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外感病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风寒、发热、身痛为主证,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故又称“时行病”。《诸病源候论·时气病诸候》中指出:“春时应暖而反寒,夏时应热而反凉,秋时应凉而反热,冬时应寒而反温。”说明若四时之气失常,人感此非时之气易引起外感病,再夹时行之病毒侵袭人体,轻者为“伤风”,一般称为“感冒”,其病邪由皮毛而入。凡能引起广泛传染流行者则为“流感”,中医称为“疫”或“温”,其病邪由口鼻而入。[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中医认为“感冒”或“伤风”,是指四时的杂感病而言。清代医学家徐灵胎认为:“凡人偶得风寒,头痛发热,咳嗽涕出,俗语谓之伤风,乃时行之杂感也。”此病最为常见,同时为人们所熟悉。兹将本人在2005年6月至2006年5月在门诊诊治的368例四时感冒,在诊断病名及辨证论治方面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感冒是感受触冒风邪所致的常见外感疾病,临床表现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为特征,四季均可发病,冬春为多见,具一定传染性.感冒病位有肺卫,辨证总体属表证.但由于四时六气不同,以及人体素质的差异,临床表现的证候有风寒、风热、暑湿兼夹及虚体感冒的不同,病程中还有寒热转化、错综复杂的表现,故治疗原则和护理要点不尽相同,我们应根据证候特点,施以正确的调护.  相似文献   

4.
咳嗽是指外感或内伤等因素、致使肺失宣肃而肺气上逆,以咳嗽或咯吐痰液为主要表现的病证。在病因方面,《素问·咳论篇》[1]认为是由于“皮毛先受邪气”所致,在病位方面强调“五气所病.....肺为咳”,又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说明咳为肺病,而其它脏腑功能失调,病及于肺,均能导致咳嗽,虽然如此,但六淫致病多从皮毛,或口鼻而入,肺主皮毛开窍于鼻,即使有内伤之咳,但也是由于虚邪贼风之故,故治疗时先从外感论治,笔者不揣浅陋,谨对风寒所致的咳嗽治疗简述如下。1病因病机咳嗽虽是由于六淫所生,风寒暑湿燥火,风为百病之长,风邪与寒热之…  相似文献   

5.
肺主气属卫,司呼吸,外合皮毛,开窍于鼻。若肺功能健全,气生成充实,肺有所主,则皮毛致密,抵抗外邪侵袭能力亦强。反之,肺气虚,宣发卫气和输布精气于皮毛的生理功能减弱,则卫表不固,腠理不实,风寒之邪易乘虚而人致病。此《内经》所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也。均说明正气不虚于内,风寒之邪不得从表入侵犯内。因此,肺卫不固,腠理不实,是风寒束表的前提。  相似文献   

6.
四季话凉茶     
四季气候寒热燥湿不同,对人体有一定影响。春天主风,气候变化急骤,忽冷忽热。中医所谓“春应眨面反寒,冬应寒而反温,属非其时而有其气,人易患时行之病”。风邪易犯人体皮毛、鼻、目、关节等部位,而产生风疹、目疾、鼻塞、风湿关节炎等疾病。夏天则暑热火邪、火性炎上,侵犯人体发为热病。此时人体易出现阳气亢盛,代谢增高,消耗太过、耗气伤津,形成精血津液不足,导致消瘦、口渴、多汗、尿黄、疲乏无力等症状。秋季则少雨,干热,多风是造成人体患时令病邪的主要原因。现代医学认为秋燥之气由口鼻吸入,直接损伤气管和肺,使气管和肺的津液受损而干燥,故出现咽痒、咳嗽无痰或少痰,甚则因干咳和气管上血脉失于濡润,又受干咳的震动而破裂,形成出血。胸中气机不畅,又可见胸痛气涩。而冬天寒气致病  相似文献   

7.
1概述感冒:是由风邪(多种病毒)侵袭人体引起的以头痛、鼻塞、流涕、喷嚏、恶寒、发热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常见病,多发病,俗称“伤风”,病程一般为5~10天,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冬、春多见。但由于人体卫气有强弱,感邪有深浅,故症状有轻重不同,正如虚人感冒,屡感屡发,正气愈虚,则邪气留恋,变生他病,而老年人自然就成了易感人群。这是因为任何生物在生命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8.
【A型题](试题1~46) 1.答案:A 〔题解〕感冒虽四时皆有,但主要是感受风邪所致。因风邪为六淫之首,散溢游走,最易侵扰表卫的防御作用。 2。答案:E 〔题解〕感冒的病位在肺卫,包括体表及上呼吸道。所以主症是恶寒发热、头身疼痛等营卫失和,皮毛经络郁闭及鼻窍滞塞等,苔薄脉浮亦是病位在表,正气外争的表现。惟咳嗽已涉肺脏之里,感冒病纵或兼有,也不会痰多,故不应是本病的特征。 3.答案:E [题解〕感冒风寒证与风热证的区别在于:前者恶寒较发热明显,咽不痛,口不渴,舌苔薄白;后者发热较恶寒明显,咽痛,口渴或干,舌苔薄黄。头身疼痛一症,是因外邪…  相似文献   

9.
小儿急慢性肾炎属中医“风水”“阳水”之范畴,乃儿科常见多发之病证,其发病率高发于青少年及成人,《证治汇补》云:“阳水外因涉水冒雨,或兼风寒暑气”,《类证治载》“因湿热浊滞致水肿者为阳水”,《医学入门》“阳水或由疮疡所致”,故本病的发生多由感受风邪,水湿或疮毒入侵,导致肺脾肾,三焦水液代谢功能失常所致,若治疗不及时,用药不  相似文献   

10.
风温是感受风温邪气之病,常见发热、微恶风寒,头痛,自汗,口渴或不渴而干,咳嗽,舌苔白质略红,咽红或痛,脉浮数等症。其病理变化,主要在肺卫。多发于春冬两季,发于春季的称为风温,发于冬季称为冬温。临床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咽炎、化脓性扁桃体炎、支气管炎、大叶性肺炎等,均可运用风温的辨证治疗方法处理。  相似文献   

11.
一、感冒感冒一般通称为伤风,其重者称为重伤风或时行感冒。包括现代医学的上呼吸道感染和流感在内。临床表现有风寒、风热两大类,以及夹暑、夹湿等不同兼征。治疗应根据不同的类型与兼证来辨证选药,方能收效。风寒感冒可见恶寒重,发热轻或不发热,鼻塞身痛,无汗,舌苔薄白,脉浮。即使患者体温较高,但只要具备以上症状,仍属风寒感冒。当用辛温药物  相似文献   

12.
正感冒是感受触冒风邪,邪犯卫表而导致的常见外感疾病,临床表现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发热、全身不适、脉浮为主要特征[1],是急诊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影响着人们工作和生活,严重者可出现神昏谵语,高热痉厥,甚至危及生命。笔者在急诊内科的长期临床工作中应用解表散寒、疏风化湿之法治疗本病,不仅退热快捷,而且能截断病势,防病传变之功,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21.燥邪致病有什么特点? 煤为秋季之主气,因此外感燥邪为病常见于秋季,称为秋燥。燥邪多从口鼻而入,其病常从肺卫开始。且燥又为收敛清肃之气,性干燥,易伤津液。因而燥邪伤人以口鼻干燥、咽干、口渴、干咳少痰等津液亏乏的症状为临床特征。秋季感受燥邪为病,有温燥、凉燥之别,这是因为秋令正是气候处于由热向寒  相似文献   

14.
所谓面瘫,就是面部肌肉瘫痪,亦称面神经麻痹,是以口眼歪斜为主要症状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中医称为“口眼喁斜”,俗称吊线风,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春秋两季发病较多。《诸病源候论》云:“风邪人于足阳明,手太阳之经,遇寒则筋急引颊,故使口喁僻,言语不正,而目不能平视。”本病的多由正气不足,经脉空虚,卫外不固,风邪乘虚人中经络,  相似文献   

15.
<正>感冒是外感六淫、时行之邪,经肺卫、皮毛侵袭机体,导致肺失宣肃、卫表失和的疾病。感冒的发病发展、病情轻重、证型变化及预后转归均与机体的体质密切相关。目前中医对感冒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病因病机、证型、相关影响因素及治疗等方面,从中医体质学的角度来研究感冒的报道甚少。本文就感冒的辨证分型及其与体质的相关性研究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6.
感冒是因风邪侵袭肌表所致。多用发散药物为主的方剂治疗。它具备发汗,疏表的功用,使肌表的病邪通过汗出而解。虽然感冒均具有发热、头痛、关节酸痛、鼻塞、喷嚏、咳嗽等症;但由于人体体质及发病的季节不同,病邪亦有寒热轻重的区别,或并发有其它兼证,其脉证也有差异。方药除有辛温解表、辛凉解表二法外,尚有祛暑解表、助阳解表、补气解表、养血解表,滋阴解表等法,以便随症应用。  相似文献   

17.
类风湿关节炎属中医痹证范畴.其发病原因很多,主要是因身体虚弱,风寒湿热等外邪乘虚侵袭,内客经络骨节,久留不去,痹阻气血而成. 1 病因病机 类风湿关节炎属中医痹证范畴.痹,即痹阻不通[1].痹证是指人体体表、经络因感受风、寒、湿、热等引起的以肢体关节及肌肉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症的一类病证.临床上有渐进性或反复发作性的特点.主要病机是气血痹阻不通,筋脉关节失于濡养所致.本病与外感风寒湿热之邪和人体正气不足有关.风、寒、湿等邪气,在人体卫气虚弱时容易侵入人体而致病.若身体阳盛或阴虚火旺,复感风寒湿邪,邪从热化或感受热邪,留注关节,则为热痹.总之,风寒湿热之邪侵入机体,痹阻关节肌肉筋络,导致气血闭阻不通,产生本病.  相似文献   

18.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原因未明的神经系统常见疾患.其特点是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出现阵发性、反复发作的剧烈疼痛.祖国医学并无三叉神经痛这个病名,但类似三叉神经痛症状的记载早在明代医书《证治准绳》中就能查到.例如在:”头痛“,“偏头痛”.”两太阳痛”,”面痛”、”颖骨痛”等篇中皆有类似本病的详细论述.清朝陈士铎《辨证录》头痛门:“人有患半边头风者,或痛在左,或痛在右,大约痛在左者为多,百药治之无效,人不知其故.此症得之郁气不宣,又加风邪袭之于少阳之经,遂致半边头痛也……大约遇顺境则痛轻,遇逆境则痛重,遇拂郁之事而更加之.风寒之天则大痛而不能出乎,痛至岁久,则眼必缩小,十年之后必致坏目而不可救药矣.治法宜急解肝胆之郁气·一方用散偏汤.”此段描述很类似现代医学之三叉神经痛.陈氏不但详述了本病的症状,而且还指出了病因病机及治则方药.至于其它历代医学文献皆不乏本病的记载,并且有宝贵的治疗经验,这里不赘述.  相似文献   

19.
正所谓冒暑是指感受暑热之邪传入胃肠而致的疾病,为暑病轻证。小儿冒暑为感受暑热之邪,传入胃肠,肺失宣降、脾失升清、胃失降浊,导致咳嗽、呕吐、腹泻等三焦症状并见。暑令感冒多易夹湿,湿热困脾,三焦气机失调,升降失司,即为现代分型所说的感冒夹滞证。《杂病源流犀烛·暑病源流》:"而又有寻常感受暑气,致腹痛水泻者,乃胃与大肠感邪之故,或恶心呕吐者,乃胃口有痰饮,而又感邪之故,此皆名冒暑,  相似文献   

20.
钩端螺旋体病,祖国医学属于“暑温”、“湿温”范畴,多发于7~10月,由感受暑湿时邪所致。其临床表现:发病之初,邪在卫分,始恶寒,发热,头痛身痛;邪热上扰,湿热蕴结肺胃,则口渴,壮热,咳嗽,气喘,胸痛,或腹痛,渴不欲饮,脉洪大而数。湿热交蒸,则目黄,身黄;气分邪热不解,内传营血,则鼻衄,咯血,斑疹隐隐,神昏谵语,动风痉厥。其治则按卫、气、营、血之不同病程,以清热,除湿,解毒为主,注意解表,兼顾养阴,生津,凉血。在治疗本病中,注意把好气分关,对防止传变,缩短病程,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近人认为本病的发病,由感受暑湿的多少,可见不同的临床证型。各个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