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调补督任法治疗中风后尿失禁5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调补督任法治疗中风后尿失禁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尿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对50例中风后尿失禁患者采用调补督任法治疗(主穴:百会、关元、气海、内关、人中),每天针剌1次,14天为1疗程。治疗3疗程后评价临床疗效,并于治疗前及治疗第14天、28天、42天时进行尿流动力学参数(最大尿流率、尿量、相时排尿阻力)的检测。结果:总有效率为86%,治愈率为46%;除最大尿流率(MFR)在治疗第42天与28天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外(P〉0.05),各时间点MFR、尿量(TV)、相对排尿阻力(RVR)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调补督任法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的疗效肯定,其机制可能与改善患者尿流动力学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调督通任针刺法治疗中风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调督通任针刺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变化情况,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8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HAMD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HAMD评分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督通任针刺法是一种治疗中风后抑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灸调理督任法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尿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盆底肌功能锻炼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灸调理督任法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表简表(ICIQ-SF)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用于评估尿失禁的控制情况)、1h尿垫试验漏尿量及尿动力学参数[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PQmax)、尿道最大闭合压力(PMUC)、膀胱顺应性(BC)、功能性尿道长度(SFL)及Valsalva漏尿点压(PVLP)],评价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67%(55/60),高于对照组的71.67%(43/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小便不禁、腰膝酸软、小腹坠胀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ICIQ-SF、VA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1h尿垫试验漏尿量均少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少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中风后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行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对照组60例行常规针刺,均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运用尿失禁问卷简表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中风后尿失禁安全、有效、经济、方便。 相似文献
5.
针刺治疗中风后尿失禁3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蔡虹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7,21(2):111-112
尿失禁属中医“小便失禁”范畴。笔者采用针刺治疗中风后尿失禁3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针刺治疗中风后尿失禁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脑卒中发病率的逐年上升和死亡率的逐年V降,更多嘧卒中患者进入后遗症期。随卒中可遗留各种后遗疲,尿失禁是其中之一。国外的研究表明脑卒中后尿失禁的患者易并发尿路感染、肾积水等。排尿障碍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比步行障碍更影响生活自理,加重家庭及护理者的负担,有的一日排尿达25-30次,致使护理者整天忙于患者的排尿,或病人整天穿着尿不湿,痛苦不堪。尿失禁是卒中严重支标记.因为它与死亡和残疾有关。卒中后最初几天有自控能力者死亡率较低,卒中伴尿失禁6个月的死亡率是52%而能控制排尿者是7%。许多研究已显示尿失禁不仅能预测病人的能力也能估计康复。卒中尿失禁转为能自控者预后很好。 相似文献
7.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5,(9)
[目的]观察调补任督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60例门诊及住院患者按就诊顺序号法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针刺:中极、膀胱俞、三阴交,肾气不足加肾俞;尿频加百会;毫针刺,补泻兼施;30min/次,1次/d。治疗组30例调补任督针刺:百会、关元、气海、内关、人中;肾虚加复溜;脾肾阳不足加复溜、足三里;肺脾气虚加膻中、中脘;毫针刺,关元、气海直刺1~1.5寸,内关捻转补泻法;人中雀啄泻法,以眼球湿润为度;其它各穴补泻兼施;采用呼吸补法,令酸胀感放射至会阴部,30min/次,1次/d。连续治疗14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ICI-Q-SF评分、不良反应。连续治疗2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15例,有效1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痊愈12例,有效1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3.3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调补任督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9.
醒脑通督针刺法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醒脑通督针刺法对中风后抑郁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入选病例均按入院顺序以1∶1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按汉密尔顿(HAMD)抑郁量表进行临床疗效评价,比较两组间治疗差异。结果:两组治疗前后愈显率比较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且治疗组的起效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①醒脑通督针刺法治疗该症较之药物具有疗效好、疗程短、患者易于接受的优势;②该法不仅能有效防治中风后抑郁,还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的社会行为能力、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11.
针刺督脉为主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探讨针刺督脉为主的方法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的临床意义。方法 针刺督脉为主配合关节局部取穴治疗风后肢体痉挛患者29例,与传统取穴方法治疗的29例作疗效对比。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肢体Ashoworth张力评分及Fugl Meyer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 05);治疗后两组张力评分评定差异有显著性(P<0. 05);运动功能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升高(P<0. 01),但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肢体运动功能改善更显著(P<0. 05)。结论 针刺督脉为主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较传统的针刺方法可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