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迎穴古今应用及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田德全  严振国 《中国针灸》1997,17(5):305-307
人迎穴古今应用及研究田德全,严振国(上海中医药大学,200032)主题词穴;人迎人迎穴是针刺危险穴位,也是古今应用中争议较多的经穴之一。文献中对人迎穴的不同论述,往往使针灸临床工作者或望而却步,或无所适从。本文主要从古今两个方面,对古代人迎穴禁忌的提...  相似文献   

2.
人迎穴是足阳明胃经之穴,关于人迎穴的记载最早可见于《灵枢·本输》"一次任脉侧之动脉,足阳明也,名曰人迎"。人迎穴现代定位:在颈部,喉结旁,当胸锁乳突肌的前缘,颈总动脉搏动处。在解剖上,人迎穴位于胸锁乳突肌前缘与甲状软骨接触部,在颈内、外动脉分歧处,有颈前浅静脉为颈内静脉,深层有颈总动脉、颈动脉窦及甲状腺上动脉,布有颈神经、面神经颈支,深层有交感神经干、舌咽神经的窦神经,侧有舌下神经降支及迷走神经。下面就其临床功用及施术方法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3.
乔波  张春红 《吉林中医药》2011,31(6):599-600
高血压病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特点的临床综合征,是引起脑卒中、冠心病和肾功能损伤等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据人迎穴的经络位置、及其解剖位置的特异性,近现代对人迎穴的经络、位置、诊断、刺灸、治疗等多方面的研究已全面展开。且人迎穴治疗高血压病具有显著的疗效和安全性。查阅近年文献,对人迎穴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及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针刺人迎穴为主治疗气血两虚型面瘫48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总结针刺人迎穴为主治疗气血两虚型面瘫48例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针刺人迎穴为主配合气海、太溪、足三里、三阴交等补气益血之穴治疗气血两虚型面瘫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48例面瘫经2个疗程治疗后痊愈率在95.8%,总有效率为100%.结论:针刺人迎穴对气血两虚型面瘫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为治疗一些顽固性面瘫提供了一种高效、便捷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人迎穴,别名天五会,五会,为足阳明经之穴。笔者用此穴治疗咽喉肿痛,慢性咽炎,膈肌痉挛及更年期综合症,均取得满意疗效,特报道如下:1 取穴方法  患者坐卧均可,在与喉结相平,即甲状软骨切迹旁开1.5寸,胸锁乳突肌的前缘取穴。2 操作方法  选用28号1.5寸毫针,以指切法进针,将颈动脉轻推向外方,固定穴位,稳定肌肉不得紧张和活动,沿颈动脉内侧,直刺0.8~1寸,寻找针感,刺入该穴,手下有空虚感,逐渐出现沉紧感,这是取得满意疗效的关键。若无沉紧或针感不强,将针上提向颈动脉内侧,内上,内下方向慢慢探找,以求整个咽部有胀麻、异物感。3 临床应…  相似文献   

6.
人迎穴考证及现代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人迎穴的最早出处、穴名释意、别名释意、古人定位、主治作用等的文献考证,简要阐明了人迎穴的名称来源、穴名含义、解剖部位、及临床治疗作用等。对该穴的现代标准化定位作了简要概括,并对该穴的具体操作方法、近代解剖层次结构等作了全面的阐述。通过对针刺人迎穴意外的报道,提示针刺该穴的方法和深度,并详细描述了该穴的现代临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人迎穴被医务工作者应用于治疗心脑血管、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等疾病。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人迎穴为主穴的方法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相关研究,以及人迎穴的降压机理研究等方面考证相关文献,并证明其对于高血压病的治疗确实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与效果。  相似文献   

8.
针刺人迎穴治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迎穴首载于《内经》,该书记载了用人迎穴治疗多种病证,但通篇未言人迎“禁针”,“禁灸”。因而有医家认为《内经》时代人迎穴是否可针尚需考证。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最先立该穴为“禁不要灸”,“针入四分,过深不幸杀人”。晋之后的著作尚袭这一禁忌,但直到宋代...  相似文献   

9.
针刺人迎穴为主治疗呃逆12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刺人迎穴为主治疗呃逆 ,总治愈率达 93% ,实证的治愈率高于虚证 (P <0 .0 1) ,平均治愈次数亦少于虚证 (P <0 .0 0 1)。并试从经络学、穴位解剖学的角度探讨了人迎穴止呃的机理。  相似文献   

10.
人迎穴是针灸危险穴位,也是古今应用中争议较多的经穴之一.通过阐述人迎按压手法的溯源,并对人迎穴的解剖位置、按压人迎穴的功效和安全性给予探讨,指出按压人迎穴具有调理阴阳的作用,以阳气亢盛或阳气不虚衰、阴虚阳亢者宜之;同时强调人迎按摩法对于有严重动脉硬化、脑血管疾病或心动过缓的患者应禁忌使用,使用时应考虑患者的年龄因素和身体状态.  相似文献   

11.
论述了颈部的局部解剖结构及常用穴位,以人迎穴为例,对针刺颈部穴位的刺法和注意事项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2.
人迎穴临床应用举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芳 《山西中医》2009,25(5):45-46
介绍人迎穴的定位、针刺深度、针刺注意事项,针刺人迎穴治疗慢性咽炎、三叉神经痛、面神经炎、中风后遗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针刺治疗难治性高血压135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申鹏飞  王舒 《天津中医药》2012,29(3):241-242
[目的]观察针刺人迎穴为主的选穴处方对难治性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35例难治性高血压患者口服药物不变,再行人迎穴为主的处方针刺治疗,治疗前后分别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评价其24 h动态血压变化、24 h平均脉压及心率、昼夜节律逆转率的变化。[结果]经治疗90 d后,135例患者的血压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所下降(P<0.05),其中显效36例,有效77例,无效22例,总有效率为83.71%。[结论]针刺人迎穴为主的处方对治疗难治性高血压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4.
《辽宁中医杂志》2014,(10):2202-2204
高血压病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严重危害人体脑、心、肾等重要组织器官,致残、致死率高。西药治疗高血压存在难以避免的副作用,而针刺降压安全无毒副作用,疗效可靠。石学敏院士提出了以人迎穴为主穴,有规范手法量学标准的针刺降压技术,在临床应用中取得良好效果。该文从古代文献、现代解剖学和临床研究等方面探讨了针刺人迎穴降压的理论依据和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索近年来有关人迎穴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文献,分析了解其临床与实验研究进展情况。方法通过计算机逐一检索相关医学文献数据库,包括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CBM)、中国知网(CNKI)、维普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科技信息数据库、中国医院知识总库(CHKD),英文库包括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筛选纳入自建库至2016年1月有关针刺人迎穴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相关文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在临床研究进展方面,分析人迎穴组方针刺降压、人迎穴单穴针刺降压及人迎穴非针刺降压的疗效,以及相关实验研究进展。结论明确目前研究之优势与不足,为今后更深入的临床、实验研究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绿色消费与自然疗法的盛行,针灸美容越来越受到广大女性的关注和青睐。针灸医师治疗疾病的同时,还成为美丽使者,为人们美容塑身。皮肤光泽、富有弹性是健康、年轻的表现,皮肤的衰老就意味着这一特性的逐渐消失,延缓皮肤衰老是美容永恒的课题。人迎穴据报道在临床中可用于三叉神经痛、呃逆、中风偏瘫后遗症、慢性咽炎、中风失语、大动脉炎、瘿气、饮食难下、头晕面赤、高血压等病症的治疗,但很少见人迎穴在美容方面应用的报道。因为人迎穴是危险穴,针刺的时候要特别小心,所以一直未被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17.
夹脊与人迎穴配合治疗乳腺增生病6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美珍 《四川中医》2009,27(4):109-110
目的:观察电针夹脊配合针刺人迎穴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60例患者做为治疗组观察,并选取30例患者做为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电针胸3、胸5、针刺胸9、胸11、腰2夹脊穴配合针刺人迎穴的方法;对照组选取膻中、乳根、内关、足三里、太冲穴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6.7%,治愈率为31.7%;对照组有效率为80.0%,治愈率为20.0%。结论: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肯定了电针夹脊配合针刺人迎穴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疗效,为乳腺增生病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安勇 《光明中医》2009,24(3):527-528
面肌痉挛是针灸科的常见病之一,笔者根据临床上女性多见,且多在四十岁之后发病,从足阳明经气血衰弱,不能濡养足阳明筋经所支配的目胞及面部论治,采用针刺胃经输注头面部之要穴--人迎,配合能调理足阳明经之中药桂枝加葛根汤加减方,治疗28例患者,取得较为理想之疗效.  相似文献   

19.
人迎穴特异性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俞穴在于经络位置、生理病理方面都具有其独特的性质。人迎穴位于颈部,当结喉旁开1.5寸,二侧颈总动脉搏动处,其具有多方面的特异性,兹从人迎穴的经络、位置、诊断、刺灸、治疗等多方面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文献,从临床与实验研究方面归纳了人迎穴降压研究进展情况.针刺人迎治疗高血压病疗效确切,具有双向良性调节、保护靶器官,提高生存质量等独特优势.通过研究现状的分析,以期对今后的研究提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