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背景:根据弯根牙牙周膜应力分布为口腔临床工作者提供正畸施力的方式和大小,以此来优化正畸力系统设计。目的:探讨上颌第一磨牙弯曲牙根受到正畸力作用下牙根及牙周膜的应力分布情况。方法:选用正常形态和牙根弯曲的上颌第一磨牙作为建模素材,应用 CT 机扫描,ANSYS Workbench 11.0 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上颌第一磨牙及其牙周膜的有限元模型,应用 6 种不同载荷方式对模型进行加载,分析其应力分布情况。结果与结论:弯根牙应力集中区主要在牙颈部,其次是根尖部,牙齿在做整体移动时其牙根、牙周膜、牙槽骨应力最小。对于弯根牙的矫治需要更准确的定位以及更合理的牵引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 采用改良摆形矫治器推上颌磨牙远中移动,非拔牙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且伴有轻中度拥挤的错牙台畸型。方法 传统摆形矫治器采用在上颌第一、第二双尖牙上粘固牙合支托和腭部较大面积的Nance塑料托板作为支抗,推磨牙远中移动。而该法采用在上颌第一双尖牙放置带环,焊接钢丝与Nance托相连,作为支抗部分,增强了Nance基托的固位,减少了由于牙合支托造成的咬合增高所带来的不良影响。22例均采用改良摆形矫治器,在上颌第一磨牙上放置带环且腭侧焊接腭侧圆管,上颌第一双尖牙带环并焊接钢丝与Nance托相连,基托远中左右各伸出钟摆形推簧,其弹簧臂上的水平“U”型曲可以调整长度,精确控制磨牙远中及颊腭向移动。即使上颌第二磨牙正在萌出或萌出不久,推磨牙远中移动效果仍然显著。结果 所有22例患者均采用改良摆形矫治器,非技牙完成矫治,安氏Ⅱ类磨牙关系调整为Ⅰ类,牙列整齐、美观、功能稳定。结论 应用改良摆形矫治器推磨牙远中移动,效果显著,支抗较稳定,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改良摆形矫治器推上颌磨牙远中移动,非拔牙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且伴有轻中度拥挤的错牙合畸型。方法传统摆形矫治器采用在上颌第一、第二双尖牙上粘固牙合支托和腭部较大面积的Nance塑料托板作为支抗,推磨牙远中移动。而该法采用在上颌第一双尖牙放置带环,焊接钢丝与Nance托相连,作为支抗部分,增强了Nance基托的固位,减少了由于牙合支托造成的咬合增高所带来的不良影响。22例均采用改良摆形矫治器,在上颌第一磨牙上放置带环且腭侧焊接腭侧圆管,上颌第一双尖牙带环并焊接钢丝与Nance托相连,基托远中左右各伸出钟摆形推簧,其弹簧臂上的水平“U”型曲可以调整长度,精确控制磨牙远中及颊腭向移动。即使上颌第二磨牙正在萌出或萌出不久,推磨牙远中移动效果仍然显著。结果所有22例患者均采用改良摆形矫治器,非技牙完成矫治,安氏Ⅱ类磨牙关系调整为Ⅰ类,牙列整齐、美观、功能稳定。结论应用改良摆形矫治器推磨牙远中移动,效果显著,支抗较稳定,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背景:探索最佳的既能有效地压低前牙,又不造成牙齿损伤的加载力值尤为重要。目的:模拟在上颌侧切牙和尖牙间使用种植支抗对上颌前牙施加压入力时的受力状况,探讨临床上最佳的加载力值及施力方向。方法:建立上颌前牙段牙齿-牙周膜-矫治系统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上前牙在不同压低力值及施力方向时牙体、牙周膜及牙槽骨初始应力的分布情况。结果与结论:同时压低6个上前牙的最佳力值范围在0.5~1.0 N。应力峰值集中区域位于侧切牙的远中颈缘;当施力方向为腭向20°时,牙周膜应力分布相对均匀。即在侧切牙和尖牙间唇侧使用种植钉时,加载0.5~1.0 N力的同时配合适当的远中方向牵引力,可对均角型患者达到将上颌前牙整体真性压入的效果,是一种最佳的矫治力系统。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改良摆形矫治器推上颌磨牙远中移动,非拔牙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且伴有轻中度拥挤的错(牙合)畸型.方法传统摆形矫治器采用在上颌第一、第二双尖牙上粘固牙合支托和腭部较大面积的Nance塑料托板作为支抗,推磨牙远中移动.而该法采用在上颌第一双尖牙放置带环,焊接钢丝与Nance托相连,作为支抗部分,增强了Nance基托的固位,减少了由于(牙合)支托造成的咬合增高所带来的不良影响.22例均采用改良摆形矫治器,在上颌第一磨牙上放置带环且腭侧焊接腭侧圆管,上颌第一双尖牙带环并焊接钢丝与Nance托相连,基托远中左右各伸出钟摆形推簧,其弹簧臂上的水平"U"型曲可以调整长度,精确控制磨牙远中及颊腭向移动.即使上颌第二磨牙正在萌出或萌出不久,推磨牙远中移动效果仍然显著.结果所有22例患者均采用改良摆形矫治器,非技牙完成矫治,安氏Ⅱ类磨牙关系调整为Ⅰ类,牙列整齐、美观、功能稳定.结论应用改良摆形矫治器推磨牙远中移动,效果显著,支抗较稳定,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进一步了解转录因子NFKB受体活化剂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F-kB ligand/RANKL)在牙齿及牙周组织中的表达定位,为研究RANKL在牙周组织的骨重建中的作用提供实验数据。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RANKL在正常大鼠牙周组织中的表达,并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的方法对各组RANKL的表达强度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RANKL存在于正常大鼠的牙周组织中,且主要分布于牙槽骨表面血管周围的梭形间充质细胞和延长细胞突、牙槽骨表面的成骨细胞、牙周膜成纤维细胞胞浆,牙龈组织中的淋巴细胞中,分布较均匀,呈阳性表达,骨细胞呈阴性表达,远中侧RANKL表达量明显大于近中侧。除此之外,牙髓细胞RANKL表达也呈阳性结论:正常大鼠牙周组织中存在RANKL,大鼠上颌第一磨牙生理性牙齿移动的方向可能是向远中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第二磨牙萌出状况在用钟摆矫治器远移上颌磨牙矫治过程的影响,以及对拔除上颌第二磨牙及拔除时机。方法:随机选择适应钟摆矫治器推上颌磨牙远移的病例,根据临床资料将上颌第二磨牙萌出状况分为三组:未萌、已萌及拔除。三组用钟摆矫治器推上颌第一磨牙远移,观察三组在治疗前后上颌磨牙及支抗单元的变化。结果:未萌组及拔除组的上颌磨牙远中倾斜移动量较已萌组大,磨牙的远中倾斜及腭向旋转拔除组明显小于另外两组。三组中第一前磨牙均有不同程度的近中倾斜,但拔除组近中倾斜量显著小于另外两组;在未萌及已萌组上颌第二磨牙均表现为远中倾斜;磨牙远移后有打开前牙咬合的趋势。结论:钟摆矫治器对于Ⅱ类错合畸形面型较好.且拥挤主要集中在后牙段的低角或均角的患者是较好的远移上磨牙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解决临床上颌宽度不足问题,在上颌骨复合体三维有限元模型上模拟横向牵张成骨术,分析上颌骨应力分布与位移趋势。方法:实验于2005-01/03在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学院实验室完成,在已建立的上颌骨复合体三维有限元模型上模拟相当与第一磨牙处行横向牵张成骨术。①在腭中缝相当于第一磨牙部位放置牙支持式牵张器,以第一磨牙根部腭侧为加力点,平行于腭穹隆进行单侧0.5mm位移加载。②计算加载条件下各点的应力,应力>0时,为张应力,表明此处受牵拉,应力<0时,为压应力,表明此处受压缩;计算加载条件下各点X,Y,Z轴位移。结果:①第一磨牙处加载时:第一前磨牙点、尖牙点、上齿槽座点处产生较大张应力,分别为1672.00,551.850,387.540MPa。②X轴方向的位移:横向最大位移在第一磨牙基骨,为-20.783μm;从冠状面观察:上颌骨从中线向两侧呈楔形扩张,楔形底朝向口腔,顶朝向鼻腔。③Y轴方向的位移:鼻腔整体轻微后移;颧骨整体前移。④Z轴方向的位移:腭平面在下降的同时伴前上旋转趋势;鼻腔整体向下移动;整个颧骨向上移动。结论:第一磨牙处加载时,在牙弓前段产生明显的骨牵张作用。牙弓后部增宽明显。鼻腔宽度增加。腭平面在下降的同时伴前上旋转趋势,容易引起开。  相似文献   

9.
谷永江 《医学临床研究》2005,22(11):1609-1610
【目的】观察摆型矫治器与J形钩联合应用矫治Ⅱ类牙列拥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2例安氏Ⅱ类牙列拥挤患者,采用摆型矫治器配合J型钩和Ⅱ类颌间牵引实施上颌第一磨牙向远中移动,比较测量治疗前后上颌中切牙和第一磨牙的变化。【结果】上颌磨牙平均向远中移动的距离为(6.15±1.20)mm,最大为9.13 mm,最小为4.10 mm,上颌中切牙无显著变化。【结论】应用摆型矫治器配合J形钩和Ⅱ类颌间牵引,实现了磨牙的快速远中移动,无不良作用。  相似文献   

10.
李伟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7):6771-6772
目的:探讨口内摆式矫治器对牙[牙合]和面部骨骼的影响。方法:以X线头影测量分析为测量手段,对10例口内摆式矫治器治疗的AngleⅡ错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上颌磨牙,切牙以远中倾斜运动为主,上颌第一磨牙牙冠远中移动平均3.38 mm(P〈0.01),切牙2.8 mm(P〈0.05)近中移动。上颌磨牙和切牙治疗前后的位置变化在水平方向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摆式矫治器有效远中移动上磨牙,快速矫正磨牙关系,但临床中注意适应证选择。  相似文献   

11.
背景:微螺钉种植体虽然能提供强支抗,但控制牙齿的三维移动存在不足。Tomas微种植钉的顶部设计成十字形,可固定方形弓丝,从而利用方丝控制牙齿的三维移动,目前对于研究Tomas微种植钉此方面的研究尚未见报道。目的:观察Tomas微种植体复合矫治力系统对竖直倾斜磨牙的影响。方法:对上颌第二恒磨牙向近中、颊侧倾斜的干燥头颅骨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上颌第二恒磨牙及其牙周支持组织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观察计算机模拟微种植体位于不同位置、施加不同的远中向力值和根颊向力偶矩值作用下磨牙牙周膜VonMises应力。结果与结论:牙周膜的最大应力均出现在上颌第二恒磨牙颈部,沿着根尖的方向应力逐渐减小,在2个牙根的根尖处未出现应力集中。提示实验所建立的有限元模型达到了几何相似性和生物力学相似性,可用于精确的生物力学分析;Tomas微种植体可控制牙齿的移动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单纯慢性牙周炎、牙周牙髓联合病变及慢性根尖周炎引起牙源性上颌窦炎(OMS)的影像学特征,探讨3种口腔慢性炎症导致的骨质破坏情况与上颌窦粘膜的形态学变化。 方法 选择未经治疗的3种口腔慢性炎症引起OMS患者各50例,对其锥形束CT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和精确测量,记录病源牙及其周围骨质破坏情况、上颌窦炎性肥厚的最大厚度值(DSM),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3种OMS中,病源牙为上颌第一磨牙者最多,占35.33%;其次为上颌第三磨牙,占27.33%;再次为上颌第二磨牙,占20.00%;病源牙超过2颗者占14.67%。颊/腭侧骨壁破坏患者上颌窦粘膜DSM为9.04±5.04 mm,高于无颊/腭侧骨壁破坏患者的6.94±5.03 mm(t=2.560,P=0.011);上颌窦底壁瘘患者上颌窦DSM为11.49±6.68 mm,高于无上颌窦底壁瘘患者的6.67±3.75 mm(t=5.541,P<0.001)。单纯慢性牙周炎、牙周牙髓联合病变及慢性根尖周炎上颌窦底壁瘘发生率分别为40%、34%和2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03,P=0.259)。单纯牙周炎源性(9.26±5.33 mm)和牙周牙髓联合病变(10.24±4.93 mm)的DSM显著高于慢性根尖周炎(4.26±2.49 mm)(F=26.157, P<0.001)。 结论 单纯慢性牙周炎和牙周牙髓联合病损骨质破坏范围较广,上颌窦粘膜炎性肥厚改变的程度较重,相对于慢性根尖周炎更易发生牙源性上颌窦炎。    相似文献   

13.
背景:探索最佳的既能有效地压低前牙,又不造成牙齿损伤的加载力值尤为重要。目的:模拟在上颌侧切牙和尖牙间使用种植支抗对上颌前牙施加压入力时的受力状况,探讨临床上最佳的加载力值及施力方向。方法:建立上颌前牙段牙齿-牙周膜-矫治系统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上前牙在不同压低力值及施力方向时牙体、牙周膜及牙槽骨初始应力的分布情况。结果与结论:同时压低6个上前牙的最佳力值范围在0.5~1.0 N。应力峰值集中区域位于侧切牙的远中颈缘;当施力方向为腭向20°时,牙周膜应力分布相对均匀。即在侧切牙和尖牙间唇侧使用种植钉时,加载0.5~1.0 N力的同时配合适当的远中方向牵引力,可对均角型患者达到将上颌前牙整体真性压入的效果,是一种最佳的矫治力系统。  相似文献   

14.
背景:应用有限元分析法对微种植钉支抗的生物力学研究较少见,而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与否是决定了有限元分析结果的重要因素。目的:建立上颌第一前磨牙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分析不同角度生物力作用于上颌第一前磨牙的移动特点。方法:利用牙科CT扫描上颌第一前磨牙获得数据,通过Mimics软件实现CT图像与三维模型的转换,根据DICOM数据建模法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在不同角度微种植钉支抗施力下进行生物力学实验,分析上颌第一前磨牙的位移情况。结果与结论:应用此方法获得上颌第一前磨牙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的方法简便、精确,能最大程度的真实模拟生物力学实验,上颌第一前磨牙在微种植钉支抗作用下,产生远中倾斜移动、远中舌向旋转和压低运动的复合运动趋势。  相似文献   

15.
刘玉英  陈晶 《护理学报》2022,29(20):44-49
目的 探讨儿科护士压力负荷对其职业生活质量的影响,以及大五人格的调节作用。方法 2020年8—9月,选取湖北省9家医院工作的456名儿科护士参与本次研究。使用压力负荷量表(Stress Overload Scale,SOS)、职业生活质量量表第5版(Professional Quality of Life Scale-5,ProQOL-5)、中国大五人格问卷简版(Chinese Big Five Personality Inventory brief version,CBF-PI-B)进行调查。结果 压力负荷(β=0.481,t=8.133,P=0.007)、神经质(β=0.163,t=2.522,P=0.015)和宜人性(β=-0.313,t=-3.860,P=0.008)对职业倦怠的差异有独特的贡献。压力负荷(β=0.452,t=5.621,P=0.002)和神经质(β=0.322,t=3.552,P=0.003)对继发性创伤应激的差异有独特的贡献。外向性(β=0.313,t=2.743,P=0.005)对同情满意度的差异有独特的贡献。神经质对压力负荷与继发性创伤应激之间有显著的调...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上颌第一恒磨牙在颌骨中矢状位置的影响因素,以进一步探讨错畸形的病因。方法随机选取120例未经治疗的错畸形病人(安氏Ⅰ类、Ⅱ类)拍摄颅脑侧位X线片,描记相应标的志点,确定上颌第一恒磨牙相对于颅骨和上颌骨的矢状位置,并将其与年龄、颅底长度和上颌体长度等因素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上颌第一恒磨牙相对颅底的矢状位置与病人年龄、上下颌平面角和上颌骨长度呈明显的相关关系(r=0.364~0.446,P〈0.05),上颌第一恒磨牙在上颌骨中的位置与年龄、颅底长度、上颌体长度等所有研究因素无相关性(r=0.020~0.116,P〉0.05)。结论上颌第一恒磨牙相对颅底的位置随年龄和上颌骨长度的增加而前移,随上下颌平面角的增加而后移。年龄、颅底长度、上颌体长度等研究因素对于上颌第一恒磨牙在颌骨中的矢状位置均未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7.
锥形束CT观察上颌第二恒磨牙近中颊根根管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利用锥形束CT观察并评估上颌第二恒磨牙近中颊根根管形态.方法 收集551例上颌第二恒磨牙患者的锥形束CT资料,记录性别、年龄、牙位、近颊根根管数目和形态,采用Vertucci分类法记录根管构型,并记录根管弯曲位置、弯曲方向和弯曲角度.结果 551例中,近中颊根第二根管(MB2)的发生率为25.41% (140/551),男性多于女性;上颌第二恒磨牙近中颊根根管大多向远中及腭侧弯曲,弯曲根管占87.54% (604/690),57.57% (397/690)的弯曲发生在根中1/3,重度弯曲占19.28% (133/690).结论 上颌第二恒磨牙近中颊根MB2的发生率较高,中、重度弯曲根管较多.锥形束CT可在各层面显示根管系统解剖形态.  相似文献   

18.
We developed a rat model of bisphosphonate-related osteonecrosis of the jaw (BRONJ) by removing a maxillary molar tooth (M1) from ovariectomized rats after treatment with alendronate. To mimic periodontitis, some of the rats were administered Porphyromonas gingivalis (p. gingivalis) at the M1 site every 2 to 3 d for 2 wk. Rats pretreated with alendronate plus p. gingivalis showed delayed healing of socket epithelia, periosteal reaction of alveolar bone formation and lower bone mineral density in the alveolus above adjacent M2 teeth. These abnormalities were prevented by tooth socket exposure to 20 min/d low-intensity pulsed ultrasound (LIPUS), which restored diminished expression of RANKL, Bcl-2, IL-6, Hsp70, NF-κB and TNF-α messenger ribonucleic acids in remote bone marrow, suggesting LIPUS prevented development of BRONJ-like pathophysiology in rat by inducing systemic responses for regeneration, in addition to accelerating local healing. Non-invasive treatment by LIPUS, as well as low-level laser therapy, may be useful for medication-related osteonecrosis of the jaw pati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