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关节手术技术的提高,股骨头置换术已成为一种疗效十分确切的手术。但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康复治疗和功能训练常常被临床医生所忽视,而术后及时康复训练是否得当直接影响手术效果的好坏。我院自2005年以来对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均采用系统的康复训练,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对高龄(>70岁)患者股骨粗隆骨折进行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使用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67例高龄股骨粗隆骨折进行治疗,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67例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均顺利完成,置换时间为70~100min,置换过程中出血量为300~550mL,住院天数为12~17d。所有病例均术后随访,未出现患者髋内翻现象,假体没有脱位松动情况。结论:应用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骨折具有成功率高,术后骨折恢复功能良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龄高危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围手术期并发症预防和处理对策。方法:2003年3月~2007年3月,80岁~99岁髋关节置换术共92例,平均年龄86.1岁,伴有重度骨质疏松(DorrⅢ期)34例;冠心病53例,症状性心率失常12例,糖尿病12例,脑中风史17例。采用骨水泥柄股骨头置换术24例,非骨水泥柄股骨头置换术68例。结果:术中无1例死亡,1例92岁女性患者术后第4天死亡,1例全麻术后昏迷1周苏醒,2例糖尿病患者术后出现酮症酸中毒,7例出现术后5天内认知障碍。其余术后功能康复良好,84例(91.3%)生活基本自理,患髋疼痛缓解。结论:此类病人围手术期必须经过多学科的紧密配合,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治疗75岁以上高龄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2例75岁以上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结果:42例患者均手术顺利,术后摄X线片假体位置良好,无切口感染、关节脱位及围手术期死亡。结论:对于75岁以上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自2009年8月至2012年10月采用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12例,男5例,女7例;年龄71~94岁;按Tronzo-Evans分型:III型4例,IV型8例;通过门诊复查、电话等方式随访,按照Harris髋关节评分系统评价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0个月(平均随访13个月),本组病例死亡1例,死亡原因为肺部感染;发生深静脉血栓2例,经治疗后痊愈;无关节感染、假体脱位、松动等并发症发生,术后6个月按Harris评分进行髋关节功能评价,其中优4例,良6例,优良率83.33%。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莫刚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24):47-48
目的:析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自2009年8月至2012年10月采用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12例,男5例,女7例;年龄71~94岁;按Tronzo-Evans分型:III型4例,IV型8例;通过门诊复查、电话等方式随访,按照Harris髋关节评分系统评价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0个月(平均随访13个月),本组病例死亡1例,死亡原因为肺部感染;发生深静脉血栓2例,经治疗后痊愈;无关节感染、假体脱位、松动等并发症发生,术后6个月按Harris评分进行髋关节功能评价,其中优4例,良6例,优良率83.33%。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效果及经验。方法对38例患者行双极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全部获得1 a以上随访。结果行双极骨水泥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肢功能的优良率为97%。结论无绝对手术禁忌证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效果好,不仅可最快地恢复伤肢功能活动,还可有效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并发症的中医药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老年人股颈骨折的常用治疗方法 ,我院骨科在 1 999~ 2 0 0 0年间共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1 49例 ,术后结合中医练功及中药治疗 ,功能恢复良好 ,无严重并发症 ,其治疗情况介绍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1 49例患者男 3 5例 ,女 1 1 4例 ;左 6 7例 ,右 82例。年龄 5 3~ 96岁 ,平均 75 .7岁。5 0~ 5 9岁 3人 ;6 0~ 6 9岁 3 4人 ;70~ 79岁 6 3人 ;80~ 89岁 3 7人 ;90~ 96岁 1 2人。内置假体为双动型半髋关节假体。“京航”双动假体 82例 ;进口双动假体 6 7例。骨水泥型 5 3例 ;非骨水泥型96例。合并糖尿病 1 …  相似文献   

9.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治疗 60岁以上老年股骨颈骨折、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等疾患的常用方法。手术疗效除与手术技术有关外 ,还与手术前后的护理密切相关。1 994年~ 1 999年 ,我院共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96例 ,共 99髋。由于加强术前术后护理 ,取得满意疗效 ,现总结如下。一般资料本组 96例 ,男 62例 ,女 34例 ;年龄最小 5 4岁 ,最大 90岁 ,平均 68.6岁 ;其中外伤引起的股骨颈骨折 73例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2 3例 ;术后住院时间最长 2 1天 ,最短 1 2天 ,平均 1 3天 ;随访时间最长 5年 ,最短半年。全部采用国产假体。有 4例术后发生假体轻度松动 ,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在治疗高龄患者股骨颈骨折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高龄老年人股骨颈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患者术后均无关节脱位,X线片示假体位置良好,优良36例,良5例,好2例,差0例。结论高龄老年人股骨颈骨折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是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适应证及围手术期处理的注意事项。方法:高龄患者32例,男14例,女18例;年龄78~92岁,平均84.5岁,进行手术前基础疾病干预后采用小切口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结果:术后随访1~3.5年,按Harris评分系统评定,优(90~100分)12例,良(80~89分)14例,可(70~79分)4例,差(<70分)2例。优良率81.25%。结论: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在控制好基础疾病后采用小切口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具有卧床时间短,早期康复,关节功能恢复较好较快之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人工双动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用人工双动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96例,随访时间2年以上并判断疗效。结果:术后96例患者Harris评分平均为96分,优良率95%~98%,患者术后无需止痛药治疗,83%患者髋功能良好,无髋关节脱位和假体周围再骨折。结论:人工双动股骨头置换术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可靠方法,骨水泥固定技术的运用可能是骨质疏松患者术后髋痛发生率很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后外侧入路小切口全髋置换术治疗晚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可行性和手术效果。方法:采用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临床应用60例68髋,其中男48例,女12例;体重指数17.0~24.5,平均20.2;年龄30~65岁,平均46.5岁;其中骨水泥型12髋,非骨水泥型43髋,混合型13髋;随访17~46个月,平均27.3个月。结果:所有患者均在术前设计切口下完成手术,切口长度7.5cm~10cm,平均(8.5&#177;0.7)cm,单髋手术平均时间62min(50~80min),术中出血平均380ml(180~560ml)。术后假体位置良好,与周围骨组织结合良好。髋关节功Harris评分从术前平均42分(10~45分),提高到术后平均93.6分(68~97分)。结论:在术前准备充分、解剖入路熟悉的前提下,经后外侧入路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疗效确切,且具有创伤小、术后关节功能恢复快、瘢痕小,外形美观、减轻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等优点,是一种值得提倡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于合并骨质疏松症的老年(75岁)患者,发生股骨粗隆间骨折,施行骨水泥型半髋置换术的初步探讨。方法:2009年10月~2012年10月,在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住院,年龄75岁,并有骨质疏松症、发生股骨粗隆间骨折者,共23例。均施行单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半髋———骨水泥型),采用改良髋关节外侧切口。结果:共23例:男性9例,女性14例;年龄75~89岁,平均年龄82.5岁,均随访8月以上。15例于术后2周拄双拐步行;8例于术后3周拄双拐步行。未发现假体松动、断裂现象。结论:股骨粗隆间骨折大多采用DHS或髓内钉等手术方式。笔者发现,对于患者年龄较大且严重骨质疏松合并有多系统疾病的,治疗方法为人工股骨头置换,能达到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早期下地负重、术后并发症减少、减少痛苦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Ⅱ期翻修手术治疗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疗效和临床体会,以及该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03年1月至2011年3月,采用Ⅱ期翻修手术治疗7例(7髋)髋关节疾患,男5例,女2例;年龄42-68岁,平均51.5岁。7例患髋均有不同程度疼痛;关节液或假体周围组织细菌培养,6例阳性,1例阴性;术中所有患者假体周围组织病理检查发现急性炎症;2例出现与假体相通的窦道;7例血沉增快及C反应蛋白增高;5例X线片有骨融解、假体松动及骨膜反应等表现。所有病例采用Ⅱ期翻修手术治疗,I期手术彻底清创,取出假体,以含万古霉素的骨水泥假体临时旷置,术后静脉输入抗生素4周后,改为口服抗生素6周。术后定期复查血沉和C反应蛋白,待结果正常后再Ⅱ期行人工髋关节翻修术。结合手术前后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Ⅱ期翻修手术治疗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获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19.5个月,术后X线片显示关节假体位置正确。结论:Ⅱ期翻修手术治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具有疗效良好、安全可靠等优点,其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治疗提供一种可靠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分析人工骨水泥型股骨头置换合并可吸收丝线捆扎术与其他方法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粉碎骨折的疗效,前瞻性评价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108例超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合并可吸收丝线捆扎术,对照组采用其他方式治疗。结果108例患者得到平均2 a的随访。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人工骨水泥型股骨头置换合并可吸收丝线捆扎术将成为治疗超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7.
76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疗效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替代股骨颈损伤、坏死的一种有效手术。但由于手术较为复杂、假体选择不当、手术操作失误、术前准备不足及患者条件等因素 ,影响了手术后的效果 ,且仍有一定的近期并发症 (术后 3周 )。我院于 1993年 3月~ 1999年 12月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和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共 76例。笔者对本组患者 6年随访观察和近期并发症处理的情况 ,分析讨论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76例 ,男 34例 ,女 4 2例。年龄56~ 92岁。左侧 31例 ,右侧 4 5例。股骨颈骨折 6 2例 ,其中新鲜骨折 53例 ;陈旧性骨折 9例 ;股骨头无菌…  相似文献   

18.
徐利萍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7):146-147
目的:探讨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性。方法:对我院23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按照一系列标准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包括完善的术前检查和指导,规范细致的术后观察和护理,以及系统的功能锻炼。结果:23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均取得满意疗效,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7个月,未见假体松动、骨折不愈合。患者能够弃拐行走,生活完全自理,生活质量提高。结论:正确、规范、周到的围手术期护理是获得预期手术疗效的重要保证,做好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人工股骨头及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已成为骨科临床上常规手术 ,其中大部分患者需要使用骨水泥 ,但国产骨水泥没有配套骨水泥枪 ,而配有骨水泥枪的进口骨水泥又价格昂贵 ,致使许多基层医院开展此项手术时仍应用第一代骨水泥技术进行操作 ,降低了骨水泥的使用效果 ,有时甚或影响手术疗效。2 0 0 0年以来 ,我科用一次性注射器制成简易骨水泥枪 ,应用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效果满意 ,现介绍如下。1 骨水泥枪制作及使用方法用手术刀将 2 0mL一次性无菌注射器套管前端整齐切下 ,再将 8号硅胶导尿管前端剪下即制作完毕。待股骨上端骨髓腔修整完毕后 …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到来,高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逐渐增加。由于股骨颈解剖特点以及血液供应的特殊性,骨折内固定手术治疗后易发生骨不连和股骨头缺血坏死等严重并发症,所以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临床上广泛应用。自2001—2006年,我院采用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75岁以上高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80例,经1-5年,平均3.2年随访,效果满意。现将疗效及预后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