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对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的疗效。方法:对33例股骨头早期缺血性坏死患者进行供血动脉药物灌注。结果:经过1~3次介入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疼痛缓解。结论: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介入溶栓、扩张血管疗法对改善股骨头的血液循环,促进坏死骨质的修复,缓解临床疼痛及改善恢复关节功能方面,近、中期疗效肯定,技术成熟,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股骨头髓内减压带血管蒂植骨后行介入溶通术与单纯行股骨头介入溶通术的对比、研究、探讨双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有效性和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18例(22髋),其中8例(8髋)为治疗组,行股骨头髓内减压及带血管蒂植骨后行血管内介入溶通治疗;10例(14髋)为对照组,单纯行血管内介入溶通治疗术。行DSA造影证实后经导管注入罂粟碱、尿激酶、复方丹参,3w后重复治疗一般行三次溶通治疗,分别于3、6、12个月摄骨盆正位片或/和股骨头CT、MR随访以评估疗效。结果:两组治疗的共同点均有疼痛减轻或消失血管增粗、增多、延长等共性表现,但治疗组在股骨头区血管分支较多,部分细小、杂乱之血管形成小斑片状血管染色,DSA股骨头实质期染色缺损范围明显减少,治疗组显效率75%对照组50%。复查时观察到治疗组较对照组坏死囊变区骨小梁显示更加致密,新骨形成好,坏死区无扩大。结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血管内介入治疗是直接将溶栓、扩张微血管、止痛和改善微循环作用的药物,直接注入到股骨头供血动脉内用以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和股骨头营养供应。股骨头髓内减压带血管蒂植骨是加速新血运的形成和制止骨坏死的持续发展,可使局部毛细血管增生,增加血液循环,从而促进死骨吸收和加快成骨细胞增殖,加快新骨形成,使骨组织修复。血管内外双介入治疗的有机结合,对改善股骨头血管内外的血液循环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介入治疗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评价介入治疗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经临床诊断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54例患者,采用seldinger穿刺技术经股动脉插管,先选择髂内动脉进行DSA造影,再注入罂粟碱,尿激酶,碟脉灵或络泰,注药后即刻行DSA造影,观察临床症状及股骨头血供改善情况。结果 (1)对缓解疼痛,改善髋关节功能有效率分别为88.8%和70.4%;(2)治疗前后比较DSA造影显示32例小血管分支增多,再通,有效率59.2% ;(3)X线平片;治疗后3个月复查,仅3例可见股骨头坏死区有新生肌组织,囊样病变区缩小,51例未见明显改变,1年后随访复查。3例病灶基本修复,42例病变无进展,9例坏死区进一步扩大,结论 88.8%患者疼痛明显缓解。70.4%病例髋关节功能明显改善,59.2%病例髋部及股骨头区小血管分支增多,但对股骨头坏死区的修复无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成人缺血性股骨头坏死(ANFH)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8例(12髋)ANFH患者采用经皮股动脉穿刺插管骨股头供血动脉的 DSA 检查及药物灌注.结果 11患髋有供血动脉的股骨头有不同程度和范围的染色,疼痛消失;1髋疼痛明显缓解,关节功能均恢复.治疗后3个月行DSA复查,髋关节周围交通吻合显示明显,患髋股骨头单位面积上血管数量增加.8例患者中6例髋关节疼痛、间歇性跛行等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髋关节活动受限消失;2例临床症状轻度改善.结论 介入治疗ANFH疗效肯定,对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恢复髋关节功能、促进股骨头的新骨形成及修复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我院自2007-03以来开展经动脉超选择插管至股骨头供血动脉,置管3 d,经留置导管应用血管扩张、溶栓等药物,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39例,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成年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在临床上可由于不同病因 ,如股骨颈骨折、长期服用激素、慢性酒精中毒、减压病、血红蛋白症等引起。临床上迄今国内外尚无确切治疗方法 ,非手术治疗效果差 ,手术治疗方法多种 ,但术后经多年随访疗效不满意 ,对阻止或逆转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病理过程均无肯定作用。我院于 1999年 3月~ 1999年 12月应用保留置管的放射介入技术 ,超选择插管入旋股外侧动脉 ,注入扩血管药物及溶栓剂 ,治疗16例 2 2髋成年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病人 ,经临床随访观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局部血供得以不同程度改善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  相似文献   

7.
双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的双介入治疗,提高疗效,缩短骨修复时间,方法 采用介入插管超选择於旋骨内,外动脉及闭孔动脉灌注通治疗ANFH配合局部坏死区内注射促进骨质生长剂,结果:疼痛,功能明显改善,股骨头坏死区域骨组织修复时间缩短,适用于Ⅱ-Ⅴ期患者,结果:双介入治疗法缩短股骨头坏死的修复时间,提高疗效,超协同作用,是一处更为满意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介入治疗和高压氧治疗酒精性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可行性、实用性。方法对n例病人、15侧股骨头酒精性无菌性坏死的介入手术及术后辅以一定疗程的高压氧治疗后2年左右的跟踪随访,进行临床和影像学对照比较,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根据Haris功能评价标准和国内丹东髋关节治疗后疗效评价标准从疼痛程度、髋关节功能改善及X线表现等几方面来评价。本组计15髋介入治疗后,临床有效率达100%。病人的临床症状均有改善,但对一些晚期病例影像学改变欠佳。结论股骨头无菌坏死在临床介入治疗的基础上,辅以高压氧治疗,能够使缺血坏死的股骨头供血血管再通,供血、供氧环境得以改善,促进其股骨头坏死骨吸收,新生骨的生成。尤其对早期的、病程短的病例其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65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患,将溶栓药物和血管扩张药物直接注入旋股内、外动脉和闭孔动脉。结果 65例患在治疗后髋部疼痛及关节功能障碍均有不同程度减轻和改善。随访线平片,可股骨头明显修复,血管造影及DSA显示股骨头血管数目基本达正常。结论 通过介入法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一种能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0.
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评价经动脉介入法和介入置管法对股骨头无菌性坏死(ANFH)的治疗作用。方法 经临床、X线平片、CT域RI检查证实的ANFH 30例,经动脉介入治疗法采用Seldinger技术,插至患侧旋股内、外动脉开口,灌注溶栓剂、解痉剂及血管扩张剂;介入置管法为骨穿刺针在X线监视下从股骨大粗隆稍下方进针,进入股骨头坏死区,旋转硬膜外导管,然后灌注上述相同药物,疗效评定标准:治疗前后动脉数目和静脉回流的变化;临床症状的改变;定期X线摄片随访。结果 动脉数目的变化:9例行介入置管法,治疗后7例静脉回流通畅;2例静脉回流稍通畅。临床症状的变化:经动脉介入治疗的21例,除2例未做治疗后的第2次动脉造影,另19例治疗后动脉数目增多10例、有所增多5例、不增多4例;静脉回流的变化:9例行介入置管法,治疗后7例静脉回汉通畅;2例静脉回流稍通畅。临床症状的变化:21例行经动脉介入治疗后疼痛改善14例、缓解4例,未改善3例。9例行介入置管治疗后疼痛改善6例、缓解3例。X线下片复查:于治疗后1年复查,21例行经动脉介入治疗者,14例复查显示10例有不同程序的骨质修复;9例行介入置管治疗者,5例复查显示4例有不同程度的骨质修复。结论 经动脉和介入置管治疗ANFH,对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股骨头的新生骨形态及修复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介入和支持疗法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效果分析其临床疗效和相关因素。方法选取非创伤因素所致,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29例,共计38个股骨头,采用Seldinger技术经旋股内、外动脉闭孔动脉超选择插管灌注融通,扩血管药物治疗。注药后行血管造影,并观察临床症状及股骨头血供改善情况。治疗前后进行支持治疗。结果股骨头主要供血动脉均有不同程度增粗、延长小分支显示增多;所有患者,治疗后患髋疼痛和功能障碍于半月内均有不同程度缓解,近期有效率为100%,远期随访有效率为84%,Ⅰ~Ⅲ期患者疗效较好,Ⅳ,Ⅴ期远期疗效不佳。结论介入治疗可以改善股骨头局部血液循环对早期病变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康复治疗是维,持疗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观察及护理。方法分析总结69例中西医结合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观察与护理要点。结果本组69例(共91髋)全部取得满意效果,功能均好转;疼痛消失79髋,疼痛明显减轻12髋;治疗后所有旋股内、外动脉血管分支数目较治疗前增多、增粗,9例闭塞的股骨头上动脉再通,但仍较细小,7例股骨头上动脉延长,1例无明显改变。结论中西医结合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对病人损伤小,身体恢复快,疗效显著;但其术前准备、术后护理是保证治疗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3.
吴小红  张智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2011,12(6):97-97,101,F0004
目的 探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的介入治疗效果.方法 对16例ANFH患者的髋部先常规行股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后在股骨头的供血动脉旋股内、外侧动脉内灌注溶栓、扩张血管药物.术后随访1~6个月.治疗前后行股骨头X线平片及CT检查以评估疗效.结果 术后患者患髋关节疼痛明显减轻,关节功能不同程度改善.Ficat Ⅰ、Ⅱ期患者介入治疗后股骨头修复明显;Ⅲ、Ⅳ期患者部分功能得以改善和恢复.结论 股骨头供血动脉内的介入治疗是一种疗效肯定、安全的微创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介入治疗的可行性,介绍与文献报道治疗方法的不同之处。材料与方法:将扩张血管、溶栓及改善微循环的药物直接注入缺血坏死股骨头的供血动脉内。旋股内、外动脉注入药物前,大腿根部用加压止血带捆绑并加压。45天重复治疗。治疗后第15天,患肢静滴尿激酶10万单位/d,共10天。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对比研究。结果:介入治疗后疼痛的缓解或改善占100%,X线、CT复查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质修复,新骨形成。DSA显示股骨头供血小动脉增粗,细小动脉增多,显影时问缩短。Ⅳ期骨质改变轻微或不明显。结论:介入插管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尤其是Ⅲ期以前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中医内外治结合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35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中医内外结合综合疗法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5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辨证内服自拟活血通脉汤及补血生骨汤,并配合中药外敷腹股沟,治疗60d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本组35例患者经中药内服外敷治疗后,痊愈17例,占48.57%;显效6例,占20.0%;有效8例,占22.86%;无效3例,占8.57%。总有效率91.43%。结论中药内服外敷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疗效显著、安全可靠、无毒副作用、经济简便。  相似文献   

16.
李刚  高琳 《华西医学》2010,(8):1453-1454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ANFH)的疗效。方法纳入1996-2009年间确诊的ANFH患者15例,采用经外周动脉穿刺插管的方法,经血管造影明确供血血管的位置,经导管向其内灌注扩张血管药、舒筋活血中药和溶栓药物,以改善股骨头供血状况;并追踪随访1~3年,根据杨白明评定标准从疼痛、功能、X线片3个方面进行判定,观察其临床症状的改善。结果Ⅰ~Ⅲ期ANFH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甚至消失;痊愈50%,显效25%,有效15%。结论介入治疗Ⅰ~Ⅲ期ANFH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成人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DSA表现及介入治疗疗效观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探讨成人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ANFH)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表现及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 3 6例 5 2髋ANFH患者 ,采用Seldinger技术经皮股动脉穿刺插管 ,行高选择性股骨头供血动脉的DSA检查及药物灌注。结果  3 6例的 5 2髋中 5 0髋 (96.2 % )有供血动脉的异常改变 ,40髋 (76.9% )股骨头有不同程度和范围的染色 ,2 5髋(4 8.1% )显示股骨头静脉引流异常。治疗后髋关节疼痛症状消失或好转 ,关节功能明显得以改善。DSA复查 ,髋关节周围交通吻合的显示明显增多 ,5 3 .8% (2 8/ 5 2 )的患髋股骨头显示单位面积上血管数量增加。经治疗 1年后X线平片及CT复查 ,71.2 % (3 7/ 5 2 )患髋股骨头显示不同程度的骨质修复。结论 介入治疗ANFH疗效肯定 ,对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缓解临床症状、恢复髋关节功能及促进股骨头的新骨形成及修复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选择靶动脉药物灌注时应结合术前造影所见 ,特别应重视对臀下动脉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介入治疗结合支持疗法对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的恢复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介入和支持疗法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效果,分析其临床疗效和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非创伤因素所致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29例,共计38个股骨头,采用Seldinger技术经旋股内、外动脉,闭孔动脉超选择插管灌注融通扩血管药物治疗。注药后行血管造影,并观察临床症状及股骨头血供改善情况。治疗前后进行支持治疗。结果 股骨头主要供血动脉均有不同程度增粗、延长,小分支显示增多;所有患治疗后患髋疼痛和功能障碍于半月内均有不同程度缓解,近期有效率为100%,远期随访有效率为84%,Ⅰ~Ⅲ期患疗效较好,Ⅳ,Ⅴ期远期疗效不佳。结论 介入治疗可以改善股骨头局部血液循环,对早期病变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康复治疗是维持疗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动脉溶栓联合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股骨头颈区域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结果、关节活动度改变、髋部疼痛改变、治愈率.结果:治疗后两组股骨头颈区域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显示狭窄闭塞血管再通或明显出现侧支循环血管,同区域血管明显增多、增粗并延长,静脉回流通畅,股骨头血管染色区域明显增大,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关节活动度、对髋部疼痛的治疗总有效率、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治愈率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提高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20.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是指由于不同原因使股骨头发生部分或完全性缺血,导致骨细胞、骨髓造血细胞及脂肪细胞坏死的病理过程。ANFH分创伤性和非创伤性两大类。创伤性ANFH为骨内外动脉阻断而导致缺血,非创伤性ANFH病因十分复杂,激素因素只是其中一个。其它尚有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