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0 毫秒
1.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的抗炎和保护内皮的作用.方法将58例ACS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另选择20名健康成人为正常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辛伐他汀口服,28 d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抽静脉血检测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C反应蛋白(CRP)含量.结果治疗组经辛伐他汀治疗后,ET、 CRP水平下降(P〈0.01),NO水平上升(P<0.05);对照组治疗后ET水平略下降,CRP下降明显(P〈0.05).结论辛伐他汀通过降低ET、CRP,升高NO来发挥其抗炎,提高血管内皮功能等非降脂作用.  相似文献   

2.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早期阿托伐他汀治疗对CRP及NO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早期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对 C-反应蛋白(CRP)及一氧化氮(NO)的影响,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 ACS 的作用机制。方法 60例 ACS 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n=30)及阿托伐他汀组(n=30)。常规治疗组应用阿斯匹林、肝素、硝酸酯类、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及β-受体阻滞剂等,不使用其他调脂、抗氧化药物、非类固醇类消炎镇痛药物;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 mg/d,疗程4周。测定治疗前后 CRP、NO 及血脂,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TC、TG、LDL-C、HDL-C)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n=30)比较。结果 ACS 患者 CRP 升高,NO 降低,TC、TG、LDL-C 升高,经治疗后 CRP 均有下降,NO 均明显升高,阿托伐他汀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变化更明显(P<0.001),且其 CRP、NO 变化幅度与其降脂幅度无明显相关性;ACS 患者治疗后 TC、TG、LDL-C 下降,阿托伐他汀组分别下降了15%、6%、16.4%,HDL-C 升高达5.0%;阿托伐他汀组有2例出现胃肠道反应,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阿托伐他汀早期治疗 ACS 通过降低 CRP 水平,提高 NO 水平而起到稳定斑块、抑制炎症,改善内皮功能等作用,是有效、安全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早期干预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及调脂作用与安全性。方法75例ACS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为优化药物治疗,B组为优化药物治疗加辛伐他汀20mg/d,C组为优化药物治疗加辛伐他汀40mg/d,均治疗4周,健康对照组不予治疗。分别于用药前及疗程结束后查hs-CRP及血脂水平,同时观察用药安全性。结果(1)ACS患者hs-CRP、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2)辛伐他汀20mg与40mg治疗4周后,均能显著降低hs-CRP、TC、LDL-C及TG水平(P均<0.01),其中40mg剂量组的疗效明显优于20mg剂量组。结论ACS患者hs-CRP显著升高,存在明显的炎症反应,早期大剂量辛伐他汀调脂干预,能安全更有效地抑制此类炎症反应及脂质过氧化损伤,且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4.
李永军  刁玉荃  张放 《心脏杂志》2007,19(5):542-542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与炎症密切相关。ACS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 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它是冠心病的重要类型。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 in,CRP)是肝脏合成的一种急性期反应蛋白,CRP浓度和ACS的炎症过程密切相关,可反映炎症的活动程度。吸烟是心脏猝死及外周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本文旨在探讨吸烟、ACS、炎症反应之间的联系。1对象和方法1.1对象选择2005年1~9月收住青岛市立医院心内科和急诊观察室的ACS患者42例,采用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世界卫生组织(ISFC/WHO)命名和诊断标准选择病例,WHO关于吸烟调查方法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辛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内皮素-1(ET-1)及血脂的影响,探讨不同剂量辛伐他汀在血管内皮功能、斑块稳定性和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选取临床确诊为ACS患者80例,均总胆固醇(TC)≥4.68mmol/L和(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咏LDL—c)≥2.6mmol/L,年龄52岁~75岁。入院48h内空腹采静脉血测定血脂等生化指标及hsCRP、ET-1,将患者随机分为20mg纽A组,40例)和40mg垂且(B组,40例),均为每晚服药1次,分别于用药前,用药后4、12周测定TC、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西享(HDL—C)、甘油三脂(TG)及hsCRP、ET-1,随访3个月内所有不良反应,观察终点为6个月后心脏事件的发生率。结果(1)两组服药后4、12周后TC、LDL-C、hsCRP、ET-1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B组较A组降低更明显,P〈0.05;(2)B组累及心脏事件发生率较A组明显减少(P〈0.05);(3)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ACS患者应用辛伐他汀40mg/d,能更有效地降脂,提高达标率,明显抑制炎症因子,改善内皮功能,稳定粥样斑块,减少住院率及心脏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且安全、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尿酸(UA)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7例AC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辛伐他汀,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CRP、UA和血脂的变化。结果经治疗后,辛伐他汀治疗组的CRP、UA、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水平显著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升高。结论辛伐他汀明显降低ACS患者血脂水平的同时具有抗炎、降UA作用,其降UA作用独立于降脂作用之外。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调脂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冠脉病变炎症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对照方法将125例ACS患者分为辛伐他汀治疗组(n=63)非辛伐他汀治疗组(n=62),另选健康对照组(n=60),测定治疗前、治疗后8周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结果ACS患者的hs-CRP水平明显增高,经辛伐他汀治疗8周后其血浆hs-CRP水平明显下降,非他汀治疗组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他汀调脂可阻滞ACS患者冠脉病变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8.
不同剂量辛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术后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辛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介入术(PCI)后患者调脂疗效及临床事件的影响。方法57例入选的ACS患者行PCI术后按辛伐他汀不同的剂量分为10mg(A组)、20mg(B组)、40mg(C组)3组,每组各19例。分别于服药后12、24周检测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脂水平,肝、肾功能,同时观察心脏不良事件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所有病例均按时随访。不良反应C组明显高于B组,A组无不良反应。血脂下降程度24周时A、B、C组分别为总胆固醇(TC)10.1%、16.8%、19.1%,A、B两组比较,P<0.05,B、C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为8.9%、19.4%、28.7%,各组比较,P<0.05;hs-CRP在服药后24周分别下降19.8%、38.4%、51.2%,三组比较P<0.05。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A组偏高,但与B、C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①辛伐他汀减少ACS患者PCI术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且一定范围内与剂量呈正相关,但40mg/d与20mg/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明显增多,收益与风险不成比例。②常规剂量辛伐他汀可达到ACS患者PCI术后调脂目标。③调脂程度与hs-CRP下降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短期应用辛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早期血浆C-反应蛋白(CRP)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影响。方法经临床诊断ACS4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给予ACS的一般治疗,不予任何降脂药;治疗组除给予ACS的一般治疗外,加服辛伐他汀40mg/d,共3d。用免疫比浊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2组患者血清CRP和MMP-9。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TC、TG、HDL-C、LDL-C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的血浆CRP、MMP-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CRP和MMP-9治疗后较治疗前分别下降39.82%和32.39%,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辛伐他汀短期治疗ACS患者能够使CRP和MMP-9显著下降,说明他汀类早期应用有抗炎、稳定斑块及防止斑块破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早期干预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心功能和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78例ACS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24例)为常规药物治疗,B组(26例)为常规药物治疗加辛伐他汀20 mg/d,C组(28例)为常规药物治疗加辛伐他汀40 mg/d,疗程均为10 d。每日心电监测并记录心律失常,治疗前和疗程结束后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心功能参数、检测肝肾功能及心肌酶学。结果辛伐他汀20 mg与40 mg治疗10 d后: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及NYHA分级显著下降(P<0.01),左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升高(P<0.01),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显著减少(P<0.01),其中40 mg剂量组的疗效明显优于20 mg剂量组。结论早期大剂量辛伐他汀干预能安全有效地改善ACS患者的心功能,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且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早期应用辛伐他汀治疗对血脂和炎症反应标记物的影响及差异,探讨他汀类药物在ACS早期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ACS住院患者113例,入院后测定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白介素-6(IL-6)和C反应蛋白 (CRP)水平,然后随机分为辛伐他汀治疗组和对照组。出院时重复测定上述指标。同期测定30例健康者作对照比较。结果治疗组治疗后CRP、IL-6比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ACS患者早期应用辛伐他汀治疗有明显的抗感染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血浆P-选择素(P-selectin)及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的变化,探讨其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关系。方法用ELISA方法测定6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急性心肌梗死(AMI)、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各30例,3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P)、30例体检健康者血浆P-selectin及血清NO水平。结果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P-selectin水平较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及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⑵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NO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⑶血清NO与血浆P-selectin水平成负相关(P<0.01),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成正相关(P<0.05)。结论血浆P-selectin及血清NO水平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C-反应蛋白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及其干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炎症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C-反应蛋白不仅是冠状动脉事件的标志物,也是冠状动脉事件的独立致病因素,因此有效的降低血浆C-反应蛋白浓度将是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与预防的又一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血浆D-二聚体(DD)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58例ACS病人、30例稳定型心绞痛病人和30名健康体格检查者为研究对象,采用Nyco Card胶体金标法检测观察者静脉血中的DD含量,Nyco Card单人份金标法检测观察者静脉血中CRP水平,并行相关性分析。结果ACS组血浆DD、CRP分别为(1.48±0.45)mg/L、(13.3~36.2)21.4mg/L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0.31±0.13)mg/L、(1.1~9.6)5.2mg/L]及对照组[(0.26±0.12)mg/L、(0.9~8.4)4.9mg/L](P<0.01)。ACS组血浆DD含量与CRP水平间呈显著的正相关(r=0.721,P<0.01)。结论血浆DD含量和CRP水平可作为早期预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5.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炎症性病变,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发展更与炎症密切相关。C反应蛋白是一种典型的炎症急性相反应蛋白,其血浆水平的高低可直接反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炎症状态及稳定程度。目前,把血浆C反应蛋白作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危险分层和预后判定指标的临床价值已逐渐得到认同,但最新研究发现,新蝶呤和脑利钠肽等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预后评估可能较C反应蛋白更为特异而敏感。  相似文献   

16.
罗明  俞文萍  王宏保 《心脏杂志》2005,17(2):137-139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C反应蛋白(CRP)和白介素6(IL6)的变化及辛伐他汀、依那普利对其的影响。方法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83例和对照组130例检测血清CRP和IL6及对83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进行联合辛伐他汀和依那普利的干预,探讨ACS患者CRP和IL6的变化及辛伐他汀和依那普利对其影响。结果①治疗前ACS组的CRP和IL6分别为16.08±1.22mg/L和30.21±8.34μg/L,与对照组比较P<0.01,②ACS组经4周辛伐他汀联合依那普利治疗后CRP和IL6分别为8.33±1.21mg/L和16.11±4.67μg/L,与治疗前比较P<0.01。结论ACS患者CRP和IL6水平均有明显升高,存在明显的炎症反应。辛伐他汀联合依那普利治疗能有效抑制此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是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发展以及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许多生物标记物对合并糖尿病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诊断及预后评价具有独特的意义,现对该类患者的心脏标记物如白介素-6、C反应蛋白、胎盘生长因子、纤维蛋白原、髓过氧化物酶、基质金属蛋白酶、脑钠肽、CD40及配体及E选择素等按照炎症、神经内分泌、血栓形成、内皮功能等类别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髓过氧化物酶是一种重要的白细胞酶,通过产生反应性物质等机制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同时,髓过氧化物酶基因存在多态性,影响机体对疾病的易感性,与白血病、肺癌、动脉粥样硬化、多发性硬化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髓过氧化物酶有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作用,并通过增大氧化应激而引起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不同危险层次的血浆BNP水平及其与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包括梗死后心绞痛、再梗塞/梗塞延展、严重心律失常、死亡等)的相关性。方法ACS167例,其中不稳定心绞痛(UA)63例,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48例,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56例,另健康对照组41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血浆BNP水平。按UA、NSTEMI、STEMI三个危险层次,与有或无心衰两种情况依次分组与对照组比较,并与院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作相关分析。结果血浆BNP水平UA组、NSTEMI组、STEMI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282,P=0.0017,P=0.0000)。且ACS三组之间血浆BNP水平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363)。剔除心衰病例后,不仅UA组、NSTEMI组、STEMI组与对照组相比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342,P=0.0083,P=0.0000)。UA组、NSTEMI组与STEMI组之间差异也仍存在显著性(P=0.0421)。ACS三组中BNP水平,有心衰者显著高于无心衰者(UA组P=0.0411、NSTEMI组P=0.0163、STEMI组P=0.0152)。住院期间BNP水平较高患者中院内MACE发生率也较高(分别为25%vs66.7%);MACE发生率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2=18.13,P=0.0293)。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多变量参数后血浆BNP水平仍与院内MACE独立相关(Wald=10.557,P=0.0042)。结论ACS患者血浆中BNP水平的变化提供了有关心功能不全、心肌缺血与早期危险分层的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