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分析采用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严重腹部创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7月至2013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严重腹部创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92.5%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愈率70%(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10%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27.5%(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严重腹部创伤患者的疗效确切,而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手术在严重腹部创伤救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3年3Y182例严重腹部外伤的患者资料,行损伤控制性手术34例(DCS组),确定性手术48例,比较两组的死亡率和总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确定性手术组、DCS组病死率分别为554%、M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确定性手术组、DCS组总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13%、3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C8能有效降低严重腹部创伤患者的病死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严重腹部创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惠东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3例严重腹部创伤患者,按照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29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接受传统外科手术治疗方案,观察组接受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PT水平以及SpO_2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APACHE-Ⅱ、PT低于对照组,SpO_2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4.71%(5/34),低于对照组的31.03%(9/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严重腹部创伤能够提升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尽早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严重肝外伤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我科于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严重肝外伤患者62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患者接受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手术治疗.结果 (1)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严重肝外伤患者具有并发症发生率低、抢救成功率高等优点,因此损伤控制性手术这一外科理念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析应用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严重腹部创伤患者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60例严重腹部创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实施损伤控制性手术,统计分析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愈率是93.3%,对照组是76.7%,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是13.3%,对照组患者是33.3%,差异性明显(P0.05)。结论:应用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严重腹部创伤患者的疗效理想,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损伤控制性手术在严重腹部创伤性损伤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来我院接受严重腹部创伤的患者20例,并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而对照组患者则使用传统的外科手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为40%,总有效率为80%,观察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0%,对照组为3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严重腹部创伤损伤经控制性手术治疗,提高了手术成功率,降低了死亡率,且避免更多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吴畏  张建涛  王军堂  钱惠岗 《重庆医学》2018,(22):2972-2974
目的 通过回顾性的研究方法,评估损伤控制性手术对急性腹部创伤患者临床结局及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急性腹部创伤患者[美国创伤学会器官损伤量表(AAST-OIS)分级大于或等于Ⅲ级]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58)与观察组(n=42).对照组的患者采用了1期确定性手术,观察组的患者采用了损伤控制性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100例急性腹部创伤患者中,AAST-OISⅢ级20例(20%),AAST-OISⅣ级24例(24%),AAST-OIS V级56例(56%).对照组有28例患者幸存,30例(51.72%)患者死亡.观察组有37例患者幸存,5例(11.90%)患者死亡.对照组有30例(51.72%)患者发生严重并发症.观察组有16例(38.10%)患者发生严重并发症.观察组的死亡率和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损伤控制性手术对急性腹部创伤患者具有较好的效果,可以降低死亡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陈红芳 《大家健康》2017,(12):61-62
目的:观察并探讨严重腹部创伤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护理效果.方法:应用随机抽样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期间的90例严重腹部创伤患者当作研究对象.随机将90例严重腹部创伤患者分为研究组、对照组,研究组的45例患者接受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护理,对照组的45例患者接受常规治疗护理.观察并对比2组的临床治疗、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的苏醒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严重腹部创伤患者接受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及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在肝胆外科应用损伤控制性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近年来我院肝胆外科治疗的创伤患者35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7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I期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损伤控制性手术进行治疗;对2组患者的疗效和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具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粘连性肠梗阻、肺部感染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损伤控制性手术对肝胆外科创伤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病死率及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对于严重创伤患者的救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外科手术治疗严重腹部创伤的临床效果。方法:设立DCS组(52例),对照组(45例),两组均为严重腹部创伤患者,DCS组采用DCS手术治疗,对照组常规确定性手术后ICU复苏治疗,比较两组的死亡率和总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DCS组死亡率分别为37.8%、13.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DCS组总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1.1%、34.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结论:合适DCS治疗方式能有效降低严重腹部创伤患者的死亡率和总并发症的几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严重肝脏外伤患者治疗中损伤控制性手术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取医院收治的84例严重肝脏外伤患者进行研究,其中采用一期确定性手术的42例纳入对照组,将另外无法耐受一起确定性手术的42例患者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以及体温情况,并对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与死亡率比较。结果:观察组 APPT、PT、体温等指标优于对照组,且死亡率观察组2.38%(1/42)低于对照组19.05%(8/42),差异显著(P <0.05)。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14.28(6/42),对照组19.05%(8/42),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严重肝脏外伤治疗中,采用损伤控制性手术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应在临床实践中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性手术在边界型严重多发性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于2009年1月至2013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边界型严重多发性骨折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分别为30例。治疗组患者采用损伤控制性手术,而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结果治疗组恢复27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同时治疗组并发症的人数也少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边界型严重多发性骨折患者采用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的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的推广。  相似文献   

13.
刘金福 《基层医学论坛》2014,(25):3354-3355
目的探讨严重腹部创伤急诊重症监护室加强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108例严重腹部创伤患者,根据随机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急诊治疗,包括在入院前的急救工作,完成手术后做好心电监护工作,对患者进行补液、输血,观察组采取加强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严重腹部创伤的急诊重症监护室加强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临床中控制性阶梯式减压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间的11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均56例。对照组给予大骨瓣减压手术,研究组给予控制性阶梯式减压手术,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7%,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9%,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预后良好率为75.0%,对照组预后良好率为48.2%,研究组预后良好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中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用控制性阶梯式减压术治疗效果明显,能够有效地降低相关并发症,减少死亡率,值得临床中应应用。  相似文献   

15.
张俊 《中外医疗》2014,(9):65-66
目的观察分析在肝胆外科开展损伤控制性手术(DC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肝胆外科收治的肝胆创伤患者114例进行观察实验,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对照两组,实验组患者实施损伤控制性手术,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的规则性肝胆切除术,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术后肺部感染、粘连性肠梗阻等并发症及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肝胆创伤的外科手术治疗中开展损伤控制性手术,相比以往传统术式方案,能够有效降低肺部感染、粘连性肠梗阻等并发症,并可以显著减少患者病死率,具有更为理想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在抢救创伤未控制性失血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创伤未控制性失血性休克患者40例,按复苏方式分为限制性液体复苏组(观察组)和常规液体复苏组(对照组)。观察组20例,维持平均动脉压(MAP)在50 mm Hg左右和对照组20例,维持MAP在70 mm Hg左右。分析两种液体复苏方式对血红蛋白(Hb)含量、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pH值、氧合指数、谷丙转氨酶(ALT)、血肌酐(Cr)和病死率的影响。结果两组年龄、性别、损伤严重评分(IS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Hb、Hct、Plt、PT、APTT和pH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经急诊两种不同输液方案处理并转入ICU后,上述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两组氧合指数、AL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肌酐(Cr)、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在未控制性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救治中取得良好的疗效,可以降低患者死亡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损伤控制性手术在严重腹部损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晨  李卫东  李升  陈凡  秦博 《海南医学》2010,21(20):33-35,51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对严重腹部损伤病人实施损伤控制性手术的方法及临床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37例严重腹部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实施损伤控制性手术的21例(损伤控制组),达到损伤控制条件而未采用损伤控制的16例(I期手术组),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结果在死亡率、肺部感染发生率、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三方面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他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重腹部损伤病人,通过有计划实施损伤控制手术,其手术风险、死亡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下降,特别对于基层医院,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性手术对高原地区急性腹部创伤患者临床结局和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3月—2020年4月在我科就诊的急性腹部创伤患者67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3例,对照组采取一次性确定手术,观察组采取损伤控制性手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结局和炎性反应指标。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8.18%)、不良事件发生率(6.06%)、死亡率(0.00%)均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44.12%)、不良事件发生率(29.41%)、死亡率(17.65%)(P <0.05);观察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41.58±9.53)mg/L、白介素6(IL-6)(18.35±4.87)ng/L、白介素1β(IL-1β)(24.05±4.63)ng/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23.04±3.02)ng/L均低于对照组血清CRP(58.03±9.14)mg/L、IL-6(23.09±3.06)ng/L、IL-1β(28.63±4.02)n g/L、TNF-α(27.02±3.66)ng/L(P <0.05)。结论:损伤控制性手术在高原地区急性腹部创伤患者的救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控制性手术治疗外科肝胆损伤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选取长沙医学院附属株洲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6例外科肝胆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随机分成手术组与对照组(n=53)。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I期常规手术治疗,手术组患者给予控制性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死亡率。结果术后手术组中有5例死亡,死亡率为94%,对照组中有I5例死亡,死亡率为28.3%,手术组的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有5例患者发生并发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控制性手术治疗外科肝胆损伤患者,能有效降低患者的死亡率与并发症发病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和探讨精准肝切除术治疗肝胆疾病的临床疗效性。方法入选2010年1月—2014年6月于该院进行肝切除手术的肝胆疾病患者65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选择切除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3例,其中观察组给予精准肝切除术,而对照组则给予常规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肝功能数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出现并发症,观察组患者发生急性肝衰竭腹水1例,胸腔感染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6.25%;对照组出现急性肝衰竭腹水2例,胸腔感染2例,肺感染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1.2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准肝切除术疗效性明显优于常规肝切除术,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同时有利于术后恢复,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