,当前临床治疗反复感冒多从虚立论,责之肺脾肾三脏不足使卫气不和、无以卫外引发。路志正教授注重从脾胃论治本证,认为土不生金非皆因虚,亦可由中焦虚实兼夹.寒热错杂,枢机不利所致。对青壮年之本证患者,更应注意有否脾胃不和的情况。饮食不节,上中焦郁热,炅则腠理开;脾胃寒湿,与外界风寒同气相求,以内外相引;情志不畅,木郁克土,脾运失健,不能散精于肺。此三种情况皆可导致反复感冒。最后附验案2则以资说明。  相似文献   

6.
路志正从脾胃论治胸痹经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文章对我国著名老中医路志正教授调理脾胃法治疗胸痹的临床经验进行了归纳、总结,概括出7种证候,对其相应的治法进行了分析,并附有验案,以期为临床治疗胸痹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朱良春从湿论治痹证经验浅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蒋熙  朱婉华  蒋恬 《辽宁中医杂志》2005,32(11):1169-1169
<正>朱良春老师从医60余载,善治内科疑难病证,尤对痹证 (风湿病)经验独到,曾倡立“顽痹从肾论治”、“热痹佐用热药”、 “顽痹激素治疗后重在调整阴阳”等论点和方法,对临床实践很 有指导意义。朱老治痹重视湿邪,特别对病情处于缠绵不愈,正 虚邪恋阶段,从湿论治,往往邪退正复,病情豁然开朗。笔者就 朱老这一经验,浅述如次。  相似文献   

8.
李富玉主任医师,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全军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从医三十多年,对白塞氏病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李老认为此病多由饮食不节,脾不健运,湿邪郁久或热化或寒化,蕴结于肝经循行部位上所出现的相应病证,故本病多应从肝论治。  相似文献   

9.
宗修英从湿论治脾胃病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喜俊  谢燕芳 《中医杂志》2000,41(5):270-272
宗修英老师从事中医临床医疗、教学、科研工作40余年,学验俱丰。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老师观察到因湿邪所致病证有不断增加的趋势,非常注重研究脾胃病及痰湿证的诊治,曾自拟“祛湿丸”系列方,治疗三焦及皮肤湿证,取得满意的疗效。兹将其从湿论治脾胃病的临床经验整理总结如下。1 脾胃为枢,湿滞为因老师认为,湿邪所致之脾胃病与多种因素相关。因于外湿所致者与季节、地域、环境有关。因于内湿所致者则与体质因素有根本关系,饮食、药物、情志等因素对本病也有重要影响。湿邪内停最易侵犯脾胃,因脾胃  相似文献   

10.
首届国医大师路志正教授幼承家学,渊源深厚,熟稔经典,学崇《脾胃论》《慎斋遗书》《临证指南医案》等著作,融会贯通,形成了"持中央,运四旁,怡情志,调升降,顾润燥,纳化常"的调理脾胃18字心法要诀.路老在风湿病诊治方面造诣颇深,特别是运用五脏动态相关、调理脾胃为核心的学术思想指导辨治疑难风湿病,具有独特的经验,故文章总结路...  相似文献   

11.
金实教授从湿论治类风湿性关节炎经验介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周全  刘征堂 《新中医》2005,37(1):21-22
根据类风湿性关节炎(RA)临床表现及特点,认为湿邪在RA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湿邪贯穿于RA病程始终,风、寒、热、痰、瘀则出现在疾病的不同阶段,在治疗RA过程中,要重视化湿法的应用。金教授治疗RA,根据兼夹证的不同,临床常用治湿九法。  相似文献   

12.
赵炳南先生是近现代著名的中医皮外科名家,燕京学派的开山祖师。其对“天疱疮”的学术见解,是根据个人的临床实践,在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有所发挥和创新,认为“湿”是辨证论治的核心,临征中既强调原则性,又不失灵活性,在口服汤剂同时辅以外治法。  相似文献   

13.
慢性肾病起病隐匿,发展缓慢,病程较长,马居里教授认为这主要以脾肾亏虚为本,湿邪困遏阻滞是其重要致病因素之一。治疗上他强调必须重视湿邪,若能适时巧用祛湿之法,可获桴鼓之效。  相似文献   

14.
从肝脾论治白塞氏综合征2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塞氏综合征是临床上较常见的结缔组织病,可累及多种组织及系统.口腔、皮肤、生殖器、眼和关节为多发部位,病情一般较轻;心和大血管、消化道及神经为少发部位,病情一般较重.现代医学多使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有一定副作用.我们采用中医辨证分型从肝脾论治23例,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汗证是指人体阴阳失调,营卫不和,腠理不固引起汗液外泄失常的病证。昼日汗出溱溱,动则益甚为自汗;寐中汗出津津,醒后自止者为盗汗~([1])。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对汗的生理和病理论述。《素问·宣明五气》篇载:"心为汗。"《素问·阴阳别论》云:"阳加于阴,谓之汗。"《素问·评热病论》曰:"阴虚者,阳必凑之,故少气时热而汗出也。"这些论述为后世认识和治疗汗证奠定了基础。《张氏医通·杂门》  相似文献   

16.
外科病属痰证者颇多,李延冠教授善于从痰论治,并根据病情的不同,或施以内治,或用内治与外治相结合,全身与局部共治疗的方法,临床疗效殊佳。  相似文献   

17.
贾建伟教授应用达原饮疏利透达膜源湿浊,从湿论治布氏杆菌病,疗效甚佳.  相似文献   

18.
笔者在临床中从湿论治脾胃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汗证的辨证论治多从气虚、血虚、阴虚、阳虚、邪热偏盛等方面论治,本文初步探讨汗证从湿论治的病因病机,辨证要点,以期对临床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20.
风疹,古名瘾疹,西医荨麻疹。其特点为:时隐时现,发病突然,呈淡红色、或红色局限性风团,故中医又称为“风疹块”。风疹是常见的一种疾病,染身后往往时发时止,缠绵数月或数年,甚至成终身之累。风疹之病因,或由于肌中有湿,复感风热、风寒结成;或由于湿邪郁于肠胃,复感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