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与眼底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对11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及眼底动脉检查。根据AASI将患者分为A组(AASI≤0.55)、B组(AASI 0.56~0.67)、C组(AASI 0.68~0.79)和D组(AASI≥0.8)。比较4组之间眼底动脉硬化发病率。结果 4组眼底动脉硬化发病率D组〉C组〉B组〉A组(P均〈0.05);B组、C组Ⅰ级和Ⅱ级眼底动脉硬化发病率高于A组(P均〈0.05);D组Ⅲ级及Ⅳ级眼底动脉硬化发病率均高于其余3组(P均〈0.05)。结论在冠心病人群中,AASI与眼底动脉硬化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高凌俊 《中医药研究》2014,(9):1060-1061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动态脉压、动态脉压指数的关系。方法选择157例年龄大于60岁的老年高血压患者,根据24h血压动态脉压(24hAPP)分为〈60mmHg组(88例),≥60mmHg组(69例);根据动态脉压指数分为〈0.5组(131例),≥0.5组(26例)。所有入选者均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和颈动脉超声检查,比较各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生化指标。结果 24hAPP≥60mmHg组24h收缩压(24hSBP)、脉压指数、IMT、总胆固醇明显高于24hAPP〈60mmHg组(P〈0.05)。脉压指数≥0.5组24hSBP、24hAPP、IMP、总胆固醇明显高于脉压指数〈0.5组(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IMT水平与24hAPP、动态脉压指数呈正相关(P〈0.01)。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IMT随动态脉压、动态脉压指数升高而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 ,为了探讨脉象冠心病概率和眼底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 ,应用SAS统计软件包对冠心病概率进行测算 ,并对此概率与眼底动脉硬化分级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眼底动脉硬化 0级和其他级的冠心病概率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脉象冠心病概率和眼底动脉硬化的分级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对脉压(PP)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0例,给予替米沙坦片40~80mg口服,经过8周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的血压和脉压变化,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患者降压总有效率为66.67%(40/60);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脉压明显缩小(P〈0.05);不良反应较小。结论:替米沙坦能安全有效降低老年高血压,且能明显缩小脉压,可作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一线降压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眼底动脉硬化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240例冠心痛患者行无创眼底检查,并对其结果进行对照性分析。结果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眼底动脉硬化有明显相关性(P〈0.01)。结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眼底动脉硬化密切相关,对眼底动脉的检查有助于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判断,对冠心病病情了解、预后观察、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老年患者脉压差(PP)与颈动脉硬化的相关性。方法:69例EH老年患者应用24h动态血压监测仪监测脉压差(PP)水平,根据全天PP的平均值将患者分为两组:PP〈60mmHg组(n=33)和PP≥60mmHg组(n=36),分别以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其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同时采集其晨起空腹静脉血测定血糖及血脂等代谢指标含量。结果:PP〉160mmHg组IMT明显大于PP〈60mmHg组,IMT与PP呈正相关(r=031,P〈0.01)。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脉压差水平与颈动脉硬化密切相关,脉压差是反映大动脉弹性的参数,是与心血管疾病发生相关的一个重要和独立的因素,可作为全身心血管病的一个危险信号,以指导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7.
中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脉压与脑卒中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不少研究指出,在老年正常血压和高血压病患者中,脉压(PP)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死亡的独立危险因子,本文通过对8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旨在讨论PP与脑卒中的关系,为预防和治疗脑卒中提供有益的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8.
动脉硬化眼底出血的中西医治疗哈尔滨市第七医院潘庭芳,景岗,孙玉波黑龙江中医学院葛凤新视网膜动脉硬化是一种老年性慢性血管病,同时也是老年周身血管衰老的一种进行性现象。近10年来我院眼科具不完全统计共收治高血压动脉硬化眼底出血病案602例,均用中西医结合...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脉压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愈来愈受到人们重视。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又与大动脉顺应性降低有关,其常具有收缩压高,脉压大的特点。中医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治疗长期以来,一直有独到之处。而不同中医证型的老年高血压病人的表现和治疗又不尽相同。本文通过研究78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24h动态脉压与中医证型的关系;并与正常人对照,以总结其一般规律性,从而为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化提供相关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昼夜血压节律对颈动脉硬化的影响。方法应用24h动态血压监测仪监测82例年龄≥80岁的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水平,根据夜间血压下降率将患者分为非杓型组和杓型组。测定两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非杓型组与杓型组的IMT分别为(0.17±0.08)cm、(0.14±0.04)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昼夜血压节律异常的老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硬化更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压水平对急性脑梗塞(AIS)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60例(AIS)患者随机分A、B两组。A组予生脉注射液静滴,B组常规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血压变化,脑卒中量表(css)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加重病例数。结果:治疗后A组的平均血压明显高于B组(P〈0.001),B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加重例数多于A组。结论:在AIS急性期适量提高血压有益于神经功能缺损的康复,生脉注射液可缓解急性期后的血压下降。关于急性期提高血压与临床疗效之间的关系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董颖  李琳  黄力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2,34(12):1066-1069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对早期肾损害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患者90例,统计其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血清肌酐(Scr)、尿蛋白肌酐比值(ACR),并计算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按照AASI水平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A组AASI≥0.55,B组AASI〈0.55,比较两组间各数据差异,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结果①A、B两组的年龄、24h平均舒张压(DBP)、ACR、ACR阳性率及eGFR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AASI与其他因素的相关性分析:AASI与年龄(r=0.483,P=0.000)、24h平均收缩压SBP(r=0.350,p=0.001)及ACR(r=0.474,P=0.000)呈正相关,与eGFR(r=-0.383,P=0.000)呈负相关,而与其他因素不相关。从AASI与肾功能损伤指标之间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看,eGFR每增加1ml/min,AASI相应下降0.001;ACR每增加1mg/mmol,AASI相应增加0.025。结论①动脉硬化程度与患者年龄及昼夜血压变异率相关;②动脉硬化与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密切相关,并对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3.
王旭东  张红梅 《河北中医》2011,33(7):1110-1110
近年来研究指出,在老年人群中,脉压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和引起死亡的独立因子[1]。脉压差增大是造成老年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主要原因[2]。2009-06—2010-10,我们通过对485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老年人脉压与冠心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预测高血压病患者发生冠心病的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与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AIP)的关系。方法入选103例高血压病住院患者,其中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73例,高血压病无合并冠心病30例,由冠脉造影证实或有心肌梗死病史者确诊为冠心病。采血检测患者血脂水平,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计算AIP=log(TG/HDL-C),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动态血压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合并冠心病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AIP高于单纯高血压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5)。二分法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高血压病患者是否出现冠心病与TG相关(P〈0.05),与TC、LDL-C、AIP高度相关(P〈0.01)。结论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患者AIP增加明显,AIP是高血压病患者合并冠心病的一个重要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病程与动脉僵硬度的相关性。方法将119例住院高血压病患者按病程长短分为<10 a组、10~20 a组和>20 a组,另选择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应用脉搏波传导速度自动测定装置和颈总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受试者的颈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颈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C-RPMV)、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和颈动脉斑块指数(PI)。通过SPSS 11.0统计包分析高血压病程与动脉僵硬度的关系。结果各病程组年龄间无显著性差异。随着高血压病程的增加,C-FPMV、C-RPMV、颈动脉IMT和PI相应增加,不同病程组之间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结论高血压患者的动脉僵硬度明显增加,随着高血压病程的增加,动脉硬化程度随之加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咏压(PP)水平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关系。方法对257例入选患者行选择性冠脉造影术,并采用Gensini冠脉评分系统对稿变严重程度进行定量记分.测量外周肱动咏血压并记录冠心病危险因素,统计分析PP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患者中.随病变支数的增加、病变范围的增大以及冠脉狭窄程度危险分级的增高,PP逐渐增高.其中左主干病变者PP最高。校正其他混杂因素后PP每增加10mmHg。对数转换的Gensini积分平均可增加0.128(P=0.007)。SBP在总体冠心病患者中显著高于正常者.但各亚组与正常者差异不大.仅三支病变组显著高于正常组与单支病变组。各组平均动脉压未见有统计学意义,DBP则有逐渐减小的趋势。结论在冠心病人群中,PP与老年冠心病患者(≥60岁)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独立相关.且相关性优于SBP及DBP。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人数剧增,机体的衰老易形成主动脉硬化,心脏的收缩,使硬化的主动脉不能适度扩张,收缩压(SBP)随之急剧增高;心脏舒张时,主动脉回缩力随之减弱,不能推动血液充分前进,使舒张压(DBP)过低,造成脉压(PP)增大。当脉压大于100 mmHg,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探讨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硬化患者中医证型与血脂等相关指标的关系。方法收集广州3家三级中医院住院的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硬化患者553例的临床资料,包括中医证型、颈动脉斑块、血脂、血尿酸、纤维蛋白原、超敏C反应蛋白、血液流变学等,分析中医证型与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硬化相关指标的内在联系。结果气虚痰瘀证组血尿酸、纤维蛋白原、超敏C反应蛋白、血液流变学水平均显著高于其余各组,气虚痰浊证组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高于其余各组。结论临床可以通过中医证型判断高血压病合并颈动脉硬化患者血脂、血尿酸等相关指标的异常情况,对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气虚痰浊型)患者动态脉压与肾脏损害的关系及中药复方芪麻胶囊的干预作用。方法将100例符合标准的高血压病肾损害患者分为50mmHg≤动态脉压60mmHg和动态脉压≥60mmHg2组,分析动态脉压与肾功能损害的关系。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西药的基础上加用芪麻胶囊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12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动态血压的变化和对肾功能的影响。结果 50mmHg≤动态脉压60mmHg的高血压患者(气虚痰浊型)均出现尿微量蛋白等早期肾功能损害表现,并且随着脉压的升高,肾功能损害程度加重。治疗组能明显降低血压(P0.05),降低尿微量蛋白的排出量(P0.01),改善肌酐清除率(P0.05),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平均动态脉压与高血压患者(气虚痰浊型)的肾功能损害程度成正比,可作为判断高血压(气虚痰浊型)患者早期肾功能损害的指标。芪麻胶囊具有较好的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高血压是人的动脉血压超过了正常范围,眼底血管硬化程度可反映全身小动脉硬化情况,视网膜病变可反映高血压进展情况,血压降至正常范围时,视网膜病变也可改变。因此,眼底检查是判断高血压病的病期、类型和预后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