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经》“缪刺”探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敏 《中医药学报》2001,29(4):66-66
缪刺是《内经》对疾病治疗的特殊刺法 ,属络脉的浅刺法。对于具体的针刺方法 ,后世医家多定义为“病在络脉而左病取右 ,右病取左的一种针刺方法”。代表医家如张介宾、吴等。《黄帝内经素问校释》、《素问注释汇粹》、《内经讲义》(五版教材 )、《内经选读》(六版教材 )等均取此注。其根据是《素问·缪刺论》篇中多次论及“左刺(取 )右 ,右刺 (取 )左”的缪刺法。亦有注家认为“缪” ,谬也 (错误的意思 ) ,并将此义引申为交错 ,如《针灸医藉选》注[1] :缪刺 ,“《辞海》 :‘缪通谬 ,错误’。如纰缪 ,在此有交错之意。”还有少数医家认为“…  相似文献   

2.
罢极与罢极失准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德英  杨鹏举 《陕西中医》2004,25(3):281-281
《素问·六节藏象论》讨论人体五藏功能 ,曰 :“肝者 ,罢极之本 ,魂之居也”。对其“罢极”二字 ,历代注释者多以“疲劳”为注。如 :吴 注 :“动作劳甚 ,谓之罢极。肝主筋 ,筋主运动 ,故为罢极之本”。五版教材《内经讲义》注 :“罢 ,音义同疲 ;极 ,燕人谓劳曰极。罢极 ,即劳困的意思”。六版教材《内经讲义》则以“耐劳”作解 :罢 ,通“罴”,即熊之雌者 ,其意为胜 ,耐劳而多勇力。笔者认为 :诸家注释均不妥。其一 :因《六节藏象》所论各藏之“本”,均为其最基本、最主要的功能 ,而肝的主要功能并非“劳”或“疲”。尽管肝主筋 ,筋束骨 ,按…  相似文献   

3.
《素问·平人气象论》曰:“颈脉动,喘疾咳,曰水”。《灵枢·水胀》曰:“水始起也,目窠上微肿,如新卧起之状,其颈脉动,时咳,阴股间寒,足胫肿,腹乃大,其水已成矣”。《灵枢·论疾诊尺》中也有类似的记载。古今注家对“颈脉动”多以人迎脉动为注,或迳避而不释。如张介宾《类经》注:“颈脉,谓结喉旁动脉,足阳明之人迎也。水气上逆,反侵阳明,则颈脉动”。高士宗《素问直解》注:“如颈脉动,喘疾咳,则知水气内动,故曰水”。《内经选读》(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试用教材,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1978年12月第1版)语译:“颈动脉搏动显著”(第47页)、“颈部结喉两旁见到明显的搏动”(第143页)。笔者认为,《内经》“颈脉动”非指足阳明人迎脉动而言,当作手阳明扶突脉动为妥。兹略陈管见,以就正于同道。  相似文献   

4.
<正> 《素问·汤液醪醴论》介绍了内伤所致水肿的病机、治则和治法,对后世关于水肿病的辨证论治具有深远的影响。其中,论述治法的“精以时服”一句,不仅历代注家诠释不一,而且近年所出有关著作所取的观点亦相互抵牾,大相径庭。例如,1984年出版的全国教材《内经讲义》直接引用张介宾注:“水气去则真精服。服,行也”;《素问今释》则释为“及时  相似文献   

5.
<正> 《内经》论及水液病治法时有云:“开鬼门,洁净府”。王冰注:“开鬼门,是启玄府(?)气也”。按《素问·水热穴论》:“所谓玄府者,汗空也”。是则鬼门即为汗孔,历来注家均无歧说。如张景岳云:“鬼门,汗空也”。张志聪云:“鬼门,毛孔也”。高士宗云:“开鬼门,乃开发毛腠而汗出也”。程士德等主编的《内经讲义》亦谓:“鬼门,即汗孔”。问题在于汗孔何以命曰“鬼门”,诸注家则论及较少。张景岳云:“肺主皮毛,其藏魄,阴之属也,故曰鬼门”。魄为肺所藏之神。《内经》中又有“魄门”一词,“魄门亦为五藏使,水谷不得久藏”。王冰注:“谓肛之门也,内通于肺,敞曰魄门”。此是以肺藏魄而下合大肠,肛之门乃大肠之端,故名曰魄  相似文献   

6.
《金匮·水气病》篇中有“阳前通则恶寒,阴前通则痹不仁”二句,历代医家存疑难解,因而注说纷纭,有认为“阳前通”、“阴前通”就是“阳先行”、“阴先行”(如尤在泾《金匮心典》注释:“阳先行而阴不与俱行,则阴失阳而恶寒;阴先行而阳不与俱行,则阳独滞而痹不仁”);亦有人将“阳前通”、“阴前通”释作“阳气虽通”、“阴气虽通”;但又有医家不同意这些注说,如全国中医院校试用教材《金匮讲义》(1964年版)和何任教授《金匮新解》均提出“前”字疑“不”  相似文献   

7.
《素问·上古天真论》:“……身年虽寿,能生子也”,此中“身”字。杨尚善、王冰等历代注家均未注释,只将“身年虽寿”译成“年龄虽高”(《黄帝内经素问译释》)或“虽然年达百岁”(《黄帝内经素问白话解》)。另外,《内经讲义》(五版教材)把“身”释作代词“其”,《黄帝内经素问选注》把“身年虽寿”译作“他们年达百岁”。笔者认为,上述两种释法均欠妥。把“身年虽寿”译成“年龄虽高”或“虽然年达百岁”,实际上是  相似文献   

8.
王丹 《陕西中医》2012,33(2):255-256
<正>《内经》训诂,自隋唐以来,代有所成,至明清之际,出现了一个高潮。首先是马莳全面注释《内经》,著有《素问注证发微》、《灵枢注证发微》。稍后有明代大家张介宾,将《内经》分类整理、注释,历三十余年,完成《类经》一书的著述工作。清朝,首推张志聪所著《素问集注》、《灵枢集注》。其后诸如高世栻、徐大椿、陈修园等医家,虽亦注释过《内经》,但对后世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
《素问·病能论》说:“帝曰,有病怒狂者,此病安生?岐伯曰:生于阳也。帝曰:阳何以使人狂?岐伯曰:阳气者,因暴折而难决,故善怒也,病名曰阳厥。……使之服以生铁落为饮,夫生铁落者,下气疾也”。此“下气疾也”历代注本均无明确之注释,惟日·丹波元简云“气疾”为:“凡狂易癫眩,惊悸癎瘈,心神不定之证,宜概称气疾焉。4版教材《内经选读》和5版教材《内经讲义》之十三方解亦均以此转释之。从丹波元简之“宜概称气疾焉”一句可见,丹波元简把“下气疾也”之“气疾”理解为“狂易癫眩,惊悸癎瘈,心神不定”一类疾病之病名。然从前述《素问·病能论》之原文“病曰阳厥”一句可以看出,《素问》已经把“怒狂”一类的疾病命名为“阳厥”。所以,从《素问》本旨而言,“下气疾也”之“气疾”非指“怒狂”一类  相似文献   

10.
《内经》是中医学基础理论的基石,但由于年代久远,辗转传抄,造成文句错乱,文义不属,给后人的理解造成困难。《灵枢&#183;天年》中,“黄帝曰:人之寿百岁而死,何以致之?岐伯曰:“使道隧以长,基墙高以方,通调营卫,三部三里起,骨高肉满,百岁乃得终。”高等医药院校本科教材《内经讲义》1984年12月第一版(即“五版教材”)解释:“‘使道’:一指鼻孔(杨上善注),一指人中沟(马莳注)。一般多从后说。‘基墙’:‘基’,星象家称地阁,俗称下巴。  相似文献   

11.
一、齿干以烦冤语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即“阳胜则身热,腠理闭,喘粗为之俛仰,汗不出而热,齿干以烦冤,腹满,死,能冬不能夏。”其“烦冤”之“冤”,高校二、四版教材《内经释义》和《内经选读》均作“闷”解;五版教材《内经讲义》谓:“‘冤’,同(忄兔)。烦(忄兔),  相似文献   

12.
《金匮要略讲义·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曰:“诸肢节疼痛,身体魁赢,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其中“脚肿如脱”则释为“形容双脚肿胀,且又麻木不仁似乎和身体要脱离一样”(《金匮要略讲义》·李克瑞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年10月第一版,以下简称《讲义》)。笔者认为对“脚”字的释义欠妥,理由如下: 1、《金匮要略》成书于东汉末年,当属上古著作,而上古的“脚”字与现代汉语中的“脚”字,其义并不相同。《说文解字》谓:“脚,‘胫也’”,即踝上膝下,俗称小  相似文献   

13.
《素问·通评虚实论篇第二十八》说:“帝曰:乳子而病热,脉悬小者何如?歧伯曰:手足温则生,寒则死。帝曰:乳子中风,热、喘鸣肩息者,脉何如?歧伯曰:喘鸣肩息者,脉实大也,缓则生,急则死。”按:此两节文中“乳子”之义,杨上善、王冰、马莳等均未释;吴崑、张介宾、黄坤载、高世拭等释之为“婴儿”,如吴崑注:“乳子,乳下婴孩也”,张介宾注:“乳子,婴儿也”,黄坤载注:“病、脉相反,此非婴儿所宜”,高世拭注:“乳子秉质未充,借后天乳食以生”,等等。然据《释名·释长幼》所谓“人始生日婴儿。胸前曰婴,抱之婴前乳养之也”之文,则婴儿为人之始生  相似文献   

14.
四关首见于《内经》一书,《灵枢.九针十二原》中说:“五脏有六腑,六腑有十二原,十二原出于四关,四关主治五脏,五脏有疾,当取之十二原。”对文中所提四关,隋唐医家杨上善在《黄帝内经太素.诸原所生》中曰:“四关,四支(肢)也。”指出四关即四肢。明代张介宾在《类经》卷八中注:“  相似文献   

15.
一、《灵枢·天年》:“黄帝曰:人之筹百岁而死,何以致之?岐伯曰:使道隧以长,基墙高以方,通调营卫,三部三里起,肌高肉满,百岁乃得终。” 《内经讲义》(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第五版,以下简称教材)引马莳注云:“面之三里,即三部也……皆已耸起。”张介宾同此注。《太素·寿限》在“三部三里”处断句,“起”字连下“骨高肉满”四字为句。如此断句解释均欠妥当,又不明了。当为:“三部三里,起骨高肉,满百岁乃得终。” 从语法上看,“起”为不及物动词,在本句中作谓语带宾语“骨”,为意动用法;“高”是形容词,作谓语带宾语…  相似文献   

16.
半头面汗出,在现代医学认为是植物神经紊乱内分泌失调所致。本病在祖国医学《内经》中早有论述。如《素问·生气通天论》“汗出偏沮,使人偏枯”,明·张介宾注释:“有病偏汗者,或左或右,浸润不止。气血有所偏沮,久之则卫气不固于外,  相似文献   

17.
《内经》理论对指导临床实践有重要的意义,现将应用《内经》理论指导临床治疗疾病的体会举例介绍如下。1火郁发之“火郁发之”,出自《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王冰注云:“郁谓郁抑”,“发谓汗之,令其疏散”。张介宾更为具体地解释说:“发,发越也,故当因势而解之,散之,扬之,如开  相似文献   

18.
“其盛,可待衰而已”出自《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该篇曰:“病之始起也,可刺而已;其盛,可待衰而已。故因其轻而扬之,因其重而减之,因其衰而彰之。……气虚者宜掣引之”。关于“其盛,可待衰而已”一句,王冰注云:“病盛取之,毁伤真气,故其盛者,必可待衰”。杨上善注云:“病盛不可疗者,如堂堂之阵,不可即击,待其衰时,然后疗之,易得祛之,如疟病等也”。吴注云:“病邪方盛则气微,可待其衰也刺而止之,则不伤正气”。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五版教材《内经讲义》解释为“在某些特殊情况下,邪势  相似文献   

19.
“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 ,热之而寒者取之阳”(以下简称“本句”) ,语出《素问·至真要大论》。对本文的注释多从王冰之说 ,即“用苦寒泻热而热不退 ,当用补阴法治疗。用辛热散寒而寒不去 ,当用补阳法治疗”(见《内经讲义》 .上海科技出版社 ,1984,167)。笔者结合《内经》全书玩味 ,深感此说欠妥 ,故将心得述要于下 :   1.本句的“阴”和“阳”指的是疾病性质属阴、属阳 ,即疾病的寒热属性。如指虚实 ,在此变换治法时 ,当以虚实冠之 ,不当以阴阳冠之。且《内经》中已有阴胜则阳病 ,阳胜则阴病 ;阳胜则热 ,阴胜则寒 ;阳盛生外热 ,阴盛生内寒 …  相似文献   

20.
《素问·经脉别论》(以下称“本论”)曰:“……毛脉合精,行气于府,府精神明,留于四脏……。”论中“府”字究当何释?历代医家各持已见,其观点纳约有四: 一指“玄府”。明·吴昆注:“府上增玄字,毛属肺气,肺属心血,毛脉合精,则行气于府,是为卫气。玄府,腠理也。”二指“六府”。清·张志聪曰:“毛脉合精者,血气相合也。六府为阳,故先受之。”三指“经脉”。现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内经讲义》(程士德主编)释为“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