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目的探讨分析先夹板固定在静脉穿刺在烧伤患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价值及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4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156例接受静脉输液的烧伤患儿,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为78例。对照组在输液时采用先静脉穿刺在夹板固定的输液顺序,实验组接受先夹板固定在静脉穿刺的输液顺序。对比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对输液的成功情况及患儿的配合程度。结果实验组静脉穿刺的成功情况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儿的配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96.2%vs74.4%,χ2=17.009 P=-0.000)。结论先夹板固定再静脉穿刺能够提高烧伤患儿在静脉输液时的依从性以及穿刺的成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临床医药实践》2017,(4):308-309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中改良式止血带松解法对老年患者穿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按入院顺序将12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实验组静脉输液成功后松解止血带用改良法;对照组静脉输液成功后松解止血带用常规法。观察两组患者静脉输液成功后留针的成功率及发生液体外渗及皮下肿胀的情况。结果:实验组输液穿刺后留针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液体外渗及皮下肿胀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患者静脉输液中止血带的改良式松解法可提高穿刺后留针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儿静脉输液用小夹板固定踝关节后再行静脉穿刺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0例次输液患儿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固定踝关节后再行静脉穿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静脉输液穿刺成功后再用固定肢体。结果两组进行对照,实验组的成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5)。结论小儿静脉输液用先固定再行静脉穿刺的方法,能有效地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重复穿刺,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4.
陈少斐  黄志君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20):3092-3093
目的 探讨改造腹泻患儿四肢静脉输液流程,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和患儿家属满意度的效果.方法 将2646例患儿按输液排队号码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1 330例,对照组1 316例.对照组按输液常规方法穿刺后用夹板固定,实验组改造输液流程,即药物配剂、排气、扎止血带、血管评估、穿刺肢体固定、常规消毒皮肤、静脉穿刺、输液贴固定针头.结果 实验组通过改造输液流程,扎止血带时间长,一次穿刺成功率高,患儿家属满意度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造腹泻患儿四肢静脉输液流程,延长扎止血带时间,可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孙英姿 《哈尔滨医药》2014,34(2):156-156
目的 探讨硝酸甘油在儿科输液困难中应用与观察.方法 将100例静脉输液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常规消毒皮肤行静脉穿刺;实验组静脉穿刺前用1%硝酸甘油反复涂擦穿刺部位,等待3 min血管扩张充盈后,常规消毒皮肤进行静脉穿刺,比较两组患儿浅静脉充盈程度,穿刺成功率以及静脉穿刺所用时间.观察实验组涂药后1 min内心率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儿浅静脉充盈程度,穿刺成功率以及静脉穿刺所用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观察涂药后1 min心率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硝酸甘油在儿科输液困难中的应用,可以提高静脉输液困难者的穿刺成功率,为抢救患儿生命赢得时间,治疗及时,操作简单、方便,便于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使用婴儿背带对婴幼儿静脉输液是否能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防止静脉输液过程中针头漏出血管外,提高输液过程顺利完成率,为婴幼儿解除再穿刺的痛苦。方法我院儿科注射室抽取静脉输液的3个月~3岁婴幼儿600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0例。实验组婴幼儿使用婴儿背带,观察静脉穿刺的成功率、静脉输液过程中针头漏出血管外的情况。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穿刺成功率及针头漏出血管外情况比较,数据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穿刺成功率,实验组为99.7%,对照组为91.7%;针头漏出血管外,实验组为0.03%,对照组为8.33%。结论婴幼儿在静脉输液时使用婴儿背带,无论是手、足、头等部位的穿刺,穿刺成功率高,并能有效的减少漏针,减轻患儿及家属的痛苦,避免护患纠纷,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及护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小儿头皮静脉固定方法改变,提高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减少重复穿刺。方法将门诊输液患儿1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合对照组,实验组80例采用改良传统输液固定法,对照组80例采用传统输液固定法。结果对照组失败9例,成功率88.75%;实验组失败4例,成功率95%。实验组固定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改良方法固定输液针效果优于传统输液针固定法,操作简单,固定稳妥,减轻了患儿的痛苦,降低了护理工作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1+1”静脉穿刺模式即输液瓶低置+先固定后穿刺模式在小儿足部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0例拟进行足部静脉穿刺的5个月-2岁的门急诊输液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实施“1+1”静脉穿刺模式,对照组实施常规的静脉穿刺模式。结果:两组的足部静脉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配合穿刺的人数、穿刺所需的时间、药物外渗发生率等指标有明显的差异(p<0.01).结论:“1+1”静脉穿刺模式可显著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缩短穿刺时间,减少药物外渗发生率,减轻患儿痛苦,节省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9.
目的改良小儿足部静脉输液的固定方法,提高患儿舒适度,减少液体渗漏、多次穿刺,使输液治疗顺利完成。方法将需要在足背部进行静脉输液的14岁患儿100例,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患儿在足背部进行静脉穿刺成功后运用足型石膏模进行足部固定,完成静脉输液治疗;对照组患儿则运用传统的直硬板进行足部固定,两组患儿进行效果观察比较。结果实验组患儿进行足部静脉输液时,液体渗漏、自行拔针、重复穿刺等不良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运用足型石膏模进行小儿足背部的输液固定,能增加患儿舒适度,强化固定效果,避免重复多次的静脉穿刺,减少患儿痛苦,提高患儿家属的满意度,降低护士工作量。  相似文献   

10.
提高儿科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方法及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激励法在儿科静脉输液中所产生的作用,以促进激励法在儿科护理中的广泛应用。方法将200例3~10岁的患儿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使用激励法进行静脉输液,比较临床效果。结果从患儿主动配合时一次穿刺成功率、配合时一次穿刺成功率、勉强配合时一次穿刺成功率几方面进行比较。试验组患儿在静脉穿刺中的配合,从而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巧用激励法可促进患儿静脉输液的配合,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提高门诊输液患儿静脉输液效果中的作用。方法本研究于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对在某医院门诊接受静脉输液的患儿进行了心理护理干预,并与仅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静脉输液患儿进行了输液合作率及穿刺成功率对比研究。结果干预组患儿的合作率(97.08%)明显高于对照组(83.33%),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6.55,P<0.05)。将两组患儿按照年龄分为1个月2岁,32岁,36岁,76岁,710岁等三个年龄段;对比两组患儿的一次穿刺成功率可以发现干预组总的一次穿刺成功率(92.98%)明显高于对照组(80.41%),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3.44,P<0.05)。在各年龄段,干预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96、15.94、3.92,P<0.05)。结论在门诊输液患儿的静脉输液过程中,通过实施相应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能够明显提高静脉输液患儿的合作率与一次静脉穿刺成功率,改善了护患关系,有效降低了护患纠纷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改良小儿大隐静脉穿刺固定方法,减少输液外渗率,从而减轻患儿的痛苦。方法采用对照法对2008~2010年9月在本院门诊输液的1200例婴幼儿输液人次随机分组,分别采用改良穿刺固定法做观察组,传统穿刺固定法做对照组进行对比,分别观察两组穿刺成功固定后输液的外渗率。两组患儿均采用"恒康"牌小手板固定。结果观察组液体外渗的机率明显下降。结论改良小儿大隐静脉穿刺固定方法,因小手板平整光滑,无一例导致皮肤擦伤,压伤及其他不良后果,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逆行静脉的穿刺成功率,为长期静脉输液及浅静脉穿刺困难的患者提高手背浅静脉的利用率,以保护血管。方法:选择行皮静脉逆行输液的患儿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顺行静脉穿刺法,观察组采用逆行静脉穿刺法。结果:观察组提高了一次穿刺成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逆行静脉穿刺可提高穿刺成功率,易于固定,且不影响输液速度,不影响手部活动,增加了患者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小儿足背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方法。方法采用单双日自身对照法对在佛山市禅城区南庄医院门诊输液4480例患儿共11648穿刺人次分组,分别采用改良固定法做观察组,传统固定法做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2组两组一针穿刺成功率。结果观察组一针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有显着性差异。结论足背外侧静脉采用改良固定法能提高静脉穿刺成功,减小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输液儿童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1月至2014年4月本院门诊0~12岁输液患儿26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根据不同的年龄及性格特征,给予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输液护理。结果观察组患儿输液的合作率、静脉穿刺成功率及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性(P〈0.01)。结论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可提高患儿配合输液治疗的成功率,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头静脉穿刺前行手三里穴位指针疗法干预对输液护理舒适度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住院患者中符合标准的160例患者按照入院时间,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以《新编护理学基础》为标准,采用常规静脉输液法。实验组在接受穿刺侧手三里穴位指针疗法后按常规静脉输液法,观察两组患者在头静脉穿刺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疼痛反应及输液穿刺满意度等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接受穴位指针疗法后,头静脉穿刺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疼痛反应及输液穿刺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头静脉穿刺前行手三里穴位指针疗法干预,能明显减轻穿刺疼痛,使患者能够顺利配合输液操作,提高头静脉输液穿刺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护理管理干预对门急诊静脉输液质量的影响。方法120例门诊就诊需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按随机抽样的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护理管理干预。在治疗完毕后,对治疗期间护理及静脉穿刺工作进行评价,并统计各组患者的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率。结果实验组满意57例,基本满意3例,总满意度100.0%;对照组满意41例,基本满意8例,不满意11例,总满意度8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例数为53例,成功率为88.3%,对照组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例数为44例,成功率为7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管理干预在提高门急诊静脉输液质量方面优于常规护理,并且护理管理干预下,患者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陈凤群 《哈尔滨医药》2005,25(6):110-111
目的 解除患儿的恐惧害怕等心理,提高静脉输液一次穿刺成功率。方法 随机抽样3~6岁门诊输液患儿100例,通过心理特征分析,然后进行激励式心理护理,观察其效果。结果 患儿的恐惧害怕心理有显著性改善,静脉输液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提高。结论 认真分析患儿的心理特征,运用激励式心理护理是提高患儿合作程度及穿刺成功率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2~6岁患儿静脉输液中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牛俐红 《淮海医药》2007,25(2):159-160
目的 探讨2~6岁儿童在静脉输液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应对方法.方法 对200例2~6岁患儿按护理常规要求进行输液,并进行心理护理.结果 通过心理干预,200例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6.2%,所有均成功完成输液,结论患儿通过心理护理,能够配合治疗,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并保障液体顺利输完.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方法对1-3岁行静脉输液的小儿按单双日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单日为实验组,穿刺前用两块约六寸长,一寸宽的小夹板放在踝关节的内后侧或外后侧用绷带固定踝关节,使足背静脉充分暴露、稳定,然后穿刺;双日为对照组按传统方法1用一块小夹板固定后穿刺。结果实验组成功率93.16%大于对照组81.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两块小夹板固定踝关节能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和服务质量.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