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介绍肠道内转运药物的主要膜转运蛋白,阐述口服药物经肠道转运机制,概括研究肠道药物转运体的主要研究方法。方法:查阅近几年的有关文献,进行整理和归纳。结果:肠道内药物转运体与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密切相关。结论:肠道中许多药物转运体参与了药物的吸收、分布、排泄及药物相互作用等,对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有重要影响。明确其转运机制有利于提高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从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
肠道P-糖蛋白和细胞色素P450 3A对口服药物吸收的联合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药物在肠道的I相代谢和主动转运是决定口服药物生物利用度的关键因素。细胞色素P450(CYP)3A和P-糖蛋白在胃肠道的吸收细胞中高表达,肠道P-糖蛋白和(或)CYP 3A的抑制剂可以增加口服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本文综述了肠道P-糖蛋白和CYP 3A对口服药物吸收的联合作用、可能的机制及其在药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许多药物已被证明是转运体的底物或抑制剂,由于转运体具有广泛的基质选择性,当2种药物由同一种转运体转运时,转运体被诱导或抑制将会影响药物在体内的跨膜运输过程以及药物在组织、器官、靶点部位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对特征底物的血药浓度和组织分布产生一定影响,从而改变药物的药效或不良反应。转运蛋白自身存在的遗传多态性已被确定为药物动力学、药效学和毒性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对临床上所使用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影响具有重要意义。肾脏是体内重要的靶器官和排泄器官之一,转运体在肾脏中表达广泛,对许多内外源性物质的肾脏分泌及重吸收起关键作用,了解肾脏转运机制有助于获得药物在肾脏的排泄动力学、蓄积毒性机制及影响排泄的因素等信息。有关转运体种类、特征和作用方式等研究的大量报道,为阐明药物在体内作用机制和临床用药中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减少药物相互作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为了避免由转运体导致的不良相互作用,促进临床合理联合用药,现主要分析药物转运体介导的小肠吸收、肝脏分布及肾脏排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药物相互作用的机制,并对临床上使用较广泛的几种药物与重要肾脏转运体之间的关系进行概述,为临床上多药物联合使用提供一定的依据,并对转运体基因多态性在临床治疗疾病中的作用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4.
高原药代动力学是高原合理用药的重要依据,影响药代动力学参数改变的原因很多,以往的研究主要集 中于缺氧对肝药酶的影响,鲜见对缺氧条件下药物转运体的研究。药物转运体是主动转运药物通过细胞膜进入体内 和产生效应的关键因素,如多药耐药蛋白(multidrug resistance protein,MDR)、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ultidrug resistance associated protein,MRP)、乳腺癌耐药蛋白(breast cancer resistance protein,BCRP)、有机阴离子转运蛋白(organic anion transporter,OAT)、有机阳离子转运蛋白(organic cation transporter,OCT)、有机阴离子转运肽(organic anion-transporting polypeptide,OATP)、寡肽转运蛋白(qligopeptide transporter,PEPT)等,其广泛存在于小肠的绒毛上皮细胞、肾小管上 皮细胞、肝细胞和胆管上皮细胞,在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各个环节发挥重要作用。缺氧时肠道药物转运 体变化将影响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脏器中药物转运体变化将影响药物的分布范围,使药物的适应证发生改变,同样 也可能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肝、肾中药物转运体的表达发生改变将影响药物的代谢及排泄速率,使药物 在体内的驻留时间发生改变,影响药物的半衰期。  相似文献   

5.
药物保留灌肠应用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中西药物保留灌肠治疗各种急、慢性疾病及疑难病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且具有收效快、用药安全、操作简便等优点。近年来应用日趋广泛 ,现综述如下。1 理论依据药物保留灌肠起源于《伤寒论》中的“导法”,中医学早巳使用。现代医学对其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 ,在临床上不断地得到论证。1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口服药物经胃肠道吸收 ,部分药物受到胃酸和消化酶的破坏 ,可使药物的吸收率降低。而保留灌肠药物是经肠粘膜直接吸收到达循环系统 ,具有吸收完全 ,生物利用度高的优点。2有效发挥局部用药效应。肠道系统及妇科疾病 ,如用口服…  相似文献   

6.
1适应证 作为一种胃黏膜保护药,可用于胃、十二指肠溃疡及胃炎的治疗。 2药物代谢动力学特点 该药由肠道迅速吸收,口服生物利用度约为70%,年轻人对该药的吸收隋况较老年人好,肌内注射与静脉注射生物利用度基本相同,约为90%~100%。  相似文献   

7.
小肠首过代谢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道是口服药物的主要吸收器官,肠道上皮细胞中不仅存在大量影响药物吸收的转运体,还含有多种与肝脏中相同的代谢酶。此外,肠腔细菌丛中也含有大量代谢酶。这些因素使小肠成为肝外最重要的代谢器官。肠道对口服药物的首过代谢作用正逐渐被认识,其对口服药物的吸收和生物利用度的影响成为药物代谢性质评价的重要内容。本文概述了小肠上皮细胞中代谢酶的分布特点和含量,肠腔中菌丛的分布特点和所含代谢酶,并对药物肠道首过效应的国内外研究方法和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药物肠道吸收研究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药物在肠道内的吸收程度和吸收特征是影响口服药物生物利用度的重要因素。肠道吸收研究可以预测影响药物在肠道吸收的机制与因素,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体内法(in vivo)、在体法(in situ)、体外法(in vitro)等。就目前药物小肠吸收的研究方法及其特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药物转运体在反式白藜芦醇肠道吸收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体内和体外模型研究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2)外排底物溴磺肽钠对反式白藜芦醇(trans-resvera-trol,TR)肠道吸收的影响,并对转运体在TR肠道吸收中的作用进行研究。方法:应用离体肠外翻模型,测定不同时间点时肠囊内TR的浓度,寻找TR在肠中吸收的最佳部位;观察多种P-糖蛋白及Mrp-2抑制剂对TR吸收的影响;根据离体肠外翻吸收试验结果,选择溴磺肽钠作为促吸收剂,研究不同给药途径的溴磺肽钠对TR在大鼠体内药动学行为的影响。结果:TR在不同肠段均具有很高的通透性(Papp>1×10-6cm/s),回肠是TR的最佳吸收部位。Mrp-2外排抑制剂丙璜舒及底物溴磺肽钠都能够显著增加TR在回肠部位的吸收;P-糖蛋白及Mrp-2共同底物甲氨碟呤也能够增加TR的肠吸收;而P-糖蛋白抑制剂地高辛和维拉帕米无此作用。整体动物实验结果,发现预先给大鼠灌胃溴磺肽钠,可以显著提高TR的口服吸收,TR的生物利用度提高4倍;而溴磺肽钠通过尾静脉注射给药无此作用。结论:Mrp-2参与TR的肠道外排过程,P-糖蛋白对其外排无影响。溴磺肽钠通过灌胃给药途径可增加TR的吸收及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10.
中草药的药物相互作用在传统中药的研究过程中越来越重要.中草药与其它药物的合用可能会影响药物的药物代谢动力学与药物效应学,从而增加/减弱其药效或毒性作用.药动学包括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药物代谢的主要器官在肝脏,而肝转运体在药物相互作用中起重要作用.本文探讨了肝转运体在生长发育,衰老过程,时辰,妊娠和哺乳的生理变化及吴茱萸次碱对肝药物转运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药物转运体是存在于机体几乎所有器官的跨膜转运蛋白,其功能是主动转运药物。药物转运体的功能变化直接影响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在临床上,很多药物联合用药时发生药物相互作用的靶点就是药物转运体。药物转运体介导的药物相互作用与药物疗效、药代动力学及临床安全用药休戚相关。  相似文献   

12.
夏俊华 《河北医学》2007,13(11):1382-1383
药物的剂型与药效关系密切,其对药效的影响主要是影响了吸收,导致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及体内过程发生改变,使药物的起效时间、作用强度、作用维持时间、毒副作用等发生改变.药物的剂型与吸收的关系划分为两个阶段:首先药物从剂型中释放溶出,而后通过生物膜吸收.前者以剂型因素为主,后者以生理因素为主,两者又密切联系形成吸收过程.各项剂型不同,对吸收的影响各异,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为探讨穿心莲内酯生物利用度低的原因,考察穿心莲内酯肠道吸收特性,肝肠循环和肠道酶代谢特点。方法 采用大鼠在体肠灌流模型。运用HPLC法测定肠灌流液、胆 汁以及经肠道酶降解后样品中穿心莲内酯的量。结果 穿心莲内酯在不同肠段的吸收率,以十二指肠最高,达40%,而在结肠最低,仅有10%。穿心莲内酯在十二指肠灌流液中的生物降解最显著 (1 h降解约50%),在回肠、结肠中则几乎无降解反应。穿心莲内酯有胆汁排泄,其排泄量为灌流药物总量的0.76%。结论 穿心莲内酯在大鼠肠道的吸收较差,而在十二指肠中吸收表现较好是由于存在较强的肠道酶代谢作用。同时,穿心莲内酯存在明显的肝肠循环。穿心莲内酯生物利用度低的原因与肠吸收差、肠道酶代谢作用强和肝肠循环有关。  相似文献   

14.
肽类药物生物半衰期短,生物膜渗透性差,且易被胃肠道酶降解,如何提高其生物利用度成为目前药剂学研究的热点之一.近年来兴起研究的粘膜粘附纳米粒可以延长药物在吸收部位的滞留时间而促进药物吸收;某些制备材料还具有酶抑制及膜渗透效应,可防止药物的酶降解及促进药物的跨膜转运,使其成为提高肽类药物生物利用度的新方法.本文综述了粘膜粘附纳米粒常用材料、促进吸收的机制、制备方法及应用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15.
药物转运体在药代动力学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与药物的吸收、分布、排泄、药效发挥、以及药物毒性作用等密切相关。基于转运体的药物间相互作用,还能影响到临床合并治疗药物之间的药代动力学关系。本研究室已经建立了一整套的实用于药代动力学研究和药物间相互作用评价,高效表达人药物转运体蛋白的体外筛选系统,并已将其应用于新药的筛选研究。此方法的特点在于,以表达人药物转运体蛋白的宿主培养细胞为研究对象,在临床前期提供与临床试验相似的研究结果,今后必将成为药物研发领域有用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6.
食物对药物生物利用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食物、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较常见 ,当食物与药物同时服用时 ,胃肠道中的食物可以通过改变药物的吸收速度和程度、代谢和排泄等 ,改变口服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从而影响药物的疗效和毒性。因此对食物、药物相互作用进行研究 ,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但有关食物对药物生物利用度的影响国内较少报道 ,而国外近年来报道较多 ,本文就此加以综述。曾经认为 ,食物会减少药物的吸收 ,因此药物应尽量空腹服用。现在的观点认为 ,药物与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应具体分析 ,区别对待。如食物对托物罗定的 2 4 h缓释胶囊的生物利用度无影响 [1] ;Sun JX[2 ]…  相似文献   

17.
王亚之  欧喜笑  郑颖 《医学教育探索》2009,40(10):1659-1663
黄酮类化合物大量存在于植物界中,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可预防及治疗癌症、心脑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等。口服给药后,大量黄酮类化合物存在生物利用度低的现象。国内外诸多学者对其吸收代谢机制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肠上皮细胞的ATP-依赖性外排转运体如P-糖蛋白(P-gp)、多药耐药相关蛋白-2(MRP2)和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和细胞内的Ⅱ相代谢酶(UGT等)是影响黄酮肠吸收的主要因素。综述近年来外排转运体和代谢酶对黄酮类化合物肠吸收影响的研究概况,包括ATP-依赖性外排转运体与代谢酶的协同作用,黄酮类化合物对二者功能的调节作用等,以期为提高黄酮的生物利用度和临床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自乳化载药系统(SEDDS)是提高水难溶性药物(PWSD)口服生物利用度的重要方法。SEDDS改善药物吸收可能通过多种机制,而高PWSD在消化道内的溶出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本文介绍了预测SEDDS体内溶出的体外评价方法,包括分散实验和脂解实验,并综述了体外评价结合体内生物利用度实验研究SEDDS中的脂质和表面活性剂的消化对药物在小肠内溶出和吸收的影响,期望对SEDDS的处方研究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ty)同一个药物以不同的制剂给与时,往往会产生药理效应的强度、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的差异。对于产生全身作用的药物,只有被吸收入血液循环才能产生药效。因此制剂的质量好坏,不仅与药物含量有关,还与制剂中的药物能否被机体吸收有关。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介绍药用辅料通过增加药物在胃肠道的溶解性能及作为肠道P-gp药泵的抑制剂对药物在胃肠道吸收的影响.对研究和评估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实验数据,降低辅料对药物的潜在影响提供参考.方法 查阅相关文献了解辅料在药剂学中的应用状况及研究现状,对其进行整理和归纳.结果 不同的制剂应根据不同的要求选择合适的药用辅料及用量,不同的用量对改变药物在胃肠道的渗透性能或干扰酶转运体活性的作用也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