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克隆IL-37b编码区基因,并构建其真核表达载体.方法 通过RT-PCR扩增IL-37b编码区基因,DNA测序鉴定后,将阳性克隆提取质粒,通过酶切连接将目的片段定向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 3.1,通过菌落PCR和DNA测序等进行鉴定.结果 凝胶电泳显示RT-PCR扩增出1条大小约650 bp特异条带,DNA测序结果显示获取了大小为654 bp的IL-37b编码区基因.PCR和DNA测序对所构建的真核表达载体鉴定结果表明IL-37b编码区基因正确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结论 成功克隆了IL-37b编码区基因,并成功构建其真核表达载体,为下一步IL-37b生物学作用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细粒棘球蚴95(Eg95)抗原基因的克隆及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 克隆Eg95抗原基因 ,构建携带目的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 ,为细粒棘球蚴DNA疫苗的研究提供材料。方法 应用PCR方法从细粒棘球蚴cDNA文库中克隆获得Eg95抗原基因 ,将其克隆至 pUCm -T载体 ,测序确定其正确性。利用定向克隆技术将Eg95抗原基因片段克隆至真核表达质粒pcDNA3上 ,根据选择标记的氨苄抗性基因筛选到阳性克隆 ,通过酶切分析和PCR鉴定筛选出阳性克隆 ,测序确定序列。结果 测序表明所选 pcDNA3-Eg95阳性克隆均为正确连接Eg95抗原基因的重组质粒 ,可以作为DNA疫苗作进一步的研究。结论 成功构建真核细胞表达载体 pcDNA3-Eg95。  相似文献   

3.
SV40T抗原胃壁细胞特异性表达载体的构建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构建在胃壁细胞中特异性表达SV40T抗原的真核表达裁体并进行鉴定.方法:采用酚-氯仿法从昆明小鼠肝细胞中提取基因组DNA,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H~ /K~ ATPaseβ亚基启动子,产物命名为HK.将PCR产物纯化回收后与pMT18-T载体相连,并将其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构建pcDNA3.1(-)/HK;从含SV40T基因片段的质粒p LITAg中酶切回收SV40T基因,与pcDNA3.1(-)/HK相连,构建胃壁细胞特异性表达载体pcDNA3.1(-)/HKSV,并测序鉴定.结果:pcDNA3.1(-)/HKSV用XbaⅠ、BarnHⅠ双酶切可得到1kb H~ /K~ ATPaseβ亚基启动子,2.7 kb SV40T基因与5.4 kb pcDNA3.1(-)载体3条DNA条带.用XbaⅠ、KpnⅠ双酶切电泳,可见到约3.7与5.4 kb的两条DNA条带;用BamHⅠ单酶切电泳,可见到2.7与6.4 kb的2条DNA条带;用EcoRⅠ单酶切,只见到约9.1 kb的1条DNA条带,酶切电泳结果均与设计一致.测序结果显示,H~ /K~ ATPaseβ亚基启动子与SV40T基因成功构建于pcDNA3.1(-)真核表达载体中.结论:构建在胃壁细胞中特异性表达SV40T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为进一步转基因小鼠及胃癌动物模型的建立提供了稳定、可靠的分子工具.  相似文献   

4.
目的扩增日本血吸虫的酪氨酸羟化酶(Schistosoma japonicum Tyrosine Hydroxylase,SjTH)编码基因,构建pcDNA3.1(+) SjTH真核表达载体,并检测其在COS 7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方法以日本血吸虫成虫cDNA为模板,RACE PCR扩增SjTH编码基因,并与pGEM T连接进行亚克隆,双酶切后回收目的基因,并与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连接,PCR和双酶切初步鉴定后测序,纯化无内毒素重组质粒pcDNA3.1(+) SjTH,转染入COS 7细胞,G418筛选阳性克隆,RT PCR和Western blot鉴定重组SjTH蛋白的表达。结果RACE PCR 扩增出SjTH编码基因,大小约1 392bp,经双酶切鉴定、测序及Blast分析鉴定重组真核质粒构建成功。脂质体介导无内毒重组真核质粒pcDNA3.1(+) SjTH转染入COS 7细胞,G418筛选出阳性克隆,RT PCR证实阳性单克隆细胞带有SjTH编码基因,Western blot鉴定单克隆细胞表达重组SjTH蛋白,大小约54kD。结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 SjTH构建成功,G418筛选出阳性克隆,真核表达重组SjTH蛋白,为后续研究SjTH蛋白功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构建并鉴定pcDNA3.1-Stat3真核表达质粒,探讨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Stat3对Foxp3表达的影响。方法以EL4细胞cDNA为模板,PCR法获取目的基因Stat3。构建含有目的基因的T载体pMD19-T-Stat3。用HindⅢ和ECOR I双酶切pcDNA3.1载体及pMD19-T-Stat3,纯化后在T4 DNA连接酶作用下连接,构建pcDNA3.1-Stat3真核表达质粒,并进行PCR、双酶切及测序鉴定。将构建正确的pcDNA3.1-Stat3电转入EL4细胞,采用Western blot法及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Foxp3的表达。结果 PCR和双酶切鉴定重组质粒pcDNA3.1-Stat3构建成功,测序鉴定插入片段无突变,序列完全正确。pcDNA3.1-Stat3转入EL4细胞后,能上调目的蛋白Stat3的表达,且能进一步促进Foxp3表达。结论 pcDNA3.1-Stat3重组质粒转化入EL4细胞后能高表达Stat3,且能诱导Foxp3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HBVDNA疫苗的免疫效率,将一个通用型辅助性T细胞表位基因引入HBV表面抗原基因的5‘末端,构建成真核表达质粒。PCR方法合成PADRE-HBsAg目的基因,产物与pMDl8T载体连接,经Hind Ⅲ,EcoR Ⅰ双酶切,再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 )。酶切及测序鉴定,该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为进一步观察其特异性细胞和体液免疫反应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构建并鉴定pcDNA3.1-Stat3真核表达质粒,探讨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Stat3对Foxp3表达的影响。方法以EL4细胞cDNA为模板,PCR法获取目的基因Stat3。构建含有目的基因的T载体pMD19-T-Stat3。用HindⅢ和ECOR I双酶切pcDNA3.1载体及pMD19-T-Stat3,纯化后在T4 DNA连接酶作用下连接,构建pcDNA3.1-Stat3真核表达质粒,并进行PCR、双酶切及测序鉴定。将构建正确的pcDNA3.1-Stat3电转入EL4细胞,采用Western blot法及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Foxp3的表达。结果 PCR和双酶切鉴定重组质粒pcDNA3.1-Stat3构建成功,测序鉴定插入片段无突变,序列完全正确。pcDNA3.1-Stat3转入EL4细胞后,能上调目的蛋白Stat3的表达,且能进一步促进Foxp3表达。结论 pcDNA3.1-Stat3重组质粒转化入EL4细胞后能高表达Stat3,且能诱导Foxp3的表达。  相似文献   

8.
目的 构建能够调控自杀基因表达的单载体四环素基因表达调控系统.方法 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为载体构建骨架,将两个四环素基因表达调控元件(TetO2)克隆到pcDNA3.1载体CMV启动子下游,构建成pcDNA3.1-TetO2载体;将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HSV-TK)与核糖体进位位点(IRES)相连的基因片段克隆入pcDNA3.1-TetO2载体的多克隆酶切位点,构建成pcDNA3.1-TetO2-HSV-TK-IRES载体;将四环素调控子基因(TR)克隆至pcDNA3.1-TetO2-HSV-TK-IRES载体IRES下游,从而构建成pcDNA3.1-TetO2-HSV-TK-IRES-TR载体.利用酶切与测序鉴定克隆结果.结果 载体构建过程的酶切结果以及测序结果表明载体构建正确.结论 成功构建了能够调控自杀基因表达的单载体四环素基因表达调控系统,为调控自杀基因体外杀伤肿瘤奠定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构建弓形虫pcDNA3-ROP2-p30-HSP70真核表达重组质粒。方法根据HSP70基因序列,设计合成HSP70基因的引物,PCR扩增HSP70基因片段,克隆入pMD18-T载体,再经酶切、连接等,亚克隆至pcDNA3-ROP2-p30表达重组质粒中,并进行酶切、PCR和测序鉴定。结果 PCR扩增出长度为916bp的HSP70基因片段,将其克隆到pMD18-T中,成功亚克隆获得pcDNA3-ROP2-p30-HSP70表达重组质粒。测序结果显示,pcDNA3-ROP2-p30-HSP70表达重组质粒包含了HSP70蛋白基因完整序列。结论成功构建弓形虫pcDNA3-ROP2-p30-HSP70真核表达重组质粒,为下一步核酸疫苗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构建溶藻弧菌热休克蛋白70(HSP70)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方法提取溶藻弧菌基因组DNA,PCR扩增HSP70基因片段,克隆至TA载体,通过PCR、酶切及测序鉴定后,将HSP70基因片段用限制性内切酶切下,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构建pcDNA3.1重组质粒,通过PCR、酶切及序列分析对HSP70基因pcDNA3.1重组质粒进行鉴定。结果扩增出1 914bp的溶藻弧菌HSP70基因片段,并成功构建溶藻弧菌HSP70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结论成功构建了溶藻弧菌HSP70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为HSP70基因疫苗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结核分支杆菌ESAT-6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蛋白表达的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用6kDa早期分泌性抗原靶蛋白(ESAT-6)基因构建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cDNA3.1( )-ESAT-6,并鉴定其在真核细胞(COS-7)中的蛋白表达。方法 以结核杆菌H37Rv株基因组DNA为模板,用PCR对ESAT-6基因进行扩增,将扩增的产物连接于测序载体pUCm—T上,经测序反应确定无误后,再将PCR反应产物克隆于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 )上。并用脂质体介导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cDNA3.1( )-ESAT-6转染真核细胞COS-7,72h后,通过SDS—PAGE和免疫印迹鉴定ESAT-6基因表达的蛋白。结果 用结核杆菌基因ESAT-6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 )-ESAT-成功,通过SDS—PAGE证明重组质粒转化的细胞内有一分子量6kDa的特异蛋白,免疫印迹证明该6kDa蛋白能与抗ESAT-6单克隆抗体反应。结论 结核杆菌早期分泌性蛋白ESAT-6真核表达重组质粒成功构建,该质粒转染的细胞能够产生、分泌结核杆菌早期分泌性蛋白ESAT-6。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检测真核表达克隆pcDNA3.1烟酰胺单核苷酸腺苷酰转移酶1(NMNAT1)的水平和有效性.方法 采用PCR的方法钓取小鼠源NMNAT1基因的cds全长片段,构建到T载体中,并转接到pcDNA3.1中;同时设计引物进行全基因测序;采用常规的脂质体转染方法转染入Hela细胞系中表达小鼠源NMNAT1基因,通过qPCR和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克隆pcDNA3.1-NMNAT1的表达水平和表达有效性,并同时建立小鼠源NMNAT1基因的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方法.结果 成功钓取了小鼠源NMNAT1基因,测序结果显示与数据库序列完全匹配,pcDNA3.1-NMNAT1通过脂质体转染入Hela细胞系,48 h以后收取细胞,经过反转录以后进行qPCR检测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表达克隆pCDNA3.1-NMNAT1能同时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高表达小鼠NMNAT1基因.结论 成功从小鼠脑cDNA文库中克隆了NMNAT1基因的全长cDNA,与Pubmed序列完全一致,并构建到真核表达载体上正确表达NMNAT1蛋白质.  相似文献   

13.
沙眼衣原体L2型MOMP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构建携带沙眼衣原体L2型主要外膜蛋白(MOMP)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为沙眼衣原体的DNA疫苗的研究提供材料。方法 用PCR技术扩增L2型沙眼衣原体MOMP基因片段,再将其定向插入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多克隆位点中,构建成重组表达质粒。并用酶切分析、PCR扩增及部分序列测定等方面对重组质粒进行了鉴定。结果 MOMP基因被正确地克隆到直核表达载体pcDNA3中。测序结果同文献报道的序列一致。结论 真核细胞表达载体pcDNA3-MOMP的成功构建,为进一步开展沙眼衣原体的DNA疫苗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构建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粘蛋白样蛋白(SjMLP)核酸疫苗。方法分子克隆常规操作将扩增产物 SjMLP 编码区基因序列克隆至载体 pUCm-T 中,然后亚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 pcDNA3.1( )中。结果经酶切、PCR 及测序鉴定表明所构建的质粒 pUCm-T/SjMLP 和 pcDNA3.1( )/SjMLP 中含有所扩增的基因序列。结论成功地构建了含目的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 pcDNA3.1( )/SjMLP,从而,为进一步对其进行 DNA 免疫系列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日本血吸虫组织蛋白酶L1(SjCL1)基因编码区的完整序列,并定向克隆到真核表达质粒pcD-NA3中。 方法 从日本血吸虫成虫提取总RNA,进行反向巢式RT-PCR,T载体克隆后测序。PCR扩增SjCL1基因的编码区序列,并将扩增产物克隆到pcDNA3质粒的BamHI和Xhol位点上。结果 通过反向巢式RT-PCR扩增出332 bp SjCL1基因5’端序列,测序后与报道的SiCL1基因部分序列拼接,可得到一个编码317个氨基酸的完整编码区序列。PCR特异性扩增出SjCL1编码区基因序列,其大小约为1 kb。经酶切、PCR鉴定和测序表明所构建的质粒pcDNA-SjCL1中含有所扩增的基因序列。 结论 构建了含SjCL1基因的编码区序列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SjCL1。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构建pcDNA3.1( )GDNF真核表达质粒并了解其在真核细胞内的表达。方法 将GDNF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产物克隆至pcDNA3.1( )真核表达载体上,经酶切鉴定及测序分析并以Fu Gene 6介导法转染真核细胞,了解其在细胞内的表达及其表达蛋白的生物学活性。结果 酶切鉴定及测序分析表明重组pcDNA3.1( )GDNF表达质粒克隆成功,转染实验表明重组质粒能在真核动物细胞中表达出具有活性的GDNF蛋白。结论 以Fu Gene6介导pcDNA3.1( )GDNF质粒转染真核细胞为基因治疗帕金森氏病奠定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为增强澳洲型钩端螺旋体 (简称澳洲型钩体 ) 6 0 7株抗原的免疫原性 ,而构建其外膜蛋白抗原基因ompL1和内鞭毛抗原基因flaB2 的复合抗原基因重组质粒。方法 通过聚合酶链反应扩增ompL1及flaB2 ,将其分别克隆到pcD NA3 1/Myc-His(+)载体T7启动子下游 ,进行序列测定分析 ,在此基础上将ompL1及flaB2 同时克隆至表达载体 pcD NA3 1/Myc -His(+) ,构建成A - pcLMF1复合抗原基因表达质粒。结果 澳洲型钩体 6 0 7株的ompL1及flaB2 与报道的其它株钩体的序列呈很高的同源性。澳洲型钩体重组质粒A -pcLMF1经酶切鉴定证实 :有一 1 8kb片段插入。结论 澳洲型钩体复合抗原基因ompL1/flaB2 融合表达质粒构建成功  相似文献   

18.
19.
赵矫  税青林  田强  陈绍坤  周进 《山东医药》2009,49(43):13-15
目的构建融合人乳腺珠蛋白(hMAM)与人热休克蛋白70(HSPT0)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MAM-HSF70,为乳腺癌的基因治疗奠定基础。方法采用PCR法扩增hMAM基因,酶切测序分析后,与人HSPT0基因克隆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构建重组载体pcDNA3.1-hMAM-HSPT0,采用电穿孔法转染入COS-7细胞,间接免疫荧光法和ELISA法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结果成功扩增HSPT0与hMAM基因,酶切测序结果表明,重组载体含有hMAM与人HSPT0的融合基因,COS-7细胞中可检测到hMAM表达;重组质粒免疫小鼠可诱导产生抗HSP70抗体。结论hMAM与人HSP70融合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此为进一步进行乳腺癌的基因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