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颈动脉狭窄多由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引起,常发生于颈总动脉分叉和颈内动脉起始处[1].颈动脉狭窄引起的脑卒中占缺血性脑卒中的15%,有作者认为在颈动脉狭窄>70%的患者中,每年脑卒中发生率可高达13%[2].早期发现并快速、准确评估颈动脉狭窄的部位及程度,可以减少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B型血流成像(B—flow)技术诊断颈动脉狭窄及在内膜切除术后随访中的价值。 方法对32例接受颈动脉血管造影(DSA)的病例进行彩色能量多普勒(PDI)和B—flow技术超声检查,并对术后患者进行随访。 结果DSA结果显示54条颈动脉可见不同程度狭窄或闭塞(轻度20条,中度11条,重度18条,闭塞5条)。以阴性和阳性为判断点时,B—flow技术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8.1%、100%、98.4%,PDI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8.1%、90.9%、96.9%;以重度狭窄为判断点时,B-flow的敏感性、特异性和诊断准确性为95.7%、97.6%、96.9%,PDI分另4为95.2%、95.0%、95.3%。 结论B—flow技术评估颈动脉狭窄程度准确性较高,它是一种更具先进性的无创检查方法。B—flow和PDI结合使用能够在颈动脉狭窄的诊断及术后随访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15):2406-2407
目的分析64排CT应用于颈动脉狭窄诊断的价值,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我院诊治的65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均先后接受64排CT、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为金标准,分析64排CT检测结果。结果 65例患者DSA检出147处狭窄,其中,轻度狭窄31例,中度狭窄44例,重度狭39例,闭塞33例;从CT成像看,24例左侧颈动脉干中度狭窄,20例右侧颈动脉干中度狭窄,呈偏心性,管腔内可见软斑块;20例冠状位双侧颈内动脉起始段重度狭窄及附壁钙化斑块,15例矢状位左侧颈内动脉颅外段血管全程狭窄、变细,且右侧颈内动脉起始段闭塞,远端颈内动脉未显影;31例显示颈内动脉起始段轻度狭窄伴附壁钙化斑块。以DSA为诊断标准,CT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6.88%、97.73%、97.50%、96.97%,敏感度为98.64%,特异性为100.0%,具体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64排CT在颈动脉狭窄诊断中有着较高检出率和敏感度,临床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前应用超声诊断肾动脉狭窄主要通过彩色血流图和肾动脉多普勒频谱,间接推测肾动脉有无狭窄。新型的灰阶造影技术使直接通过肾动脉的显示来判断有无肾动脉狭窄及其程度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动脉狭窄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12月日照市中医医院收治的70例脑梗死患者的病历有关资料,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结果为“金标准”,统计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动脉狭窄中的诊断效能。结果:70例脑梗死患者中,共检查140条颈动脉,其中经DSA检查证实有84条颈动脉狭窄,彩色多普勒超声共检查出80条颈动脉狭窄;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狭窄的灵敏度为92.86%(78/84)、特异度为96.43%(54/56)、准确率为94.29%(132/140)、阳性预测值为97.50%(78/80)、阴性预测值为90.00%(54/60);Kappa值=0.882,提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狭窄与“金标准”检查结果具有极好的一致性。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动脉狭窄患者诊断中效果显著,可为临床提供全面的参考信息,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大力推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颈动脉杂音在颈动脉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85例缺血性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住院患者在住院当日进行颈动脉听诊,随后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以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结果为金标准,将研究对象依据病变轻重分为正常组、内膜增厚组、斑块组、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和重度狭窄组,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颈动脉杂音诊断颈动脉病变、颈动脉斑块、颈动脉狭窄的灵敏度分别为51.4%、58.3%、79.2%;特异度分别为86.6%、73.4%、63.2%;阳性预测值为89.5%、50.8%、13.3%;阴性预测值为44.5%、78.9%、97.7%;诊断比值比(DOR)为6.84、3.86、6.53。结论颈动脉听诊可以作为颈动脉病变尤其是颈动脉斑块及狭窄的初步筛查,但不能替代颈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  相似文献   

7.
老年人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的血流动力学紊乱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老年人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血流动力学紊乱的发生、预防及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88例60岁以上颈动脉狭窄患者支架置入过程中发生的血流动力学紊乱病例,分析其临床和影像学特点。结果 88例患者中血流动力学紊乱发生率为33%;70岁以上患者低血压和心动过缓发生率明显高于70岁以下者,狭窄与颈动脉分叉部距离≤10mm者高于〉10mm者,分叉部伴有钙化灶者高于无钙化灶者(P〈0.05)。结论 血流动力学紊乱是老年人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中和术后常见的并发症,高龄、狭窄位置和分叉部钙化是其发生的相关因素,正确的围手术期处理可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动脉血管成像(C T A)在颅颈动脉狭窄和斑块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6月—2020年12月间102例缺血性脑血管患者作为观察组,另以同时期诊断为非缺血性脑血管患者102例作为对照组,均给予C T A检查,对两组颅颈动脉狭窄和斑块检出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颅颈动脉狭窄和斑块检出率分别...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狭窄病变诊断中颈部血管超声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1年6月扬州洪泉医院收治的143例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狭窄病变患者,均行颈部血管超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s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以DSA结果为金标准,对比不同方法检查结果,并分析颈部血管超声对颈动脉狭窄病变的诊断效能。结果:143例患者共检查出204支颈动脉,颈部血管超声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动脉硬化、斑块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颈部血管超声诊断轻度、中度、重度狭窄及完全闭塞的准确度分别为91.18%、90.69%、95.10%、97.06%,敏感度分别为64.10%、55.26%、84.21%、92.31%,特异度分别为97.58%、98.79%、97.59%、98.18%。结论: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狭窄病变诊断中颈部血管超声的应用价值较高,可准确判断颈动脉狭窄程度,以指导临床诊治。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颈动脉超声血流动力学指标应用于评估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椎动脉狭窄程度的效果。方法:选取灌云县人民医院2019年1月—2023年7月收治的107例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分别进行颈部血管超声(CDU)、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CT血管成像(CTA)/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检测舒张末期流速(EDV)、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及阻力指数(RI),观察计算CDU血流动力学指标对不同动脉狭窄程度的诊断效果。结果:重度狭窄EDV、PSV、RI均高于轻、中度狭窄,且中度狭窄高于轻度狭窄(P <0.05),以DSA/CTA/MRA检查为金标准,CDU血流动力学指标对脑梗死患者的动脉狭窄程度的诊断准确率为85.98%(92/107),其中对轻度狭窄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4.62%、94.12%,对中度狭窄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5.37%、88.89%,对重度狭窄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8.89%、96.25%。结论:颈动脉超声血流动力学指标能够对颈动脉、椎动脉狭窄程度进行有效诊断。  相似文献   

11.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肾动脉狭窄的评价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报道82例共163条肾动脉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其中,18例可疑肾动脉狭窄的患者,肾脏病及甲状腺机能亢进症各10例,高血压病15例,健康自愿者29名。经血管造影证实,肾动脉内径减少0%~49%19条,50%~99%11条,闭塞5条。每例患者的肾动脉峰值流速(Vp)及其与腹主动脉峰值流速之比(RAR)进行了测量。结果表示,对于≥50%的肾动脉狭窄,Vp>180cm/s显示90.9%的敏感性和98.5%的特异性,RAR>2.0显示81.8%的敏感性和97.9%的特异性。肾动脉闭塞的诊断正确率为100%。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颅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TCDFI)诊断颅内段椎-基底动脉狭窄(VBS)的艋床价值。方法选择颅内段VBS所致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40例,用二维超声探头经枕窗探查颅内段椎-基底动脉(VBA),观察血管充盈情况及血流动力学变化,部分较重者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对比。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血流充盈情况及频谱形态明显不同,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和搏动指数(PI)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或P〈0.01)。并得出TCDFI诊断VBS的敏感性为85.7%,特异性为83.3%。结论TCDFI能清晰、直观地检出颅内VBA有无狭窄及其程度,提供有价值的血流动力学参数,作为筛选VBS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3.
二维血流显像技术在颈动脉疾病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二维血流显像)技术(B-Flow)在颈动脉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文对240例临床疑似颈动脉疾病患者分别采用黑白二维超声(2D-B/W)、彩色多普勒血流图(CDFI)、血流功率图(PDD和B-Flow)技术进行检查,观察颈总动脉及颈内、外动脉形态、走行,管壁厚度,管腔内血流情况,并进行血流动力学检测。结果 根据所测内膜、内径和斑块等图像特征,可以反映颈动脉硬化及狭窄等情况。B-Flow显像技术是一种新型血管疾病影像学检查方法,能同时显示血流和背景组织结构,与CDFI,PDI技术结合使用,能更清晰显示异常影像,提高颈动脉疾病诊断率。结论 B-Flow技术是一种新技术,是颈动脉疾病检查的新型有价值的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14.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肾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肾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价值。方法61例患者共122支肾动脉同时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及血管造影。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肾动脉狭窄的敏感性为90%,特异性为96%;诊断显著狭窄的敏感性为86%,特异性为99%;诊断<50%狭窄的敏感性为82%,特异性为96%;诊断狭窄位置准确率为97%。结论肾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于肾动脉狭窄、初筛诊断以及评价肾动脉狭窄介入治疗的近、远期疗效,是一种非常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96例健康胎儿的颈动脉、颅内动脉行彩色多普勒最大血流信号的频谱分析,计算出各动脉血流的RI、PI、S/D值,并分别与脐动脉进行比较。结果:反应胎儿周围血管阻力的上述各项测值在脐动脉与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之间有着显著性差异(P<0.05~P<0.0001),而且它们之间的各项比值亦有一定的规律性。说明胎儿-胎盘循环与胎儿颅脑循环在血管动力学方面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6.
双功能、经颅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支架疗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颈动脉支架治疗硬化性颈动脉血管狭窄疗效的评价。方法 采用双功能彩色多普勒和经颅多普勒超声相结合,对3 例实施颈动脉支架治疗的病人术前、术后颅内外血液动力学进行检测。结果 3 例病人颈内动脉狭窄率分别为60% ~70% 、70% ~80% 、80% ~90% ,颅内侧支循环开放。支架术后狭窄血管扩张,颅内血流恢复正常。结论 采用2 种无创性超声技术结合,对颈动脉支架疗效评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TCD与经颅彩色多普勒对大脑中动脉狭窄的检测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 :比较 TCD与经颅彩色多普勒 (TCCD)和能量多普勒 (PDI)对 2 8例大脑中动脉 (MCA)狭窄的诊断。方法 :应用 TCD仪检出高流速改变的 MCA,再经 TCCD及 PDI准确测量 MCA的血流速度和血管内径 (或彩色血流直径 )。结果 :TCD对 MCA狭窄的检出率与 TCCD和 PDI的检出率明显相关。结论 :TCCD和 PDI极大提高了颅内血管病变检出的准确性 ,TCD对脑血管造影的患者起了良好的筛选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颈动脉狭窄患者行腔内介入治疗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方法 :对 14 2例颈动脉狭窄患者的血管内介入诊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 2例DSA检查均能获得明确的诊断 ,主要狭窄段位于颈总动脉 14例 ,颈内动脉 12 8例。狭窄段长度 8~ 6 5mm ,平均 14 .5± 2 .5mm。 38例颈动脉狭窄患者拟行腔内介入治疗者 ,37例成功地置入了血管内支架 ,1例患者因严重狭窄与扭曲 ,导丝无法通过而改行外科手术治疗。即刻DSA显示狭窄程度由术前的 78.7% (6 4 %~ 10 0 % )下降到约 32 .4 %(0~ 5 8% )。 2例患者在支架置入过程中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在平均 6个月的随访中 ,无一例再发生短暂性脑缺血或脑梗死。结论 :腔内介入治疗是颈动脉狭窄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9.
Color flow imaging and pulsed wave (PW) Doppler are important diagnostic tools in the examination of patients with carotid artery disease. However, measurement of the true peak systolic velocity is dependent on sample volume placement and the operator's ability to provide an educated guess of the flow direction. Using plane wave transmissions and a duplex imaging scheme, we present an all-in-one modality that provides both vector velocity and spectral Doppler imaging from one acquisition, in addition to separate B-mode images of sufficient quality. The vector Doppler information was used to provide automatically calibrated (angle-corrected) PW Doppler spectra at every image point. It was demonstrated that the combined information can be used to generate spatial maps of the peak systolic velocity, highlighting regions of high velocity and the extent of the stenotic region, which could be used to automate work flow as well as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measurement of true peak systolic velocity. The modality was tested in a small group (N = 12) of patients with carotid artery disease. PW Doppler, vector velocity and B-mode images could successfully be obtained from a single recording for all patients with a body mass index ranging from 21 to 31 and a carotid depth ranging from 16 to 28 m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