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肝硬化腹水的辨证施治与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硬化是一种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肝病,是多种有害因素长期反复损害肝脏的结果。中医认为肝硬化腹水属积聚臌胀病类,积聚乃气郁血瘀成痞块,常见为早期肝硬化。臌胀乃血瘀而致,肝气痞塞,络脉瘀阻,脾受肝克,失于运化,形成腹积水,为肝硬化腹水。根据肝硬化腹水的病...  相似文献   

2.
门脉性肝硬化,属祖国医学的胁痛、积聚、膨胀以及黄疸病的范畴。如慢性肝炎的初期,发现胁痛和胃肠症状时,中医称之为肝气犯胃,所谓“肝木乘土”之证。再继续发展,肝脾肿大较明显者,即初、中期肝硬化则属于积聚门中的“积”或称“积癖”、“痞块”。晚期肝硬化腹水明显阶段,《内经》称之为“臌胀”,并且指出本病“腹筋起”(静脉怒张)别于“腹色不变”(急慢性肾炎)的水肿病。  相似文献   

3.
目的目前临床以"湿热毒瘀"为主要辨证依据,拟通过刁娟娟教授以"寒湿夹瘀"辨证论治儿童白塞氏病1例,为临床辨证提供处方思路。方法 11岁女童"反复口腔溃疡1年,发作1个月",诊断为白塞氏病,辨证属"寒湿夹瘀"证,处方"吴茱萸汤合桂枝茯苓丸"加减。结果患儿初诊口服4剂,方证对应,症状明显好转,二诊复予6剂,溃疡愈合,治疗后1个月内无反复。结论众多医家辨本病多从"湿热毒瘀"立论,病位责于肝脾,以清热祛湿为主要治法及处方依据,临床疗效显著,但临床病因差异,体质不同,无明显阳热征象者,可从寒证辨治。  相似文献   

4.
肝硬化是一种消化系统常见的由不同病因引起慢性进行性、弥漫性的肝细胞变性、坏死、再生,诱发广泛纤维组织增生,肝小叶结构破坏,重建形成假小叶及结节增生逐渐发展而成.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早期肝硬化属中医瘕痞块范畴,晚期肝硬化大部属臌胀范畴.笔者用中医辨证施治的方法结合金龙胶囊治疗肝炎后肝硬化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辨证施治治疗肝炎后肝硬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石怀芝  李建生 《北京中医》2004,23(5):318-319
肝硬化是一种消化系统常见的由不同病因引起慢性进行性、弥漫性的肝细胞变性、坏死、再生,诱发广泛纤维组织增生,肝小叶结构破坏,重建形成假小叶及结节增生逐渐发展而成。根据I临床症状和体征早期肝硬化属中医瘕瘕痞块范畴,晚期肝硬化大部属臌胀范畴。笔者用中医辨证施治的方法结合金龙  相似文献   

6.
读贵刊1980年第6期朱良春、陈继明同志《“复肝丸”治疗早期肝硬化的临床体会》一文后,笔者运用复肝丸原方和服法,辨证用药治疗早期肝硬化,收到满意效果。有一刁姓患者,男,37岁,工人,于1972年患无黄疸型肝炎,1978年8月检查确诊为早期肝硬化。先后两次住院,迭经中西药治疗,效不显。出院后,辗转求医,症状日趋加重,1981年3月16日复来我院求  相似文献   

7.
王惠 《光明中医》2000,15(1):43-46
慢性肝病主要是指无黄疸型、迁延型、慢性肝炎以及早期肝硬化。运用中医治疗慢性肝病,要注意病程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郁、虚、湿、瘀、毒、积、痰七方面的辨证施治,解决好胁痛、腹胀问题,消除肝、脾肿大,做好护理和调养。1 如何处理郁、虚、湿、瘀、毒、积、痰11 郁:肝性条...  相似文献   

8.
肝硬化腹水,中医称为臌胀、水臌、(疒征)瘕、积块、痞块。其主要病理变化,在于气滞血瘀,水湿内停,与肝、脾、肾三脏有关。早期为实胀,晚期为虚胀。临床可见:腹胀大,身皆大,色苍黄,腹筋起,朱砂掌,皮肤有赤眼(蜘蛛痣),小便不利,大便黑,时有昏迷。晚期症状复杂,关键在于肝之失疏,脾之失运,气之失行,血之失调。应视其轻重,择其主次,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9.
肝硬化是一种慢性或持久肝损伤导致肝脏不能发挥正常功能的疾病。瘢痕组织取代正常肝组织,部分阻断了肝内血液循环通路。该病发展缓慢,早期常无症状,随着病情发展逐渐出现易疲劳、皮疹、黄疸、腹水、蜘蛛痣等症状或体征。而早期肝硬化已成为慢性肝病进展至终末期肝硬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故对早期肝硬化的干预治疗十分必要。近年来通过对鳖甲煎丸治疗早期肝硬化做了临床研究、总结,阐述了鳖甲煎丸的研究现状,为进一步拓深鳖甲煎丸的治疗效果及应用前景做一系统性的总结。  相似文献   

10.
肝硬化腹水之中医思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硬化腹水是肝硬化的失代偿期表现,是多种慢性肝损害动态发展的严重阶段.肝硬化早期,中医学将之归属于瘢瘕、积聚范畴;肝硬化晚期产生腹水,中医学则将之归属于单腹胀、臌胀范畴,以"腹大如鼓,皮色苍黄,腹部青筋显露"为特征,因腹部膨如鼓而命名.笔者就肝硬化腹水临床辨治规律略陈己见,不足之处,望同道斧正.  相似文献   

11.
1.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根据“久病多瘀、久病多虚”及肝郁气滞,血瘀癖积的机理,拟订“复肝丸”治疗慢性肝炎及早期肝硬化,因其寓攻于补,攻不伤正,补不壅中,可使虚弱、胁痛、肝脾肿大、肝功异常逐渐减轻或消失。并能升高血浆蛋白总量,改善白球蛋白的倒置。处方:地鳖虫、太子参(或红参须)各30g,紫河车24g,广姜黄、炮山甲、广郁金、参三七、鸡内金各18g,共研极细末,另用糯稻根、石见穿、虎杖、蒲公英各120g,煎取浓汁泛丸如绿豆大,每服3g,1日3次。2.肝硬化腹水治宜疏肝解郁,化瘀软坚,渗湿利水。久病体虚者,还应兼顾培补脾肾。陈士铎《石室秘录》所载之“消胀除湿汤”(蜣螂虫、木瓜、通草、延胡索、佛手、郁  相似文献   

12.
自拟消症复肝丸治疗早期肝硬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邱志济 《中医杂志》1995,36(4):224-225
近10年来,笔者以仲景大黄(庶虫)虫丸为主,结合朱良春先生应用复肝丸之临床经验,自拟消症复肝丸,治疗早期肝硬化100余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治疗用药体会,浅述如下。1 用药思路肝硬化从病因分类有肝炎后肝硬化、继发性胆汁性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代谢性肝硬化、隐匿性肝硬化、心原性肝硬化、血吸虫病性肝硬化等,其病理特点为肝细胞的变性、坏死、  相似文献   

13.
肝纤维化是一切慢性肝病的共同病理学基础 ,这种病理改变贯穿于慢性肝病的发展过程中 ,是一切慢性肝病向肝硬化发展的必经阶段 ,也是最后可以逆转的阶段[1] 。中医学无纤维化一词 ,据其症、征有似于中医所说的瘀血或症积痞块 ,可归属于鼓 (蛊 )胀、积聚、胁痛等范畴。其病因多由湿热毒邪、疫毒、蛊毒等邪毒与气血凝滞搏结 ,血中阴液被耗 ,以致稠滞不化而瘀滞 ;或久病气血失调 ,血脉失养 ,阴阳亏损而成痞积之症 ,而阴阳失调 (虚实兼夹 ) ,互为因果 ,恶性循环 ,贯彻始终[2~ 12 ] ,兹就近年中医临床研究总结如下 :1 辨证分型戴树生 [13] 将肝…  相似文献   

14.
介绍罗宏伟治疗代偿期肝硬化的经验.肝硬化为临床中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为多种慢性肝病晚期阶段的共同结局.代偿期肝硬化归属于中医"癥积"的范畴,其基本病机为肝脏气血凝滞、络瘀成积.针对络瘀成积的病机关键,提出祛瘀通络、软坚散结的基本治法,创制以虫类药为主的化纤消癥丸进行治疗.同时强调医者应坚持守法守方,患者在服药的同时,一...  相似文献   

15.
肝硬化是各种肝病或肝外疾病引起肝组织严重损伤,结缔组织增生所致肝功能损害的综合病理现象,肝硬化早期,大部分患者无症状或症状较轻,可有乏力、食欲减退、消化不良、恶心、呕吐、右上腹隐痛和腹泻等症状。病至中后期,可有明显的症状出现,主要有两大类症状:一是肝功能损害引起的血浆蛋白降低,水肿、腹水,黄疽,肝性脑病等,  相似文献   

16.
中医学中没有慢粒病名及以慢粒基本相似的症状而命名的证候.根据慢粒患者临床体征和舌脉.疲乏无力,少气懒言,头晕心悸,腰膝酸软,腹满食少,面色赌而不荣,舌淡苔薄,脉沉弱,多数伴有脾肿大或/和出血症状,大致可归入"虚劳""症积""血证"之内.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诊疗技术的进步,慢粒得以早期诊断和治疗,慢粒伴有脾巨及出血者已渐减少.故一些医家认为慢粒主要应参照"虚劳"或"虚劳症积"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17.
一、祖国医学对肝硬化的论述肝硬化,现代医学认为是一种影响全身的错综复杂的慢性病变,是目前较难治愈的疾患之一。祖国医学文献中,虽然没有“肝硬化”这个词,但在祖国医学各家文献中,记载了很多有关肝硬化相类似的临床体征,如“肝脾肿大”与“积聚”、“(广征)瘕”、“痞块”等;“肝硬化腹水”与“水臌”或“单臌胀”等。从祖国医学文献记载分析病理、病症,确实包括了肝硬化的临床体征。如:《内经·水胀篇》云:“腹胀身皆大,大与肤胀等也,色苍黄,腹筋起”。远在二千年以前已把肝硬化腹水症  相似文献   

18.
祖国医学对肝硬化论述及病因病机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由不同病因引起的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肝脏疾病。临床上早期可无症状 ,后期可出现肝功能减退 ,门静脉高压和多系统受累的各种表现 ,该病是消化系统疾病中比较复杂及较难治愈的疾病。祖国医学认为 ,早期肝硬化属中医的“胁痛”、“积聚”、“疒徵 瘕”、“痞块”范畴 ,晚期肝硬化并腹水者属“臌胀”或“单腹胀”、“水蛊”等范畴。文献中记载了诸多有关肝硬化相类似的临床体征。如《灵枢·水胀篇》曰 :“腹胀身皆大 ,大与肤胀等也 ,色苍黄 ,腹筋起。”远在二千年前已把肝硬化腹水症状加以描…  相似文献   

19.
肝硬化现代医学认为是一种影响全身的错综复杂的慢性病变。祖国医学据辨证原则,肝硬化腹水概属积聚、膨胀范畴。积聚乃气郁血淤成痞块,可成为早期肝硬化;鼓胀乃血淤而致肝气痞塞,络脉淤阻,脾恶肝克,火于运化,形成腹内积水,可为肝硬化并发腹水。肝硬化病变,其证为标实木虚:在早期肝气郁结,脾失运化,气滞血淤,而致肝脾肿大,脾功能亢进,较多见。以疏肝治脾,加强扶正,纠正气血不调,使肝功能向正常转化,防止出现腹水,是回本的重要对策。肝硬化并发腹水,治标为先急之务,硬化腹水是肝功能衰竭的一个严重表现。这个标症不除,病人各脏互相受影响。腹水标症乃是气郁血淤,络脉淤阻,而致脾肾功能衰退的一个现象,急则治标,就是为了减轻以到消除对各脏型的亏累。所以历来医家研  相似文献   

20.
李光耀 《陕西中医》1995,16(7):310-311
<正> 肝硬变是临床常见又较难治的一种疾病。先父邵南金老中医,通过数十年的临床实践与探索,提出扶助脾胃、活血通络、软坚散结的治疗方法,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肝硬变是隶属于中医学的“症积”范畴;若见腹水,则谓“臌胀”。正如《医门法律·胀病论》说:“凡有症瘕、积块、痞块,即是胀病之根。日积月累,腹大如箕,腹大如瓮,是名单腹胀”。 先父指出,虽然肝硬变的临床证候错综复杂,但发病机理归根到底,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即“脾弱瘀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